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王妈”人设的建构与反噬
在霸总剧里发疯,把霸总踩在脚底,时时刻刻在为打工人鸣不平,扮演爽文中不当受气包的保姆、被称为打工人嘴替的顶流网红“王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形式塌房了,网友戏称:“王妈在塌一种很新的房”。
短剧里把“尽己所能薅羊毛、把岗位的红利发挥到最大”作为工作信仰,时常反向敲打霸总和霸总的娇妻;现实中是在招聘软件上开出待遇为大小周、自带办公设备且工资4K还要加班的MCN千万网红。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荒诞感拉满了。那个把霸总踩在脚底、被称为打工人“嘴替”的顶流网红“王妈”,就这样“反转”成了自己剧本中的霸总,尽管做出了回应但是仍然备受吐槽。
除了吃瓜之外,作为新传人的我们,还能怎样从专业视角看待这件事呢?
人设 ,即人物设定。该词源于二次元文化中AGG 的衍生周边产品——公式书,渐渐成为一种被设置了戏剧感的角色定位。目前,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可以指电视剧中的人物设定,也可以指个人的形象设定(多指公众人物的公众形象)。
当今时代,公众人物与粉丝之间“拟态亲密关系”的形成和公众人物“人设”的建构紧密相关。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人设”是对公众人物多维人物形象的扁平化概括,有利于大众在进行“社会类化”时迅速寻找、选择与自身有同样特质或偏好的公众人物,拉近公众人物与大众的距离,更易于大众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人设”建构能够强化个人特质,在加强社会身份认同的“积极区分”过程中起到良好效果。合理的“人设”给观众的符号象征感更强,能指性更鲜明。公众人物根据自身特质和观众期待的形象特征来确立“人设”,通过选择镜头中的服饰妆造、行为举止和工作类型强化“人设”效果。若“人设”特性区隔明显,将会提高公众人物的辨识度和不可替代性。
公众人物成功塑造“人设”能够增加粉丝数量和提高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商业价值的变现。商业合作是公众人物实现流量变现的关键途径,是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的方式。公众人物塑造的“人设”能够减少大众建立拟态亲密关系的沉没成本,也能够降低资本选择的成本,提高公众人物与大众、公众人物与商家双向选择的效益。
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文化工业是现代发达国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媒介,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传播并复制,在此过程中,创造才一种被物化了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实质是虚假被动的,但却被以一种异常聪明的方式来对大众进行娱乐欺骗,这种文化其实已经沦为一种被称之为娱乐化的工业体系,它已经意识形态化了”
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的三个特点——标准化、理性化、商业化。商业控制下的公众人物如今已经大多被“标准化”,娱乐工业下的他们已经有一整套现成的模具,按照经纪公司或者MCN公司的打造,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填到那个模具里。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已经被工业化所异化,已经被新兴的科学技术操纵,文化艺术已经沦为了和现代工业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等同了,具备了商品所具备的特点。人们进行的艺术生产目的已经不再是追求审美价值的艺术品了,也不再是去创造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品了,而是像工业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通过不断的改进生产技术,最终目的就是追求最大的利润。
就像“王妈”反叛打工人这一人设的塑造,不仅仅充满喜感和爽感,更容易在消费社会下,引起鲜明的被标签化的人物特点让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在看到其合作的商业广告时,认同心理感被触发自然而然地引起消费冲动。据了解,“王妈”系列视频爆火之后,其一则60秒的短视频广告报价已经达到了60万,商业价值在千万网红中基本处于头部范围。
在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文化工业中,“王妈”看似塌房了,实则话题量和关注量得到了指数级扩散,其账号粉丝量不降反增,增加了6万左右的粉丝量,其账号附属的小号也未受到舆论的影响,仍然在发布商业合作的广告。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消费社会。消费已取代生产而成为社会的中心,消费不再只具有消极意义,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建构方式,他认为,要成为被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变成特殊的符号。
符号化是消费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媒介和社会赋予具体的人以抽象的意义,使之具有符合大众审美或期待的符号价值。在社会文化的期许与社会再生产的合力作用之下,公众人物在不断完成着符号化进程,同时其符号价值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经过符号意义上的建构甚至重构,进而成为一种消费时代的“商品”。
公众人物媒介形象的符号化生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公众人物本人的自我呈现、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文化期许、特定社会环境下大众的社会角色期望和协同塑造、公众个体的情感投射以及媒体环境等等都是重要因素。
在公众人物人设确立之后,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呈现进行人设维持。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将社会中的人比作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他们利用“符合”道具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形象,努力使表演达到最好的效果。“人设”是公众人物在前台呈现的形象,公众人物需要在公众场合保持人物表现与“人设”表意间的像似关系,即保持前台与后台行动的一致性。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模糊了前台与后台之间的边界,不断挤压前台表演空间,扩大后台面积。前后台界限的模糊增加了公众人物转换不同社会角色的难度和“人设”崩塌的潜在可能。
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希望在“舞台表演”时呈现出完美的一面并能为多数观众所赞赏。公众人物的表演倾向于迎合社会中多数人的价值认可,但实际上公众人物的自身行为可能与公众的期待相悖。
“人设”崩塌的本质是“主我”与“客我”失败互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主我”会为了迎合“客我”规范而隐匿部分主体性,以便“客我”获取最大限度的认可。
当“客我”与“主我”间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要么选择清除部分矛盾“主我”,继续营造完美“客我”,并尝试将其融入“主我”部分,也就是公众人物将主体人格与“人设”进行融合,使“台后主我”与“台前客我”合体完成表演;要么选择坚持“主我”,抵抗“客我”,这就会造成“台前客我”的社会表演失败,出现“人设”崩塌。可以说,“人设”崩塌是“主我”未完成“个体主体性”的确立,“客我”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公众人物“人设”崩塌有时是因为公众人物形象定位失败;有时是因为公众人物印象管理失败;有时是因为公众人物触犯法律法规,参与酒驾、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时是因为公众人物存在打破道德底线、伤害民族情感等行为。
此次塌房的“王妈”暂且不说是否存在触犯法律法规的情况,但是其极具压迫和剥削性质的工作待遇、台前幕后的人设反差、对于众多打工人受众共情情感的出走等多方面问题直接打破了其精心营造的“反叛打工人”爽感人设,属于典型的印象管理失败。类似的案例,李佳琦79元眉笔事件也是如此。
事实上,社交媒体把“人设”变为工业化产品,公众人物“人设”是当下消费社会和粉丝经济的必然产物。“人设”从建立、维持到崩塌,完成了一整个生命运转周期后,将会催生出新的“人设”进行替代。
公众人物、媒体与粉丝把网络平台当作狂欢广场,原先沉默的公众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媒介的融合与发展,让狂欢广场的建构变得轻而易举,狂欢广场成为自由、欢乐、平等的象征符。
每每遇上公众人物塌房事件,便会掀起全民级的吃瓜狂欢。此次“王妈”塌房事件被爆出后,几乎每天都会在微博热搜榜上看到关于“王妈”的不同词条,随着其公司员工爆料、主流媒体发表评论,该事件更是一再发酵,极大程度满足了大众的吃瓜心理。
清华大学史安赋教授认为,在后真相时代,媒介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特定观,使情感横行,事实不足。这也是在向大众发问,吃瓜之余,关于持续不断的“塌房”事件,我们又该留下怎样的理性思考呢?
以明星艺人塌房为例,新媒体情境下,搭载粉丝快车来对偶像进行新型包装以捕捉人设建构落脚点,基于流量驱使将主导权部分让渡于粉丝,巧妙而隐晦地将粉丝以第一视角化镶嵌进偶像建构的过程中,粉丝从自我出发将情感诉诸于偶像来建构偶像人设,偶像成为拟态的自我情感诉诸客体。
但契合粉丝个性化需求而建构的偶像人设也存在粉丝视角的超脱共情和粉丝需求的过度偏倚等问题,从而使得粉丝社群内部混乱、粉丝认知无指向性摇摆。
于是,当明星艺人人设崩塌后,粉丝思维难以即刻归轨,陷入自我搭建的陷阱之中,粉丝将对偶像人设的认知偏狭投射到自身,陷入自我怀疑、自我麻痹、自我疗伤的无限循环之中。就另一部分粉丝而言,偶像人设出现崩塌迹象时,部分粉丝也呈反社会状态,表现出一种畸形的饭圈文化,跳脱法律与道德而盲目地为塌房的劣迹艺人辩解,甚至挑战社会价值观和法律体系。
社会学家勒庞在他的著作《乌合之众》里说:“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让他们在与偶像之间建立了一座无法逾越的墙,并将自己所有虚幻的期望投射在墙上。当有人爬上高墙,发现了对方与幻想不符的地方,就容易引发“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当前,人设崩塌后,“墙倒众人推”的演绎规律反而被粉丝群体内部所唾弃,粉丝群体呈极化趋势,表现为偶像人设崩塌后被情绪化支配的偶像绝对顺从行为。
资本在偏轨,偶像在越轨,粉丝的价值观也在无限跳跃和摇摆。
很大程度上,多方合力才能推动我国文化娱乐产业健康、长足发展。
首先,公众人物的“人设”制作应拒绝流水线生产,避免盲目迎合大众需要。公众人物应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以真实符码为“人设”基础,使“人设”制作与公众人物“本我”结合,让“人设”的符号表意更真实有效、生动具体。
其次,媒体应努力发挥公众人物与公众间沟通桥梁的作用,对公众人物“人设”进行更客观的传播,在传播编码时应保持“人设”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在“人设”维持过程中积极发挥监督功能,修正“人设”趋向性中的不良成分。
最后公众应理性看待公众人物“人设”这一消费社会中的工业化产品,尤其是粉丝群体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拥有积极人格特征的公众人物作为榜样。多方合力方能推动我国文化娱乐产业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晓青.“人设崩塌”的传播学解读[J].今传媒
[2]聂妍.基于受众视角的公众人物“人设”传播学解读[J].科技传播
[3]张调调,邓文河.建构与崩塌:粉丝文化视角下“偶像人设”的相关研究[J].东南传播
[4]肖钰荷.建构、维持与崩塌:公众人物“人设”传播话语权实践[J].西部广播电视
[5]黄子婷.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明星的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J].东南传播
[6]Vista看天下:被捧成“打工人嘴替”的新晋网红,突然人设大崩被骂背刺
[7]新京报评论:戏里“王妈”戏外霸总,不能拿打工人当道具 | 新京报快评
[8]澎湃新闻评论:“王妈”塌房,尊重劳动者不能只是虚拟人设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小E
知知
小S
卷卷
胖胖
往期推荐: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
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