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家携手,封锁全世界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10-08

- 1 -
 
今天讲的有些残酷,尤其对还希望更进一步的且人口在1亿人以上的国家,那就是中国之后,再也没有国家能够跃迁了。
 
这比一个社会的相对固化更加残酷,这可以说是国家在全球位置的固化。当然并不是说其他国家不发展了,恰恰相反,本来大多数国家就仅仅是一个追随者、组成部分,并不具备完整的自主权,对本国的经济、产业、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并不能自己说了算。
 
有不少人都在担心东南亚、印度或者某个其他国家未来超越中国,这往往是出于中国过去的发展历程,觉得从经济总量或者人均生产总值上看,这些国家就像20-30年前的中国,觉得既然中国可以后来居上,凭什么说其他国家不行呢?
 
但对这些国家很残酷的是,已经没可能了,除非发生人类认知以外改变世界的事情,否则最起码起码50年没可能了。
 
人类世界当然会随着人类整体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发展得更好,但是后来者再想突破界限已经不可能了,前方的路已经被三家卡住了,这三家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无意的、还有的仅仅是为了自力更生,但结果是一样的。
 
这三家就是:中、美、欧
 
- 2 -
 
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需要什么,有很多种解读,但是如果深入到本质,有一个最核心的就是能源,没有能源就没有一切。

2020年9月,中国正式向全世界做出了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一年后,2021年9月,中国向世界作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的承诺,同时表示“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做出这个承诺在短期内势必要影响中国对外投资及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红利,也会对火电行业带来一定的利益损失,国内三大电气和众多工程公司承受了一定损失。但这是中国履行“双碳目标”承诺所必须要做的。
 
这本身是中国国内能源转型的一部分,但带来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影响,从此任何发展中国家都不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能源独立自主了,国家的跃迁到中国就停止了。
 
为什么呢?
 
还是上面提到的,能源是一切国家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搞产业还是服务业,如果没有能源的充分供给,连电都不够,能发展什么?恐怕连基本的生活服务都无法保证。
 
发电,虽然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事情,但到现在全世界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火电站建设的国家仍然寥寥无几,发展中国家中更是仅有中国,当然如果不追求效率还是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做到,但是性价比实在太低。
 
天然气燃气发电成本太高。就算富如欧盟都要在碳中和政策优惠下才能得到发展,为了保证天然气的充分供给,欧盟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比如现在仍在僵持中的俄乌冲突,欧盟被能源卡脖子,进退两难。
 
核电更不是一般国家能够企及的,水电有太多的限制性条件,建设成本、技术要求更把绝大多数国家拒之门外;新兴的光伏、风电等面临的难题和技术要求更高
 
所以,对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火电尤其是煤电,仍然是关键的能源来源,然而正如前面所说,一个火电站需要一整套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中国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就是第一重型机器厂的诞生,而一重核心任务就是给中国最早的发电设备研制基地哈尔滨“三大动力厂”(后来的哈电)配套。
 
自此,中国才具备了独立完成发电厂建设的能力,真正进入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时代,说得再直白点,发电厂就是一整条工业链体系,是工业国家的脊梁。
 
很多人说印度、越南等国相当于中国20、30年前,这其实挺荒唐,这就像说韩国GDP高于俄罗斯,所以韩国比俄罗斯强一样。GDP的含金量更加重要,如果从产业革命和工业基础上看,印度、越南与中国的差距可能要在40-50年,这几乎是无法追上的天堑。
 
当然,有人说,没有中国还有欧美,中国不给那其他国家有别的选择。
 
但很遗憾,没有,中国已经是这些国家最后的期待。
 
事实上,美欧日等等西方国家早就以环境保护和碳中和的名义,不再给其他国家建设火电厂,不仅仅是不帮助建设,也不提供技术、更不提供贷款,而以火电厂起码5年以上的建设周期和庞大的资金需要,大多数国家是无力承担的。
 
在过去,中国一直是全球境外煤电项目的主要建设者和资金提供者,比如2013年到2020年,全球境外煤电项目融资市场中,中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超过一半,中国参与投资建设的境外煤电项目总装机量达257.7吉瓦。
 
中国对海外煤电的建设支持,也遭到了西方世界的攻击,认为中国增加了全球碳排放,更令中国恶心的是,中国提供了技术、资金、工程建设等等全套支持,但得不到东道主国的充分支持,投资利益得不到保证。
 
一个煤电项目建设和运营周期接近30年,在这段期间,多数国家很难保证政局稳定,再加上一些东道主国往往存在政局动荡、治安不稳、恐怖主义甚至是排华反华等等风险,有的国家民众还在媒体煽动下游行示威,反对中国投资或建设项目,更甚至还会动用暴力威胁中国项目安全,种种风险导致中国投资项目收益很难保证。
 
而随着西方不断强化全球环境问题,中国在海外建设煤电项目,还遭到了环境污染、碳排放等等质疑,一些国家还存在土地私有、征地困难等问题,更导致我们的海外项目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因素。
 
于是早在中国公开承诺实现“碳中和”的前几年,中国已经开始调整境外投资政策,削减煤电能源投资,转向可再生能源领域。比如202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能源投资中,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投资首次超过50%,这也符合国内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方向。
 
所以,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最后一个有能力、有意愿给其他国家兴建火电站的中国,也在2021年正式退出了。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能源出口国,其他所有国家,靠自身资金、技术实力以及本国的基础,就算再过30年、50年也无法实现能源自主,又何谈国家跃迁?
 
恐怕,唯有印度有一线希望,而由于中美欧在碳中和、发展清洁能源上已经达成一致,并且视为三方未来角逐的关键,印度承受着巨大的碳中和压力,更加艰难。
 
- 3 -
 
这就是国家竞争的残酷,对于几百万几千万人口的中小国家,本来就无法独立运转,跟在大国和地区联盟后面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而且也能过得很好。比如说荷兰,发展几个产业就足以维持全民富裕的生活,也不需要为了国家产业和安全,投入大量的资源发展各个行业和军事装备。
 
但是对于有志于更进一步的,就不太美好了。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就是如此残酷,除非换一个国家,真正构建起全人类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体系,否则这一切都是难免的。
 
同样是西方世界,为了遏制他国发展也是下了狠手,典型的比如美国针对法国。
 
能源是一切的根基,阿尔斯通就是法国的骄傲和核心,掌握着法国关键的电力设备和电力传输基础设施,这是法国发展的命脉企业。进入21世纪后,欧盟发展迅速,对美国掌控西方世界产生了一定威胁。
 
由于英国事实上跟美国是一体的,德国是二战战败国不具有核武能力,法国成为欧盟的核心。为了压制法国,2013年,美国动用国家权力、以极为阴险的手段打压阿尔斯通公司,最终201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以170亿美元收购了阿尔斯通公司的电力设备,获得了阿尔斯通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对阿尔斯通公司电力业务的收购兼并。
 
要知道2011年的时候,阿尔斯通一年的订单总额就已经达到了191亿欧元,而战略级的企业哪里是钱可以买到的。比如波音、空客加起来市值也就一千多亿美元,但中国就算掏一万亿美元,美国和欧洲也绝不会卖。
 
自此之后,法国能源安全握于美国之手,法国再难以与美国周旋,每况愈下,以至于去年美国抢了法国的单,与澳大利亚达成了核潜艇交易,但法国也只能口头喊要报复澳大利亚,实际又能做什么呢?
 
当然,法国的衰落不仅仅因为阿尔斯通,但是一个五常国家连自己的核心命脉都保不住,还能说什么呢?更何况其他国家呢?
 
- 4 -
 
未来的人类世界,新能源是必争之地。
 
目前中美欧都在押注新能源,印度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也在勉强一战,目前关键的光伏上,中美欧印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政策保障和市场引导政策。
 
第一梯队是中国。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超过百吉瓦的庞大市场,使得晶硅光伏(PERC)具有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正如在《都1949年了,还想“划江而治”?》《中美欧:未来能源、供应链与地缘之争》提到的,中国光伏的成本优势已经达到美国把中国光伏组件累加关税叠加到238%都无法抗衡的地步,到现在美国所用的晶硅光伏产品80%需要依赖进口,而且主要从中国进口。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晶硅电池产能,中国也在大力发展TOPCon技术,预计今年将具备数十吉瓦的产能;中国也在欧洲选择的异质结技术上加大布局,很可能投入的力度还要超过欧洲。
 
这就是小镇曾经在《每个国家都有梦想,但梦想有大小》一文提到的,既然不知道哪种技术路线未来更有优势,那中国够大,中国全都要,新能源汽车如此,光伏也如此。
 
其次是美国。 

相比中国具备的产业和成本优势,美国在传统晶硅和TOPCon方向上完全无法与中国抗衡,所以美国发挥自己的科技创新优势,选择了薄膜电池,也唯有薄膜电池在技术上能具有相对晶硅电池的成本优势,从而在产业和市场推广上与中国一较高下。唯一需要攻克的就是追平晶硅电池的发电效率、提高使用寿命。
 
最近,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在科罗拉多州的碲化镉组件实证实验成功运行25年后,还有88%的发电功率,实验证明碲化镉薄膜电池也可以具备同晶硅电池相似的使用寿命。成本方面,美国相信通过扩大规模终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否能成,就看美国的“昭昭天命”是否能够再次应验了。(参阅《推卸责任:美国对华舆论战的源头》)
 
然后是欧洲。

欧洲毕竟是光伏最早的起源地,虽然过去十几年光伏组件制造转移到亚洲,但受到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的刺激,欧洲加速了光伏产业发展,同样由于不可能同中国在传统晶硅电池上一较高低,欧洲选择了有可能代表未来又能独立发展的技术路线:异质结,这一技术未来也有可能突破中国对硅片产能的垄断。
 
最后是印度。

作为人口最多有着大国梦的印度,必须咬牙跟上。中美欧还有日韩等已经确定了走清洁能源路线,全世界也基本达成共识,印度为了本国能源安全,必须抓紧上车。但由于印度没钱没技术也拿不到足够的国际投资,印度只能选择中国曾经的“市场换技术”,但印度虽然有14亿人,但真正有效的市场也就3、4亿人口左右。大概率还是要瞄准中国,从中国获取即将因为技术升级淘汰的落后光伏产能,靠印度自己研发,实在太难了,毕竟就连中国光伏也经历了20年的艰苦行军(参见《都1949年了,还想“划江而治”?》)。
 
现在“躺平”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或许也没办法,毕竟随着人类科技和生产力发展,落后国家想要再追赶难度只会越来越大,连第二次产业革命都无法独立完成的国家,已经失去了自主权。
 
能够生在中国,已经相比大多数人类拥有更多的未来可能了。

其他文章推荐
■  推卸责任:美国对华舆论战的源头
■  刀刃向内,刮骨疗毒
■  经济如此困难,中国会重新刺激房地产吗?
■  破局未来:2022年的中国经济与政策调控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  人生前35年的个人发展方法论
■  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待遇与发展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