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时代的瓦解:横扫魑魅魍魉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10-08


前不久分享了对“毒教材”和文化整顿的看法,有不少朋友问:如“毒教材”这样的文化乱象已久,为什么现在才开始进行文化整顿?

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增强对当前中国现状的理解,更好把握未来发展脉络,值得好好谈谈。由于涉及文化领域改革,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争论,所以还是采取了一些限制,大概占全文的10%。


- 1 -


中国人讲圈子,文化界尤甚。一是文人传统,二是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对一些人的限制有关,这一点在《刀刃向内,刮骨疗毒》这篇最后谈及了。


比如语文教材的修订,负责人甚至将入选教材当作小圈子的特权,以关系远近而不是文章内容作为入选的标准。为了腾地方又或者出于自己的偏好,把诸多弘扬中国光荣传统和文化的优秀课文剔除了,比如革命英烈、鲁迅等大家文章。


这种小圈子的“福利特权”还算隐蔽的,还有更不要脸的,只要是圈子里的人,不论水平如何,圈里的文化人就完全不要脸的各种夸赞,让人不由得怀疑是他们疯了还是大家疯了。


比如一位被推崇为“一只轻盈的百灵,用婉转嘹亮的歌声恣情肆意地吟诵着对自然和人世的思考与情怀”“天成诗人”,写诗仅仅是她的副业,她本职是一名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某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


她特别擅长把生活的片段写成诗,比如这样的:


她的诗与名家赞赏形成了极大反差,在今年引起了一轮网络热议,甚至惊动了新华社,专门刊文《“尸字头”入诗:或可自赏,莫付流觞》,但在这篇文章中还是对这位女诗人有所维护。


这位女诗人为什么能如此肆意呢?

很简单,她是贾某凹的女儿,与他的父亲一样入读西北大学,并在西北大学担任教职,2019年还与方方等合著《我们的父亲》。至于贾某凹的成就就不必小镇废话了,倒是贾某凹的小说《极花》需要特别介绍下,这本小说核心论调是“(买媳妇)从法律角度是不对的,但如果他不买媳妇,这个村子就消亡了”,公然为拐卖妇女、强迫妇女生育洗白。


大家可以回顾下不久前的“铁链女事件”,也可以回顾下《“丰县八孩”背后:被锁链困住的人们》。


所谓“虎父无犬女”,大文学家之后,无论写什么都自带深意,看不懂说明文学素养不够,可不是人家水平不行,否则就是挑战一整个圈子,而文人的笔可以杀人。


毕竟就连“千古一帝”秦始皇,都被后世文人的笔黑化成了暴君,当然这背后关键是立场和利益。


这种国内文化圈的扭曲也顺应了西方世界抹黑中国的需要,美国的对华舆论战小镇也分享很多了,而在中国不断崛起的当下,抹黑中国更成为西方极为乐意的事。(美国对华舆论战可参考《一定要将战线推到西方世界的腹地》《推卸责任:美国对华舆论战的源头》)


小镇也无须赘言了,只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那就是著名的“炸药文学奖”,2012年中国人首次获奖,获奖者极为低调,多次表示“文学奖”不是“物理学奖”,不值得高调。为什么文学奖要颁给他,我们或许可以从颁奖词中找到原因,颁奖词很长,不过多赘述了,仅摘录部分:


“某某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海报,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黑暗的一面”“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他为所有小人物打抱不平,从日本占领、毛的错误到今天的疯狂生产”。


需要提醒一下,这位获奖者写的所有文字全部围绕中国,所以为什么获奖,自然也可以理解了。


这也代表了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曾经主导中国大陆文坛,在今天仍然有极大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伤痕文学


对这一流派小镇不多赘述,大家可以自行了解。


然而如果仅仅是这些问题,远不止于让我们在现在才能真正开始针对文化领域的改革,毕竟这些文人笔虽然也能杀人,但杀的是逝者的身后名,远不如鲁迅等真正大家那样锐利无畏。


所以就要引入另一个关键的力量:资本。


- 2 -


自从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反垄断”列为重点任务,并以某里182.28亿天量处罚震慑,以某网约车大平台不顾中国相关部门一再劝导执意赴美上市为契机,对整个互联网及其背后资本进行了严厉打击。


2021年是一场雷霆风暴,有太多的事背后是一件事。都是要打击资本的无序扩张,抑制资本从市场向权力伸出的手,更要瓦解那些被资本掌控的媒体帝国。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就《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到“非公有资本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新闻机构”。而从2020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媒体舆论平台的约谈、处罚也越来越密集。


治大国如烹小鲜,食材和调料下锅顺序、分量以及火候非常重要。改革是治国的关键难点,更是要格外慎重,必须要打好基础、循序而进,对文化的改革更是如此。


小镇曾在《推卸责任:美国对华舆论战的源头》一文介绍过美国媒体大亨“亨利·卢斯”,他作为横跨资本和媒体的大人物,直接改变了美国对华政策,其影响延续到现在。


中国也是一样的,甚至由于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国家在短短几十年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很多中国人思想和认识是跟不上的,尤其曾经经历过一些特定时代的人。他们对西方是崇敬的、迷信的,想要让他们面对美国挺直腰杆是不现实的,这种现象可以概括为“媚西”


西方对华舆论战、资本扩张需要、文化界的圈子等种种因素叠加下,中国民众的意识难以统一,想要对文化领域进行整顿难度很大。


如果一开始就对文化界直接动手,很可能遭到极大反弹,所以必须先釜底抽薪,先把最有能量的遏制住,这样才能平稳,而不是丧失改革的宝贵机会,一旦改革不成功面临的反扑将导致再一次改革更加困难,中国能有多少时间可以重来呢?


所以,针对文化领域的整顿与改革,实际上在2020年就已经开始了,那就是对资本的重锤和整顿。经过2021年的狂风骤雨,整个资本界态度极为端正。还是举两个例子吧。


第一个例子:某数百亿估值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


在某里被重罚之前,这位对政府颇有些不屑,认为市场或者说资本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政府的态度并不重要,他曾经为了见某投资人拒绝某省委书记的约见,由此可见他的内心权衡。


然而在国家强调“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对某里等进行处罚之后,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对中国的政策极为重视,要求高管们必须好好学习国家政策。


第二个例子,来自投资人。


前不久《深网》独家采访华兴资本的包凡,他说自己有新旧两个看项目的标准,在过去看“事情是否有前景和发展性;是否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人和事是否match”。


现在的新标准变成了“是否适合环境;是否有利于社会;项目的治理模式是否符合中国当下鼓励的模式”。


其实可以直白点说,就是项目的“正能量含量”。对于资本投资来说,最喜欢的是风险但厌恶的也是风险,尤其是很可能血本无归的风险,在经历2021年对互联网的整顿后,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成为资本投资必须考虑的前置条件,如果不符合比如虚拟货币,无论多赚钱也不能投。


当然一个项目能不能成长起来,还是要看市场竞争能力,但避坑同样重要。


从这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来从资本到企业家的思想意识转变,不管内心怎么想,但表现出来的、实际做的,与两年前已经截然不同了。


当然,仍然有一些人牢骚很多,尤其是媒体行业的从业者,虽然吃着国家的饭、也在官方大媒工作,自己对外也表现出非常主旋律的样子,但内心是扭曲的。小镇就在一个媒体圈的大群里,看到一位当着几百人的面,对国家政策大肆歪曲抹黑,颇有些疯狂。


当然,小镇也理解他,毕竟在这一轮大整顿中,他所在的媒体以及他个人利益受损颇为严重,为避免坏人饭碗,就不说更具体的了,大家知道咋回事就好。


但无论有多少人内心扭曲、牢骚满腹,但起码明面上清净了许多,煽风点火的少了很多。


但是仅仅资本、媒体舆论圈压住了还不够,这些力量虽强,但本质上仅仅是次要的,更像是催化剂。更加关键的还是亿万人心。


- 3 -


前不久,某张性女明星针对唐山打人案煽动男女性别对立,其中特别提到“战狼精神用来打女人了”,对电影《战狼》颇为不屑。


2017年7月《战狼2》上映,以56.81亿票房长期雄踞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直到被《长津湖》超越,还在中国内地创下累计观影人次1.4亿的成绩,这样的电影当然是成功的。


但在互联网上,对《战狼》的评价极为分化,甚至成为一些网友讽刺的对象,只要出现《战狼》,就有人阴阳怪气的说“爱国警告”。至于针对电影情节的嘲讽就更多了,比如用铁丝网接炮弹、一个人单挑雇佣兵团队的剧情,就有人认为不现实、太夸张。


但同样的情节在美国好莱坞电影里不是司空见惯吗?更何况在真实的战场上,中国的战斗英雄谭秉云曾经在朝鲜战场上,以一己之力阻挡一万多人的美骑二师长达9个小时,为志愿军的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现实比电影更加难以想象。


从《战狼2》开始,吴京成为票房神话,越来越多的主旋律电影取得非常好的票房,现在中国票房十大电影,有一半属于主旋律电影,包括《长津湖》《战狼2》《流浪地球》《长津湖之水门桥》《红海行动》。


有的人认为是电影拍摄技法的升级、更加适合商业的模式等带来的,但主旋律电影之所以叫主旋律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主流,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一直没有停止过主旋律电影的拍摄,只不过更多依靠政府、国企投资,拍摄不可谓不精良,但仍然票房很差。


小镇认为,转变的关键不在于电影,而在于中国国民的心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不再“媚西”的中国新生代的崛起。


改革开放后出生的80后、90后、00后已经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没有经历过伤痕文学的时代,出生、成长于中国国力迅速提升的黄金时代,已经可以平视甚至俯视西方。这对于自信被摧毁、把西方奉若神明的人是难以接受的,于是他们只能用谣言、抹黑来安抚自己,比如说这些主旋律电影之所以热卖是因为国家帮着刷票房,他们不敢不愿不能相信这是中国人自己的选择。


这与过去移民国外、错过中国上升期的很多人,一定要说国外好、贬低中国的心态是一样的。


主旋律电影的大卖,也要感谢美国和西方。2018年中美贸易战,美国无耻的动用国家力量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这极大的撕碎了长期以来国内一些群体对美国的粉饰,家国情怀的激励下,令国人奋起反抗。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一直将肆虐世界的疫情控制至今,避免了数以百万人的死亡,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上行,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这对于人心的激励是空前的。虽然现在我们面临一些困难,产生了动摇,但只要未来持续向好,很快社会情绪就会重新激昂。


如此,民心可用。


在这种情况下,对资本、对媒体、对舆论、对文化进行整顿,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反弹,确保改革成功。


但到这一步,仍然只是说明了可以改,还没有说清楚为什么现在能改,这就要说一下时代变化了。


- 4 -


我们正在进入数字社会,这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必将带来文化创作方式的变革,带来文化思想革新


还是要引用普朗克的话“新理论替代旧理论不是说服拥护旧知识的人,而是拥护旧理论的人被替代了”。


现实中我们当然不可能为了“新思想替代旧思想”就让一代人死去,但可以在社会影响上、在文化创作领域,让这些人的声音“死去”,这并不需要强制力,而是时代、人民的选择。


抛弃文化产业刀耕火种的传统生产模式,告别中心化文化权威,让创作变成亿万人的共创。前所未有的文化“红海”中也必将诞生比春秋百家争鸣更加璀璨的新文化,更可以抛弃旧的历史包袱,用更加鲜活的形式焕活一代新人。


改造旧思想的人太难了,那就放在一边,让新一代和时间去取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些经历者会觉得非常混乱,各种思想撞击极为激烈,一个群体会指责另外的群体难以理喻,也会有一些注定要被历史淘汰的糟粕浑水摸鱼,但这都是过程,要看到已经注定的更美好未来。


更加美妙的是,这种亿万共创的新文化创作载体,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是网络小说、自媒体、视频创作等等,这些当然被旧时代的人鄙夷,认为不登大雅之堂,可他们忘了,就在百年前,白话诗同样不等大雅之堂,然而现在“尸字头”的口水诗竟然被传统作家们大为夸赞,那未来呢?


新生代创作者,无论是自媒体还是网络小说作者,一天完成数千甚至上万字,持续数年并不稀奇,这对传统文学创作者是难以想象的。这其中当然大多数是深度不够的,但写作本就需要积累,数量上去了,质量自然就有了,更何况传统作家的文笔、内容真的就高不可攀吗?


更何况已经诞生了全新的创作方式。比如利用游戏技术,毫米级复刻了数字长城,数字藏经洞也完成了,曾经堆满文物的敦煌莫高窟第17窟,现在已经1:1还原到每一个人的手机上;利用数字技术还实现了3D作画,有人利用游戏技术制作了假想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动画

数字与现实的交互正在创造一切人难以想象的璀璨文化。


数字时代、数字工具与文化创作融合,因为技术的变革,新时代文化的塑造已经必然交给了更加自信、更适应先进文化生产力要求的新一代。


这也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梦”当然包括“文化中国”。


- 5 -


前四部分,已经从文化圈子、资本与舆论、外部干预、新生代自信自强心态转变以及先进文化生产力的角度阐述了为什么现在开始整顿文化领域。


相信读到这里,也就明白,对于“毒教材”的整顿绝不会成为一阵风,“毒教材”的整顿是新时代新文化大进军的开始。(参考《以“毒教材”祭旗,吹响文化进军的号角》)。


但改革也需要平衡,避免矫枉过正带来的过大冲击,避免有些人扭曲政策本意、制造社会思想的混乱,尤其是我们确实有历史的教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