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李思坤
3
朱胄
4
继续者张付
5
胡长白
6
继续者 佛教
7
004
8
bxss.me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李思坤
3
朱胄
4
继续者张付
5
胡长白
6
继续者 佛教
7
004
8
bxss.me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震撼!上海开放Google、Meta等国际平台,中国数字化迈出历史性一步!
战争烈度再升级,特朗普加征10%对华关税
特朗普称计划对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外交部回应
从地方目标看全国!今年经济增长还是有很高要求
二姐李思林早知道李玟有轻生的念头,居然没一点防备措施!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一项事关亿万民生的政策,为何出台八年仍进展缓慢?
Original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最近作为特大城市的青岛市出台一项政策宣布“租房即可落户”,引起不小讨论,不管抱怨也好、鼓励也罢,终归认为这是一次政策突破,值得肯定。
“租售同权”这个基本原则,早在2015年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了,很多地方也已经纳入了规划和政策,但8年过去了,不能说毫无进展,但在最关键的“租房落户”问题上,可以说进展寥寥。
当然,青岛作为特大城市,能够向前迈一步,这是好事,但不必有过高期待。
核心问题是:
“租房落户”的“房”属于谁?政府还是个人?
谈“租房落户”、“租售同权”的时候,是否征得了房屋所有人的同意?
根据七普,城市户籍人口和城市常住人口差了2亿多,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农业转移人口,也就是农民进城尚未落户的人群。
经常有经济学家把主意打到进城农民身上,比如认为只要让已经进城的农民在城市落户,城市的消费远高于农村,就可以通过买房、教育、消费等等释放庞大的消费意愿,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动力。
但,户籍问题真的仅仅是户籍吗?
落户,图什么?
就为了变成城里人?
现在已经不是过去了,过去没有户口,找工作都难,没暂住证甚至会被遣返,现在户籍主要就体现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上,核心是买房、教育、医疗,但是对于多数进城农民来说,城市的居住环境就一定比家乡好吗?
尤其一二线大城市,花几倍的钱买到的房子,在居住品质上未必比得上家里的自建房又或者县城的房子,在外地城市也没有家乡的人际网络,图啥呢?
至于医疗,大城市的确有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也有人是因此选择去大城市,但是人活着是为了去医院吗?何况大城市的竞争有多激烈,想要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难度有多大?都知道协和好,可挂号很容易吗?
更何况,以目前农村户口出易进难的现状,一旦落户到城市,想要再回去就太难了,而这可能意味着包括宅基地、拆迁款等在内的损失。
小镇看过一些调研报告,也自己做了些田野调查,结果是
愿意在城市落户的进城农民工,最主要甚至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解决自己孩子在城市上学问题
,而且不是一般的上幼儿园、小学、初中,关键是
获得考高中、参加高考的权力
。
这可是当地市民最在意的。就拿去年上了热点的西安来说,在西安本地市民压力下,被迫出台中考新政,针对的就是学籍在外地但户籍在西安的考生,也就是所谓的“回流生”。的确确实因为存在漏洞,所以有中介机构操作“中考移民”,对本地考生是不公平。
但有没有误伤呢?那些当初因为西安人才引进政策落户西安的人,现在孩子不允许在西安参加中考,也就剥夺了在西安继续学习、高考的权力,对于这些已经落户西安甚至在西安买房的人,就公平吗?
上百万人愿意成为“新西安人”,为的是什么呢?
如果子女不能在某地参加中高考,那这户口还有多大意义?
可见,别说已经落户,就算已经落户且买房,在子女中高考上,也必然会面临当地市民的强烈反对。
这是有限资源的困境。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城市接受外地转移人口在当地考学,当地市民会怎么做?
再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城市允许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中高考,当地市民又会怎么样?
都说既得利益,其实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就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城市户籍人口,尤其是大城市户籍人口。先不急着反对,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自己有孩子,会怎么选择?
可以说,在人才引进和当地市民反对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矛盾,难坏了不知道多少地方主官。
但是如果引进人才、落户,不能配套解决子女在当地上学、参加中高考的问题,那这种人才引进显然大打折扣,无法持久,人是留不住的。
已经落户的外地人口都这个待遇,那么还需要落户的进城农民工会是什么待遇呢?
浙江公布了一个数据,2022年浙江农业转移人口约为1749万,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26.6%,而这其中来自浙江本地的转移人口仅占大概10%多点,也就是超过80%的农业转移人口来自浙江省外。
浙江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就是因为浙江普遍的高度发达,而且由于浙江小微民营经济发达,所以浙江的实际GDP远高于统计数据,这就是为什么同等体量,浙江就是比山东更富裕,看看浙江的农村,并不比很多地方的城市差。
资源相对更充足了,浙江也非常希望更多人口能够扎根在浙江,而不是过几年就走。比如2023年7月就出台了《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这个方案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
规定除杭州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统一等等,所以青岛这次提出“租房落户”确实是一次突破,在此之前还没有特大城市提出。
但是效果如何呢?
只能说从浙江2020年出台政策,允许租房落户开始,1749万农业转移人口,这其中自己购房的只占6%,剩下的94%大概是1600多万人,通过租房实现落户的数量小的超乎想象。到2022年3月,全省注意是全省,租房落户的只有917人,其中在租赁房落户的只有487人,在社区集体户落户的430人。
917:1600万,两年万分之0.5。
为什么这么少?原因很简单,就是前面就提到的,“租房落户”的“房”属于谁?
小镇出门在外十几年了,住上自己的房子也不过4年多,之前都是租房或者单位宿舍,还是非常感谢单位提供宿舍,否则在北京太难立足了。
到大城市、东部发达城市,有多少人能一开始就能买房呢?除了自购房,无非几个形式: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包括工地房、保姆住在雇主家等)、投亲靠友,但大多数还是得自己租房,而且以目前的租赁情况,基本是租赁私人住房。
有很多农民工城市生活现状调研,住房是普遍的严峻问题,基本上20-30%居住在工地或者宿舍,50-60%自己租房,租住房屋的条件普遍不太好,缺少厨卫设施,还有的只能住在远郊区,能够自己买房的并不多。
宿舍、工地不属于租住,并不在“租房落户”范围内,暂且不论,那么六成左右租房的就能落户了吗?
不可能的。
有多少房东愿意同意租客把户口落在自己房子上?
如果房东不同意,“租房落户”就不可能实现,因为无论如何放开,落户必须经得房屋所有人也就是户主的同意,这是不可能动摇的基本原则;虽然理论上,房东不同意,也可以通过租房把户口落在社区集体户,但有多少社区愿意办理呢?办理难度呢?
唯一有可能实现的,就是租住政府所有的房子,比如廉租房、公租房等,虽然政策上允许外地户籍申请,毕竟“租售同权”,但实际呢?
由于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匮乏,廉租房、公租房都不能解决本市已落户市民的需求,如果跳过已落户市民,给了还没有落户的外来人口,可能吗?
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
租政府所有的房子,才能实现“租房落户”,可租政府所有房子的现实前提是,有本地户口。
卡在这了。
第一步落户就已经这么难,何况后面的教育呢?
就像前面提到的西安以及其他城市已经发生的,本地市民能接受外地孩子在本地考学吗?就算90%都同意,那剩下的10%也是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
有太多事情,不是一个政策就能解决的,得认真想想,老百姓想要某个政策,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个东西能不能给得起?给了以后会不会出现更大的矛盾?等等。
国家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口太多。还是拿GDP来说,一般认为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就是发达国家,有能力基本解决国民普遍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
而中国2022年人均GDP只有12741美元,当然由于中国体量太大,由于规模效应,不需要达到3万美元,人均2万美元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这仍然有巨大的差距,需要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
而浙江2022年人均GDP也才17617美元,仍然达不到发达国家门槛。
在总体实力和底蕴达到一定层次前,有些问题没有解决能力,只能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别想着一步登天。
正因此,在2013年中央城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
在人口城镇化问题上,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
历史耐心,意味着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而是要以代为单位。
而在这个过程中该怎么做呢?
总书记的下一句话是“
但不论他们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该提供的公共服务都要切实提供,该保障的权益都要切实保障
”。
所以要有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就是要把县城、乡镇、农村的公共服务网络搭起来,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仅仅通水电网路,就绝非易事,更何况在这之上的垃圾处理、居住环境,以及更高层次的教育、医疗、养老。
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城镇化太快并不好,进城是为了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而不是为了所谓的“促进消费”,户籍本身没什么意义,关键是公共资源的分配。
现实就是很残酷,并不是一定有什么坏人,打倒坏人一切就变好了。
总有人问:
大国崛起跟月入3000有什么关系?
关系太大了,只有国家足够富强,才能够让城市里已经司空见惯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全体国民,不论生活在哪里。
月入3000确实不高,但要看在哪里赚的3000,身在中国城市享受到的免费基本公共服务,远超3000元。
就说一点:安全。哪怕只赚3000元也可以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深夜一个人喝酒撸串,假如在多数国家包括欧美发达国家,3000元能做到吗?
更多的例子不举了,毕竟立场高于道理。
其他文章推荐
■
谈谈罢免和免职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分层的真实社会,如何向上破圈?
■
拐卖婴儿背后,是一条庞大的地下产业链
■
生死存亡面前,哪有什么感情可讲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
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大树乡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