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大环境的保护,个人很难独善其身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最近很多医院儿科人满为患,大多数是呼吸道疾病,年年入冬儿科都比较紧张,只是今年相对更严重一点,而这次特别多的竟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严重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肺炎。
肺炎支原体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就算一般的接触传播概率也很低,预防肺炎支原体,只需要在室内、人流密集的时候戴好口罩就行,而且口罩用一般的医用外科口罩就足够了,甚至都不需要正确佩戴,哪怕两侧露着口子都无所谓,只要能让口罩帮忙挡住口鼻就行。

肺炎支原体传播力弱到甚至可以不太在意手卫生,当然能够加强手部清洁更好,建议外出随身携带酒精湿巾或者消毒免洗凝胶。

传播力如此弱的支原体,都能流行起来实在难以理解。

有的人说是所谓的“免疫债”,试图将责任归到之前的防控上,普通人也就罢了,如果是有医学基本知识的人说“免疫债”,那就太歹毒甚至居心叵测。只需要用基本逻辑就能够反驳,倘若一个人真的相信所谓的“免疫债”,那是不是从此以后把水厕改成旱厕、饮用未经清洁的自然水源?

道理是讲不通的。

从最近一些报道来看,很多医院儿科就诊人数暴增,而以支原体如此弱的传播力,主要传播地是托幼机构、幼儿园、学校等儿童高度聚集场所,有适龄孩子的家长也清楚孩子所在班级请假人数,按理说到了这种程度,是应该考虑停课了。

正常情况下,至少在一些地区,卫健委、疾控等部门应该出面与教育部门等协商,开展联防联控,共同确定在当前情况下,学校、医院应该如何办,什么情况下应该考虑停课,被感染的孩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后才可以复课等等,这套策略非常成熟,用不了多久就能压下来。

但现在就连提一句“要戴口罩”,都要被口诛笔伐,谁敢站出来说“停课”?又如何“联防联控”?

现在出现了割裂:一边是吵吵闹闹的医院,另一边是视若不见的网络,除了生病的孩子和家长,其他人很少关心。

不由得想到,如果吴尊友先生还在世,会不会再次站出来振臂高呼“科学佩戴口罩”,就像他最后一条微博号召的那样。

科学归科学,感性归感性。

“什么情况下戴口罩”这本是一个保护自身健康的科学问题,但已经被妖魔化了,很多人对口罩极为抗拒,质问难道还要戴一辈子口罩?更不要说其他更进一步的措施了。

所以,现在也只能采取极为有限的行动。比如公开回应了近期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要求儿科门诊加号、延时,有的医院表示继续深挖儿科医生潜力、返聘已退休儿科医生等等。

但仅仅指望儿科医生深挖潜力,不可持续,也很难解决问题。

现在儿科门诊往往只有一两个儿科医生,需要面对几百、几千名患儿,排队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很常见,有很多家长非常不满,质疑为什么不调动其他科室比如呼吸科、内科医生帮着看一下,觉得大人和小孩都是人,只要不开小孩不能吃的药就行。

这就完全不懂了,之所以单独把儿科、妇科与内科并列,就是因为儿童和女性有自己的生理特点,无法直接套内科的那一套,让一名内科医生去看儿科,不亚于让内科医生去看“猫狗”,这绝不是侮辱儿童,仅仅是强调差异之大。

成年人与儿童的区别绝不仅仅是大小,先不说儿童未必能够清晰的表达自身感受,儿童用药和成年人的区别也大到几乎可以说不是一类,现在急诊和儿科都很忙,急诊方面还能抽调其他科室帮忙,而儿科也只能派几个助理去打杂帮忙写写病例。

考虑到压力实在太大,有的地方已经做了应急调整,但也需要年龄大一点,起码要10岁以上、发育正常的才能由一般发热门诊、呼吸科、内科等进行处理,少量缓解儿科的压力。

当前也只能靠现存的儿科医生死扛,经过这一波后,儿科医生数量还会进一步下降。本来待遇就差,工作强度又高,给孩子看病风险有很大,又总有家长不可理喻、各种挑刺,哪怕自家孩子因为难受哭了,这多正常啊,都要对仅存的儿科医生非打即骂。

这是一个典型的“钱少、事多、职业环境极差”的岗位。

越强压儿科医生极限加班、无私奉献,儿科医生数量只会越少,形成恶性循环。

就连一些三甲头部医院,儿科都常年招不满,现有的也只能按部就班的排班,哪怕就诊人数突然暴增,也不可能全部顶上去,毕竟除了门诊还有病房,还得考虑人体的生理极限,真要倒了几个,就更看不过来了,所以现在很多儿科夜间急诊,大多只能安排一个人。

至于培养更多儿科医生,先不说培养周期的问题,也得看有多少人愿意干儿科。一般三甲医院招内科医生最起码也得研究生以上,但只有儿科本科毕业就行,注册儿科还可以降分,选儿科根本不用愁工作,轻轻松松进三甲医院。

已经把门槛放低到这种程度了,仍然招不到人,学儿科的多数不会选择成为儿科医生,而是想尽办法转行。强迫也没用,大量儿科医生正在从公立医院跳槽到私营医院,仅2019年到2021年就有约10%的儿科医生流失,而与此同时,这三年民营儿科医院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年均13%左右,更高的定价筛选了就诊人群,不再人满为患,儿科医生收入更高了、事更少了,执业环境大为改善。

对比下基础价格。

哪怕在北京儿童医院挂号费一般也就几元到十几元,而高端私立儿童医院,挂号费起步就是大几百元,高的上千元,如果找名家比如崔玉涛这个级别的,仅挂号费就得3000元。

对公立医院的儿科医生们态度好一点吧,别再说什么“不爱干有的是人干”,再这么下去,儿科医生减少速度会比新生儿减少速度更快,现在花几块钱挂号费吵闹的,或许有一天只能花上百倍的钱去高端私立医院。

不过有耐心看到这的,相信也会对医生保持尊敬。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小孩子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家长就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还是要多上心。

目前情况下,孩子一生病就往医院送,有可能更加危险,长时间、大密度人群聚集,不知道会感染多少其他病毒,所以一定要注意平时多观察,有感冒症状或者轻微不适的时候,就要着手做好工作,及时处理好,不要拖到严重了才急匆匆的去医院。

至于什么标准可以在家观察、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太专业了,作为非专业人士没有资格妄论,还是多看看官方的相关指南,千万别不当回事。

没有大环境的保护,个人很难独善其身,但绝不意味着连最基本的防护措施都不做,身体属于自己,各自照顾好自己吧,身体健康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健身。


其他文章推荐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机构改革下的“恩怨纠葛”
■  熬过黎明前的黑暗,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  对必然发生的事,闹情绪没有意义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