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1860年)七月二十二日,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代表谈判破裂,英法联军计划进犯北京。虽然清军曾经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击败过英法联军,但敌军增兵并大举进攻,此时大沽口炮台和天津均已沦陷。负责御敌的僧格林沁等清军将领率领部队在通州一带设防,以阻止英法联军进犯京城。八月初四日,清军在张家湾一带与英法联军激战后退守八里桥,英法联军占领通州和张家湾。八里桥位于运河上,是一座石桥,距离通州8里,扼守着京城到通州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一旦失守,北京城将门户洞开。八月初七日,英法联军进犯八里桥,著名的八里桥之战爆发。这场战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军马队在僧格林沁率领下,向英法联军发起多次勇敢的冲击,最终却在敌军密集的火力打击下不得不退却。第二阶段,英法联军的主力部队直接进攻八里桥清军阵地,猛烈的炮火下清军死战不退,和敌军展开了白刃战,直至清军将领胜保负伤方才退军。《大学士瑞麟等奏八里桥鏖战情形奏折》,为八里桥之战结束后前线指挥官瑞麟等人的上奏,详细描述了战斗情形:当日,清军的瑞麟、胜保两部在八里桥以南策应僧格林沁部,英法联军由郭家坟一带兵分三路发起进攻。“僧格林沁亲督马队与贼接仗”“瑞麟督队迎其东股”“胜保督队迎其南股”。虽然清军将士表现英勇,“各兵人人奋勇,连环轰击”,但是由于清军的战术和武器装备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加上指挥官胜保负伤,清军苦战多时后不得不撤退。❖ 大学士瑞麟等奏八里桥鏖战情形奏折
本次战斗中,作为对手的英法联军对清军表现出的顽强斗志给予了高度赞赏。法军指挥官孟托班在回忆录中,称赞坚守八里桥的清军是“英勇作战的鞑靼皇帝的旗兵”。法军军官吉拉尔则描述“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敢迎头痛击联军……他们呼喊前进,勇猛和反复地冲杀”,只是“法国和英国的炮兵压倒了他们的箭、矛、迟钝的刀和很不像样的炮”。德里松伯爵的《翻译官手记》里,则记录了一则令人动容的事迹:八里桥上站着一名身材极为高大的清军旗手,他手执一面写有黑字的大黄旗,不断挥舞旗帜向全体军队下达着命令。哪怕身边堆满了尸体,哪怕子弹和炮弹在他身边呼呼作响,他依然镇静不动。直到一发霰弹击中了他,他倒了下去,紧紧抓在手里的旗杆也最终倒下。这悲壮的一幕被呈现在影片《火烧圆明园》中。八里桥激战失利后,咸丰帝匆匆逃往避暑山庄,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犯下了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罪行。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军为抵御外国侵略者而进行的一场激烈悲壮的战役,清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未能阻止英法联军最终攻入北京,但是在战斗中也展现出中国军民不畏强敌、敢于战斗的勇气和决心。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清代买房也能“分期付款”
☆ 书讯|《明清珍档集萃》出版发行
☆ 明嘉靖帝祭拜生父
责任编辑:海 鑫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