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朝词臣献颂》内府抄本,纸本,横28厘米,纵45厘米,经折装,四周双边,朱丝栏,是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翰林院学士杨荣进呈给永乐帝的关于始建紫禁城这一标志性重大事件的颂词。❖《明永乐朝词臣献颂》
杨荣在其中的《圣德瑞应颂》内称颂了永乐帝选择在北京肇建都城的正确性,北京乃永乐帝的“龙潜之地”,且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其“地势之雄壮、山川之险固,实当天地之中。寒暑之应候、阴阳之不愆,尤得四时之正”,建都北京可以“正南面而临天下,抚万国而驭四夷”。同时,词颂中还描写了在肇建紫禁城时,采伐木材时曾出现“其木自行冲山裂石”的异象,以及奉天殿、乾清宫上所现的祥瑞之兆等内容。始建奉天殿、乾清宫。适当严冬之候,时和气舒。百工趍事,不督而成。近悦远来,咸尽其力。是以瑞光屡现,煇徹霄汉。或横亘太空,或散兮五采。或若流丹,或若暧翠。或若空青丹砂之焕发,或若文绮素练之乍舒。若玉蕴石中而精气旁达,若珠藏海底而神采上腾。炯乎若百鑑齐悬,朗乎若千灯并照。其贯彻瑶空若玉毫之璨烂,其隐暎晓日若晴虹之焜煌。或照燿移时,或凝煇累日。复有卿云五色,天花飘扬,弥布殿庭。舒华焕采,流景回光。或若绮张,或若彀卷。或若绣擁,或若练垂。或若天机之织锦,或若鲛室之呈绡。或英英郁郁似云而非云,或霏霏拂拂似雾而非雾。或若祥烟之轻盈,或若彤霞之烨煜。或悠扬而上浮,或凝聚而不散。或氤氲遥度于宫苑,或低徊近捧于御筵。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始建都于南京。为巩固其对地方的统治,朱元璋将其子孙分封各地为王,其子朱棣便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且手握兵权。明太祖病逝后,由于太子朱标亦早逝,因此长孙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执政后的建文帝非常担心燕王等藩王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与亲信大臣采取系列削藩措施,他的这一举动引发了皇族内部的矛盾,于是燕王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经过了3年的战争,燕王攻下南京,此战史称“靖难之役”。由此朱棣夺取了帝位,改元永乐。永乐帝即位后,出于解决北部的边患问题、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等原因,决定迁都北京。迁都虽遭到了一些臣属的反对,但永乐帝排除众议,于永乐十五年起驾北上,并命朝臣率群工于同年十一月初二日始建紫禁城奉天殿、乾清宫,这标志着北京新都肇立,永乐帝从此长驻北京。明翰林院学士杨荣为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先后历事四朝,在文渊阁治事38年,谋而能断,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朱棣即位后,杨荣入值文渊阁,而后五次随朱棣北征。杨荣还好诗文,为“台阁体”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在迁都问题上,由于明朝许多官员生在江南,并不愿远离故土,迁都北上,但杨荣却深知迁都北京的战略意义,坚决支持迁都。《明永乐朝词臣献颂》是杨荣为歌颂皇帝瑞应而作,目的是为永乐帝迁都北京、肇建紫禁城制造声势,使其能够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而今,这部《明永乐朝词臣献颂》不仅可以使我们直观了解明朝“台阁体”这一文学作品的形式,更可以从其内容中了解北京紫禁城的肇建原因、始建年代、建筑规模、建材来源等重要信息,是难得的紫禁城研究史料。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