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人的青年时代|秋瑾

刘恋 皇史宬 2023-10-10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自号鉴湖女侠,是我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烈士和诗人,这首《满江红·小住京华》是秋瑾最负盛名的一首词作,写于1903年中秋,字里行间颇显豪侠刚毅,其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更是她的真实写照。4年之后,秋瑾年届而立,即同热血男儿一样为革命流血牺牲,她短暂而耀眼的一生像一首悲壮的赞歌,至今为人传唱。

❖ 秋瑾像

 
 出身仕宦 意气自雄 
秋瑾原名秋闺瑾,光绪初年生于福建,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其高祖父秋学礼、曾祖父秋家丞、祖父秋嘉禾、父亲秋寿南均是举人出身,世代官宦。父秋寿南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后即出仕,先后任职于福建、台湾、湖南,其性情爽直,为官“识练才优、洞悉民情、勤求治理”,曾赏戴花翎。秋父在湖南任职期间,结识了曾国藩长孙曾广钧,秋瑾即以曾广钧为师,后又由其做媒,光绪二十二年秋寿南便将女儿秋瑾许配给曾家姻亲、湘潭富户王黻臣之孙王廷钧。

❖ 湖南巡抚王文韶为候补知州秋寿南等期满甄别事奏折

从小得到良好教育的秋瑾,不仅通经史、工诗词,还好箭术、善骑马,她崇拜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英雄豪杰,养成了正直豪侠的性格,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忧时愤世 东渡游学 
秋瑾革命救国意识的觉醒,是在随夫寓居北京期间。光绪二十七年,王廷钧靠捐赈当上了工部主事,后又授以度支部郎中,诰封中宪大夫。秋瑾随夫来到北京,积极结交社会精英、阅读进步书报。与进步人士的深入交往,令秋瑾开阔了眼界,尤其亲见庚子之乱后中国的千疮百孔,秋瑾不断思考救国救民的办法,尝慨叹:“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最终她决心赴日寻找答案。
1904年6月,忧国忧民的秋瑾终与丈夫、孩子诀别,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留学日本在当时尚属新潮,女子出洋更是引起轰动,《大公报》评价其“壮矣哉!须眉男子所不及焉。”在日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结识光复会、同盟会领袖陶成章、孙中山等人。她将自己名字中“闺”字拿掉,改为秋瑾,自号鉴湖女侠,并作诗以明志,抒发立志为国牺牲的心声: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革命先驱 英勇牺牲 
1906年自日归国的秋瑾,在上海筹办了《中国女报》,后加入了光复会、同盟会,同年7月被推为同盟会浙江主盟人,走上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革命道路。当时,徐锡麟、陶成章等光复会领导人在浙江绍兴创办了大通师范学堂,作为培训革命骨干队伍的基地,12月,秋瑾受邀至大通学堂附设的体育会任教员。1907年初,秋瑾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大通学堂正是当时浙江革命的大本营。不料起义前夕,已有当地官绅向绍兴知府密报秋瑾等人“约期起事”,清军即有防备。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中牺牲,其弟徐伟被捕后又供出了秋瑾,秋瑾彻底暴露,清军很快掌握了其行踪,最终于7月13日围攻大通学堂,秋瑾未及逃走,旋被逮捕。

❖ 秋瑾供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秋瑾被捕相关档案,还原了秋瑾等人被捕及审讯情形。1907年7月13日,清军逮捕了秋瑾、程毅等6人,当场搜出“悖逆字据”,“起出后膛枪二十五枝,子弹数百”,还发现了秋瑾亲作的讲义、革命论说、小说诗稿及檄文等物。一同被捕的程毅等人很快供出秋瑾为主谋,但县令李钟岳亲审秋瑾时,秋瑾则仅供述了自己的生平,承认手稿为己所作,在被诘问“匪党共有几人”时,坚不吐实,仅称“稿底、革命党的事就不必多问了”。相比之下,更显英雄气概!
浙江巡抚张曾敭见无法讯问出更多革命党之信息,又忌惮秋瑾起事,不敢大意,决定立即将秋瑾处死。7月15日凌晨,秋瑾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从容就义,成为了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最知名女烈士之一。
❖ 浙江巡抚张曾敭为拿获秋瑾等讯明惩办事奏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女界先觉 鉴湖千古 
 秋瑾牺牲后,其灵柩几经辗转,最后葬在了杭州西湖边。孙中山曾亲往祭祀,题赠挽幛“巾帼英雄”,并撰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女侠魂。”周恩来也曾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 秋瑾墓

秋瑾的被捕及牺牲充分显露了当时清廷上层人物对于暴力革命的态度,当时的统治阶级认为立宪才是救国正路,而秋瑾等人提倡的资产阶级暴力革命,尤其是女子参与革命,是他们抗拒和恐惧的,就像时任浙江巡抚张曾敭在向慈禧及光绪报告逮捕秋瑾相关情况的奏折内所说,“秋瑾等人乃以学界女子,于国家预备立宪时代提倡革命……约期起事,非寻常盗贼可比”。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微弱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秋案”发生以后,《时报》《申报》等报刊对张曾敭之流的口诛笔伐更证明了秋瑾没有白白牺牲。秋瑾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个人之于时代的意义、革命之于时代的价值。她无视封建礼教的性别桎梏,亲身参与革命,施展爱国抱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创性的。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皇家档案库的防灾智慧

☆ 名人的青年时代|鹿传霖

☆ 名人的青年时代|孙承宗
☆ 古代廉政|能臣廉员吴大澂

责任编辑:石文蕴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