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有两篇文章引用清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默觚》中的典故。《默觚》一书收录很多具有镜鉴意义的格言警句,是魏源进步思想和政治主张的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知人善任”“居安思危”等理念至今仍有重要意义。《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引用《默觚下·治篇七》的“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来论述“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的观点,指出对干部的认识要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不能只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并强调“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文,是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中引用《默觚上·学篇七》中的格言“于安思危,于治忧乱”,说明防范政治风险、坚持底线思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新形势下,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也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并警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政治风险能力”。此外,总书记还在多个场合引用魏源《默觚》中的典故,如:2015年4月22日,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阐释中国特色外交中聚力同行、合作共赢的理念。2015年10月21日,总书记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中引用“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说明“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以此强调“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中国人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湖南邵阳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自幼熟读经史,于陆王心学、经世之学均有高深造诣,与同为今文学派的龚自珍并称为“龚魏”。魏源一生著作甚多,著有《海国图志》《默觚》《元史新编》等。
❖ 魏源雕像·湖南邵阳隆回县
魏源仕途坎坷。道光二年(1822年)中举后,入江苏布政使贺长龄、江苏巡抚陶澍幕府,办理编书、漕运、水利等实务,与林则徐交往密切。之后屡试不第,按例捐为内阁中书舍人候补,得以博览史馆秘阁藏书。道光二十四年,年届五旬的魏源终于中进士,先后任东台知县、兴化知县、两淮盐运使海州分司运判、高邮州知州,虽颇有政绩但任期均不长,如任东台知县仅9个月就因丁忧离任、任兴化知县8个月即调任、任海州运判7个月递补高邮州知州。魏源于咸丰三年(1853年)辞官,逝后葬于杭州南屏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中有关魏源的档案,主要是关于其补授官职、母故丁忧、办理漕运和盐务等内容的题本、奏折、上谕等,以及逝后地方官员呈请将其入祀名宦祠、乡贤祠的题本。此外还有关于宣统朝国史馆校勘魏源所著《元史新编》及缴回原书的奏折、记录光绪朝易顺鼎将魏源所著《圣武记》进呈御览奏片的随手档等。❖ 江苏巡抚张树声为已故前署兴化县知县魏源入祀名宦祠请旨事题本(部分)
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代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廷战事不利,爱国心切的魏源主动投身战场参谋军事。在抵抗侵略的前线,魏源敏锐地察觉到民族危机和时代变局的到来,理智地意识到当时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巨大差距,遂开始对世界各国政治历史、风土人情详加考察,写成《海国图志》初稿。《海国图志》一书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魏源在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该主张成为后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1847年《海国图志》中的《亚细亚洲全图》
《默觚》著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为魏源早期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学篇》14篇和《治篇》16篇两部分,较为集中地表达了他的哲学观点和政治理想。书名中的“默”取自魏源的字“默深”,“觚”为书写用的木简之意。书中的哲学思想有其科学性和进步性,如强调亲身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在政治思想上,魏源意识到非变革不能除弊,因此在书中反对拘泥古制,提出今胜于古的进步观点,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倡议从内政、经济、选官等层面进行改革。❖《默觚·治篇七》·淮南书局《古微堂内集》
《默觚上·学篇七》中“于安思危,于治忧乱”,体现了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左传》中已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思想,《易传》亦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默觚下·治篇七》中“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的论述,是对我国古代知人善任的用人观的系统总结。人必有长处也有短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古人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如《左传》褒扬子产“择能而使之”,《资治通鉴》中说:“夫人之材,各有所宜……固当就其所长而用之”。古人的人才观同样讲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总书记引述《默觚》中的有关居安思危的论述,提醒全党同志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引述关于知人的论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全面的人才观,才能做到知人善任。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清代国家治理|伊犁将军的设置及其职掌
☆ 走进一史馆|新时代档案利用工作
☆ 一史馆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两周年汇报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