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清代典故|阮元及《吴兴杂诗》

皇史宬 皇史宬
2024-09-14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引用了清代名臣、著名学者阮元的《吴兴杂诗》,这是一首描写清代江南水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七言绝句,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思考,以及他深厚的“三农”情怀和人民情怀。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内引用阮元《吴兴杂诗》中“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一句,意在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面对的现实,合理看待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尤其是要认识到“小农生产在传承农耕文明、稳定农业生产、解决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等各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要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熟知中国的农业实际。总书记曾引用《左传》中的“政如农功,日夜思之”,以农事比喻从政,阐发他对政农相通的深刻体会。历年来,总书记多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引用描写农村和田园风光的诗句和农事谚语,足见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身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历任浙江巡抚、河南巡抚、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要职,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去世后获赐谥号“文达”,入祀乡贤祠、浙江名宦祠。除了官员身份,阮元同时也是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一生著述颇丰,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30余部著述传世,是乾嘉学派晚期代表人物,赢得了“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等美誉。

❖ 阮元半身像·扬州市家风展示馆

❖ 浙江巡抚阮元为报实授巡抚任事日期事题本(局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吴兴杂诗》是阮元在浙江巡抚任上的诗作,描写了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的田园风光。阮元非常关心百姓及农事,不时出外巡视民情,因此对当地的山川风物比较熟悉。这首诗前两句描写吴兴地处水乡的独特自然风光,苕溪、霅溪、苎溪、吴兴塘等四水在这里汇流,水流分支遍布城外农郊。后两句写水乡农作及其特点,生动地反映了农民根据湖泽沼地水位深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菱、稻、荷花等农作物的科学态度。诗句平易浅近、纯真自然且蕴含哲理,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绝不能背离实际,搞一刀切、绝对化。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吴兴杂诗》·《定香亭笔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与阮元相关的档案1万余件,主要是其各地任官时呈进的题本和奏折,这些档案作为一手史料,对于系统梳理阮元的任职履历及为官政绩具有重要价值。
阮元出身于以文兼武的世家,祖父阮玉堂官至湖南参将;父亲阮承信是古文大家,修治了《左氏春秋》;母亲林氏出身仕宦之家,通晓诗书。阮元本人亦才华出众、文武双全,任官期间勤于军政、振兴文教,治绩斐然。
军政方面,以剿灭海盗之功为著。嘉庆四年(1799年)起,阮元两度担任浙江巡抚,当时海寇扰浙猖獗,出现“沿海土匪勾结为患”的情况。阮元上任后,征集弭盗之策,从“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三方面筹备剿寇。嘉庆五年至十四年间,阮元陆续剿灭以艇匪、蔡牵等为首的海盗势力,彻底平定侵扰浙江沿海十多年的盗乱。
文教方面,阮元博学淹通,在编纂、校勘、金石、舆地、天文历算等领域多有建树,史籍称其“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他曾供职于翰林院、詹事府,奉敕参与编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协助校勘《石经》,创编《国史儒林》《文苑传》等;其主编的《经籍籑诂》、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汇刻的《皇清经解》集中反映了清代前期经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他编撰的《畴人传》是一部中国历代天文、律算学家的专门史,突破了儒家重经义轻科技的局限,在中国科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浙江巡抚任上,阮元广购《四库全书》未收古书172种,撰《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进呈御览,弥补了《四库全书》之缺憾;他重视修志,所修志书有《浙江通志》《广东通志》《云南通志》《扬州图经》等;他还积极培育英才,先后在浙江、广东设立诂经精舍、学海堂等书院,并延请名儒任教。

❖ 乾隆帝关于办理石渠宝笈需人著少詹事阮元在南书房行走一同纂办的上谕

总书记引用《吴兴杂诗》旨在以典喻理、以典证今,生动阐述因地制宜、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性。通过梳理馆藏档案,我们得以了解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也对作者阮元文韬武略的一生进行了回溯。“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其中蕴含的哲理,不仅仅适用于农业,更可推而广之,值得我们详加琢磨并以之指导实践。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相关链接:

《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清代典故|彭玉麟及《海防善后事宜折》

《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清代典故|顾嗣协及《杂兴八首(其三)》

《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清代典故|张伯行及《却赠檄文》

《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清代典故|林则徐及诗联二首

近期文章:

☆ 清代国家治理|康熙朝的治河方略

 清代国家治理|甘肃捐监冒赈案的惩治

 清代国家治理|新疆建省始末

☆ 清代国家治理|伊犁将军的设置及其职掌

责任编辑:卢  溪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皇史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