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质量检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一)
特 别 关 注
高考作文视频讲解(1-10)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下列不属于“三教”的是 ( )
A.儒学B.道教C.伊斯兰教D.佛教
2.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A.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B.重农抑商,推行县制
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3.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4.5世纪末,北魏文人雅士和皇室贵族的服饰由夹领小袖紧身服饰转变为汉人宽袍大袖服装。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哪一政治家的改革
A.曹操B.孙权C.孝文帝D.隋文帝
5.人才选拔关乎国运兴衰。中国古代有一时期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九个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官吏选拔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
6.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全都属于同一个朝代的是
A.司隶校尉、贤良文学、起绒锦、《上林赋》
B.宣政院、赵孟頫、铜活字、《农书》
C.司礼监、董其昌、致良知、《感天动地窦娥冤》
D.提点刑狱司、风力水车、曲子词、《东京梦华录》
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8.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是国家统一之本,是国人立命之神。下列关于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秦小篆和汉隶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与行书相比,草书缺少实用性而更具艺术性
C.秦始皇以隶书为标准推行书同文,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D.汉字的演化体现了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趋势
9.唐诗体现了唐代的文学特色。被称为“诗圣”的诗歌作品( )
A.针砭时弊,体现深沉的忧患意识B.活泼清新,带有强烈的浪漫气息
C.重视个性,关注市民的生活趣味D.句式灵活,奠定文学的现实传统
10.下列叙述中,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的繁荣 ②庶族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④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宰相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得到玄宗认可。这反映出当时
A.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B.决策权、审议权分离
C.制度变革提高效率 D.中枢体制发生质变
12.“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A.君主权力被削弱B.用人机制较完善C.宦官专权已出现D.行政规则受干扰
13.钱穆《国史大纲》中谈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说:“……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军功制 B.客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14.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了
A.科举制下知识分子以安定天下为己任
B.古代知识分子以读书为唯一理想归宿
C.古代知识分子不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
15.下图是《元乂墓志》的局部,出土于洛阳。元乂为北魏道武帝玄孙,墓志载其“学综坟籍,儒士攸宗”,但对其恶行则避而不谈。墓顶上的彩绘天象图,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时代较早、幅度较大、星数较多的一幅。下列对元乂墓葬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墓志相较于正史的评价更加客观 ②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提供了佐证
③体现了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交融 ④中国的书法艺术自此进入自觉阶段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6.封弥誊录制度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大发明,欧阳修称宋代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此制度
A.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B.改善了文官队伍的结构
C.激发了官民的责任感 D.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
17.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
A.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 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
18.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中叶的《九章算术》内容为:第一章“方出”、第二章“粟米”、第三章“哀分”(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问题)第四章“商功”(各种形状体积的计算方法)第六章“均输”(以各种标准计算各地的赋税和分派工役等)等。这反映出《九章算术》
A.系统总结魏晋时期的数学成就 B.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
C.形成中国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 D.体现了统治阶层的实际需要
19.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20.贞观年间有个铁的规定:“任何官员向皇帝奏事,必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此材料可以表明唐朝
A.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 B.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史官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
往期已有超10000+位高中生成功逆袭……
二、简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隋唐的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回答,废丞相后,明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
三、材料分析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下诏杨素与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居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丁男不供(不足),始役妇人”。
概括材料一中隋炀帝在过度役使民力方面的史实,任选一例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产生的影响。
24.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方式的改变、疆域的变化都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粵,用一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痦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汉书》
材料三 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一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四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惟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1)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对周朝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秦“患周之败”而在地方推行哪种制度?吸取周、秦灭亡的教训,西汉建立者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如识,元代行省制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4)根据材料四,概括汉代至明清君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00年前的唐朝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列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了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1)材料一、材料二的共同点是什么?
(2)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罕与伦比”,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说明“为当时世界之冠”的唐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D 6.A 7.B 8.B 9.A 10.D 11.C 12.D 13.C 14.D 15.B 16.B 17.C 18.B 19.D 20.A
21.(1)皇帝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3)相权威胁皇权。设内阁。
(4)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皇权不断加强。
22.①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3分)变化:察举制以德行(孝廉)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学识能力为标准。(6分)
②原因:(9分)
两汉时期,国家大一统,为适应中央集权国家统治的需要。(3分)
魏晋时期,世家大族控制着中央和地方大权,形成了门阀制度。(3分)
唐朝时期,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维持。(3分)
③启示:把德放在首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2分)
23.①史实:兴建洛阳城,每月役二百万人;开通大运河,迁徙河南、淮北人民百余万;男丁不足,竟然让妇女承担。②开通大运河:对政治的方面,人民赋役负担过重,激化社会矛盾,加速隋朝灭亡;经济方面,贯通南北经济,对后世影响深远。
24.(1)分封制。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秦朝推行郡县制。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3)特点:行省既代表中央分驭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又由于是地方行政机构,为地方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权。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地方行政管理体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本质问题:皇权独尊,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25.(1)共同点: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
(2)中国的潜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唐代的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巩固;科举制的确立;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佛教的东来注入新的文化成分。
(3)我们既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变潜力为发展的优势。
单元质量检测1、2-【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一)
单元质量检测1、2-【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二)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