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谁会像又老又瞎的叶尔孤白那样,嗅着自己失踪儿子的衣衫最后又得以复明?
算算看,我和午庚相识也已多年。我俩几乎是前后脚经由接触即兴、自然即兴舞动和现代舞进入了身体探索的大门。对我们来说,重新发现身体的经验几乎不可逆地改变了我俩的人生选择。我逐渐从单纯的艺术媒体从业主的身份转向身心相关的组织与传播者。她从央美艺术史博士毕业后,转向以“体感”作为研究工具,游牧生活的自由艺术家。并且越发相信身体是一条值得探索一生的道路。“直到今天,大多数人仍然远离亲身经历,依靠二手资源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虽然是货真价实的学霸,说起艺术理念时也总是条条是道,但大多数时候,她既没什么身份感也没什么年龄感,像孩子一样对一切志趣盎然、活力充沛。作为老师或者带领者时她希望的也是传递、交流,与大家共享存在、发现、创作中本身的快乐。从身体感知开始,她对身心关系、身体与自然,身体与社会、触觉、即兴行为等产生兴趣,将自己的创作在街头、民居、公园、艺术空间、废墟、剧场等不同场所实践过:
比如从声音-肢体-触觉切入,探索成长过程中影响我们身心行为的话语,如果不抱着消除/改变的心态,会诞生什么新的可能?
《转念一想》行为/影像 Flyway中英精神健康艺术展,上海,2021
将城市里的树叶搬进室内,试图用聆听、触摸、停顿、聊天改变我们对城市停留在“观光”阶段的体验。
午庚、泽宇《夜半来,天明去》杭州天目里驻地展,2022,声音、影像、档案、自然材料
虽然喜欢表达,但她不喜欢作品中只有自己的表达,因为她更想要激发观众自己本身的感知、体验和创造力,比如试图去掉导演和排练,让观众在声音、文本提示下自己成为表演者,“自动表演”。
她后来也和不少高校合作过身心、艺术创造相关的工作坊,但一度有些担忧社会大众不会接受自己的这个理念:真正重要的不是教授知识、技能——这在信息过剩的当代可能越来越不重要了,现在我们更需要的可能反而是绝巧弃智,重新回归主体感知,通过身心的唤醒,打开参与者本自具足的灵敏的感知力和创造力。我告诉她不用担心,在这点上,我完全同意她的想法,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个理念的。从身体打开到感知转化,再到后来的创作,参与者身上迸发的灵性和创造力让我们赞叹。用午庚的话说:“创作其实不是创造,是让存在本身变得可见。”而“对非视觉中心体验的重视,鼓励我们去反思和探索一切被认为理所应当的事物。”当我们打开自己,将自己交给身体,交给地面、重力、神经系统;交给自然、土地,生命的灵感自然就会涌现。
在北京做工作坊的时候下面就有评论呼吁我们在上海做工作坊,今年趁着午庚去了上海,我们准备在上海做工作坊啦——之前呼吁过的读者们请看过来秉持着艺术家不喜欢重复自己的特性,午庚设计了新的工作坊创作内容,并且找到了上海两处特别美的公园——共青森林公园和古猗园。共青森林公园的工作坊为了照顾上班的朋友安排在周日(7月2日),古猗园因为比较小,周末游客太多,所以古猗园工作坊安排在周一(7月3日)——请自由职业者朋友们报名。两个工作坊的设计也不太一样,共青森林公园的工作坊名为自然之躯——身体与摄影工作坊会从闭眼漫步开始,更偏身体感知、探索内在和外在的自然,并最终以摄影的方式呈现。古猗园的游园惊梦——身体与诗工作坊则会从触觉出发,加入声音和诗(开头鲁米的诗),最终递进到让我们靠体感的触发我们的联想,开始写诗并即兴创作。最终会以视频记录的形式呈现。虽然是和创作有关的工作坊,但我们认为它是面向所有人的,在过去的文化中,有时候我们可能将艺术看得太怪或者太重,用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的话来说,人们将艺术视为“一个叫人害怕的怪物或者为人膜拜的偶像”。而实际上他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实际上每个人内在都有艺术家部分的自我,只是由于社会的规训,很多人的这部分自我不一定充分展开了,但也许这次的工作坊就是一个展开Ta的好机会呢?而且对普通人来说艺术创造并不一定需要指向职业或者出类拔萃的比拼,它本身就是一种滋养,是一种认识自我、传递感知、整合身心、与他人交流的方式。你内心深处有一个你还不知道的艺术家......
如果你知道,
如果你在宇宙开始之前就已经知道了,
那就说出"是的",
即刻地接受内心艺术家的存在。
——鲁米 适
我们常常观看自然、享受自然,有时候也破坏自然、保护自然,却时常会忘记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并非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眼睛、心脏、神经系统。如果不用头脑的概念去“观看”自然,规训身体,而是将注意力回归到观察身体这个与我们而言内在的“自然”是如何和外在的“自然”互动,会发生什么?如果不将手机/相机视为工具,而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不将他人的镜头视为入侵、凝视,而是一双与我们同在的无邪的眼睛,我们的摄影会有何不同?
2023年7月2日(周日)
15:00-17:30
课程内容
(本次有相互摄影创作内容,
如有不愿意被摄影的特殊情况请提前告知)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东门集合)
转账给小助手后才算报名成功。一旦缴费报名,除意外停课情况外不退款。如有特殊情况可在课程开始前自行转让名额并告知主办方
10-14人(满10人开课)
为保证课程质量,实行小班教学
7月1日18:00停止报名
添加微信,将对应费用转账发送给小助手(转账账户姓周);
当“我”停止创造,只用全身感受此地此时,通过触觉,把自己交给身体、重力、神经系统和周围环境,不用主动做什么,而是等待词、句从感官世界的海洋和身体运动的直接经验中诞生,并以口述/声音捕捉记录,“自动”写诗。因为我们的身体就像个储存器,储存着图像、梦境、恐惧、记忆、联想、语言和能量。遍布全身的触觉感受器是人类分布面积最广,也是最早发展的感觉系统,与神经系统密不可分。身体本身也不具有时间观念,很可能一个当下不经意的触摸就穿越回遥远童年隐秘的角落。
这次工作坊选择了上海一个非常美的建于明代的公园:古猗园。
2023年7月3日(周一)
15:00-18:00
课程内容
用触觉撬开你
你的名字
用声音和肢体读一首诗(开头鲁米的诗)
(本次有相互影像创作内容,
如有不愿意被记录的特殊情况请提前告知)
上海古猗园(白鹤亭集合)
转账给小助手后才算报名成功。一旦缴费报名,除意外停课情况外不退款。如有特殊情况可在课程开始前自行转让名额并告知主办方
7-10人(满7人开课)
为保证课程质量,实行小班教学
7月1日18:00停止报名
添加微信,将对应费用转账发送给小助手(转账账户姓周);
(为本次活动做摄影/摄像记录,可免费参与体验活动) 策划、发起
宣传鸣谢
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