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嘲讽“研究癌症”获奖小学生和“一天作诗2000首天才少女”,他们其实挺悲哀的
最近,有两个“神童”备受关注和嘲讽。
一个是云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以“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
一个是浙江慈溪的岑怡诺,今年16岁,她自称一天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简历更是骇人。
▲网传岑某某简历。
这两个“神童”取得如此奇迹显然是不可能的,“研究癌症”的那项目博士都不容易完成,其奖已被撤销,其越俎代庖的父亲也已道歉。
对于后者,“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岑某某担任创始人的品牌,分别隶属于绍兴两家企业,后者的创始人则是其父岑岷峨。此外,岑某某公开出席的活动,背后的主办方也均为岑岷峨名下公司”。
至于一天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其父亲辩称:“没有在说词有多精湛多么好,他们是以灵感即兴发挥的,可能不加修饰,就是以电脑打字的方式,谁能打字更快一点。”
所以,这两个“神童”的奇迹都是他们父亲一手炮制的;所以,这两个“神童”不应该被嘲讽,我倒是为他们深深感到悲哀。
天真无邪的少年本该快乐自由地成长,他们却何其不幸遇到了奇葩的父母,背负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和“成就”,进而被揭穿成为笑话,可能一生都难以抹掉。
而这样的父母是少数吗?像他们一样夸张的可能是少数,但像他们一样“望子成龙”进而拔苗助长的父母却一定不是少数,据新华社记者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
所以,这两个“神童”的事倒值得我们为人父母的好好反思,我们到底要如何培养孩子,是给他们“成功”还是快乐?
而为什么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龙”呢?尤其是为什么他们能炮制出孩子的“奇迹”,而这样的“奇迹”还一度被认可呢?
说的具体点,即如为什么“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这样一看就是孩子根本完成不了的项目还能获奖?为什么岑怡诺能挂上“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记者”头衔和能出书呢?
这反映了当下成功学和造假文化的流行,为了成功不惜造假,不问手段只管结果。
如果这样的土壤不改变,“神童”还会层出不穷,如鲁迅所言:“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如当年那个“五道杠少年”也曾名噪一时,可如今最终只去了一个武汉三本院校,而那个露出不屑表情的同学据说已考取哈佛。
鲁迅一百多年前呼吁“救救孩子”,可要想“救救孩子”得先“救救父母”,救救“土壤”。
所以,后来鲁迅又云:“唯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
所以,我们不要嘲讽那些“神童”了,而是多想想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正常”起来,那就需要从改变“土壤”开始,从我们自己做合格的“泥土”开始。
更何况,其实有不少孩子不但成为不了“神童”,还因为“土壤”的恶劣而过早地夭折,如坠楼的缪可馨,如6月28日成都又有十四岁女孩坠楼,据说她是别某邱姓企业家胁迫强奸怀孕,还被以裸照要挟给他介绍女同学乃至生无可恋。
所以,想想这些孩子,其实挺悲哀的。
●●●作者简介:张守涛,青年学者、文史作家,南大硕士,大学老师,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先生归来》《凡人鲁迅》《书香留韵》,个人原创公号涛声一久、神州生气。
相关阅读:
他帮毛泽东找到儿子还是被打成“叛徒”与易中天先生再商榷:没有底线何来共识?与易中天先生商榷:现在比共识更需要的是底线最近,有两个“神童”备受关注和嘲讽。
一个是云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以“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
一个是浙江慈溪的岑怡诺,今年16岁,她自称一天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简历更是骇人。
▲网传岑某某简历。
这两个“神童”取得如此奇迹显然是不可能的,“研究癌症”的那项目博士都不容易完成,其奖已被撤销,其越俎代庖的父亲也已道歉。
对于后者,“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岑某某担任创始人的品牌,分别隶属于绍兴两家企业,后者的创始人则是其父岑岷峨。此外,岑某某公开出席的活动,背后的主办方也均为岑岷峨名下公司”。
至于一天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其父亲辩称:“没有在说词有多精湛多么好,他们是以灵感即兴发挥的,可能不加修饰,就是以电脑打字的方式,谁能打字更快一点。”
所以,这两个“神童”的奇迹都是他们父亲一手炮制的;所以,这两个“神童”不应该被嘲讽,我倒是为他们深深感到悲哀。
天真无邪的少年本该快乐自由地成长,他们却何其不幸遇到了奇葩的父母,背负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和“成就”,进而被揭穿成为笑话,可能一生都难以抹掉。
而这样的父母是少数吗?像他们一样夸张的可能是少数,但像他们一样“望子成龙”进而拔苗助长的父母却一定不是少数,据新华社记者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
所以,这两个“神童”的事倒值得我们为人父母的好好反思,我们到底要如何培养孩子,是给他们“成功”还是快乐?
而为什么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龙”呢?尤其是为什么他们能炮制出孩子的“奇迹”,而这样的“奇迹”还一度被认可呢?
说的具体点,即如为什么“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这样一看就是孩子根本完成不了的项目还能获奖?为什么岑怡诺能挂上“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记者”头衔和能出书呢?
这反映了当下成功学和造假文化的流行,为了成功不惜造假,不问手段只管结果。
如果这样的土壤不改变,“神童”还会层出不穷,如鲁迅所言:“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如当年那个“五道杠少年”也曾名噪一时,可如今最终只去了一个武汉三本院校,而那个露出不屑表情的同学据说已考取哈佛。
鲁迅一百多年前呼吁“救救孩子”,可要想“救救孩子”得先“救救父母”,救救“土壤”。
所以,后来鲁迅又云:“唯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
所以,我们不要嘲讽那些“神童”了,而是多想想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正常”起来,那就需要从改变“土壤”开始,从我们自己做合格的“泥土”开始。
更何况,其实有不少孩子不但成为不了“神童”,还因为“土壤”的恶劣而过早地夭折,如坠楼的缪可馨,如6月28日成都又有十四岁女孩坠楼,据说她是别某邱姓企业家胁迫强奸怀孕,还被以裸照要挟给他介绍女同学乃至生无可恋。
所以,想想这些孩子,其实挺悲哀的。
●●●作者简介:张守涛,青年学者、文史作家,南大硕士,大学老师,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先生归来》《凡人鲁迅》《书香留韵》,个人原创公号涛声一久、神州生气。
相关阅读:
欢迎各位加入本文作者、知名青年学者、文史作家张守涛的涛哥读书会,将带大家精读《万历十五年》及有关疫情的好书《鼠疫》《白雪乌鸦》和方方著作等一百多本好书,详情请点击《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究竟有多不同?》,可直接扫以下二维码入会。更多好文猛文请见本号知识星球,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入圈,详情见《如何看到别处看不到的文章》。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长按以上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