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59)||贵州公交坠河:最后的警示
(题图来自作者)
愿桥与路安全,愿人平安。
按语: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诚然如此,但崩塌下来的雪块有的人却可以躲过。毕竟,他们可以远离“雪山”,可以站在“社会”之外,可以成为有伞的超人。
贵州公交坠河,最后的警示
作者/呼麦
一、事件回顾
7月7日高考当天,贵州安顺一辆公交车在虹山水库桥面,猛然转向,并加速冲出护栏,坠落水库。经过紧急救援,仍然导致21人死亡,15人受伤。多灾多难的2020,火灾、水灾、爆炸、疫情……伤亡数字层层叠叠,此次事件的伤亡数字,许多人已不再感到触目惊心。
事件现场,一个参加高考的女孩儿:刚刚被救出安置在轮椅上,内心的恐慌还未平复,手里紧紧抓着复习资料,开口第一句话便是:我下午还有考试。
如果把其他逝者从冷冰冰的数据逐一还原,那一个个正常的、活生生的个体,毫无预料、束手无策地被坠入死亡时,他们是怎样的惊骇恐惧、措手不及?
二、调查结果及案情背后
7月12日调查结果公示:张某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涉嫌严重刑事犯罪。张某钢利用手中的方向盘,怀着同归于尽的心理,将满车无辜乘客带入“地狱”,造成21人丧生,以及这些死者家庭“崩塌”式的遭遇。这种“蓄意报复”的心理和实际造成的悲剧事实,无论如何都是一桩性质恶劣的犯罪。
然而,在案件通报以及媒体采访中,也“曝光”了更多背后的情况:他也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案发前并非十恶不赦,更不是一个天生的罪犯。
以下是财新网的记者采访内容:
张某钢多名同事都说:
“他平时和同事相处感觉人不错,待人接物都可以”
“他感觉乐呵呵的,大家有时也一起聊天,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他还喜欢自拍,经常在抖音软件上发布自己的唱歌小视频,
很多搞笑搞怪的东西。
张某钢还算一个孝子。他挂念老父亲,每次回去都要帮他剪指甲。
两个多月前发布一条视频:好久没见老父亲了,今天中午过来看看老父亲,
身体健康,也很慈祥,这是我们儿女的福气。
按照正常标准,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应该受到称赞。但为什么张某钢竟然会由一个正常人变成了“恶魔”呢?
三、张某钢与冉阿让
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中,同样有一位报复社会的人物,他叫冉阿让。冉阿让是农民出身的贫穷工人,他看到姐姐家的几个孩子饿得直哭,便去偷了一块儿面包,结果被判处五年监禁。他几次企图越狱,刑期被加到19年。他出狱之后处处遭人白眼,没吃没住,也找不到工作,于是发誓要报复社会。所幸,冉阿让在作案现场,被一个善良的主教发现并感化,从此洗心革面。
生活毕竟不是小说,张某钢也不可能是冉阿让。他的“蓄意报复社会”是既定犯罪事实。然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冉阿让因生活无处着落而报复社会,张某钢的 “报复”,又是因为什么呢?
以下是警方通报中,关于张某钢案件起因认定:
1、52岁的张某钢租住外甥女家。
2、在柴油机厂工作时分有一套40㎡“自管公房”。(产权归属上他是公产“承租”人)
3、这套 “自管公房”2016年列入棚户区改造。今年6月8日张某钢已与住建局签了《自管公房搬迁补助协议》。协议补偿金额72543元。张某钢并未领取。
4、张某钢申请公租房未获得。
5、事发当天早上8点30,张某钢“自管公房”被拆除。
6、张拨打政务热线,对以上事项表示不满。
以上案件起因,在通报的案件性质中归纳为:“生活不如意”、“对拆除其公租房不满”,为制造影响,实施极端犯罪行为。
许多自媒体提到:这是压垮张某钢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对于无辜的乘客以及他们的家庭,打击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竟然也是张某钢的稻草。这根稻草,压垮了21条生命和他们的家庭、压垮了一个高考生的命运选择机会……这根稻草,与无辜的受害人及家庭并无瓜葛、并无干系。可他们的生活,今后都不如意了!
冉阿让悬崖勒马了,张某钢悬崖没有勒马。而且,他的弱势生活境遇,也不会给他带来任何的同情与照拂。
四、另外的思考
一切都没有了挽救的可能。而今天的“张某钢”,是最后一个吗?
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第一个:曾经,提着汽油桶纵火的乘客、行刺校园学生的“暴徒”、砍杀城管的小贩、提刀冲进医院的病患家属……他们都是“张某钢”。
今后再次出现李某钢、王某钢,怎么办?这绝非危言耸听。这一个“张某钢”,因为“生活不如意”铤而走险报复社会,前一个“张某钢”一定起到了“传染”作用;而这一个“张某钢”,势必也会影响带动下一个“张某钢”走投无路时的效仿。
“张某钢”的报复,是他一个人的选择;张某钢的同归于尽,是他一个人的罪行。然而许多“张某钢”的罪行,已经构成了难以挽回的社会现实。
为什么会这样?
五、最后的警示
毫无疑问,张某钢是个艰难谋生的人,那一车无辜乘客,在闷热的夏天选择乘坐公交出行,想必用“艰难谋生”来形容,也不为过。
那么,都是艰难谋生的同胞,为什么要“互相伤害”呢?仅仅是人性的自私?仅仅是单纯的心理问题?道德问题吗?
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罪犯、也不是一遇到不平就会害人。互害的根源,突破了自私的又一个底线,那就是从保护自己越线为伤害他人。非但不拯救自己,还要连带他人陪葬。
中国人的“互害”模式,早已是公共现象了。
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只有杀人才是“互害”。贿赂、贪污、人治、不平等……都是“互害”。都是以“损人”而达到“利己”的目的。为了一己之私,丝毫不顾及他人、社会的整体利益。这就是“张某钢案件”通报中所说的最后一条:极端犯罪,造成公共财产重大损失。
而这其中的不同便在于:张某钢这样的平头百姓,没有社会资源倾向于他举步维艰的生活,而他手中只有方向盘的这个社会资源,这样的“张某钢”更容易走向“杀人”式的“互害”;而那些手握重权、掌控社会资源的“张某钢”,他们则远离犯罪的边缘,同样用隐形的“互害”实现自己的私利,伤害他人、侵犯他人、残害公共利益。
这种隐形的“互害”比起“杀人”的罪行,是否更加令人惊惧?造成这样“公共财产损失”的“张某钢”,是否更需要警惕和铲除?这种隐形“互害”的现实状况,对社会的腐蚀范围、深度,远远超过一个“张某钢”。而从整体层面看,正是这种隐形的“互害”,滋生演变成了公开的“互害”,造成了今天普遍的“互害”社会现状。
最后的警示:每一个安好而幸运的人,都以为悲剧只是降临在别人身上,漠不关心受害者、忽视这个社会背后的“互害”原因。那么,下一个“张某钢”并不遥远,又或者某一天,你也是下一个“张某钢”!
【作者简介】呼麦,80后,自由撰稿人,喜欢读书和旅行,一枚园地耕耘者。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民声”系列继续欢迎读者投稿。另,一枚园地计划近期开启《特稿 . 武汉故事》系列,欢迎武汉的读者们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小编一枚微信: mei94539 (请务必注明“投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民声(57) || 我敬你万千心碎还深藏一吻
民声(56) || 于茗:一枚园地, 芸芸读者的爱心家园
民声(55) || 黄忠晶教授:也谈“三年自然灾害”——由任正非先生的话所想到的
民声(54) ||杨胜慰:撕裂,与“鬼吹灯”
民声(53) ||高考填志愿:你的人生考场,是每一天的思考与行为
朱国华教授:我们不能自居为真理的化身
朱国华教授:从今天开始,做一个靠谱的人
民声 (52) || 伞,会遮住淋雨的孩子吗?
民声(51)|| 你还有100种选择......
民声(50) || 17岁女生校内坠亡引发的思考: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苟晶被骂: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脆弱的鸡蛋
民声(49) || 武汉,2020年7月7日
民声(48) || 一个高三女生的思考:那些被前进社会所冷落的人
一枚: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方方日记接力编辑手记)
方方日记读者接力文章汇总(1-60)
关注一枚园地 共筑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