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声(55) || 黄忠晶教授:也谈“三年自然灾害”——由任正非先生的话所想到的

园地作者 一枚园地 2020-09-04


(题图来自网络。)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去做那些本该我们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孩子,让他们认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悲剧就有可能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重演。




也谈“三年自然灾害”——由任正非先生的话所想到的
作者/黄忠晶


任正非先生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谈到“三年自然灾害”,他说:“我与父母相处的青少年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渡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今天想来还历历在目”。Wg中,我家的经济状况,陷入了比自然灾害时期还困难的境地。

任先生在文中叙述的情况真实、生动,十分感人,能引发我们这些同为饿肚子人的强烈共鸣。

柳传志先生在读了任先生的文章后,也回忆了自己当年的情况。他说,那时他在北京读高中,每月32斤粮,半斤油,半斤肉,他还饿得受不了。

其实柳先生的情况还算是好的,他在首都,皇城脚下,市民的粮油供应情况比其它城市好得多。

我家生活在一个矿区,周围是农村,离县城大约10里路。那几年,我们的粮食供应,大人每月大约二十来斤,未成年人就只有几斤到十几斤,而且极少是大米或白面,大多是带壳子的高粱粉、玉米粉或是以前用来喂牲口的豆饼粉,有的还有霉变。食油每人每月只有二两,还是什么劣质的棉籽油,有一股难闻的味儿。至于肉,做梦去吧,哪有?在农村,那就更惨了:没有任何粮食供应,公共食堂早就垮了,家中没有一粒粮食,青黄不接,只有挖野菜、挖草根、摘树叶、剥树皮吃,甚至吃观音土。

这些就不去说它了,要说那几年饿肚子的苦,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想说的是,任先生用的这个词“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自然灾害时期”是否恰当。

我认为是不恰当的。

这一时期,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因饥饿死亡。这个词容易给人印象:之所以饿死这么多人,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如果是这样,这些饿死的人,以及更多虽未饿死却因饥饿遭受严重身体损害的人,就只有抱怨自己的命不好,怪不得任何人。那么历史也就只须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落不下什么痕迹。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这算是官方对这一事件的正式表态和定性,虽然它不可能使用“饿死人”这样的语言,所谓人民遭到的重大损失,不是饿死人和饿坏许多人的身体健康又是什么?也就是说,官方认定,那三年饿死人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灾害。因此,即使按照官方正式的说法,“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是一个不恰当的词。

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完全排除自然灾害的因素,那么这里就有两个问题:

一、那三年是否有全国性的重大自然灾害?

二、这种自然灾害是否必定会导致大面积的人口非正常死亡?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那三年根本就没有什么全国性的严重自然灾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有。这两种观点都拿出了许多资料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说法,而且对于“严重自然灾害”的界定也各置一词,若非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人,一时间还真搞不清楚孰真孰假、孰是孰非。

我觉得这里争论的不是事情的关键,第二个问题才是切中要害的。自然灾害导致人口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就是粮食减产,人们因缺粮而饥饿致死。因此,那三年全国粮食减产多少,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那三年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我们看一看下面的列表:


 1959-1990年重大旱灾对全国粮食的影响

年份

全国人口

(万人)

粮食

总产

(万吨)

人均

产量

(公斤)

受旱人口

(万人)

粮食减

产量

(万吨)

人均减产

(公斤/人)

灾区减产

(公斤/人)

减产

比例

(%)

1959

67202

17000

253

4703.4

1080.5

16.0

229.7

6.0

1960

66207

14350

217

6107.4

1127.9

17.0

184.7

7.3

1961

65859

14750

224

6433.6

1322.9

20.0

205.6

8.2

1972

87177

24050

276

7825.1

1367.3

15.7

174.7

5.4

1978

96259

30475

317

7905.3

2004.6

20.8

253.6

6.2

1981

100072

32500

325

9385.8

1856.5

18.6

197.8

5.4

1986

105721

39150

370

11666.9

2543.4

24.1

218.0

6.1

1988

108654

39408

363

13229.9

3116.9

28.7

235.6

7.3

1989

110356

41442

376

11820.8

2836.2

25.7

240.0

6.4

平均






20.73

215.52

6-8

(该表引自百度百科《三年自然灾害》词条)



从该表可知,1972、78、81、86、88、89这几年全国粮食减产总量都比那三年的任何一年高,1978、86、88、89年全国人均粮食减产量也比那三年的任何一年高,1978、88、89年灾区人均粮食减产量也比那三年的任何一年高。

这表明,这些年份的旱灾要比那三年严重,却没有发生因粮食减产而饥饿致死的事件。换言之,
那三年饿死那么多人,还有更多难以计数的人身体健康遭受严重损害,并不是旱灾导致粮食减产造成的,而是另有原因。

这原因就是人为因素,是决策错误,具体来说至少有下列三项:一、大办公共食堂造成大量粮食浪费;二、加大粮食征购量;三、继续和加大粮食出口。

1959、1960、1961年全国粮食产量分别比1958年下降11%、28.3%、26.25%,然而1959年全国粮食征购量、出口量达到建国以来最高,分别为6740万吨和415.75万吨;

1960年的征购量和出口量仍高达5105万吨和272.04万吨,粮食净出口量与丰收的1958年相等。(数据引自陈东林,“三年自然灾害”与“大跃进”,《中共党史资料》2000年第4期,亿公斤换算成万吨,出口量根据其它资料作了修正)

1959年的粮食征购量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39.6%,1960年的征购量占当年总产量的35.6%,这样的征购量实在是太吓人了。

如果不是坚持把公共食堂从1958年一直办到1961年,而是及早解散它,还粮于农民家庭;如果不再出口粮食,反而及时进口一些粮食;如果不但不提高粮食征购量,反而适当地降低它,是完全可以缓冲和抵消这两年由于粮食减产而带来的损失。

一方面是超大量的粮食征购,另一方面是超大量的粮食出口,再加上公共食堂把农村仅有的一点粮食消耗、浪费殆尽,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就造成了集中在一个时期的极其严重的缺粮状况,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劫难逃。

这一全国大饥馑的状况,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我们这些饥饿者当时都相信“自然灾害”是导致大饥馑的说法,我们能够感受的只是周围一片地区的情状,中国究竟饿死了多少人,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饥馑的发生,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上面说什么,我们就只有相信什么。所以我的同代人在谈那段历史时,往往会蹦出几个字“三年自然灾害”,任正非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也不能怪任先生,他的工作不是对那段历史进行专门研究。然而那些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工作就是这个,他们是靠这个吃饭的,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让人失望,不但不能揭示事情的真相,反而在有意无意之间遮掩着什么。

偶然在网上搜索到一则供高考复习用的历史课试题(有多所中学采用了这一试题):


表为1956-196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单位:1000公吨)。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年份           出口量            进口量        净出口量
1957          2092.6            166.8          1925.8
1958          2883.4             223.5           2659.9
1959          4157.5             2.0               4155.5
1960          2720.4             66.3              2654.1
1961          1355.0            5809.7         -4454.7

A.表中数据与该时段的粮食生产状况不符,明显失真
B.1957-1959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
C.该时段粮食存在进口,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
D.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这个试题的标准答案是D,即“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这个答案看起来似乎没错:如果1961年不进口粮食,那就不只是三年大饥馑,而是四年甚至更长。



问题在于这个试题的设计,1959和1960年大量出口粮食导致的惨痛后果完全给遮掩或忽略了,学生甚至不知道有这么回事,他们只知道“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如果都是这样去教育我们的孩子,任先生所说的成为国家强大之灵魂的教育,恐怕也是没有什么实现的希望。

最多再过几十年,经历过三年大饥馑时期的这代人中年龄最小的也会离开这个世界。我不希望我们的后人由于我们的惰性、忽略或遗忘而无法认清事情的真相。

任正非先生说得好:“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的。”

确实,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去做那些本该我们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孩子,让他们认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悲剧就有可能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重演,而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写于2020-6-21父亲节)


【作者简介】黄忠晶,江南大学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哲学、社会学、文学、思想史、萨特、人物传记等。出版各类著作30余部。个人微信公众号:“由心品人生”。


说明:

今天的二条和三条,分别是《民声(6)||化蛹成蝶,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善待》的里的主人公于茗以及《民声(34) || 竹林风影:我办过四件强奸幼女案》中有关女童甲的后续情况。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民声”系列继续欢迎读者投稿。另,一枚园地计划近期开启《特稿 . 武汉故事》系列,欢迎武汉的读者们投稿。

投稿可以直接加小编一枚微信 mei94539 (请务必注明“投稿”),也可将稿件发到邮箱yimeiyuandi@163.com

提醒: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有改变,如果你喜欢这个园地,请关注,并给“一枚园地”公众号加星标,才能及时看到更新,同时点“在看”并转发让更多人有机会读到。感谢。

(本文编辑:一枚)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方方:不追责是不可能的!不追责也是犯罪行为
民声(54) ||杨胜慰:撕裂,与“鬼吹灯”
民声(53) ||高考填志愿:你的人生考场,是每一天的思考与行为
朱国华教授:从今天开始,做一个靠谱的人
民声 (52) || 伞,会遮住淋雨的孩子吗?
民声(51)|| 你还有100种选择......
民声(50) || 17岁女生校内坠亡引发的思考: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苟晶被骂: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脆弱的鸡蛋
民声(49) || 武汉,2020年7月7日
民声(48) || 一个高三女生的思考:那些被前进社会所冷落的人
陈春秀、王丽丽和苟晶可以提出民事赔偿了
朱国华教授:我们不能自居为真理的化身
民声(47) || 来自13岁少年的世界之痛,世界之爱
民声(46) || 七月的鲜花,盛开在文联大院门口
民声 (45) 之下,那永不消逝的电波......
民声(45) || 纵有万箭穿心的苦痛,也不屈服于ruan土里的人生
方方递刀子了么?-专访日记英译者白睿文
民声(44) || 高考:几人辉煌几人痛,几家欢喜几家愁
民声(43) || 卡布奇诺:也谈“零容忍”
民声(42) || 胡适关于“容忍是根本”的智者之失
方方:与梁艳萍教授一起吃了饭
民声(41) || 给方方老师送锦旗
民声(40) || 若湘:我们是妈妈
民声(39) || 我是一名当年的冒名顶替生
民声(38) || 荞麦:冰雹灾害后的反思
民声(37) || 重在披露纠治,而非惩罚冒名顶替行为
民声(36) || 我所知道的顶替升学内幕
民声(35) || 吟诗作赋:魂兮归来,不可返故乡
民声(34) || 竹林风影:我办过四件强奸幼女案
民声(33) || 愚石:端午遐想
民声(32) || 我们这样过端午
民声(31) || 端午艾香浓 ,能不忆萧红?
民声(30) || 端午追忆
民声(29) || 黑衣女巫:我田间的父亲
民声(28) || 信息混乱与破碎的世界
民声(27) || 第一碗凉面
民声(26) || 父亲的赞歌
民声(25) || 拥抱月光如水的晚上
民声(23) || 爸爸教我摆地摊
方方:今天,湖北大学给中国的大学丢脸了
民声(22) || 献给我的父亲,倔强的“神经病”
民声(21) || 金钱碾压正义,伤害社会信用根本
民声(20) || 在那月光如水的晚上
民声(19) || 父亲,你就是我的珠穆朗玛峰
民声(18) || 一声迟到了十五年的道歉
民声(17) || 人间事
民声(16) || 鲜活的花朵为何凋零?
民声(15) || 留守儿童,谁之殇
默子:六月,爱的潮水向我们涌来
民声 (14) || 6月14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民声(13) || 6月12日: Loving Day,唯爱永存
民声(12) || 那时山花正烂漫
民声(11) || 最是那一抹人间烟火的文明气息
民声(10) || 三少爷的剑:咏怀
方方:有人呼吁要求中国作协开除我会籍
民声(9) || 总理说的是实话吗?
民声(8) || 过早
民声(7) || 我们的少年时代
民声(6) ||化蛹成蝶,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善待
民声(5) || 爱里没有惧怕:亲历西雅图暴乱后的义工清洁
这个副总理我喜欢
民声(4) || 草尖上的光芒
民声(3) || 当你老了
民声(2) || 孩子,我喜欢你长成少年的模样
民声(1) || 家门口的早市,自然形成的人间烟火

一枚: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方方日记接力编辑手记)
方方日记读者接力文章汇总(1-60)

特别的诗,给特别的你
你有帽子山,我有挖掘机(二)——方方日记读者留言精评
你有帽子山 ,我有挖掘机 ——方方日记读者留言精评录
五月的鲜花——献给留在这个冬天的人们
直笔著史成铁证  妙语一句解疫情——方方日记及接力妙语集萃


关注一枚园地   共筑心灵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