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 说事儿(4)|| 一个80后乡村女人的爱与悲
题图:风铃的背影
一个80后乡村女人的爱与悲
口述|英子 整理|风铃
1. 母亲给我生命,让我的血液和她的血液相连
我是80后,也是四个孩子的妈妈,我生活在农村,养育孩子是我的爱与悲,也是我的痛与伤。
在我同学、亲戚的眼里,我就是一个“病句”和笑话,被大家贬为“生育工具”,或者按照别人的说法叫“只生不养”。但只有我自己清楚,作为一个像野草一样卑微的女人,我的人格,我的尊重,我对孩子的爱里,也有我的“大江大河”。
我成长的生活环境不好,成绩也不好,更无一技之长。这些都注定了我不可能跳出农门,只能在村里找一个男人嫁了,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我的母亲从小就患有脑瘫,我母亲的悲哀就是我的悲哀,更是我的伤痛的起源。并非因为我有一个脑瘫的母亲而自卑,而是我父亲对母亲长时间的打压和精神上的折磨,让我痛彻心扉。
我父亲和母亲结婚后,我的母亲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当然我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我的父亲家境贫寒,造成了他性格上的自卑,他35岁才娶了我的母亲。我的父亲也很强势,他是一个健全人,觉得娶了我的母亲,就是对我母亲最大的恩赐。我的父亲经常骂我母亲是“傻子,疯子”。
我的母亲除了口齿不清楚,走路摇摇晃晃以外,她的脑子是好的。我的母亲无法干重的体力活,但是把家里收拾得妥妥帖帖的。家里,经常是我父亲一个人的战场,我和母亲蜷缩在墙边,颤巍巍地看着父亲发脾气,摔东西,尔后又独自喝酒,独自伤悲,独自流泪。
“他揪着我的头发,
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
小巫不停地摇尾巴,
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
他无能为力。”
我读着余秀华的诗,看着父亲对母亲的伤害,对生活的伤害,我感觉这首诗就是为我母亲写的。
但是我的母亲没有余秀华的叛逆,只有对生命和生活的驯服,她忍辱负重地活着。除了我疼我的母亲,就只有我的外公、外婆、舅舅疼她爱她了。
我的童年记忆就是在吵吵闹闹的家庭环境里长大,也在父亲无休止的辱骂声中长大。“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笨女儿,你为什么不是男孩?”因为不是男孩,父亲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像空气一样熟悉。
因为我母亲的疾病,也造成了我语言的发育迟缓,好在我到了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带我去医院检查,我一切正常,没有母亲任何疾病上的遗传。但遗传了母亲的善良和本分。哪怕有疾病遗传给我,我也不会怪我的母亲,母亲能给我生命,让我的血液和她的血液相连,这就是我最大的福祉。
2.那些靠生孩子拯救婚姻的想法,是错误的
在我二十岁那年,我的母亲因突发脑溢血晕倒,我的外公得知后焦急万分。本来我家和外公家只有一条马路的距离,我的外公在去看我母亲的路上,横穿公路被一辆大货车当场撞死。我的母亲在医院躺了三天,丢下了我,追随着我的外公,去了天堂。
那一年的夏天,我看到天空下起了雪花,纷纷扬扬往我心里钻。那一个月,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都把我抛弃,没有比至亲离开让我更绝望,更悲痛的事情了。母亲和外公的离开,让父亲醒悟了过来,他悲痛万分,也后悔万分。他经常喃喃自语,“要是我对她好一点,她也不会这么早就离开了。”
我觉得我的父亲也是可怜人,最开始我对他有怨气,现在看着他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我对他已经恨不起来了。多年后,我理解了父亲的行为。他以前对母亲的辱骂,殴打,也是对现实的不满,对贫困的不满,对残疾家庭的不满,他无处发泄,就朝身边的亲人发泄。
父亲把最好的脾气给陌生人,把最差的自己给亲人。情感暴力,家庭暴力的背后,一定有父亲的自卑、自负,大男子主义,健全人和残疾人联姻的心理上的不对等,生存压力无处排解等等因素。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悲剧人物。母亲走后,我和父亲继续挤在十平米的房间里,相依为命。
我的母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找一户好人家嫁了,经人介绍,我认识了邻村的一个男子,也就是我的前夫。我满心欢喜地结婚,不久后却发现,我从原生家庭没有爱的坑落入了另一个更大的深渊。
我的丈夫和我的父亲一样,脾气暴躁,动不动就骂人,打人,我的手上、背上、胳臂上、腿上,都是伤痕。我的丈夫喝醉了酒打人,心情不好时打人。我在婚姻里呆了四年,也委屈了四年,痛苦了四年。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
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
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
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我读着余秀华的诗句,就像读着我自己。我的心五味杂陈,唯一给我春天般感觉的是我大儿子和女儿相继出生。本以为孩子能让丈夫改变习性,却依然无法拯救丈夫的灵魂。
我的亲身实践告诉我生活的真相,那些靠生孩子来拯救婚姻,改变一个人的脾气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愚昧的。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我决定走出婚姻,以离婚来抵抗我在婚姻中的伤害。
我很想儿女留在我的身边,可是我没有这个能力,我知道丈夫的脾气也看护不好孩子,但我没有别的办法,至少丈夫能保障儿女的温饱。
【作者简介】风铃,重庆人。喜欢用文字记录当下,用摄影捕捉美好,用旅行丰富生活,用音乐和阅读净化心灵。微信公众号:风铃的后花园。
(本文编辑:荞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征稿:
《民声II》、《特刊 • 说事儿》《特刊 • 武汉故事》继续征稿中,欢迎读者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walklonelyqm (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特刊 • 说事儿(3) || 在老家陪母亲看病民声 II (25) || 黎巴嫩大爆炸的思考
民声 II (24) || 对话:高考录取即将开始揭榜,由范进中举想到的......
方方:武汉的夏夜风景
民声系列之一文章汇总(1-60)
方方日记读者接力文章汇总(1-60)
我手写我心
聆听良知,坦鸣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