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何处寻——统编五上《1白鹭》第一课时教学叙事|彭峰
一
《白鹭》是篇经典课文,其文脉我却是最近才发现。首尾两个自然段,都有概括性,“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句,管的是第二至五自然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一句管的是第六至十自然段。
今天天气极其闷热,下午是两节习作课。因为开学第一天,我没有上习作课,而是第一节课上了我自己开发的“开学第一课”,带着他们领略语文的魅力,他们自发地为了鼓了三次掌,这让我们心里温暖如春,要知道,今天是我和大家第一次见面……随后,我讲了预习“九字诀”和预习笔记的方法。
一、预习“九字”诀:
1.读。(读三遍课文内容。)
2.标。(标出自然段)
3.想。(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4.圈。(生字、新词和成语。)
5.查。(查字典生字意思。)
6.写。(组词(2个)、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
7.划。(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8.搜。(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9.思。(思考课后习题。)
要求学生按照此方法和要求坚持每篇课文的预习。
二、预习笔记内容:(用铅笔)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上“问号”,然后想办法理解,把词的意思写在旁边。
2.划分段落或层次时,有两个自然段以上的课文,用“//”分成几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只有一个自然段的,用“/”将课文分成几层次,概括各层次的意思。
3.课后习题认真思考后,把答案端端正正地写在书上。
4.利用多种方法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并端端正正地写在书上。(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
最后,留了十五分钟,让他们各自做“预习笔记”。同学们都“补”得很认真。我发自肺腑地渴望同学们能够做好“预习笔记”,因为预习笔记就是同学们自学收获的重要方式啊。
二
第二节课课前,我写好课题和作者。铃声响,我说:“请三位同学读课题,看看谁读得又响亮又好听。”三位同学中,只有第三位声音最响,我赞美了他,请同学们齐读。“读到白鹭这个词,我们就会想到一些我们曾经学过的诗句。比如?”我出示两幅图,大家猜出分别是这样两句: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
“白鹭,还是很多文人画里面的内容。”我出示两幅图给大家欣赏,“今天,我们要走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谁来读一读郭沫若的介绍?”
一位同学朗读。“很好,她一开始读得很轻,后来越读越响亮,给她一点掌声。”
同学们自读课文,我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表达独特的句子,多读几遍。
在这个过程中,我巡视指导,并悄悄地鼓励几位孩子课堂上“亮一嗓子”。
三
“一般来说,我们新学期的第一篇课文读的遍数最多。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我出示生字词。“请同学们不要看着书,看着黑板读。”一位同学读得不错,但声音太小,我表扬了她,并请她再读一遍,在三遍朗读过后,她读得又响亮又准确。
“会读了吗?”“会。”“会,就让我们快速干脆利落地齐读一遍。”在读到“适宜”的时候,彭老师轻语、大叫,从而在这样的情境里理解“适宜”,声音太大就显得吵,声音太小就会听不清楚,学生也就明白了适宜的意思,我带领学生拓展词语:景色宜人。在读到“嗜好”时,彭老师问:“我想问问,你有什么嗜好吗?”同学们有的回答没有,有的回答的是吹葫芦丝,我向同学们解释了“嗜好”与“爱好”的区别,嗜好是特别的爱好,往往是不太合情合理的爱好。于是,有同学举出了例子——咬手指;喝酒成瘾等。我紧接着讲到了“铿锵”。同学们第一遍齐读,没有力气,我让同学们用力地朗读,第二次齐读后我问道:“知道为什么要让你们这样读吗?”他们摇头,显然,此时他们并没有理解“铿锵”的含义,我播放了一段力量感十足的音乐,“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很有力量,很有节奏感。”同学们明白了铿锵的含义——有节奏而响亮的音乐,我趁势拓展了词语“铿锵有力”。
“现在请一位同学把所有的词语再读一遍,看看他能不能读出自己的情感色彩来?”站起来的同学读得不是很理想,声音也比较小,但他在其他同学的笑声中坚持读完了词语,彭老师下去与他握手,并向所有同学讲解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之后讲解“嫌”字,注意到它是“谦”字换部首,指导写法:“嫌”左窄右宽,“女”字旁要写得瘦长一些。
请同学朗读课文中重点的第五自然段,这是本文比较独特的句子,这是大家公认的。“虽然这一段看起来不难,但是前两位同学都读得不是很利索。下面听我朗读,一定要注意读出节奏感。这些句子特别需要读出节奏感,没有节奏感就很容易读得不好听,甚至读错。”我范读后,同学们自由练读,后来同学们的展示,明显好了很多,彭老师总结:“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富有韵味,当你用富有节奏的感觉去读,你自然而然就可以把它读得很好,看似难读的文章也会变得简单。”
四
“课文里面哪句话可以概括文章?谁能找到?”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这篇课文里面还有能概括文章的句子吗?”
“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彭老师将两句话板书在黑板上。“两句话都能概括,那两句话分别概括哪些自然段呢?”同学回答得不太准确,其主要原因是没能够很好理解“精巧”“韵在骨子里”。
我先让同学们朗读第二至五自然段,自由朗读第二至五自然段,哪一段最能让我们感受到白鹭的精巧呢?
同学们谈了谈自己的感受:“白鹭很美;很漂亮。”从他们的回答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精巧”二字,自然也不知道第一自然段的概括性表现在哪里。我出示白鹭图,搭配着图片边读边欣赏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流线型的结构,同学们感受白鹭色素搭配,身段大小的适宜。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白鹭无论是从颜色上还是身体上都是天衣无缝的。“此刻,你明白了精巧更多的表现在哪里呢?”“外形。”由此,同学们才更好地理解了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
“同学们,这第五自然段是我们这篇文章的经典之处,谁来读一读,看看你要怎么把它读美了。”这里我让同学们明白,语文的魅力就来自于朗读,我范读一遍,并让同学们注意老师在读的时候节奏的变化,快慢的交替。我请同学们在回家后对这一段多加练习。最后,我讲解了第五自然段,前面四个“那”,是对外形的实际描写,后面四个“之一”,是对外形的虚写,这样的“虚实结合”,这样的排比,很好地将“精巧”表现了出来。
再加上第二自然段的“直接表现”,第三自然段的“对比描写”,“精巧”就越来越清晰了。
此刻,再来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概括性,就变得轻松很多了。
我出示这句话,并配合美图,让同学们感受白鹭精巧之美,并再次朗读第五自然段。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你们一定理解了。但是,文章末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教朗读重停顿,教复述搭支架——统编二上《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叙事|彭峰
扫码购买:
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彭文峰会
2022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