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如何勇敢摆脱教条的束缚?
核心书摘
《美的焦虑》讲述了北宋时期的士大夫对美的追求空前地热烈,在许多领域的活动都跨出以往的范围,冲破以前认为不可逾越的界线,突出表现在可堪代表北宋文化特征的艺术品鉴赏与收藏、诗话、花谱、宋词等领域。这一时期的士大夫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伴随着焦虑,他们必须面对传统儒家对其追求美的活动的诸种成见,必须开辟新的视野,敢于摆脱教条的束缚,挣扎出一个自辩说法。事实上,他们努力的成果是辉煌夺目而影响深远的。
关于作者
艾朗诺,197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先后在哈佛大学、韦尔斯利学院和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执教,并曾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现在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及文化研究系任教,是该校的孔子学院汉学讲座教授与系主任。他研究中国唐宋两代的文学、美学和文化史, 著作有《欧阳修的文学作品》、《苏轼的文字、意象和功业》、《钱钟书〈管锥篇〉选译》、《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 》。
本书鲜知
学什么?焦虑是如何影响审美的
宋代文人新开辟的美的领地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的冲突与不协调就是他们焦虑的来源。这种不协调在本书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讨论:比如欧阳修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收集碑石铭文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古代书法的喜爱以及收集带给自己的愉悦感,但这并不符合其儒家思想家的身份。而欧阳修的后辈苏轼王诜米芾等人在对古物的收藏与鉴赏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是否将藏品视为一种被占有的“物”,令他们感到困扰。正是这样的困惑与纠结推动他们尝试接受新的审美方式,大胆创新新的文学形式,才有了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美的事物。
你还会发现
· 北宋对牡丹的审美
· 词的发展历程
· “审美焦虑”的意义
一、北宋士大夫是如何让牡丹进入审美视野的
牡丹是一种象征繁荣的花,它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就被评为国花,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在宋代以前,几乎没有讲花卉的鉴赏、植物的种植技术的书,而且那个时代的文人们并不怎么喜欢牡丹这种植物。在唐朝之前,文人们对牡丹的印象普遍都不太好,牡丹的华贵和硕大的花朵象征着炫耀和诱惑,文人们就常常把牡丹和充满诱惑的女子、情色事物等联系在一起。
那个时候文人们喜欢的是竹子、菊花、梅花、兰草这些象征君子高贵品质的植物,而牡丹就是这些植物的对立面,是妖艳、炫耀、情色等词汇的代名词,所以文人们觉得牡丹是绝对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但普通老百姓才不管文人的看法,人们只关心牡丹好不好看,既然好看,那就没理由不喜欢。所以在唐代的时候,长安城里的人们是极度喜欢牡丹的。每年春天牡丹盛开的时候,去寺庙和庄园去赏牡丹是很多人一年中最期待的盛事。到了宋代,人们观赏牡丹的热情更高了,甚至把观赏牡丹办成了节日。
于是,普通人喜爱牡丹,就与文人反感牡丹形成了对立,也就产生了焦虑。以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为代表的文人开始向百姓的观感妥协。欧阳修写了《洛阳牡丹记》,这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花卉植物的文章。欧阳修在文章里详细地介绍了牡丹的产地、牡丹花名的由来,还列举了牡丹各个品种的来历和主要的形态特征、种植栽培技术,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牡丹正名。
欧阳修想要表达的是牡丹和其他事物其实都是一样的,它长成这么夸张的美也不是故意的,没有必要对牡丹有偏见。其次,欧阳修还介绍了牡丹的发展史,然后欧阳修又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洛阳人赏牡丹的习俗,来表现人们对牡丹的喜欢。欧阳修说这么多就想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大众都很喜欢牡丹,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文人不应该违背大众的审美,应该多创作一些大众喜欢的诗歌文章。
在欧阳修的引领下,很多追随者也开始书写他们对植物的喜爱,很快人们就看到了很多关于兰花、海棠花等植物的文章,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花卉的种类和培育方法通过各类手册和目录传播开来,人们对植物的审美在宋代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欧阳修不仅改变了文人对牡丹的看法,还打开了植物的审美领域,让更多不符合传统审美的事物进入大众的视野,丰富和促进着宋代以及后世的文化发展。
二、词是如何在北宋发展繁荣的
现代人对词的认知可能都是“高雅、唯美”,但其实词最初的地位非常低,被认为是低俗的诗歌形式,大多数文人根本不屑于写词,那么词为什么会在宋代繁荣呢?它又是如何繁荣起来的呢?
其实词最早兴起于隋唐时期,开始,词只是在民间百姓之间流行,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流行歌曲的歌词,隋唐时代的词大多是关于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
那时的文人都是看不起词的,认为词是艳科,难登大雅之堂,是绝对不能和诗文相提并论的。但是到了宋代,词却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有才华的词人,他们不断丰富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地位,让词成为一种完全独立而且能和诗体抗衡的文学形式。
柳永和苏轼是最激进、最大胆的革新者,他们对词的改造对宋词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来,后人沿着他们开拓的路径把词推向了顶峰。这里面苏轼对词的贡献是最大的,他开创了豪迈派,把词发展成为一种可以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形式。但作者艾朗诺认为,苏轼对词的发展所做贡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属于焦虑的。
对艺术超级敏感的苏轼感受到了词这种新文体蕴藏的表现力,却不想用已有的方式来呈现。在这种矛盾和焦虑的心态下,苏轼开始了他的创作和创新之路。不过这一阶段苏轼的词有相当一部分是送别时的宴饮曲词,充满离愁别绪和伤春悲秋,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对前人词风的继承。
苏轼词作的转折点始于一场政治风波,这就是1079年的乌台诗案。当时苏轼被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表中称苏轼在上表和诗文中讽刺朝廷和执政者,于是,苏轼被押解回京,入御史台受审。
在经历了百余天的关押后,苏轼终于洗清了那几项可治死罪的罪名,被贬黄州。这段流放一直从1080年持续到1084年,也是在这一段时期里,苏轼进入了词创作的重要阶段。
那个时候的苏轼其实也是陷入了焦虑之中,经历过一次“文字狱”之后,苏轼不敢轻易再写诗文,可要是直接封笔,对苏轼来说无疑也是另一种折磨,在这种痛苦和焦虑之下,苏轼把创作方向对准了词。因为从传统的观念来看,词并不在“诗文”之列,词不入文集,甚至都算不上是文学。
所以贬谪期间的苏轼就开始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词的创作上,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名篇,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定风波》等等都是那个时期创作的。在创作过程中,苏轼还找到了新的作词方向,开创了肆意洒脱的写作风格,词坛的“豪放词”也从此诞生了。
苏轼在焦虑下的新尝试,为后代诗人更彻底地改革词风开辟了坦途,词所能表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并最终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了和诗一样重要的地位。
三、“焦虑”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不管是欧阳修还是苏轼,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深深的焦虑,这种焦虑或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或源于对生活现状的思考,总之,这种焦虑不是消极的,反而促使他们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欧阳修和苏轼的故事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正确认识焦虑,有时候焦虑也是一种动力
作者艾朗诺在书中提出的这个观点可以说是非常新颖的,他看到了北宋文人面对大众喜欢的牡丹、词等艺术作品时的焦虑,文人没办法对这些美的东西视而不见,他们希望把这些美的东西展现出来,但是这些东西又跟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甚至违背了当时的传统思想。
文人们感到为难、焦虑,也正是在这种焦虑中,他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迎难而上,把这些美的东西以名正言顺的方式展现出来。文人们努力用写词来排解焦虑,最终极大地促进了宋代整体的艺术审美。所以,焦虑不是一无是处的,它有时候也是一种动力,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
2、顺应社会趋势,听取大众意见
《美的焦虑》这本书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应该就是顺应社会趋势,听取大众意见了。
这本书讨论的是唐宋变革时期的审美问题,唐宋变革指的是中国在唐宋之间发生的一次根本性社会变化,很多研究者都讨论过这个问题,作者艾朗诺的独特之处就是能从审美观念的变化来看唐宋变革。艾朗诺利用焦虑的情绪,打开了新的看待审美观点变化的方式,在他之前,是很少有人从焦虑的角度来看宋代的文化发展的。
那么为什么宋代的文人会感到焦虑呢?其实有一个很特殊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文人们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文人们即使是反抗,也往往是采取温和的反抗方式,他们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像西方人那样直截了当地发起暴力革命。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宋代的文人们才会感到非常焦虑,他们既想开拓新的审美领域,又不想和传统的文化对抗。文人的焦虑,其实也反映出一个很深刻的问题,那就是到底应该因循守旧,固守传统思维,还是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突破传统呢?很明显,北宋的文人们选择了后者,这才让现代人看到了宋代更丰富、更精彩的文化世界。
所以说,顺应发展、不拒绝大众喜欢的新兴事物,是宋代文化变革和审美进步的重要促进因素。
总结
以上就是《美的焦虑》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这本书中,我们首先了解到了牡丹其实最早在文人的眼里是极低俗的植物,后来,文学家欧阳修在焦虑之中为牡丹正名,牡丹才得以进入文人们的审美视野,文人们也才开始注意到其他的植物。
通过这本书,我们还知道,词在宋代以前的地位是很低的,只是到了宋代才得以繁荣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苏轼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这种贡献也是源于一种焦虑。所以最后我们才说,焦虑其实没那么可怕,它有时候反而能够成为进步的动力。
而透过艺术看生活,借着诗词重读“焦虑”,也许是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了。(编辑:小美)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小说的艺术》|小说是哲学、叙事与梦幻的统一。读小说时,我们读什么?
上次推送:
《1929年大崩盘》|自由经济没有良药,经济危机就是一场高烧,总会爆发。
《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事件突如其来,企业如何做好危机攻关?
《竞争论》上|干啥都不赚钱?烧钱模式和收割模式的差别就在这!
《沃森传》|IBM,一个百年商业帝国不断领先时代的方法和内幕。
本次同时推送:
《渴望生活:梵高传》|梵高是用怎样悲惨人生画出绚丽花朵的?
《竞争论》中|怎么打破老板和员工“猫和老鼠”困局?学会跟老鼠开会!
《关键对话》|如何有效对应各种对话危机时刻。
《五角大楼之脑》|美国五角大楼的决策都是怎么做的?
《别做正常的傻瓜》|为什么正常的决策者往往做着“傻瓜”的决策?
《三位一体》|英特尔屹立不倒的关键在于,从错误中学习。
【重返民国系列】《黎元洪全传》|黎元洪的退与进。
下次推送内容:
《艺术与错觉》|何以会有被称作风格的东西?
《管理:使用、责任、实务》|如何让组织结构更好地发挥作用?
《数据化管理:洞悉零售及电子商务运营》|如何从数据中发现商业规则?
【重返民国系列】《曹锟传》|贿选大总统大节不亏。
百家姓|了解姓氏文化,让孩子热爱祖国
《超级合作者》|“合作”得以达成的五种机制——直接互惠、间接互惠、空间博弈、群体选择以及亲缘选择。
【诺奖文学】《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上帝知道我们该怎么混下去。
【形象管理】如何借助有情感的故事打造形象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