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与人生》|国际象棋中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奥秘?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棋与人生》是著名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的自传。国际象棋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智慧的体育运动”,而卡斯帕罗夫在这个领域里称霸了二十余年,在无数次对弈过程中,他洞悉了国际象棋中蕴藏的奥秘,并将其发散开来,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从棋盘上参悟出了人生的哲学。
通过棋局内外一个个扣人心弦并富有启示的故事,卡斯帕罗夫将读者引入到一个战略性思维的世界中,告诉人们如何面对严峻的挑战并安然过关。他总结出一套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维方式,无论在下棋还是在生活中,这些思路都能让你豁然开朗。
关于作者
加里·卡斯帕罗夫,著名国际象棋大师、棋坛的传奇人物。他在21岁时就成为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此后多次卫冕成功。他排名世界第一的时间长达二十多年,是国际象棋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1996年,他与IBM研制的电脑“深蓝”展开了一场令世界瞩目的人机大战。2005年,他宣布退役,后投身政坛。在2007年,他被《时代》杂志评为当今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像世界棋王一样做出快速、精准的决策
《棋与人生》这部自传的主人公同时也是作者的加里·卡斯帕罗夫不仅在棋坛和政坛游刃有余,还有极高的语言天赋,他能流利地讲15国语言,在数学领域、计算机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同时他文笔出众,是纽约《华尔街》杂志的定期撰稿人。
卡斯帕罗夫之所以能在多个领域“开挂”,就是因为在30多年的对弈生涯中,他总结出了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智慧,让他在如棋局般的人生赛场上正确决策,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完美获胜。而《棋与人生》这本书就是退役后的卡斯帕罗夫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对他41岁的人生上半场进行回顾,所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
你还会发现
· 什么是“西班牙布局”;
· 创新的灵感如何获得;
· 卡斯帕罗夫的风格是怎样的;
一、带着战略思维作决策
“一个不好的战略也比没有战略强”,这是体育对抗赛中,所有的高手们都相信的一句“绝对真理”。对抗赛的规则往往很简单,拿足球为例,每支球队都想把球射到对方的球门里,同时不让对方射入自己的球门中。但光知道规则是赢不了的,一只球队在绿茵场上必须要有清晰的且贯穿始终的战略。不同的球队,或在不同的赛场中,采取的战略可能会大相径庭,这也让球赛变得更加有趣,很多时候我们看球赛,其实看的就是两支球队的战略制定水平的高低,还有战略执行情况的好坏。
足球、篮球这种多人对战的比赛需要战略,这个道理好明白,但国际象棋是一对一,不存在团队配合问题,也需要战略吗?
答案是当然需要,棋手需要通过战略保证一盘棋前后思路的统一。战争中有个形象的说法,“赢得了每一场战役,却输掉了整个战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这本书中,卡斯帕罗夫用他亲身经历的一场对局,形象地说明了战略的重要性。
在1993年的世界冠军争夺赛上,卡斯帕罗夫的对手是年轻气盛的英国棋手肖特,肖特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攻击型棋手,他希望发挥优势与卡斯帕罗夫打一场对攻战。
开赛之前,卡斯帕罗夫和助手们反复研究这一战的打法策略。卡斯帕罗夫虽然也是进攻型选手,但在防守方面的水平要比肖恩高很多,因此他决定避开对方的优势,采取谨慎出击的打法,带着对手慢慢地兜圈子,直到对方心浮气躁后犯下低级错误,再发动猛烈的攻势。
开战后,卡斯帕罗夫的策略让肖特很意外,习惯于大开大合、快速突进的肖特很快就耐不住性子了,他开始坐立不安,脸涨得通红,频频地看旁边的计时钟,失误也变得多了起来。这让卡斯帕罗夫轻松地连赢几盘,在比分上遥遥领先,而肖特越下越“憋屈”,再加上失败的刺激,在心理上近乎崩溃,走路都摇摇晃晃、魂不守舍的。
观察到肖特的失常状态,很多评论专家建议卡斯帕罗夫趁热打铁,改用自己擅长的凶狠犀利的进攻方式,迅速地击败对手,赢得比赛。但卡斯帕罗夫却继续按着赛前制定的战略部署,始终保持稳健进攻战略,直到最终以大比分赢得了冠军,这场胜利,就是坚定执行战略带来的成果。
真正的战略高手不但会做好战略部署,也会设定中间目标,通过实现中间目标一步步靠近胜利的终点。特级大师之所以能够走出最好的招数,是因为他们的决策是基于未来10步或20步的中间目标落子,而不是直接瞄着最终目标。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卡斯帕罗夫不会轻易攻击对手的王,而是耐心布局,找到攻王所必须达成的间接目标,再考虑怎么达到这些中间目标,最后落实为每一个具体步骤。多年的对弈经验告诉他,如果做不到这样层层分解、步步逼近,只是一门心思攻王,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欲速则不达”,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把战略目标比作跨过一条河,那么中间目标就相当于在河上架一座桥,虽然会花一些功夫,但相对安全,过河的概率更高;而如果跳过这个中间目标直奔终点,就相当于趟水过河,只要河水稍微深一些,灭顶之灾马上降临。所以,瞄准中间目标貌似有些笨,却更安全更有效率。战略执行就是不断实现中间目标,最后达成总目标的过程。
二、在创新中发现新机会
卡斯帕罗夫认为,任何人只要努力工作,再时时带着创新意识去做事,都会拥有惊人的创新能力。他说:“任何妙招都不会凭空产生,都是基于我们团队在赛前进行的大量分析和辛苦的思索,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去进行创新,一旦到了大脑高速运转的时候,灵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在创新意识方面,卡斯帕罗夫有自己的一套“习惯”,即围绕着战略目标的实现,像孩子一样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问自己“如果……会怎样”,倒逼自己去尝试不同的方法。这样的训练平时做多了,在比赛时往往就会灵机一动,找到妙招。
1997年,卡斯帕罗夫在荷兰锦标赛上遭遇了顶尖棋手希洛夫。两人棋逢对手,盘中局面很快就变得异常复杂,在胶着中卡斯帕罗夫把目光转向了棋盘的其他部分。
然后他发现了一个新的目标:“如果忽略王后正遭受的威胁,换成在别的地方进攻,不是更漂亮吗?虽然对方会吃掉自己的王后,但换来的是更好的布局,给对手的压力也会变大。”于是,卡斯帕罗夫果断放弃了自己的王后,拿起棋盘上最弱的子,走出了看似无关痛痒的一步。这步棋完全出乎希洛夫的预料,他的节奏完全被打乱,预想好的几步后手也没用了,希洛夫在忙乱中犯了错误,被卡斯帕罗夫抓住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就没有这样灵机一动的妙招呢?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固化了。当常规的办法起作用后,我们会习惯于循着这些办法做事,即便偶尔有些新想法冒出来,我们也会觉得它貌似古怪,或者更有风险而放弃。久而久之,大脑就自动关闭了“新想法”的功能,变得越来越懒惰,自然就很难通过创新去发现新机会了。所以,遇到问题时要有意识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或者“如果……会怎样”,多思考几种备选方案,哪怕异想天开,也比不思考要强得多。
除了把“为什么不……”和“如果……会怎样”变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卡斯帕罗夫还在书中强调“找到正确问题”的重要性。西方有句著名的谚语“garbage in, garbage out”,意思是说“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也是垃圾”,创新的结果首先取决于要解决的问题的质量。如果问题已经偏移了正确的方向,再伟大的头脑也会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迷失。
1995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挑战赛上,卡斯帕罗夫的对手是印度棋手阿南德,阿南德是一名后起之秀,卡斯帕罗夫是第一次跟他对弈,对他的棋风不熟,需要积累一定的资料才能找到破局点。为此每当执白先行时,他都采用不同的开局进行试探,为自己的团队积累分析材料。
当双方一连和了八局之后,卡斯帕罗夫意识到,对手已经把自己研究透了,靠常规的打法很难赢得比赛,必须要出奇制胜。于是,他和助手们把精力集中到寻找“正确问题”上,也就是要找到阿南德的“软肋”,然后发动出其不意的猛烈一击。
经过反复推演和复盘,卡斯帕罗夫终于找到了阿南德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漏洞,并很快设计出了针对这一漏洞的新打法。卡斯帕罗夫在关键盘比赛中,针对阿南德的漏洞迅速地亮出了他的大杀器,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干净漂亮地赢下了这一局。
这盘棋给阿南德带来的心理打击是毁灭性的,他不得不在余下的对局中,把自己最拿手的布局模式收起来,换用自己相对不擅长的模式。这盘棋成了比赛的转折点,后面的比赛中,卡斯帕罗夫气势如虹,节节胜利,最终把冠军奖杯收入囊中。
和卡斯帕罗夫的观点相似,爱因斯坦也把“提出问题”这一点看得很重。他曾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需要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和技术上的真正进步。”
三、放眼全局迎接新挑战
国际象棋界有一句谚语“要把眼睛放在整个棋盘上”,意思是说,不要只盯着棋盘的一处,而是要时刻盯住64个棋格的每一格。因为棋盘中的每个子都是息息相关的,这边的一个角落可能会影响到那边一大片,忽视任何一处都可能会面临着王被吃掉的风险。从整个棋盘的角度来思考每一步棋,这是顶尖棋手必须要学会的本事!
卡斯帕罗夫早年的偶像阿廖欣就是这样一个顶级高手,他有非常强的全局观,在比赛时,棋盘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在他的计算之中。阿廖欣独特的全局观,让他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潜在机会。比如1921年在对战一位匈牙利棋手时,他先是在一个侧翼施压,突然又转战到另一侧翼。当那位棋手好不容易把棋子跟着调动过来时,阿廖欣又在另一侧发起了闪电攻击,并魔术般地在对手的王面前制造了一次绝杀,让对手心悦诚服地认输投降。
很多棋手在发动进攻时,很难舍弃在棋盘某个区域中的优势,哪怕只是一点点优势,他们会死死地盯住这一处的十来个棋格,而忘记了棋盘可是有64个格子呢。这就给了阿廖欣这样的全局型棋手更多的机会,他们纵横捭阖,牵着对手的鼻子团团转。
其实,不管是棋界,还是政界、商界,都需要这种高屋建瓴、纵横捭阖的大局观。越是高手,越敢于放弃短期利益来换取长期利益,舍弃局部利益来换取全局利益。卡斯帕罗夫在2005年宣布退役,就是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人生选择。
2005年3月10日,41岁的卡斯帕罗夫参加了自己国际象棋生涯的最后一场职业比赛,然后正式宣布退役。这一年距离他第一次参加苏联国家水平的成人组比赛已有30年,距离他第一次成为世界冠军也有20个年头,当时他的棋艺正处在巅峰状态,年龄也正是棋手的当打之年,并且等级分仍位居世界榜首。所以他的退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猜疑,人们迫切地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面对记者们的提问,卡斯帕罗夫解释说:“我这个决定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后才作出的决定。我计划在退役后步入政坛,成为一名全职的俄罗斯政治活动家。这是因为从长远的角度看,我继续留在国际象棋界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更希望能把多年下棋的智慧用于政坛,切实地帮助到我们的国家,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要知道,人生是有多种可能性的,突破自己的安乐窝做更多的尝试,这样的人生才精彩!”
当时在场的人都被卡斯帕罗夫的想法震慑住了。原来他的退役,不是功成名就后的放马南山,而是从头开始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这就是卡斯帕罗夫的风格,每一天每一时刻,他都在朝着一个伟大的、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前进,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未知领域、不断学习新的事物。或许这就是他能成为棋王的根本原因吧。
总结
以上就是《棋与人生》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尽管这是卡斯帕罗夫的人生传记,但它更像是一本人生智慧启迪之书。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最伟大的棋手是怎样进行正确决策的。卡斯帕罗夫在书中分享了他对于战略的理解,他把定战略的能力摆在了极高的位置上,并以棋局为例,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制定战略的方法,他在书中提出的以终极目标为方向,分解中间目标进行战术设计,坚决贯彻战略以及找到正确问题的下棋思路,同样是我们在企业管理和人生规划中重要的方法论。
书中最后提到的是棋手应有的精神状态,立足全局高瞻远瞩,不满足于既有的成就,而是永不停息地接受新的挑战,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棋盘的局限,站上了人生规划的高度,所以他给这本书起名《棋与人生》一点不为过。
卡斯帕罗夫的偶像,天才的国际象棋大师阿廖欣说:“我不是在下棋,而是在战斗,所以我乐意把战略和战术、幻想和科学、进攻和防守紧密地结合起来。即便失利,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鞭策,迫使我找到自己的弱点,力求达到更大的严谨性。”或许这就是大师们能够成为大师,登上巅峰的根本原因吧!(编辑:北桔)
相关内容:
【长河星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格局,则自成体系,自有智慧。
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只有转换思维,放大格局,才能突破局限,你的人生才会越飞越高!
【发展环境与趋势】《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欧亚各国与美国有着怎样的战略利益纠纷?
《中国制造2025》|企业想不在发展中被淘汰,要紧跟国家发展步伐。
上次推送内容
【视频】杜子建《情商密码》03|一个好的销售,一定是用情商解决问题。
本次推送:
《棋与人生》|国际象棋中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奥秘?
《徐永昌回忆录》|民国上将的早年传奇。
【视频】杜子建《情商密码》04|情商高的人都是少说、说清和多听、听懂的人。
《合作的复杂性》|市场竞争与合作行为是怎样产生的?
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对职业经理人的使用,换来了西汉东汉历经29帝,407年的基业。
《父辈的旗帜》|战后英雄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超预期》|什么样的服务能提高用户忠诚度?
《芯想事成》|中国芯应该如何突围?
下次推送:
《与神对话(第一卷)》|生活为何如此悲残?
【重返民国系列】《冯国璋传》|顺势成为大总统。
史记·秦始皇本纪|面对当下混乱的市场局面,要时刻保持冷静,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市场趋势。
《管理3.0》|如何让员工保持活力、积极性和创造性?
【视频】杜子建《情商密码》05|吃亏是更高境界的利己。
《草根慈善》|草根慈善与传统慈善有什么差别。
《胡雪岩全传》上|胡雪岩骂人还能拿到股资,他凭什么?
《看不见的大猩猩》|如何避免生活中的6大错觉。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