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心理学》|你以为,什么是美?

朱光潜 品卷一族
2024-12-10

中国美学史的经典,标志着我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形成。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适用于广大美学、文学爱好者。书中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美的本质、艺术起源、美与创造等诸多问题,同时对西方一些主要美学流派进行了介绍。朱光潜先生在书中强调直觉是美的开始,认为美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而他的审美思想,也奠定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基础,这本《文艺心理学》也是我国美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名著之一。

关于作者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他精通英、法、德等多门外语,系统地翻译了大量国外的美学经典著作,几乎每一部都是翻译界的典范。主要译著有: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等等。

朱光潜先生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自己独有的美学观点,奠定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基础,堪称我国现代美学的一代宗师。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美

美学是什么?其实理论上来说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文艺心理学》中虽然包容了大量西方美学的材料和观点,但其所建构的美学却是现代中国美学,即经过西方文化洗礼的20世纪的中国美学。

作为一部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和美学史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名著,《文艺心理学》最大特点是做到了两个结合:一、美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二、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结合。

朱光潜先生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独有的美学观点,表示找到合适的心理距离才能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感知世界,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

你还会发现

· 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根;

· 美感经验和它的本质;

· 心理距离与美感经验的联系。

一、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分析起来其实很复杂,书中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认识美,分别是:心与物、自然与艺术、形式与内容。下面我们分别来讲一讲。

先来谈谈第一个角度:心与物。

朱光潜先生在书中说:“什么叫作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这一段话可以说是朱先生美学思想的根,简单理解就是说,美这种感受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某种属性,而是需要我们借助主观意念来实现。朱先生认为,美不是物品,不仅看不见、摸不着,也不像花草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

那么,既然美不是客观的,那它是主观的吗?好像也不完全是这样,就像有人没有看出来《蒙娜丽莎》的美,或者认为《断臂的维纳斯》不美,但这丝毫不妨碍人们对它们的美的认定。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美也不完全是主观想象出来的,似乎美又有了客观的一面。

正是因为注意到了上面两种情况,所以朱光潜先生在书中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调和,认为美在于心与物的关系,也就是说物是材料,心是工具,只有通过心的加工,物才会让我们感受到美。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朱光潜先生的观点。

说完了心与物,我们再谈一谈第二个角度,自然与艺术。

朱光潜先生在书中说:“其实‘自然美’三个字, 从美学观点看, 是自相矛盾的, 是‘美’就不‘自然’, 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 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 成为你的作品, 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

这个意思是说,自然存在的事物或者景观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美,而我们所感受到的美其实都是经过我们的意识加工后的艺术。这一点与刚才讲的“心与物”是相通的。所谓自然,就是前面说的“物”,是我们听到看到的客观世界,比如山水花鸟等等,而艺术则是“心”,是我们的思维对客观存在的加工和理解。所以朱先生在书中说:“艺术化, 就是情感化和理想化。”

自然只提供美的材料和可能性, 只有人的天才和情趣才能把自然铸就成为《红楼梦》《陶渊明集》这样的书,“美是创造的”, 而不是现成的。

以上我们讲了心与物和自然与艺术,接下来我们再讲讲第三个角度:形式与内容。

关于艺术美究竟在于形式还是内容,这是艺术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大问题,有人重内容,有人重形式,并由此产生了许多相应的理论和作品。朱光潜先生的主张是,艺术一定是内容与形式相互融合的状态,他说:“我根本否认在艺术上实质与形式可以分开来说,真正的艺术必能混化实质与形式的裂痕。”内容凭借形式得到了展现,形式也因内容而生动,两者相互成就,缺一不可。

二、美的心理体验

前面我们讲了,美是艺术化了的自然,是创造而不是现成的,也就是说,平时我们每一次感受到的美,都是我们内心创造出来的艺术。书中把这种体验称为美感经验或审美经验,而它的本质是一种直觉。直觉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第一感受,我们对世界的初始认知都来自直觉。

直觉的定义是:人拥有一种不加观察或推理,直接快速地得出认识和洞见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直觉。直觉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感知或捕捉我们意识层面之外的事情,并激发创造力。朱光潜先生也认为,我们通过直觉感受到的东西已经不单纯是物了,而是物加上它所处的环境,以及我们直觉发生时投射在物上的情感。

而美感经验就是这样一种直觉。比如,当你在欣赏宋代大画家马远的名画《寒江独钓图》时,直觉会带着你不做任何思考地体验和感受画中所传达出来的江水浩渺,寒气逼人的氛围,同时领会到画作大量留白之处反映的那种语言难以表述的空疏寂静,萧条淡泊的意趣,沉浸在画作之中,你自己似乎就成了小舟中寒江独钓的渔夫。但如果你在意识里想到说,哦,这幅画画的是一个湖,湖里还画了一条船,船上有个渔夫,渔夫手里拿着钓鱼竿,这种对艺术品的具体指认就不是直觉的作用,也就算不上是美的体验了。

除了直觉感觉,美感经验的状态还必须是专注的,也就是说,你要聚精会神地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投注到正在欣赏的艺术品中,才有可能体会到作品中传达出来的艺术之美。书中说,要想体验到美感经验状态下的专注,除了聚精会神,还要达到物我两忘,甚至物我同一的境界,这有点像我们以前讲过的“心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会完全被眼前的艺术作品吸引,忘记一切身外的烦恼,忘记时间的流逝。

美感经验状态下的专注在感受到美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和闲心去想其他事情的,一旦掺杂了实用或评判的内容,美感经验就转化为其他的心理体验了。

三、如何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这里的距离不完全是指物理距离的远近,它更多的是指心理上的距离,也就是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是我们在熟悉和陌生的事物之间建构起来的心理距离。

既然合适的心理距离对于美感经验的产生和持续至关重要,那我们该怎么找到合适的心理距离呢?书中为我们总结了三种方法:一是对客观背景的适度了解,二是对实用价值的适度放弃,三是对情感介入的适度控制。

我们先来说一说第一种方法:对客观背景的适度了解。

很多人不太喜欢去听交响乐或歌剧,不是因为他觉得那些音乐不美,而是因为了解得太少,或者说,是这种艺术形式与他的心理距离太远,要想从这些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就得尝试拉近距离。对其它的艺术品的欣赏也是一样,当你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特点,甚至更深入地了解了作者在创作一个作品时的背景和故事,你就会对这个作品的艺术美有更深的把握和理解。虽然艺术欣赏需要直觉,但我们的直觉也需要更详细的材料来与艺术对话。

找到合适的心理距离的第二种方法,是对实用价值的适度放弃。

实用价值简单说就是有什么用,虽然美感和实用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但在很多时候,二者之间是存在冲突的。比如,你买了一个新的苹果笔记本电脑,电脑的外观设计无疑是美的,所以你在刚开始使用它的时候,会非常小心,生怕表面被划伤,有些人还会给电脑贴各种膜进行保护,我见过极端的例子,他平时使用这个心爱的电脑前,一定要把办公桌擦了又擦,然后才拿出电脑来使用。这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个人过于在乎笔记本好看这个特性,而忽视了它的实用功能。这个例子反过来也适用,就是当我们对实用的要求越高,离美也就越远。所以,如果我们适度放弃对实用的追求,也就有了更多发现美的机会。

找到合适的心理距离的第三种方法,是对情感介入的适度控制。

我们在讲美感经验的时候谈到,直觉的对象里有我们自己投射进去的情感,但如果这种情感过多,反而会影响我们对美的体验。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老先生前些年在接受采访时,讲过一个小故事,说他当年在歌剧《白毛女》中扮演大反派黄世仁,因为演得太逼真了,舞台下的解放军战士也看得太投入了,那个小战士恨得差点开枪,好在被身边的指导员发现拦下来了,要不然他就很有可能死在这个战士的枪下。

这一方面说明陈强先生演得太好了,另一方面也说明,那个解放军小战士没有把自己的情感控制好,以至于分不清这是演戏还是现实了。我们自己也会有这种体验,读小说把自己代入到了书中的某一个人物,书里的情节仿佛就是自己的经历;在看电影或电视剧时,会跟着剧中人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爱一起恨。我们这么感动,往往并不是因为艺术作品中的美,根本的原因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并通过作品中的情节把它无限放大了。

有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如果分不清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很难欣赏到高于生活的那部分艺术之美。所以,我们必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电影,或者文学、绘画时,尝试让情绪后退一步,保持一点客观的清醒,你将会体验到不一样的艺术美。

总结

以上就是《文艺心理学》这本书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美,美的心理体验是怎样的以及如何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朱光潜先生在书中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美需要心与物的共同作用,美是艺术化了的自然;美产生的心理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直觉,并且这个过程需要保持高度专注,所以美感经验是十分短暂的;为了提升美感经验的质量,我们需要适当的心理距离,具体来说,可以从对客观背景的适度了解,对实用价值的适度放弃,对情感介入的适度控制三个方面来实现。

对于普通人来说,美似乎不如实用来得实在,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实用的生活也离不开美,我们可以通过美来认识自己,感知世界,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体会到生命除了存在之外的其他意义。所以,这不但是一本教我们怎么欣赏美的书,它同时也在教会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编辑:于浩)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3-20《艺术与错觉》|何以会有被称作风格的东西?

《安藤忠雄连战连败》|如何才能自学成为日本建筑大师?

《日本之镜》|如何大量地吸收、模仿外来文化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丑的历史》|如何化解对丑的成见?

《精进——如何成为一位很厉害的人》|七点优秀人生法则。

《调香师日记》|灵感来源于生活的点滴和积累。

《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为什么自杀?

《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如何勇敢摆脱教条的束缚?

上次推送内容:

《花园里的哲学》|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

《交易的艺术》|川普为什么赢竞选,秘密全在这里。

《吴敬琏传》|风口浪尖上的经济学家

【严选好书】沟通的第一课-就是忘掉说话本身。

《管理十诫》|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拦路虎?

本次推送:

《文艺心理学》|你以为,什么是美?

袁庚传|筚路蓝缕,以启蛇口。

《第五项修炼》|教你如何修身当领导,创建学习型组织。

《异类》|为什么我智商150,却在做二百五的工作?

【严选好书】90%的营销人都看过这3本书。

下次推送:

《即兴》|如何挖掘自己的创造力?

【严选好书】团队中的“乞丐”,请你离开!

《目标》|如何突破资源瓶颈,实现目标?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

《说话之道》|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说客,你得用到这些。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