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

郭建龙 品卷一族
2024-12-10

郭建龙重磅新作,“帝国密码三部曲”之二。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这本书中以中国古代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把中国封建历史划分为神学谶纬期(两汉) 、玄学自然期(三国、魏晋)、三教开放期(五代隋唐)、经世致用期(北宋)、道学封闭期(南宋、金元)、实学兴起期(明清)六个阶段,详细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演化脉络,剖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是作者郭建龙“帝国密码三部曲”之二,通过这本书,我们能了解到历代王朝的统治哲学的思想根源,理解哲学和政治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

关于作者

郭建龙,自由作家,社会观察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已出版历史畅销书《汴京之围》、“中央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历史游记《穿越百年中东》;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游记“亚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三千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等。

本书鲜知

学什么?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

为何东汉党锢之祸成为汉代权力哲学的分水岭?唐代的佛教如何成为继玄学之后帝国统治哲学的接续力量?王安石对科举制的改造,如何影响到明清文化的僵化?

中央帝国的哲学是一场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对抗。

读懂了中央帝国的统治哲学,就把握了中央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洞悉大一统政府的统治逻辑,则明晓历代王朝的治理秘密。

本书讲解中国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如何演化、为什么这么演化,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寻找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

你还会发现

· “儒教”和“儒家”之间的关系;

· 儒释道三家是如何争夺政治资源的;

· 道学(或者说理学)的主要理论组成。

一、儒教一统与哲学另类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儒教是如何为皇权提供统治依据的?以及善于思辨的玄学又是如何成为哲学主流的?

1、儒教成为皇权统治的思想工具

在详细展开之前,我们需要说明一下,“儒教”和“儒家”之间的关系。

儒家学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关注的是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儒教则是由汉代儒生创造出来的,它是以儒家学说为招牌,吸收了法家的权谋和阴阳家的宇宙观,试图通过这一套体系来解释天地、社会、个人的一切问题,所以这是一套包罗万象的宗教式体系,它与最初的儒家学说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或者更形象点说,儒教里的“儒”已经成了一个“傀儡”。

本书作者郭建龙就认为,儒教的崛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西汉中央帝国寻找统治的合法性。

秦汉以前的统治者都是贵族出身,而汉帝国的开创者刘邦,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当时六国贵族的后裔都非常鄙视刘邦,刘邦手下的大臣也同样是以和自己共同打天下的粗人居多,他们把刘邦更多地当成了团伙大哥,没有当成一个有威严的皇帝。

于是,一个叫叔孙通的儒生给刘邦出了个主意,就是建立一套礼仪制度,用来规范大臣们的言行。但这套礼仪制度是通过降低、打击大臣的人格来彰显皇帝的权威,它只能让大臣们表面上顺从,无法让他们真正从内心信服。

到了汉武帝时期,儒生董仲舒在吸纳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写了一本书叫《春秋繁露》,在书中,董仲舒构建了一套“天人感应”的理论,他把皇帝神化为“天子”,谁不服从皇帝,谁就是逆天而行。

“天人感应”理论有三个重要观点:第一个观点,“天”是神,是自然规律的化身;第二个观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人体规律都是统一的;第三个观点,明确皇帝是“天子”,是“上天”派来统治人间的。正因如此,臣民必须服从皇帝,只有上天有资格质疑皇帝。如果上天觉得皇帝干得好,就会降下祥瑞,予以表彰;上天觉得皇帝干得不好,就降下灾祸,予以警告。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推广,儒教成了社会主流哲学思想,成了当时人们思维方式的基础。其中,“天人感应”的思想理论一直强势到东汉末年,成为皇权合法性的理论依据。

2、玄学占据哲学思想的主导

东汉末年,政局动荡,很多读书人被排除在政权之外。熟读“天人感应”的书生不能做官了,这就动摇了儒教哲学统治的根基,一些读书人开始质疑儒教,要求恢复人的思辨能力。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玄学诞生了。所谓“玄学”,就是深邃、深远的学问,它的特点就是不愿意盲从,要用逻辑去分析问题,靠思辨得出结论。

玄学的内容很多,我们重点讲两个理论和一个代表人物。

第一个理论叫“才性论”。就是讨论人的才华和品德是不是一致。儒教认为,人的天赋和道德是统一的,而才性论认为人的“才能”和“品德”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人很有才能却一肚子坏水,有人没啥才能却品德高尚。才性论标志着玄学开始出现。

第二个理论叫“名理论”,“名”是指事物的具体属性;“理”指的是事物的总体属性或者实质属性。“名理论”主要讨论的就是具体和抽象之间的关系,这种讨论越深入,万物的总体属性越泛化,得出的结论越偏离儒教。

玄学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嵇康是当时的文坛领袖,生活贫寒以打铁为生。他对统治阶级持消极不合作的态度,不但不出来做官,还公开与儒教决裂,被统治者司马昭以莫须有罪名处死了。

嵇康的死让当时的读书人明白了,在专制的笼子里不可能有真正自由的鸟儿,有才华的人不为政府效力,就算想回归自然、隐居山林,也依然会被统治者视为敌人,所谓的中间路线根本不存才。

所以嵇康之后,玄学开始分裂:一方面他们继续质疑儒教,另一方面却向政权靠拢,玄学变得只有反抗之名,再无反抗之实了。

二、三教争锋与经世致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儒释道三家如何争夺政治资源?以及复古主义是怎么和实用主义斗争的?

1、三教争夺政治资源

魏晋玄学通过思辨的方式,动摇了儒教的信仰基础,但没有提供一个新的信仰和系统的世界观,这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佛教由印度传入,东汉明帝时进入中国。佛教的主要观点是人不应该寄托于来生,因为只要生活在轮回之中,就不能摆脱苦难,人追求的应该是跳出轮回。而且,不管上等人和下等人,众生在佛性上都是平等的,只要通过修行,都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种“众生平等”的理论在底层人民中间获得了热烈欢迎。

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本土的道教已经兴起了。就像儒教不等于儒家一样,道教也不等同于道家。道家是一个不问世事、崇尚自然的学派,而道教却是一个世俗化的、与政权关系密切的宗教。

道教和儒教很多地方很像,比如道教以《老子》也就是《道德经》为经书,这和儒教以《春秋》为经书类似;再比如,道教关于灾异的学说,也是从儒教“天人感应”的理论上借鉴发展来的,不过变得更为复杂。

道教和儒教不同的地方在于是否有神仙,道教设计了一个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组成的六等神仙体系,前三种在天上,后三种在人间;而儒教推崇的周公,在道教里最多不过是个圣人罢了。

在道教中,普通人要通过修行才能进入六等神仙体系,修行时要遵守社会规则,做一个忠君的良民也是修行的一部分,道教强调遵守俗世规则,所以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相对功利化的,总是希望迎合统治者。

统治者对待佛教和道教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谁能给我的统治提供帮助,我就推崇谁;谁不听话,我就打击谁。

尽管统治者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没有定数,但儒教仍然是社会的主要思潮之一。不过,在隋唐时期,儒教地位开始明显下降。

汉朝时熟读儒家经典、推崇“天人感应”是当官的唯一标准。而隋唐兴起的科举制,让仕途多了很多新标准,其中只有“明经科”要求考生熟读儒家经典,而其它科目比如秀才科、明法科、算学科、书学科等,只要考生有一技之长就能当官。所以,人才的多元化选拔,让苦读儒家经典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也让儒教在社会上变得边缘化了。

2、复古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较量

到了北宋年间,文官士大夫们开始反思,他们认为隋唐时期的社会动乱是因为意识形态上三教并立,儒教失去了统治地位是动乱的根源。想要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于是,北宋产生了复古主义思潮,强调重归儒教礼法。

但复古主义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解决北宋的内忧外患没什么作用,于是在文官集团中就产生了一个“经世实用”派,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王安石。

“经世实用”派也是读儒家经典的,不过他们不死读书,不沉溺于教条,而是在儒家经典中寻找对社会治理有用的学问,把重点放在解决现实问题上。因为管用,这一派逐渐在政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标志性事件是“王安石变法”。

但王安石变法过于强调政府的作用,采用“大政府”的模式来干预社会经济,结果不但没有提高效率,反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王安石也被迫下台了。

经世实用派失败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复古派上台执政。复古派上台后立即实施各种报复,把大批实用派赶走,这就是宋代朝堂之上的“党争”,“党争”是王安石变法遗留下来的毒瘤,它最终耗尽了北宋的元气。

三、道学复古与实学兴起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道学如何占据统治地位?以及实学又是如何兴起的?

1、道学的禁锢

北宋灭亡后,“实用派”开始没落,复古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道学”渐渐变成主流社会思潮,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试图囊括一切学问的哲学体系,并控制了中国接下来近一千年的思想走向。

因为“道学”主要讨论义理,所以又称为“理学”,代表性的口号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道学或者理学的主要理论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这个世界是由“天理”这种抽象的宇宙真理创造的,天理是世界的根本;第二,人类社会也是由“天理”创造的,所以人类也受天理的约束;第三,人类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放弃自我意识,应该首先学习这个天理,其次再遵循这个天理做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

理学家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和儒教传统。经朱熹这么一解释,这个“天理”就充满了等级观念和男尊女卑的思想,而“灭人欲”又要求必须服从这个“天理”,所以从朱熹以后一直到明朝的王阳明心学发扬光大之前,整个社会思潮都充斥着对人性的极度压抑。

南宋灭亡后,接续的元朝是一个在思想上没有主见的朝代,他们简单地接受了汉地的传统,这让道学顺利过渡到了明朝。

明朝的道学则更加死板,更加顽固。这主要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发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是禁锢人民思想、巩固统治地位的好工具,决心要加以利用。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朱元璋做了两件重要的事:

第一件是删改儒家经典,删掉一切反对皇权的思想,比如,他就把《孟子》中的很多内容删掉了,还把孟子逐出了孔庙,认为他不配享有香火祭祀。

朱元璋干的第二件事,就是改革科举制度,发明了“八股文”,这样一来,学生就只需要学习八股文,不需要学习其它科目,更别提什么思辨明理了。

就这样,南宋的道学在明朝发展得更加保守,从而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僵化的时期。

2、实学的兴起

在道学成为皇权的附庸后,明朝知识分子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彻底放弃思考,以考试做官为目的来学习;另一部分放弃了做官,坚持自己的独立学术立场。

在分化的过程中,向往自由的知识分子们发现,无论官方怎么控制人身,还有一个领域是自由的,这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于是,心学兴起了。

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是王阳明。王阳明认为天理就藏在人心之中,不需要去外面寻找。只要找到了心中的“天理”,就能够理解外面的世界。王阳明的独创之处在于“知行合一”,就是人是可以用从内心获取的知识,来改造外面的世界。

在这一时期,王阳明的得意门生王艮,开创了泰州学派。泰州学派最重要的特点,是以百姓日用为道。王艮认为,真理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要用在生活中的,这种观点促进了实学的兴起。这里的“实学”,指的就是具体而实际的学问。

到了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目睹了明朝的灭亡,又受到清初文字狱的摧残后,他们开始从根本上反思中国传统哲学,进而觉醒。他们觉得建构一个大而无用的体系,不如从小处着手,研究国家和社会的具体问题。于是,知识分子们开始回归具体学问,形成了实学兴起的局面,知识分子们也开始用学问来造福国家了。

总结

以上就是《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然而,哲学究竟何以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这就必须探讨哲学的特殊存在方式。

西方哲学没有受到大一统帝国的约束,它们要解答的是人和世界的关系。也就是什么是人?什么是宇宙?什么是世界?从这些思辨问题入手,来探讨哲学的社会功能,并且产生了诸多的流派。

而中国哲学的存在方式,首先是依附于政治的,它要解决的是政治问题。统治的合法性,是中国历朝历代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因此才会出现多重的反复。因为只有政治或者说统治的合法性得到解答后,才会把哲学延伸到其他领域,产生出其他的方向。

最后要说的是,这虽然是讲中国古代哲学演化历史的书,但更多的实际上是在讲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化故事,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艰深晦涩的哲学史,全书文字畅达,通俗易懂,把它作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根性的入门书,再合适不过。(编辑:张振)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如何以财政解读王朝兴衰?

《民国商魂》|民国企业家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从王阳明的思想中获得哪些处世之道?

《战天京》|客观品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学习“对人好才是真的好”。

【中国历史】《曾国藩的经济课》

《生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与你想的不一样。

《苏东坡传》|人之一生究竟该怎么去活?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从历史中窥探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从历史看领导》|用古代领导的历史,看企业领导力?

上次推送内容:

《大卫·林奇》|本世纪最伟大的导演到底什么样?

《高绩效教练》|教练不是赋能,而是开发你的潜能?

【严选好书】人生就是不断丢掉过去的减法。

《开口就能说重点》|如何用一分钟讲好一个提案?

本次推送: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

【严选好书】曾国藩9句警世名言,句句经典。

《创新》|一些新企业为什么能取代大企业?

《狼性管理》|如何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血狼兵团”?

【严选好书】拒绝,是对自己和别人最大的尊重。

下次推送:

《大问题》|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严选好书】别为了那点虚荣心,让自己难过。

《天才的基因》|如何改良你的基因?

【严选好书】围观的教训,为什么我们还学不会?

《低欲望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危机与破解之道》|低欲望社会中创造者的三大机会。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