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世民》|如何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

苏世民 品卷一族
2024-12-10

全球私募股权资产管理公司和房地产管理公司的巨头黑石集团的成长史。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苏世民》是一部投资、管理类的图书,一部关于成功创业的书,还是一部处世哲学。作者苏世民创立的黑石集团是全球私募股权资产管理公司和房地产管理公司的巨头。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黑石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5500亿美元。他以独树一帜的投资原则和管理原则带领着黑石集团一步步成长蜕变。他花费一生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如何成功、如何实现梦想,最后将这些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教训都浓缩在这部书中。这本书没有高深的概念和理论,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叙述,但其中深藏精妙而深厚的投资管理技巧,以及取得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学生、研究人员、企业白领等大众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并发挥自己的潜能。

关于作者

苏世民,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耶鲁大学学士,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他与彼得·彼得森以40万美元创建黑石集团,并将其发展为华尔街真正的私募之王。被媒体称为“华尔街的新国王”、“私募界的巴菲特”和“美国房东”。他还是坐拥亿万财富的慈善家,2020年1月2日,《福布斯》发布2019年美国慈善捐赠榜,苏世民以1.88亿美元的捐款排名第6。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

《原则》之后,是什么让马云、许家印、马明哲、马化腾、陈东升、张近东,张一鸣,朱民,基辛格联名推荐?苏世民的《我的经验与教训》魅力就在于,作者正是从多角度、多层面来阐述投资、工作、管理、生活的经验与做法,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教大家去打造高价值人生的。

文章第一个部分是追梦。主要讲述他的成长轨迹;第二个部分是决策。记录了他在创业初期的一些经历;第三个部分是掌控。黑石集团在他的带领下,不断的发展壮大,包括如何成功度过金融危机的一段历程;第四个部分是准则。黑石集团上市后,不断走向辉煌。在这个过程中,他总结的一些准则。

每个人都能在他这段跌宕而精彩的人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径。所以翻开本书,基本上每一页你都能获得一些收获。

你还会发现

· 苏世民的家庭教育;

· 黑石集团的地位;

· 黑石走过的弯路和转机。

一、值得全心付出的大目标

苏世民1947年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经营着一家窗帘麻布店,因为产品质量好、价格公道,所以生意特别火。但在苏世民看来,父亲是个头脑聪明但思想保守的人,一直仅仅满足于现有的这家店铺,丝毫没有跨出自己舒适区扩张店铺的野心。

苏世民从小就是个很有想法的人,那个时候的美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各类商品的需求都在持续高速增长,他看到了自家店铺的成长潜力,就极力建议父亲在全美开连锁店,但父亲以“有人会偷收银台的钱”为由坚决不同意。

不论苏世民怎么努力说服,他的父亲始终不采纳,坚决不扩张。

这件事情对苏世民的影响很大,他得出了关于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目标一定要大。他认为:实现大目标和小目标的难度相差无几,唯一的区别在于“目标越大,其产生的影响力也越大”。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然每次只能聚焦一项对个人而言至关重要的事业,就应该选择一个真正值得努力和专注的目标,奋力一搏,确保成功。

所以苏世民在创立黑石之初,他就明确自己不会在一艘随时都有可能倾覆的小船上开始创业之旅,而是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的金融机构,这个机构可以经受数次所有者和领导层更替的考验。

不仅仅是在创业上,苏世民还把他的这套理论应用到了具体的事务上。

1986年,黑石已经成立快一年了,在帮助一些公司完成并购业务之后,苏世民和联合创始人彼得·彼得森研究创立自己的第一个并购基金。苏世民当时给公司定的目标是10亿美元,如果能够募集成功,那么他们将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基金。但这个目标在当时过于宏大,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能实现,连一向意见一致的彼得都觉得苏世民是在做白日梦。建议他先从一个5000万美元的基金开始,慢慢了解私募投资的规律,然后再扩大规模。

但苏世民坚决不同意,并提出了不同意的两个原因:首先,当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基金时,他们需要知道自己的资金不是唯一的资金。其次,投资者会希望公司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如果只有5000万美元,公司就必须做一系列小额交易才能实现目标,而黑石的专长是与大公司合作,因此小额交易毫无意义。

他告诉彼得:“我确信现在是筹集资金的合适时刻,而这一刻可能永远不会再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事实证明,真的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苏世民和彼得的坚持努力下,他们最后一共募集到了8.5亿美元,这无疑为黑石日后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群策群力的民主氛围

在创立黑石之前,苏世民曾在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工作过,苏世民大部分的金融基础知识几乎都是在雷曼兄弟学到的,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时候,他曾问过雷曼兄弟一位资深银行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与类似规模的工业公司相比,银行借款必须得支付更高的利息?”这位银行家告诉他:“因为金融机构破产只需要一天时间,而一家工业公司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会失去市场地位,最终破产。”

在随后的经历中,苏世民确实看到,在金融界,突如其来的运气逆转,一笔糟糕交易,一笔不良投资,都可能把一个公司击垮。而且他发现许多华尔街公司的命运都像是一个固定的套路:成立公司、赚些钱、接着就是失败破产、然后又继续成立新的公司。正是因为见惯了太多这样的公司,所以苏世民不想自己创立的黑石重蹈覆辙。

黑石早期的主营业务主要是杠杆收购,苏世民是杠杆收购大师,在寻找投资目标,预判行业趋势时,眼光十分精准。黑石刚成立的时候,他发起的杠杆收购给公司赢得了数倍收益,他对自己的能力也非常自负,所以那时候黑石的投资决策几乎都出自他一人之手。

但事实证明,天才也有出错的时候。

1989年,公司一名年轻的合伙人拉来了一笔交易,收购对象是一家主营钢铁加工业务的公司,名叫埃德科姆。在黑石开展尽职调研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埃德科姆的赢利水平非常高,客户群也在不断增长,看上去扩张的可能性很大。当时对方要价3.3亿美元,根据分析,苏世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价格,并准备据此出价。

但是在出价前,黑石另一个合伙人戴维·斯托克曼表示不看好这笔交易,戴维的理由是:“这个公司毫无价值,管理不善。公司全部的利润都来自钢材价格的上涨,这些都是一次性利润。公司的基本业务只是看上去会赢利,但这家公司最终肯定会破产。”

但苏世民没有采纳戴维的建议,决定筹集基金完成交易。但就在黑石完成交易几个月后,钢铁价格开始急转直下。埃德科姆的原材料库存价值跌破了采购价,最终埃德科姆公司倒闭了,投资人损失惨重。

其中有一位愤怒的投资人直接把苏世民叫到跟前,劈头盖脸地训斥他:“你是能力有问题,还是脑子不好使?得蠢到什么程度,才会把钱浪费在这种毫无价值的东西上?我怎么能把钱交给你这种低能儿呢?”

苏世民觉得那是他一生中最羞愧的一刻,从那以后,他就对自己发誓,这样的事情以后永远都不能再发生,他开始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并反思黑石的决策机制。

他认为,对任何组织而言,失败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企业绝对不能掩饰自己的失败,而是要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以此学习新的决策规则,他决定先从自己开始改变。

这次失败让他意识到,决策系统不应受制于一个人的能力、感受和弱点,企业需要摒弃“单人决策”的做法,审查并收紧企业流程,制定规则来剔除投资流程中的个人化因素,公司再也不能让某个人总揽一切、独自批准协议。

为了落实这一理念,公司决定让所有合伙人一起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评估投资的风险,提高交易审查的客观性。而讨论的过程有两个基本规则:

第一,每个人都必须发言,以确保每个投资决策是由集体制定的;第二,要把讨论重点放在潜在投资机会的缺点上,只对事、不对人,每个人都必须找到尚未解决的问题。然后由提案团队继续研究,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经过一轮完善后,公司会再次开会讨论,直到这笔交易不再有任何可能的意外。而且,如果参会人员没有达成一致,这个项目就不再继续推进。

黑石打造的这套投资流程鼓励每个相关人员都积极思考和参与,无论资历如何,都要像公司的主人翁一样做事,把公司的资本看成是他们的个人资本。正是由于这种群策群力的机制,让公司后来的每次交易评估都尽可能客观公正,很少再犯错误。

黑石如今强大的业绩记录,也证明了这套决策流程的过人之处。

三、永远不拿声誉冒险

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三点,是苏世民一以贯之的商业价值观:永远不拿公司的声誉冒险。

在雷曼兄弟工作期间,苏世民学到了不少东西,但他并不愉快。因为在那里,他看到了最糟糕的华尔街,同行之间充满了嫉妒、恐惧和贪婪,人们背信弃义,只为自己着想,品行和道德被完全扭曲。

在苏世民看来,无节制的贪婪,不遵守商业道德,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最终会葬送你的整个职业生涯,甚至会给公司和家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苏世民给公司员工反复强调的是:坚持我们的价值观,永远不要拿公司的声誉冒险。

能够进一步体现这一价值观的,就是在黑石创立之初,苏世民和彼得˙彼得森就达成一致意见:公司永远不会进行恶意收购。

所谓恶意收购,就是当收购完一家企业之后,收购方会一味地大幅削减成本,不断从中套取资金,直到企业破产,根本不管企业和员工的死活。苏世民坚决反对这类恶意收购,而是主张善意收购,他认为,企业是由值得尊重的人组成的,如果你投入资金以改善所收购的公司,那么公司的日益强大不仅会使员工受益,也会让你的声誉得到提升,这些将会给你带来更高的长期回报。

1987年黑石收购美国钢铁联合公司的运输业务,就是一个经典的善意收购案例。

本来这家公司没打算出售自己的运输业务,因为这是他们的核心业务,但是由于当时有人大肆收购公司股票,对公司已经造成了恶意收购的威胁,为了融资才不得已选择出售,但是公司高层又担心失去对这个核心业务的控制权。

当黑石对这家公司进行了全面分析之后,觉得运输业务是非常不错的资产,只是受罢工影响一时比较艰难而已,但迟早会重新盈利。所以黑石对这次交易很看好,最关键是要让对方信任自己,相信黑石会尊重他们的诉求。

为此,黑石主动向对方提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黑石收购公司51%的运输业务,而对方保留其余的49%,而且不需要对其中的债务负责。同时,为了保证对方依然保有对这项业务的控制权,黑石建议成立一个五人董事会,双方各出两名董事,外加一名双方一致同意的仲裁员。仲裁员将出席所有董事会会议,也可以在投票出现平局时投出关键一票。最终,黑石凭借诚意以6.5亿美元收购了这部分业务,并成立了运输之星公司。

正如黑石预测的那样,钢铁市场后来很快复苏,公司的运输业务也重新走上正轨。在2003年,当黑石把最后一部分企业股权售出后,这笔交易实际获得的收益是当时出资额的26倍,年回报率高达130%。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私募股权机构恶意收购的行为非常盛行,许多企业都把他们称为“门口的野蛮人”,对他们印象极差,避之唯恐不及。但在苏世民领导黑石的30多年时间里,他们没有发生过一起恶意收购,苏世民和合作伙伴的关系也都非常融洽。正是苏世民对商业道德的坚守,给黑石赢得了长久的声誉和客户的信任,并壮大至今。

总结

以上就是《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总结一下从苏世民的经历中得到的三点启发:

第一、实现大目标和小目标的难度相差无几,但大目标的影响力更大,因此在人的精力每次只能聚焦在一件重要事情的前提下,我们应该选择一个真正值得努力和专注的大目标,竭尽全力实现它。

第二、在做决策的时候,即使是天才,个人的决定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只有允许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形成良好的民主决策氛围,出错的概率才会大大降低。

第三、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建立良好的声誉远远比获得短期的利益更重要,从长期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得到长期的回报。(编辑:小平)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原则》|如何用原则管好工作和生活?

《亿万:围剿华尔街大白鲨》|如何理解华尔街的骗子、小偷和大白鲨。

【资本与投资】《私募股权圣经》|一本书让你洞悉资本的秘密。

《大而不倒》|金融风暴里的“竞技者”。

《穷查理宝典》|只记得一种孤立的事物,将生硬地拼凑起来,无法真正理解。

《查理·芒格传》|正直、善良、+眼光=芒格的成就?

【资本与投资】《资本之王》|杠杆收购在中国的机遇。

【资本与投资】《门口的野蛮人: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揭开杠杆收购的真相。

上次推送内容:

《走出唯一真理观》|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

【严选好书】30岁,还在用地摊货的人,活该被排挤?

《高难度对话》|为什么越是重要的对话,我们越是回避?

【严选好书】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创新者的方法》|为什么有的企业有好点子,最后却夭折了?

本次推送:

《苏世民》|如何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

【严选好书】懒,往往是失败的开端。

《新合作思维:从我到我们的商业新逻辑》|如何实现从“我”到“我们”思维转变。

【严选好书】45天,TikTok时间不多。

《高难度谈话》|有效地解决高难度谈话的方法有哪些?

下次推送:

【经典文学】《伊凡·伊里奇之死》|人到底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别人而活?

【严选好书】全球面临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中国不慌。

《孙正义的超常工作法》|孙正义是如何把“孙子兵法”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

【严选好书】莫言十年后再出版新书,能否打破“桂冠枷锁”?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