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费社会》|认清消费社会的符号本质,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法] 让·鲍德里亚 品卷一族
2024-12-10

一本书认清消费的本质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消费社会》这本书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当代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商家是如何激发消费者无穷无尽的消费欲望的。书中提出: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人与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了,它已经转变为人与作为“全套的物”的消费对象的被强暴关系了。换句话说,在消费场中,人不是主动选择商品,而是被一个看不见的锁链捆住去被迫消费的。《消费社会》这本书提出了很多辛辣的观点,比如符号理论、拜物主义等等,读起来让人脊背发凉。

关于作者:

让·鲍德里亚,法国现代社会思想大师,他思想锐利,锋芒毕露,理论原创性非常强,被人们称为知识 “恐怖主义者”。主要作品有《消费社会》、《物体系》、《生产之境》、《象征交换与死亡》等。

学什么:

1、消费的本质是什么?

2、我们为什么控制不住消费的欲望?

一、一个熟视无睹的可怕现象:我们都被物包围了

要说现在年轻人的理想生活,那应该是:拿着iPhone,逛着宜家,打卡着各种网红美食。在物质非常丰富的今天,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毛病啊,有能力的话谁不想要新款的手机,精致的美食?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从买买买的冲动中抽身出来,换个角度来看“消费”这个问题,我们之所以要进行消费,是因为我们追求的,其实是各种各样的商品或者服务,而这样的追求,势必会造成一个可怕的后果,那就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已经不是人了,而是物品。

这显然是不正常的。要知道,在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一代一代留存下来的大多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不是人,但今天,物的寿命反而越来越短,倒是人能一直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我们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小白领,每月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攒着,攒了好几月钱,终于买了一件奢侈品牌的大衣,每天小心翼翼穿着去挤地铁。穿过几次后拿去干洗店干洗,发现衣服竟然出现了质量问题。小白领心疼地拿到店里和店主理论,店主却说:“购买我们品牌衣服的人,一般都是穿一两次就不穿了,设计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干洗的问题。”   听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说,生产力进步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这是好事啊。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确实是好事,但不要忘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丰盛”自然也是。在作者鲍德里亚看来,丰盛主要有两个负面影响,一是导致人被异化了,二是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社会性疲劳。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负面影响,异化的人。

很多人觉得,丰富的商品会导致人被异化,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了,不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多买了一些东西吗,难道自己还会因此发生改变?

一个人的购物行为当然不足已让人类发生异化,但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被不断增长着的物品、服务和财富包围,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相应的,人类本身也会有所改变。这就好比,一个由狼群养大的人类孩子,他一定会沾染上狼的习性,种种行为也都会像狼。今天在“物”中狂欢着的人们就是这样,在物的浸润中,沾染上了所有物的属性。

在这些属性中,最可怕的就是我们全部会成为官能性的人。什么叫“官能”?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比如眼睛的官能就是视觉,耳朵的官能是听觉。我们每天一睁眼就沦陷在各种商品之中,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心灵的感悟,转而去追求各种最表层的感官快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影,这种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最能满足人们的观看欲望,所以不论经济好坏,有大片上映,电影院必定是场场爆满。

再比如手机推送,想想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了?大多数人每天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被各种无需动脑的公众号文章、抖音短视频占据着。而看短视频,是连猫都能做到的事情。沉迷在各种“物”之中,我们最终就会变成没有思想、只求感官快乐的“懒猫”。

沦落为官能性的异化人,如果能收获满足和快乐,那还算求仁得仁。但消费社会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即使我们顺从消费主义每天都去购物,却只能获得一时心灵的宁静,随后而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空虚和疲惫。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丰盛”的第二个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社会性疲劳。

社会性疲劳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那种身体上的体力消耗,而是指心灵和精神上的一种消极的反抗。想想每次你买新衣服或者换新手机,是不是当时挺快乐的,但这种快乐,最多一两天,就消失殆尽了。更何况,现在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阶级差距也加大了,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丰盛从来没有消灭不平等,它只是掩盖了不平等。你攒钱买了名牌大衣,人家却去追求欧洲手工服装定制了;你终于买上了心仪的汽车,人家已经开始买游艇和直升机了。当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失调越来越严重,处在竞争底层的人们就会越来越消极悲观,而且这种负面的情绪会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到整个社会,这就是作者所担心的社会性疲劳。

所以你看,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但是我们要适应这种丰盛的生活,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否则我们的家和身体,甚至心灵都会被各种各样的物品包围和困扰,所以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发自肺腑地说:把所有经济上的满足都给予他,让他除了睡觉、吃蛋糕和为延长世界历史而忧虑之外,无所事事;把地球上所有财富都用来满足他,让他沐浴在幸福之中,直至头发根:这个幸福会像水面上的小水泡一样破裂掉。

二、物品包围圈背后的理论:我们疯狂购买的,其实只是符号

我们每天都在疯狂购物,甚至因为囤积的物品太多,还衍生出了收纳整理师这样的新型职业,来教我们怎么安置物品、怎么断舍离。那为什么我们不愿意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少买一些东西呢?

关于这个矛盾,作者鲍德里亚的解释是,我们消费的,其实不只是物,而是物所代表的符号,这就是所谓的符号化消费。你自愿购买某个商品,根本不是因为你需要它,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达到一种身份认同。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鲍德里亚在书中举了一个极端的真实案例,说是在加拿大魁北克有个小镇,因为靠近森林,整个镇子只有一条环形小路,人们出行基本靠自行车或者走路。按理说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汽车根本就没有必要存在,但几乎每个家庭门前都停着一辆车,而且都保养得很好,但这些车基本没什么用,那小镇上的人们为什么还要买车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车是一种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是人们归属于机械文明的标志,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过上现代文明的美国生活,即使毫无用处,森林小镇的居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掏钱买车。

汽车本来的功能是驾驶,当然它也能体现主人的社会地位,“体现主人的社会地位”只是车的符号价值,但是在魁北克森林小镇的案例中,人们真金白银买的就是这些虚无缥缈的符号意义。

你可能会说,这个小镇上的居民太虚荣了,我肯定不会为了证明自己的社会地位就去买一辆根本就用不上的汽车。你可能确实不会去购买只有符号意义的汽车,但是其他东西呢,你会如何选择?毕竟每一种商品背后,都有与之对应的暗示意义和符号价值,面对这些商品,我们潜意识中一定会选择与自己期待的身份相匹配的“物”。

了解到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竟然大半都为虚无缥缈的符号买了单,不少人心里都挺沮丧的,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靠物质来包装自己是人类的天性。

三、消费社会的真相:幕后黑手是大众传媒文化

前面我们讲到,在消费时代,我们购买的其实不是物品,而是符号。为了购买这些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人们往往会超前消费,这样一来,人就成了消费的奴隶,陷入购物—还款的怪圈中走不出来了。

有人可能会说,我的确买了很多东西,但这些都是我喜欢的,是我自己选择的,主动权一直在我手上,怎么能说我是消费的奴隶呢。

但作者鲍德里亚说,并不是我们在主导消费,而是消费在控制我们。表面上看,是消费者在买东西,实际上,是东西在控制消费者购买。

那么问题来了,商品本身是没有生命的,更谈不上“控制”,那么到底是谁在控制消费者呢?

其实操纵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传媒文化。媒体、宣传、广告,这些都在营造一种所谓的潮流和时尚,引导每个人积极地紧随其后,唯恐落下一点就被时代抛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瘦身减肥。其实苗条和美丽从来就没有任何关系,但当整个社会都开始崇尚苗条时,你就会觉得,只有瘦才是美,如果自己稍微胖一点,就感觉低人一等。为了变瘦,女人可以无限制地折磨自己,各种减肥药、塑身衣买起来眼睛都不眨一下,甚至牺牲健康也在所不惜。

被称为理性动物的男性在消费上,也照样会被消费系统的规则制约。从汽车的品牌到手机的款式,甚至内存条的型号,或者打什么游戏,都要追求流行款,甚至比女性更疯狂。

更可怕的是,现在网络购物已经占据了我们消费行为的半壁江山,而上网购物时,我们就像待宰的小羊羔,毫无反抗之力,往往在无意识之中就被商家引导了。因为你在网上看的所有东西,都是算法想让你看的,无论你怎么搜索,怎么选择,都逃不过被控制的命运。

这种被控制不止体现在购物这个最终环节上,在消费时代,整个环节其实都是这个套路。控制市场行为的不再是消费者,而是生产企业,他们通过无处不在的广告和宣传,来引导、培育着社会态度和社会需求。

听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已经绝望了,原来自己花钱买来的都是符号;而且就连这些符号,都不是自己真正选择的,是大众传媒控制着我们买的!不过作者在书中也强调说,丰盛社会适应起来确实很不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可能适应它。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多元化会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自我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大,相信到那时,符号式消费的吸引力就会减弱,理性消费的时代也会随之而来。

结语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走上了一条快车道,人们转眼间就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富裕生活。这本来是一件极好的事,只是千百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信息和物质的匮乏,面对如今丰盛的场面,很多人都无法适应,往往只能凭本能冲动胡乱选择,不是在眼花缭乱的商品信息中迷茫纠结,就是购买了许多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最后反而沦为了消费的奴隶。

其实这种关于消费的困惑,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遇到了,所以作者鲍德里亚才写出了《消费社会》这样令人醐醍灌顶的经典著作。我们虽然无法做到和鲍德里亚一样冷静睿智,但在消费至上的今天,也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消费行为,以期在不断反思和复盘中真的摆脱被消费社会奴役的命运。

【编辑:明心】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错误”的行为》|怎么改变自己的消费“坏习惯”?

【营养干货】《超市里的原始人》|破解人类最根本的消费动机,完成产品定位。

《对伪心理学说不》|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明智的消费者。

贝佐斯:《改变从消费模式开始》|如何成为从电脑黑客到改变世界的企业家。

《身份的焦虑》|为什么我们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如何成为更高阶层的人?

《恶俗: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我们为什么要远离恶俗文化?

上次推送内容:

《美的历程》|了解我国美学的基本脉络,培养欣赏经典美学的眼光。

【严选好书】成功了说什么都是对的,有些CEO可不这么认为。

《异类》(格拉德威尔版)|创业要想成功,机遇与能力哪个更重要?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三)沟通管道

本次推送:

《消费社会》|认清消费社会的符号本质,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严选好书】中年危机本身就是失败人生的遮羞布。

《新经济,新规则》(萌版)|是免费重要还是利润重要?一定要看这十句话。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五)谈判权力的三个元素

下次推送:

《神话》|了解远古人类对自然和万物的认识。

【严选好书】真正能进化的人,都十年饮难凉热血。

《变革之心》(萌版)|明星公司遭遇瓶颈,要不要向基层传递危机感?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六)谈判的人和事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