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多重奏》|如何获得爱的勇气?
从哲学角度理解爱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爱的多重奏》是一本只有一百多页的哲学小书,但它讨论的却是一个大而泛的主题:爱。
这本书其实是一次访谈的文字稿,哲学家巴迪欧71岁的时候,受《世界报》的记者尼古拉•特吕翁的邀请,进行了一次以“爱”为主题的公开谈话,在这场谈话中,巴迪欧站在哲学家的立场上,对爱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而《爱的多重奏》这本书,就是当时谈话内容的详细记录,体现了巴迪欧晚年成熟的思想。
虽然这本书探讨的是纯粹的哲学问题,但字里行间,都让人觉得是一个经历过爱的人,在书写对爱的深刻体验。所以作者巴迪欧把《爱的多重奏》这本书,形容为“由一位哲学家所作的、关于爱这一主题的一首颂歌。”
关于作者:
阿兰·巴迪欧,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他的父亲曾是当时法国的左派组织国际工人运动法国支部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成员,巴迪欧深受父亲的影响,继承了父亲的左派立场,成为当今欧美理论界最有名、最受关注、也最受争议的左派思想家之一。
在巴迪欧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哲学是对真理的探寻,而探寻真理的途径有四条,分别是科学、艺术、政治,以及爱,《爱的多重奏》这本书中探讨的“爱”,是巴迪欧哲学体系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什么:
1、阿兰·巴迪欧是如何看待爱的?
2、爱和真理有什么关系?
一、主流的爱情观念
巴迪欧之所以关心“爱”这个话题,是因为他认为,现在的主流观念对爱的解释让爱受到了威胁,背离了爱的本质。
巴迪欧认为,虽然今天的爱已经泛滥,各种爱情观也是铺天盖地,但这些观念可以归结为三种观念:浪漫主义观念;商业、法律观念;怀疑主义观念。
1、浪漫主义观念
浪漫主义的爱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这种爱基于相遇时的喜悦,以愉悦、美妙的感觉为主,很多人在开始一段感情时,都体验过浪漫主义的爱。
在所有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中,浪漫主义的爱占了半壁江山。在主流观念里,爱情是和“浪漫、喜悦”挂钩的,人们提起爱情,最先想到的也是美好,直到今天,浪漫的爱依然是对人们影响最大的一种观念。
但巴迪欧却反对这种爱情观,他说,浪漫主义的爱情观,通常把爱视为相遇,也就是说,在相遇中,在某个特殊的时刻,爱被点燃、被消费、被耗尽。但爱不能简化为相遇,相遇仅仅是解除了最初的障碍,而爱是不断地跨越时间、空间以及世界的障碍,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构建,一种坚持到底的冒险。如果把爱理解成相遇,就是对爱的扭曲。
2、商业、法律观念
商业、法律观念的爱情观也叫契约之爱,是指两个自由个体之间的契约,这两个个体宣称他们相爱,但同时不会忽视相互的平等关系,以及相互的利益关系。这种爱情观在当下是非常有市场的,我们常说的“门当户对”就是典型的契约之爱。
巴迪欧认为,这样的爱情观,其实是商业逻辑的变体。契约之爱其实是对真正的爱的一种威胁,他说:“爱情不可能是在完全没有风险之下赐予生命的礼物,失去风险的爱情,同样也失去爱情给予生命的诗意。”
更何况,任何时候,零风险都是不存在的,风险从来不会真正的消失,你觉得风险不存在的时候,只不过是风险转移到了别人身上,别人在承担风险。这就好比,你根据风险原则,邀请一位符合原则的女性去散步,结果发现她并不合你的心意,如果她痛苦,那就是她的事了,你不会有任何风险,是她在承担风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寻求零风险的契约之爱,甚至是不道德的。
3、怀疑主义观念
主流的爱情观中,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那就是怀疑主义观念,怀疑主义否认爱情的重要性,认为爱情不过是幻影,是享乐主义的一种形式,是欲望的外衣。
怀疑主义的爱情观背后,其实是性爱,也就是说,怀疑之爱主张爱只能是性爱,因为性才是实在的、可以捕捉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被称为是一本写尽了爱情的书,里面自然也写了怀疑之爱。主人公阿里萨初见女主费尔明娜时,一见倾心,和浪漫之爱撞了满怀,但在费尔明娜因为金钱和地位“抛弃”了阿里萨,嫁给了一个有名望的医生之后,阿里萨开始对爱情充满怀疑,此时他的爱情观转变成了怀疑主义,已经不奢求真爱,而是用性爱来代替爱,所以他一生和623个不同的女人做爱,通过身体来“确认”爱情。
持“怀疑主义”爱情观的人,往往会忽略爱的感受,而去享受做爱的过程,这类人往往看起来风流成性,但本质上是怀着对爱情的怀疑,试图用性爱来抓住爱,这种怀疑之爱,在今天也是越来越泛滥。作者巴迪欧非常反对这种爱情观,他说,在性的现实的名义下,爱已经贬值了,或者说,爱被解构了。
事实上,在爱情中,爱和性缺一不可,爱是性关系缺乏的替补。因为无论性多么精彩,一旦结束,就会让人进入某种虚无,所以,为了保持精彩,就需要不断地重新开始做爱。年轻的时候气血方刚,日日乐此不疲,那时间久了呢?年老了呢?就很难说了。但对于相爱的人而言,即使性关系不存在,仍然有某种东西让他们紧密相连,爱情应该是这样一种观念。
二、爱之真理
刚刚我们了解了浪漫主义观念、商业法律观念、以及怀疑主义观念这三种主流爱情观,很明显,作者巴迪欧对这三种爱情观都是拒绝和反对的,那么巴迪欧眼中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巴迪欧认为,爱是对真理的探寻,爱让我们通向的真理,通向“一和二”的真理。
如何理解一和二呢?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记录了一个寓言,说人的身体本来是一个类似圆的东西,有两个脑袋、两双手、两双脚。有一天,人惹怒了神,神一气之下就把人一分为二,变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这两个独立个体都拥有一个脑袋、一双手、一双脚,各方面也一模一样,所以,被分开的两个人,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在巴迪欧看来,这个寓言说的就是“一”的真理,“一”本身是一个整体的单元,两个完全一样的“一”,合拢之后还是“一”,合拢是目的。
而“二”的真理首先强调的是差异。巴迪欧认为,爱情中的两个人都带有无限的差异,爱情处理的就是这种差异。两个独特的、有差异的个体出现,以一种新的方式体验世界,这种出现是带有一定偶然性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偶然的相遇。
文学和艺术中,有数不清的例子,表现的都是这种相遇,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本身就是两个差异的个体,他们不属于同一阶层,分属于两个敌对的家庭,然后这两个差异的个体偶然相遇,制造出“爱的惊喜”,于是爱情就开始了。
巴迪欧对爱的理解是,两个独立、差异的人,进入到两个人共同的场景中,找到彼此,遇到了爱,这个共同的场景,巴迪欧把它称为“二的场景”。这个场景,在两个人遭遇爱之前,是谁都无法进入的,所以说,爱带来的是生存的巨变。在遭遇爱之前,你只是你自己,你是“一”,是爱打开了“一”通向“二”的通道,构建出只属于两个人的“二的场景”。
进入到这个场景中的两个人,就需要重新审视一切事物,这种重新审视,不是各看各的,也不是看对方,而是通过“二”的场景,用“二”的视角来看世界。很多人形容美好的爱情的时候,会说“眼里只有对方”,但在作者巴迪欧看来,“眼里只有对方”根本不是爱,因为那还是各看各的,只不过,看的是对方而已,还是没有转化成“二”的视角。当真正通过“二”的视角来看时,你的眼里,不会只有TA,而是有整个世界。
所以,巴迪欧强调,爱不是简单的相遇,也不是两个个体的封闭关系,而是一种构建,一种生命的重新创造,而且这种构建和创造,不再是从“一”的观点来看,而是通过“二”的视角看整个世界。
巴迪欧认为,爱情首先应该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这个事件充满不确定性、无法预测,没有人能提前安排遭遇爱。但这个偶然的时间,赋予了相遇的两个人意义,爱在两个人生命轨迹中发生交叉、混合、关联后,形成“二的场景”,两个人在“二的场景”中,不断重新体验世界。
但这还不是爱的全部,巴迪欧说,真正的爱,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点,那就是持续。
在巴迪欧看来,在爱的各个环节之中,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两个人的相遇,这常常是一段浪漫的传奇,无数影视作品或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男女主角在一起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却没有了下文。所以这一类作品,都可以叫做“爱的胜利”,胜利之后的情形如何,则鲜有人提。
而巴迪欧特别重视这个维度上的爱,他非常关注“爱的持续”。那么在巴迪欧看来,爱如何才能持续呢?他提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爱的宣言,另一个就是忠诚。
什么是爱的宣言?很简单,就是“我爱你”这三个字,这三个字为什么重要?因为在爱情中,相遇的偶然总是存在的,但是在一定的时刻,偶然应该被固定下来,让爱情开始一段持续的时期,而用“我爱你”宣布爱情,就是把偶然的相遇过渡到持续的状态。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人们对“我爱你”这句话,存在两种极端的态度,有人把它当成了一种骗人的诡计,很轻易地就能说出来,让人觉得毫无意义;还有另一种人认为说出“我爱你”很难,他们觉得,说出我爱你,就意味着自己要投入一切,甚至对方也要投入一切,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作者巴迪欧就曾因为没有说出爱的宣言而错过了初恋,当他发现这是个致命的错误,开始带着强烈的感情回顾这份爱的时候,却已经发现,初恋已经快离开这个世界了。所以说,爱的宣言,没有那么简单,但也绝不难,它不是仅仅发生一次,而是一个长期的、分散的过程,也是通过这个过程,偶然的相遇,被固定成一段持续爱情的开端,但要让这种偶然变成一种命运,光有爱的宣言还是不够的,爱的宣言只能证明你们双方都想要爱情持续,但到底能不能持续,最重要的,是要看忠诚。
小说《致D:情史》中,其实就有涉及到忠诚的概念。这本书是一位哲学家写给妻子的爱情宣言,书中有这样几句话:你即将82岁,如今你又矮了6厘米,你只剩90斤重,但你还是风华依旧,优雅迷人。五十八年以来,我们始终生活在一起,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我对你的爱越来越深。在我胸口,我重新感到一种空虚,唯有当你的身体靠紧我之际,才能弥补这种空虚。
这段爱的宣言里,体现的就是“忠诚”。作者巴迪欧说,忠诚,不只是一个不和其他人上床的承诺,忠诚显示出:“我爱你”是一种无需任何特殊仪式的保证,但要形成一种延绵,使得“相遇”能从偶然中解放出来。换句话说,忠诚就是让偶然的相遇具备“延续”的特点,让爱拥有永恒的属性。
就如法国诗人克洛岱尔所说,“爱在时间之外依然持续着,甚至延伸到死后的奇妙世界。”
结语
以上就是《爱的多重奏》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本篇幅很短却很难读的书,作者巴迪欧一直认为,爱是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他尝试通过哲学来解读爱情,来和大家分享他眼中的真正的爱。
在巴迪欧看来,爱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共同的场景中,偶然地相遇,在这个共同的场景中看整个世界。当这种相遇再加上“爱的宣言”和“忠诚”的时候,爱就有可能成为永恒。
在书的最后,巴迪欧用一段文字书写下爱的赞歌,他说,爱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来赋予生命以活力,打破和跨域孤独。“我爱你”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你成为我生命的源泉。在这个源泉的泉水中,我看到了我们的快乐,首先是你的快乐。正如马拉美的诗所说的:在波浪中,你变成了你的赤裸的狂欢。
【编辑:郭晓晴】
相关内容:
【诺奖文学】《爱情和其他魔鬼》|流言和愚昧是如何杀死一个人的?
《面纱》|面纱揭开,爱情的真相与人性的冷漠将她的天真击得粉碎。
【诺奖文学】《给麻风病人的吻》|他们的婚姻是一棵田野里忧伤的橡树。
《杜拉斯传》|敢爱,敢恨,她从未放弃过抗争,而是在抗争中获得欢乐。
上次推送内容: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十二)书法之美-对称与不对称
本次推送:
《爱的多重奏》|如何获得爱的勇气?
【严选好书】家庭,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思考力》上|让那些“刺头”员工变成你披荆斩棘的利剑。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十三)隐性挂钩vs显性挂钩
下次推送:
【小说】《人生海海》|如何透过人性的荒唐与高尚,理解一段非典型的英雄主义。
【严选好书】做人最要紧的,就是姿态要好看。
《思考力》中|“骨干”和“鸡肋”之间,或许只差一个合适的位置。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十四)人情的天平。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