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读书会】《朝鲜战争》
实践应用
《朝鲜战争》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硝烟弥漫的20世纪,为什么唯独朝鲜战争让美国人无法忘记,留下的痛感甚至超过了二战和越战?为什么美国将在朝鲜的失败称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中国这个刚刚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甚至还没有解放全部领土,没有正规的空军部队,工农业总产值不到美国的尾数,为什么却能在朝鲜战场上赢得胜利?
要想了解这场二战结束后影响了世界地缘政治的战争,就该听听我们今天要讲的《朝鲜战争》这本书。《朝鲜战争》的作者王树增是军旅作家,曾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这本《朝鲜战争》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细节,连所有的电文都经过核对,出版后甚至被美军当做战争史料来研究。
王树增认为,在那个1950年的冬天,中国战争艺术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就是“人的因素第一”。当然,他并不是否认战争越来越需要科技元素,但所有设备的背后都是人。就像企业管理工具虽然越来越丰富,但只有“人对了一切都对了”才是根本。只要世界上还存在战争,这一点就不会改变。
在《朝鲜战争》中,我们选取云山之战这次战役,来说明人的因素有多重要。云山之战是中美士兵之间的首次肉搏战,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次以劣势装备严重打击了美军的成功战例。
一、真正的敌人
1950年11月1日,早晨的云山城笼罩在浓重的雾气之中。云山并不大,不过是一个小镇,战略位置却很重要。它处于小盆地内,丛林茂密,河流纵横,公路四通八达,是美军和韩军的重要交通枢纽。
3天之前,志愿军三十九军将云山地区敌人的主力部队韩一师全面包围,准备待机攻歼。可他们没想到的是,真正的对手不是韩一师,而是美国的王牌部队骑兵第一师八团。
11月1日这天上午,中国第三十九军—一六师师长汪洋在前哨观察所里焦灼万分。在校对好了攻击前进的地形和炮兵支援步兵的方案之后,浓重的雾气令他观察不到云山城的情况。中国军队没有侦察飞机,前沿的肉眼观察对指挥员来讲至关重要。大雾一直到将近10点才淡了下去,这时他才看清眼前的敌人。
下午4点,汪洋骤然紧张起来。通过观察,他发现云山东北方向的敌坦克、汽车和步兵开始向后移动,云山城附近的敌人也开始往来频繁。汪洋第一个反应就是:云山的敌人已经察觉自己三面被围,要逃跑。于是,4点40分,心急如火的中国第三十九军就开始了炮火攻击,而后志愿军很快逼近到敌军面前。
事后才知道,汪洋所发现的军队移动不是在撤退,而是南朝鲜第一师的部队正在与美军骑兵第一师八团进行换防。换防之后,在中国军队发起攻击的瞬间,美骑兵第一师八团就位于最前沿了。这一点中国第三十九军的官兵并不知道。攻击开始以后,他们依然认为对方是南朝鲜第一师的部队。
美军检查弹道,发现那是二战中曾在斯大林格勒出现的82毫米苏制喀秋莎火炮,这种火炮曾让德军胆战心惊。但是,美国骑兵第一师也不是吃素的。这支美军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精锐部队,战功卓著,是侵朝美军的尖刀之锋。骑兵第一师的师长霍巴特·盖伊少将曾是名将乔治·巴顿将军的参谋长,以精通装甲战闻名。
阴差阳错间,中美部队正式交手,云山战役打响了。
二、勇者无敌
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美军士兵,中国志愿军在许多方面都不占优势,唯独“悍勇”这点无可匹敌。
几乎看不出队形的攻击人流从各个方向涌上,瞬间便冲到美军眼前。有的中国士兵在部队受到敌人机枪射手的阻击停止前进时,独自绕到机枪阵地的后面,连枪都不用,直接是抱住美军的机枪手一起滚下山崖。天黑之后,在云山四周山岗上如墨的夜色中,类似的情景到处都在发生。一个个云山外围的高地随之被突破,美军的防御阵地被迅速压缩。
在肃清云山外围的战斗中,中国第三十九军三四八团二营的士兵还创造了一项纪录。在一座公路桥上与美军士兵进行了白刃战后,二营一班副班长李连华在炮弹爆炸的火光中发现,前面不远处有4个房屋大小的物体。李连华在战前曾到这里侦察过,这里原是一片开阔地。他谨慎地向前摸过去才看清楚,这里居然有4架飞机。
开阔地竟然变成了美军的临时机场,李连华毫不犹豫准备作战。守卫机场的美国士兵立即与中国士兵短兵相接,打到中方仅剩两人,包括李连华在内。李连华和战友虽然都已经负伤,但始终没有倒下。他们顽强作战,直到把最后一个抵抗的美国大兵从飞机的座舱里拖出来。最后,李连华和战友占领了这个临时机场。
他们原本想用人力把沉重的飞机推到隐蔽的地方藏起来,但是推不动,于是就用大量的玉米秸秆把四架飞机掩盖了起来。中国志愿军士兵居然依靠他们手里的步枪和刺刀缴获了4架美军飞机,可以说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当天半夜,志愿军的一支分队到达云山以南15公里的公路口,截住了一队从云山逃出的美军坦克车队,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混战。中国士兵赵顺山、于世雄各自和美军士兵扭打在一起。扭打中,美国兵掏出了手枪,可赵顺山腾不出手来制止,他喊道:“于世雄!快帮我把这家伙的手枪抢过来!”于世雄听见了,腾出一只手打掉了那个美国兵的手枪。
就在这时,与于世雄抱在一起的美国兵掏手枪,趁机向于世雄的腹部开了枪。愤怒之极的赵顺山发现了美国人身上插着的洋镐,于是他拔出来,向被自己压在身下的美国兵的头上砸下去。此刻于世雄身上的那个美国人崩溃了,双手抱头就跑,但被断了腿的于世雄紧紧地抱住。赵顺山抡起洋镐,整个刨进了他的脑袋里。
这是赵顺山出国的第一仗。他后来回忆说:“这一仗我真正试了试美国人的斤两,所谓的‘王牌’不过如此。”
云山城内也已经陷入混乱。冲入城内的中国部队到达了公路大桥,这些中国士兵看起来堂堂正正、十分肃静,过桥时甚至“还和美军握了一下手”。守桥的美国士兵都蒙了,误以为他们是南朝鲜军队,没有查问就让其通过了。谁成想,这支军队过桥以后就突然间吹起了军号,开始一齐向美国营部袭击。
这场战役许多地方都让美军瞠(chēng)目结舌,比如面对重达55吨的坦克,中国士兵可以毫无惧色。一个叫王有的士兵在激战中爬上了疯狂射击的美军坦克,高举手榴弹寻找可以投进去的缝隙。距离坦克不远有5名美国兵,眼看着这个场面完全惊呆,一枪不发。等王有把这辆坦克炸毁之后向他们冲过来,这5个美国兵都向这位中国士兵举起了双手。
三、云山战果
在云山之战中,志愿军共歼灭具备现代化装备的美骑兵第一师八团大部分、南朝鲜军第一师十二团一部,并缴获飞机4架,击落敌机1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缴获汽车116辆及各种炮190门,还有大量的枪支弹药。此战作为模范战例,被日本陆军自卫队干部学校收入《作战理论入门》一书。
《作战理论入门》这样评价云山之战:“对中国军队来说,云山战役是与美军的初次交战,尽管对美军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能力并不十分了解,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对孤立分散的美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间白刃战。”
像云山战役这样的战斗,在志愿军与美军间发生了无数次。1951年7月10日,双方终于同意停火,坐到了谈判桌前,可实际上仍是边谈边打的状态。直到1年半以后,也就是1952年10月14日,美军发动的上甘岭战役令双方死伤惨重,美军没有能力再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
上甘岭战役后美军终于意识到,他们不可能战胜悍不畏死的志愿军士兵,只能靠谈判结束战争。于是,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朝鲜战争结束。
在签字后的12小时内,几百公里的战线上响起了空前猛烈的枪炮声,撼天动地。曳(yè)光弹、照明弹、信号弹把整个朝鲜半岛的天空打得通红,宛如又开始了一场新的大规模战役。战争的双方都要在最后的12小时内显示自己火力的强大,证明自己斗志的不屈,也顺便把弹药消耗完以省得往回搬运。
到了晚上10点,战线突然沉寂下来。寂静了一下之后,前沿上的双方士兵从战壕中探出头来,一起欢呼。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也走上了还冒着硝烟的前沿阵地。
一队担架抬着中国士兵的遗体走下来,彭德怀掀开每一个担架上覆盖着的白布,哽咽地说:“就差几个小时,他们这么年轻……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掩埋好,立上个牌子……”
走下阵地的时候,彭德怀突然命令吉普车停下来。下车之后,他在路边的泥土中拣出一只满是弹洞的白色搪瓷水杯,水杯上红色的字是“献给最可爱的人”。(拆书人:何伊凡)
相关内容:
《注定一战》|“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
《美国陷阱》|在利益面前,美国政府根本没有道德可言,只有不择手段。
上次推送内容:
【严选好书】用户不关心你的产品有多棒,只关心用你的产品自己有多棒。
本次推送:
【小说】《寻金者》|生命的“金”究竟是什么?
【严选好书】拥有好思维,才不会成为“猪队友”。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四象限谈判模式。
【党建读书会】《朝鲜战争》
下次推送:
【小说】《傻子的一生》|如何坚守自己的本心?
【严选好书】那些被改为电影的好书
《病毒循环》|小产品如何实现病毒式的大传播?
【党建读书会】《筚路维艰》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