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下的启蒙》|比尔·盖茨最喜爱的一本书。

[美] 史蒂芬·平克 品卷一族
2024-12-10

史蒂芬·平克全面超越自我的巅峰之作。

跨时空对话:中国古代鼻苗种痘法。



核心书摘:

《当下的启蒙: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辩护》这本书,号称是“当代最伟大思想家史蒂芬·平克全面超越自我的巅峰之作,一部关于人类进步的英雄史诗。”

《当下的启蒙》是一部620多页的大部头,它通过对当前世界全景式的评述,用二十多个话题,系统探讨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在变得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

这本书直面人类生存的现状,以理性客观的数据,论证了人类在健康、寿命、物质财富、知识储备、幸福指数等方面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的世界虽然客观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来说,人类社会一直在进步,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好。

《当下的启蒙》出版之后,就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它不仅是《经济学人》2018年最佳图书、《纽约时报》2018年Top100图书、《卫报》2018年必买图书,还备受各界推崇。

《自私的基因》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都对这本书赞不绝口,比尔·盖茨说:“《当下的启蒙》是目前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

关于作者:

史蒂芬·平克,当代著名思想家、认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科普作家。平克曾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2004年,他当选《时代周刊》“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2010年至2011年,平克两度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尖思想家”,在2013年《前景》杂志全球“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中,平克位列第三名。

学什么:

1、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坏?

2、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为什么会存在偏差?

3、我们该如何对抗悲观?

一、事实: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好

平克在《当下的启蒙》中,首先阐述自己的核心观点——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平克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从寿命、财富、知识和安全等四个方面,来说明我们所在的世界并没有那么糟糕。

1、寿命

截止到2015年(本书首次出版是在2018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是71.4岁。

回顾历史,在17世纪末期,人类的平均寿命是29岁;到了18世纪中期,美洲和欧洲人的平均寿命才刚刚达到了35岁左右。

在之后的一百年里,美洲人、欧洲人和亚洲人的平均寿命都在不断上升,直到20世纪50年代,全球大部分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60岁左右。只有非洲人,平均寿命在短暂上升后又坠入了一个较低的水平当中。

人类的平均寿命之所以增速这么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学的进步。比如,像天花、鼠疫、肺结核等危害性极大、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就在19世纪到20世纪之间被医学相继攻克了。

总之,医学的进步为人类寿命的增长保驾护航,让人类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

2、财富

平克研究发现,从公元元年开始,直到1500年后,人类的收入才终于翻了一番。这之后,一直到20世纪初,全人类的总收入,仅仅增加了三倍,但是在20世纪之后的一百年,人类的总收入就增长了10倍以上。

在19世纪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全世界的人均收入,相当于今天非洲最贫穷国家津巴布韦的收入,也就是说,当时的世界上将近95%的人口,都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但如今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了10%。

最近25年来,世界上每天都有13.7万人摆脱极度贫困的困扰,而且全世界已经有66亿人已经脱离了赤贫的状态。

联合国还在2015年订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就是到2030年之前,消灭世界各地的极度贫困。虽然这个目标看似很遥远,但以现在人类物质财富的增长速度,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遥远。

3、知识

平克在书中告诉我们,在1820年前后,全世界80%的人口都是文盲,只有少数贵族精英有上学的权利,而到了21世纪,全世界至少有91%的人口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

而知识之所以能大规模传播,主要是因为有了科技进步的助力。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人类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让知识的传播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知识的普及也让全世界的人们享受到了技术创新的红利。

与安全行为、卫生和营养有关的知识,被人们应用于生活实际,并且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的实际结果。而能够快速改善人们生存状态的知识,还有基本的算术和读写能力,则可以称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基础。

最重要的是,女性识字率的提高,为经济生产注入了新鲜血液。要知道,在过去的不发达国家,不识字、不会基本算术的年轻女性,连做家政的机会都没有,正因为有了知识的加持,让更多的女性参与到了经济建设当中,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

4、安全

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让人类社会的环境安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从15世纪开始到20世纪,欧洲的暴力犯罪率下降了90%。而且从1950年到2009年,全世界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也大幅下降了60%,人类因意外伤害而导致的死亡正在逐年减少。

还有一点,自从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武装冲突和屠杀,也慢慢开始减少了。就连引起人类心理极度恐慌的恐怖主义,实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并没有媒体渲染的那么多。

总之,很多客观而理性的数据都在表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安全,人们的寿命、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确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误区:哪些认知误导了我们

前面我们通过不同的数据的比较,已经可以得出“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好”的结论,但为什么总有人会产生悲观的感觉呢?

作者平克认为,主要是因为有三种错误的认知陷阱在干扰大众的思维和理性判断,这三种陷阱分别是:认知偏差、线性思维和双重标准,下面我们分别讲一讲。

1、认知偏差

从生理角度来说,人类所有器官中最消耗能量的是大脑。人脑的重量,虽然只占了身体重量的2%,却消耗了人体75%的血糖。人体要供养这样一个消耗器官可不太容易了,于是人类就进化出了一种节能的认知方式。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会对一些常规的认知,形成一种固定的分析模式,遇到此类情景会形成下意识的反应,这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认知偏差”。

现代社会,媒体和信息的发达让我们更加容易被认知偏差影响,从而对世界做出悲观的判断。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大部分媒体尤其信奉“无流血,不头条”的法则,它们会想尽办法,利用认知偏差来引发大众对世界的不安情绪。

在《当下的启蒙》这本书中,作者平克通过调查发现,面对相同的一个事件时,媒体编辑更加喜欢选取负面视角来作为报道的素材。这种做法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只有报道那些耸人听闻的故事,才能增加媒体的点击率和关注度。

总之,现代社会中大量负面的情绪和观点,很多都是媒体利用认知偏差,刻意制造出来的。而这些负面的报道传播出去后,就会引起大量负面的情绪,让读者或听众非但不能更好地了解真实情况,反而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消极误判。

2、线性思维

除了认知偏差之外,让人们陷入悲观情绪的第二个陷阱,就是线性思维。所谓线性思维,就是当人们面对复杂多变的人和事物时,仍然用一种非此即彼或者顺序排列的直线方式去思考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在空旷的大地上,突然出现了一道长长的墙,墙的两端又似乎望不到边,甲和乙两个人结伴路过这里,被这堵墙阻断了前路,他们该如何跨越这个障碍呢?

甲的做法是,首先认真丈量这堵墙的高度,当他发现无法翻越这堵墙时,就继续揣摩墙的哪一端可能会比较短,然后坚定地走过去企图绕过这道墙。

而乙的做法是,当他无法原地翻越这堵墙之后,他会选择就近寻找各种可以搬动的木头或者石头,然后通过叠加这些东西帮他爬上高墙再翻过去。假如附近没有可以借用的工具,那他还会继续寻找工具,在墙角挖洞,然后通过地洞爬到墙的对面。

在这个例子中,甲的做法就是典型的线性思维。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线性思维的干扰。

3、双重标准

干扰人们做出理性判断的第三个陷阱,就是双重标准。所谓双重标准,就是人们在评价个人时,往往喜欢从乐观的角度来分析;而当问题延伸到了整个社会时,人们却会变得特别消极。

比如,作者平克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近20年间,不管经济状态是繁荣还是低迷,大部分的欧洲人在接受民意调查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来年的财务状况会比今年的更好,但是一旦谈到对本国的经济预测,他们又会认为本国的经济形势会出现下滑。

再比如,绝大部分的英国人都认为毒品、早孕、失业、犯罪率升高等问题是英国社会的普遍问题,但很少有人会觉得他们所生活的城市存在这些问题。

作者平克在书中分析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双标”现象,主要就是因为大多数人总是喜欢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生活。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虚假独特性效应”,指的是人在评价自己的能力、技能和知识时,通常高估自己而低估其他人。就是说,人们通常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幸运,希望自己能免受失业、贫穷、犯罪的困扰,但如果问题从个人生活转移到了周边社会,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变得严肃和消极起来。

总之,在认知偏差、线性思维和双重标准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负面的消息上,由此就忽视了理性数据,开始把这个世界想象得非常糟糕。

三、方法:人类如何对抗悲观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人们之所以对世界充满悲观论调,主要是因为认知被误导了,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扭转这些错误的认知呢?

作者平克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方法,就是充分运用自己的理智。

1784年,哲学家康德在《对“什么是启蒙”的回答》一书中,提出了他对启蒙的理解,他说:“启蒙,是指人类从自我导致的不成熟状态中觉醒。这种不成熟状态是指在缺乏指导下无力运用自我理性的状态。启蒙的口号是‘勇于智慧’,即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

在这里,康德所说的“理智”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理性”,而敢于拥抱理性的核心,就是把那些随机和无用的信息筛选、淘汰掉,把无序的信息系统化、结构化,让它们最终形成一种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生存信念。

纵观历史,人类之所以能够在生物进化中战胜其他物种,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各种成绩,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类进化出了超强的心智扫描和抽象思维能力。

所谓心智扫描能力,就是人类可以对一个事物除了进行视觉上的扫描外,还可以在自己的认知里找到过往经验,然后对照眼前的事物,把它从头到尾地过一遍。而抽象思维能力,则可以让人类找到同一类现象当中的本质共同点,发现问题的关键属性。

当人类掌握了心智扫描和抽象思考这两种强大的理性武器之后,就能够把不同的人、事、物、概念、解释等基本信息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命题,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多创意和方法。

而且,人类不仅能够创造命题,还能创造关于命题的命题,也就是说,人类可以站在更高的层次,来深刻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思考和思考的过程。

比如,在农业技术上,人类会思考如何培育水稻才能提高产量,思考育种技术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还会通过不同型号的水稻进行杂交培育,进而创造出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的水稻。

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平克从积极拥抱理性的角度,最终得出了一个底层逻辑:人类社会之所以能持续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学会了拥抱理性,学会了运用心智扫描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抵抗那些非理性的侵害,并最终成就了现代文明。

所以说,面对未来的世界,我们要想真正摆脱错误认知的干扰,唯有依靠理性的力量。只有当我们的认知和判断都来自理性思辨时,我们的想法才是基于客观和科学的,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对抗悲观情绪的负面影响。

结语

以上就是《当下的启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书中,史蒂芬·平克对当前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他通过75幅震撼的图表,让我们了解人类状况的真相,人类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他呼吁我们避开惊悚的头条新闻和灰暗的末日预言,他用数据告诉我们,人类的寿命、健康、食物、和平、知识、幸福等都呈向上趋势,这种趋势不仅限于西方,而是遍及全世界。

接下来,平克为我们分析了人们之所以会产生“世界很糟糕”的印象,主要是因为我们陷入了“认知偏差”“线性思维”和“双重标准”这三个错误的心理认知当中。这些错误的认知,就像一副有色眼镜,让我们忽视了世界的进步和美好,也让我们头脑中的错误知识变得根深蒂固。再加上现代媒体为了夺取人们的注意力,刻意制造和传播各种负面消息,让我们更容易被这些负面情绪所裹挟,从而忽视理性的数据,反而觉得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消极了。

而要想改变这种心理误区,作者认为,我们要勇于拥抱理性的力量,在汲取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心智扫描和抽象思维的力量,“勇于智慧”。

平克在书中总结说:“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世界,而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也是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继续运用知识来促进人类的繁荣,人类能够取得的进步则是无限的。”


【编辑:张振】


相关内容:

《白板》|如何打破对人性的错误认识?

《风格感觉》|如何让你的作品被更多人喜爱?

《事实》|为什么我们对这个世界有那么多偏见?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与臆测。

《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高明》|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

《盲点》|如何带着偏见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恶俗: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我们为什么要远离恶俗文化?

上次推送内容:

【小说】《熔炉》|一部改变了韩国法律和社会的小说。

【严选好书】阅读其实就是跟时间对话。

《智能主义》|产品挺好,却对公司没有用?

本次推送:

《当下的启蒙》|比尔·盖茨最喜爱的一本书。

【严选好书】没有人关心真相,所有人只想发泄自己。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你“背上的猴子”多吗?

【听读史记学管理】楚元王世家|找对的人做对的事,做慧眼如炬的领导者。

下次推送:

《你学的数学可能是假的》|孩子对数学产生恐惧的家长请举手。

【严选好书】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用户的注意力。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听读史记学管理】黥布列传|做人价值观随意,做事缺乏职业精神,只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最终因小失大,功败垂成。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公众号内查找文章的方法


一、关注本公众号的朋友到您的微信好友列表中找到订阅号消息。


二、找到“”品卷一族“后点击头像进入公众号


三、找到公众号名称”品卷一族“右侧显示有一头像点击并进入


四、打到右上角的搜索标志。


五、输入想搜索的名词就可以得到相关结果


输入搜索的文章类别“运营”以显示与“运营”相关的内容


输入搜索的作者得到结果


六、输入搜索的人物”管仲“得到内容中提到”管仲”的文章。

为进取者提升提供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