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为什么我们对这个世界有那么多偏见?
比尔·盖茨2018年夏季书单中的特别推荐书目,《事实》颠覆你的思维方式。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事实》中,作者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向我们证明了世界正在变好的事实,同时又指出,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知都存在偏差;作者解释了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并归纳总结了十种扭曲我们认知的思维本能。
书中凝结了作者汉斯毕生的心血,他用充满热情的文字和大量生动的数据,展现了全球发展的大局。《事实》给出了一套系统的、重回事实的方法,教我们避免情绪化决策,认识情绪化本能,做出相应改变,摆脱非理性的困扰,重新把能量投入到建设性的行为中。
关于作者
汉斯·罗斯林,“开启民智”基金会创始人,《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国际卫生学教授,专攻统计学和医学,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其他援助机构的顾问,同时也是无国界医生瑞典分部的创始人之一。
欧拉·罗斯林,“开启民智”基金会联合创始人之一,汉斯的儿子。欧拉为汉斯的TED演讲和讲座提供了大量数据和背景材料。欧拉领导了著名的动画气泡图工具“Trendalyzer”的开发。2007年,该工具被谷歌收购。
安娜·罗斯林·罗朗德,“开启民智”基金会联合创始人之一,欧拉的妻子。安娜协助欧拉一起指导了汉斯的演讲,她开发的思维工具软件“收入阶梯”为汉斯的演讲提供了更多简明直观的数据化分析结论。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避免情绪化决策
人类在长期的自然斗争中,大脑进化出了一些本能的机制。但恰恰就是这些机制,扭曲了我们对某些方面的认知,我们被自己的大脑欺骗了。
在《事实》中,作者汉斯例举了十种困扰我们的思维本能。我们被感性绑架,不能用理性的思维来思考、面对世界,做出决策。作者同样提供了避免这些本能的方法,学会这些,你就能:远离焦虑、变得乐观、充满希望、变得理性、发现潜在的商机、作出有效决策。
你还会发现
· 为什么说世界在变好;
· 为什么恐惧本能会影响理性判断;
· 为什么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知是错误的。
一、数据告诉我们世界正在变好
作者汉斯向30个国家的人问了同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个世界是在变好、变坏还是维持不变?结果非常让人惊讶,这30个国家中每个国家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认为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坏。但是作者汉斯却用翔实的数据和图表告诉我们,世界正在变坏是我们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误解,事实上,世界发展得比我们想象中好得多。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汉斯以“过去20年间世界极度贫困人口变化”和“全世界人口预期寿命”这两项重要指标为例,对世界进步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
先来说说过去20年间世界极度贫困人口的变化情况。
汉斯把所有国家的人口按照收入的水平,分为四个等级。
处在第一级的是人均日收入只有一美元。这些人每天都吃不饱,只能饿着肚皮睡觉,孩子生病了也买不起药,连饮用水都成问题,这样贫困的人全世界有10亿。
处在第二级的人口比第一级稍微好一点,但也好不了太多,第二级的人均日收入是4美元,这个收入等级的人能吃饱饭了,还能养几只鸡,能用上时断时续的电。但是他们还是看不起病,在全世界,第二级别的人口大概有30亿。
收入等级在第三级别的人,平均每人每天收入是第二级的4倍,也就是16美元。处在这一阶段的人口会有一定的存款,家里也接上了自来水和稳定的电,每天放学回来的孩子能在灯下写作业,家里也能用上冰箱和小摩托了。如果有家人生病,他们会拿出存款来看病,也不会掉入第一、第二级别。这样的人口全世界大概有20亿。
最后一个级别的人每天能挣到的钱超过32美元。他们接受过超过12年的教育,每个月至少会在餐馆吃一顿饭,出差旅行能乘坐飞机,还有自己的私家车,这一级别的人在全世界大概有10亿人。
在1800年,地球上几乎85%以上的人类都生活在第一级,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普遍缺乏温饱,大多数人每年总要挨饿几次。第一级是所有的人类生活开始的地方,直到1966年,它仍然是世界上多数人口的生存状态。
而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极度贫困人口比例下降了接近一半,仅仅我们国家,就有超过5亿人口脱离了极度贫困状态,到了今天,中国的极度贫困人口数几乎降到了零。在印度,极度贫困的人口比例从1981年的60%降到了2012年的22%,这意味着有1.6亿的人口逃离了第一级别。在拉丁美洲,极度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84年的14%降低到了2012年的4%,有3000万人口脱离了极度贫困状态。
20年前,世界上29%的人口仍然生活在极度贫困状态中,而现在这个数字是9%,从这个数据上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世界贫困人口在逐渐减少,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好。
除了贫困人口比例的下降可以证明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好以外,另一大指标“全世界人口的预期寿命”也能客观地反映出世界发展的方向。平均预期寿命这个指标可以给我们带来非常有意义的信息,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世界医疗水平以及健康水平的变化。
在1800年,全世界的人均寿命只有大约30岁,儿童有一半以上活不到15岁。到了1973年,全世界预期人均寿命已经提高到了63岁。而今天,全世界预期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3岁,事实证明,我们的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当然,除了贫困人口比例和世界平均预期寿命这种硬指标以外,还有很多和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小数据”,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世界正在越变越好。比如,在1962年,每100万人中只有200把吉他,吉他是一种奢侈品,能用上吉他的,要么是有钱人,要么是精神贵族。但到了2014年,100个人里面至少就有一把吉他,这个数据也能证明世界在变好。
二、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认知的偏差
在第一个维度中,作者用两组关键数据证明了世界正在变好的事实,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认为我们的世界没有变好,甚至正在变得越来越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为什么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知是错误的,以及如何避免认知的偏差。
世界贫困人口这几十年来已经减半,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但是根据作者的调查,这么伟大的成就只有7%的人知道。产生这种认知偏差的原因是,人类在长期的自然斗争中,大脑进化出了一些本能的机制,这个机制会让人类在某些方面的认知产生偏差。
在本书中,作者汉斯一共总结了十种困扰我们的思维本能,这些本能要么影响我们的认知框架,要么用感性绑架了我们的理性。在这里,我们主要选取几种对我们影响非常大的本能进行详细的分析。
先说影响我们认知框架的本能。
第一个最重要的本能就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这个本能来自远古时期,当时的人类非常弱小,为了适应环境,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把食物分成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把动物分成友好的和危险的,这个过程几乎用不着思考,靠直觉就能判断。到今天,我们依然非常容易受到二元对立这种本能思维的影响,把世界简单地分成“我们”和“他们”,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最大误解。
这种二元对立思维最典型的产物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两个概念。拿生育率和婴儿存活率这两个数据来说,通常我们会认为,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低,婴儿存活率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像美国、日本和一些西欧国家当然属于发达国家,而中国、印度和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则属于发展中国家。
但作者汉斯却说,这种情况只在1965年以前成立,在2017年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婴儿存活率最低的国家也在85%以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婴儿存活率,全都和发达国家一样。这说明,到今天,很多人还在以1965年的认知来谈论这个世界,我们想象中的那道隔开世界的鸿沟并不存在。
那么,怎么才能破解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呢?作者建议,我们应该用一种连续的概念来代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分。比如,我们可以把所有国家按照人均收入水平分成四个等级,就像在第一个维度中,我们在分析世界极度贫困人口的变化数据时划分的那样,而不是单纯的分成二元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控制这种思维本能,比如在看待一个现象时,要着眼于整体中的大多数,而不是仅仅盯着极端特例。因为极端特例往往暗示着冲突,容易让人们印象深刻,时间长了就变成固定的认知了。而要想着眼于大多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关注数据,因为数据能展示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反映真实情况。关注数据,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到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
另外一种影响认知偏差的本能叫恐惧本能,它能让感性影响到理性。
作者说,当人陷入恐惧的时候,我们就无法看到现实。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汉斯分享了一个自己做实习医生时发生的真实故事。
故事发生在汉斯做急诊室助理医师的第五天中午,当时所有的资深医师都已经下楼吃午饭去了,只留下汉斯和另外一个助理小护士值班,他们收治了一位受伤的直升机飞行员。尽管在实习前汉斯已经接受了系统的急救培训,但是当担架车推进来的时候,汉斯和助理护士瞬间就慌了,因为伤员的胳膊和腿都在痉挛,看起来非常可怕。
在慌乱中,汉斯做出了一系列的错误判断,比如,飞行员的癫痫病发作了,伤员在流血、他快死了,伤员很可能是个苏联空军等等,如果按照汉斯的判断来处理这个伤员,下场恐怕会很悲剧,好在这时候有经验的护士长回来了,她准确高效地处理好了伤者的一切。
事后,汉斯做了认真的反省,他发现当时自己所有的判断都错了。不是苏联飞行员,而是瑞典飞行员;不是战争,而是例行任务;不是癫痫,而是抽筋;不是血流满地,而是救生颜料。然而,就是因为汉斯处在恐惧中,所以他对自己所有的误判都深信不疑。
后来,汉斯对恐惧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把人类的恐惧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对物理伤害的恐惧,就是害怕各种暴力伤害或大自然的狂暴力量;第二种是被限制的恐惧, 包括害怕被囚禁,害怕失去自由、失去对自己的掌控等;第三种是对被传染的恐惧,害怕被无形的物质感染和毒害。这都是我们的远古祖先留下来的恐惧本能。
想要迅速摆脱恐惧的情绪,回归理性,有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思考这件事究竟会对你产生多大的危害。
作者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当今社会能威胁到人类安全的事情已经少之又少了。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放弃任何一个能够利用我们恐惧本能的机会,各种负面新闻,都会激发我们对物理伤害的恐惧和对受困的恐惧。所以,要克服恐惧本能,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认清新闻的真实性,思考这个新闻是不是有选择的或是带有偏见的;另外还要明白“令人害怕的不等于危险的”,有很多令我们害怕的东西距离我们都很远,所以我们完全不必杞人忧天。
前边我们说过,数据已经向我们表明世界正在变得更好,当然,世界上也还存在许多需要担心的事情,比如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等,对于这些我们不能放松警惕,但是,这并不能抹杀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
在继续抗击那些不好的事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为人类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这两者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作者汉斯希望我们不要毫无理由地悲观失望,不要凡事都夸大不好的后果,既要对严峻现状有一份清醒的认识,也要看到正在转好的趋势。
总结
以上就是《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书中,作者汉斯先是用翔实的数据向我们证明了世界正在变好的事实,同时又指出,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知都存在偏差;作者汉斯也分析了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这些思维本能的启发性建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说过:“我们人类的思考系统分为无意识的系统1和有意识的系统2,一般情况下,系统1会依靠直觉作出判断,虽然很快,但是容易带来偏见和失误;为了做出更好的决策,我们必须学会主动激活系统2,理性地做出分析和判断。”希望读了《事实》这本书后,我们能学会激活系统2,学会用数据说话,直面事实。(编辑:申童)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知识的错觉:为什么我们从未独立思考》|如何破解无知,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上次推送内容:
【视频】《增长黑客》读书会(二)|大众产品和小众产品获取种子用户的方法相反。
本次推送:
《事实》|为什么我们对这个世界有那么多偏见?
《背影》|向全天下的父亲道一句:辛苦了!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才不同,路不同;谋不同,道不同——刘邦突破迷雾成功破局的关键是他们。
《看得见的手》|如何治好看不见的伤口。
《增长黑客》读书会(三)|获取种子用户要不怕吃苦、不怕麻烦、依托大平台
下次推送: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什么是零和博弈?
《开放式组织》|如何解释潜能?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不是才能出众的人,竟然单单依靠谦恭谨慎就能够封侯入相。
《华为目标管理法》|如何让工作效率翻倍?
《增长黑客》读书会(四)|转化率等于欲望减去摩擦,减少摩擦比完美更现实。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