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观》|哲学和宗教是怎么推动科学发展的?

理查·迪威特 品卷一族
2024-12-10

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世界观不断崩塌重建的过程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世界观》从基本概念说起,用生动的科学史案例分析了科学进步对人类世界观的影响。这本书在探讨牛顿世界观取代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的过程中,能够让人重新认识哲学、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同时了解更多的基础知识。

适合谁读

·  学生

·  企业管理者

· 科学爱好者

关于作者

理查·迪威特,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除此之外,迪威特教授在哲学思想、数学和哲学逻辑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学什么?如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地球绕着太阳转现在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但为什么在17世纪的西方,却要让布鲁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日心说”和“地心说”这两种观念博弈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判断一个信念是否为真理有没有什么标准?又该怎样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呢?

本书作者结合科学史上的真实案例,论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世界观是一套包含了宗教、哲学、科学等在内的完整信念体系,其中各个信念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这些信念是否为真理决定了世界观的正确与否,而“符合论”和“融贯论”是判断真理的两个标准。

你还会发现

·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是什么;

·  真理的“符合论”和“融贯论”指什么;

· 怎样理解“新柏拉图主义”。

一、到底什么是世界观?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嘴里时不时地蹦出一句:“这事儿真是让我三观碎了一地啊。”这种“三观尽毁”的说法当然是有点调侃的意味,很多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更多的是想把自己的情绪夸张地表达出来。可是,真要是深究起这“三观”来,你知道它是什么含义吗?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三观”不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吗?其中世界观是最核心的部分,被称为“总开关”,是我们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这些不都是当年上中学的时候背过的,政治课本明确写着的,这还不简单吗?

的确,单单从中学课本上看,世界观好像是挺简单的,但实际上,世界观可是一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念体系,而且这套体系还和科学、宗教、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到底该怎么去理解世界观呢?

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世界”一词,“世界”的“世”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三十的意思,后来演变为“世”这个字,所以中国上古时期就把三十年称为“一世”,在《说文解字》中就有“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的说法,意思是,大约每三十年为一个历史时段,“天道”会有一次转变。在大乘佛教经典《楞严经》第四卷中也有“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的说法。

这里边的“世”指的就是时间,而“界”是指空间,这就是古人对世界的一种观念了。在本书中,作者认为,世界观就是一套关于世界的总体看法和信念体系,再详细点说,世界观不是一些独立、分散、没有关联的信念,而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信念系统。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十六世纪的西方,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和今天的不一样,他们相信的是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亚里士多德大家都知道,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世界观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地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月亮、太阳、星星都是围绕着地球转,这是“地心说”最早的雏形。那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很简单,他的观点来自直觉。抛开现代科学观点不说,单纯从亚里士多德的感官经验看,虽说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但是站在地球上确实是感觉不到地球是在转动的。但我们每天却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星星、月亮晚上出现,白天消失,十分有规律。没感觉到地球动,就眼瞅着太阳、月亮、星星围着地球运动,于是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在动,而且是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毫无疑问就是宇宙的中心了。

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是宇宙的中心,这就是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的核心内容。以这个核心内容为基础,亚里士多德又逐步推理出了对世界的各种解释和信念,这些解释和信念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每个解释和信念都像一块知识拼图,这些知识拼图榫卯般严丝合缝,最后就构成了一副完整的知识图画,形成了一套严密的信念体系。

我们说世界观是一套具有逻辑关系的信念体系,其实,在这套体系中有一个最核心的部分,那就是“如何判断这个信念体系里的核心观点是正确的”。假如这个世界观里的核心观点错了,这个世界观体系就整个崩塌了。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判断一个世界观体系中的核心观点是否正确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说到的重点内容,也就是什么才是撬动世界观的支点?

二、撬动世界观的支点是什么?

阿基米德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那么,能撬动世界观的支点又是什么呢?作者认为,这个能够让世界观发生松动和改变的事物就是真理,真理是通过眼前的事实创造出来的。这时候,可能有的朋友会想:是不是能用事实来证明推理的信念就是真的?我们就可以认为那是真理了呢?

别急,我们先来讲一个狄青掷钱的故事。据《宋史·狄青传》记载,公元1052年,也就是北宋仁宗皇佑四年,广源州(约今越南高平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一路上声势浩大,夺取了好几个州县。朝廷大为震动,连着派出了几员大将都没能把侬智高拿下,只能使出杀手锏,派防御西夏的大将狄青去会会那个蛮夷首领。

狄青带的兵,大多数是西北人,很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再加上前面的几次作战都以失败告终,这次换个将军领兵就能赢了?士兵们心里也都有个大大的问号。所以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之下,士兵们还没开始打仗,就打起退堂鼓了,说什么都不想再往南走了。

如何振奋士气成了一个大问题。狄青知道南方有崇拜鬼神的风俗,便心生一计,他率兵刚出桂林,就停下来拜神祈佑。他把将士们召集起来说:“此番用兵胜负难以预料,我知道大家都不想走了。这样吧,我这里有一百个铜钱,我把这些钱都抛出去,如果一百枚都是正面朝上,那就说明老天爷保佑我们这次南征一定旗开得胜。如果这一百枚铜钱里有一枚不是正面朝上,那我就马上下令班师回朝,我狄青给皇帝写奏章承担不战而退的罪过,各位看怎么样?”众将士纷纷点头。

狄青摆上香案,祈祷祭祀一番之后,大手一挥把一百枚铜钱往地上一撒,将士们凑近一看,一百个铜钱正面全部朝上。这下大家来劲了,连老天爷都帮咱们,还怕啥?这仗必须得打,不打都不行。宋军士气大振,一路上嗷嗷直叫,在越过昆仑关之后,一举歼灭了侬智高的主力军,侬智高兵败自杀,叛乱也就被平定了。

当然,今天的我们肯定能一眼看穿狄青的“计谋”,知道他那一百枚铜钱定是动了手脚,两面都是正面,但这个计谋放在当时可是妙计。

其实这个故事的“老天爷保佑南征会旗开得胜”就是一个信念。“信念”在成为“真理”之前,既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那么,想要判断一个信念是不是真理,就不得不提判断真理的两个标准,也就是真理的“符合论”和“融贯论”了。

真理的符合论,就是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我们对现实的观念或者陈述,当其中一个与另外一个重合的时候,它们就是相符的,我们的观念或陈述就是正确的。简单说就是,如果有一个信念和现实情况一致,我们就认为它是真理。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我说“一只猫躺在垫子上”,如果“猫”这个动物在我的观察中,正好躺在一个叫垫子的物质上,那么我的陈述和信念就是正确的。

我们前面提到的亚里士多德之所以相信太阳绕着地球转,就是根据他的观察得到的事实,而今天因为科学的进步有了更加先进的观察技术,推理出来的事实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认知就成了真理,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也就被推翻了。

那么真理的融贯论,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信念能和其他信念紧密联系、连贯一致,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信念就是真理。还是拿那个“猫躺在垫子上”的例子,如果我们知道一只猫在天冷的时候喜欢躺在垫子上,这就是一个确定的事实,所以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推论,如果今天气温下降,猫应该会按照惯例躺在垫子上。这两个信念,是连贯一致的。

知道了判断真理的两个标准后,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亚里士多德世界观是站不住脚的了。用真理的符合论和融贯论去检验亚里士多德的信念,会发现他的核心信念局限于当时的观察方法和科学技术,是无法观测、推理出真正的客观事实的。就是这个核心信念的错误,让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最终崩溃。

现在,我们已经对世界观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走进一段科学史,去看看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是如何一步步被推翻的。

三、哲学和宗教是怎么推动科学发展的?

在历史上,哲学、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十分复杂,也十分微妙,这三者之间有时候有冲突,有时候又很和谐。在科学史的早期阶段,哲学、宗教和科学几乎是没有界限的,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我们前面提过,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地心说”的雏形,亚里士多德的后辈克罗狄斯·托勒密,进一步拓展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成为“地心说”的集大成者。不仅如此,托勒密还完善了天文体系理论,这个体系在西方盛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教会宗教的理论支柱,被称为托勒密体系。

然而1543年,一本被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出版了,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全面阐述了太阳中心说的观点,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地球在内的其他行星都在一个圆形轨道上绕着太阳运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日心说”。虽然我们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天文体系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它毕竟揭示了太阳系的基本构成面貌,让人类的步伐向前迈了一大步。但假如你知道了哥白尼究竟是如何提出日心说的,你可能真的要“三观碎一地”了。

原来,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根本就不是为了推翻教会的统治基础地心说,反倒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是为了坚守对上帝的信仰。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哥白尼除了是天文学家、数学家之外,他更是一位神父,是新柏拉图主义的信徒。所谓新柏拉图主义,其实就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太阳,而太阳又代表着上帝。哥白尼费了老大劲证明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其实只是因为他是信仰上帝的,相信太阳是上帝的化身。你看,这里面就体现出了宗教对科学探索的一种推动力量。

那么,这样一种看似离经叛道的学说诞生后,是不是会遭到教会的强烈镇压呢?其实也并没有。因为当时哥白尼的日心说诞生后,只是被当做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来使用,他在《天体运行论》的前言里就告诉读者,他只是构造了一个探索宇宙的数学模型而已,是为了方便计算用的,不一定是对真实世界的描述。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书的内容和教会教义发生冲突。同时,天文学和数学关系非常紧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扉页上就印着柏拉图的名言“不懂几何者勿入”。

当时哥白尼的著作只是在少数知识份子之间流传,能读懂他的书的人,除了专业的天文学家之外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哥白尼的学说在提出之初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会并没有给它太多的关注,也没有对哥白尼进行打击。而我们前面提到的惨死在鲜花广场上的布鲁诺,他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是宇宙真正的中心。这个观点触动了教会的统治根基,所以势必会被教会打击和镇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16世纪至17世纪期爆发宗教改革运动,让罗马教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一切挑战教会权威的学说变得特别警惕。正赶上这时候,也就是1609年初,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伽利略受到荷兰光学家约翰·李帕希的启发,用凹凸两种透镜制成了放大3倍的望远镜。半年后,又制成了可以放大32倍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后来伽利略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和太阳的旋转运动,并于1630年完成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体系,这等于说伽利略把“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当成了一种客观存在去宣扬了。这下罗马教会可就炸了庙了,哪能容忍这种观点存在,于是就开始对伽利略进行残酷打压和迫害。

听到这里,我想很多朋友都应该听出点门道来了。其实,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有时候哲学和宗教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科学家其实都是宗教和哲学观念的信徒,科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说是在哲学和宗教的大框架中发展的。像哥白尼、伽利略乃至我们后面要说到的牛顿,这些大科学家对自然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要证明上帝的存在。

正是因为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人们通过对宇宙的观察,发现地球和太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浩瀚无边的。人们在新的观察技术和实证的基础上,修正了以往的哲学信念,也正是因为这些哲学信念发生松动之后,才让牛顿的世界观横空出世。

我们都知道,牛顿世界观,是经典力学和普适的运动理论,牛顿的世界观大体上就是我们现代人看待世界的基础了,相较于旧的世界观,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牛顿做这些研究,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要证明上帝的存在。牛顿说:“科学研究不过是对某些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而最高级的本质的部分,人类仍然是不可知的。”所以他就把最不可知的部分交给了他崇拜的上帝。

由此可见,哲学和宗教的确是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

在《世界观:现代年轻人必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世界观是一整套关于世界的信念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念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同时,作者指出,要想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那就是必须要掌握判断真理的两个标准:“符合论”和“融贯论”。最后,作者为我们梳理了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向牛顿世界观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哲学、宗教对于科学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

世界观是一个哲学、宗教和科学的综合体系,而科学只是其中的一环,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科学的发展也是离不开哲学和宗教提供的框架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哲学、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只有我们有能力看到更多的事实,才能对这个世界理解得更加深入。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1219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越读者)

《世界观》金句: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世界观不断崩塌重建的过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正确的世界观可以提供给人们适宜的方法,而错误的世界观则会把人们带向歧途。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把树立正确世界观的方法送给需要的朋友,使他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关内容:

《道德经》读书会(十一)|你如何认识这个世界 。

《与神对话(第一卷)》|生活为何如此悲残?

《与神对话(第二卷)》|神是如何看待宏观世界的?

《与神对话(第三卷)》|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互联网世界观》|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来看世界?

《守夜人的钟声》|如何共同参与到一个关乎自身的伟大行动中?

《起源》|人类社会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如何勇敢摆脱教条的束缚?

上次推送内容:

《共病时代》|动物疾病与人类疾病之间究竟有怎么的关系?

《行为设计学》|轻松掌握用户行为的四个时刻。

《心流》|如何把无聊的工作变有趣?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你能经受得住多大的诋毁,就能承受多大的赞美。

《快乐竞争力》|赢得优势的7个心理学法则。

《公司进化论》|如何保持持续创新让企业处于领先地地位?

《七个天才团队的故事》|七个伟大团队取得卓越成就背后的秘密。

《激活组织》|如何让团队保持强大的创造力?

本次推送:

《性别之伤与存在之痛》|女性在男权社会和父权制度下的困境和伤痛。

《世界观》|哲学和宗教是怎么推动科学发展的?

《重新定义管理》|如何运用合弄制提高生产能力和应变能力?

《说服力》|怎么才能不动声色地自卖自夸。

《精进——如何成为一位很厉害的人》|七点优秀人生法则。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契约,是一种心灵的契约,信任才是“长相厮守”的基石。

《技术元素》|怎么能让客户为内容付费?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明代的漕运》|大运河决定了明清帝国的兴衰吗?

下次推送:

《警察》|怎样才能算是好警察?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客户留不住?关键是要满足他们的私人订制。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专念》|消除偏见,看透事物的本质。

《即兴演讲》|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者讲话模板。

《生命向前》|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和管理?

《量子纠缠》|心电感应、时空穿梭等超自然现象是怎么回事?

《欲罢不能》|如何用行动上瘾做些好事?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