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生命木之心》|所有经营管理者的必读之书。
跨时空对话: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
核心书摘:
《树之生命木之心》是著名作家盐野米松,对日本师徒三代宫殿木匠持续十年的采访笔录。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时至今日仍以优美之姿岿然屹立。支撑其体魄的不仅是木头,还有世世代代奉公于法隆寺的工匠们。日本最后的法隆寺宫殿大木匠西冈常一,在日本采写第一人盐野米松的挖掘下,忆述自己投入古建筑的一生,从树木的癖性谈到如何构建匠心,从修复古建筑的经验到世代传承的法隆寺工匠口诀……他朴素而有力的讲述,不仅让人看到日本匠人忘我执着的一生,也可一窥经岁月淬炼的古代日本建筑技术和智慧。
关于作者:
盐野米松,用三十年时间走访全日本,对各地的手艺人进行采写,用手艺人的语言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技艺,在日本作家中被公认为采写第一人。曾因创作《古老的地图》、《加油的日子》和《空巢》等作品四次成为芥川奖候选人。
学什么:
1、感受日本的匠人精神
2、如何构建匠心?
一、自古名工多赤贫
首先,我们来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自古名工多赤贫。
在日本奈良有一座古寺,叫法隆寺,又名斑鸠寺,据传是公元607年由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一起修建的,迄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中西院的伽[qié]蓝(寺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时至今日仍以优美之姿岿然屹立。它之所以屹立千年不倒,不仅仅是因为当年匠人们高超的修建水平,也要归功于世世代代工匠们的精心维护。我们今天要读的《树之生命木之心》这本书的主角西冈常一栋梁,就因为出神入化的技艺被誉为这座寺庙的魔鬼木匠,也是这座寺庙最后一任专职木匠。
西冈家世世代代都是奈良法隆寺的宫殿木匠,他的祖父、父亲都担任过寺庙的栋梁,一直到他这一辈,就是这么延续下来的。这些年来,他有幸参与了法隆寺的解体大修复、法轮寺三重塔的重建,药师寺的西塔、中门、回廊以及整体伽蓝的重建。通过这些过程,他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又把这些手艺成功地传到了弟子小川三夫的手上,小川三夫又逐步传到弟子手上,这样一代一代,真可谓是薪火相传啊。
在日本,木匠分为宫殿木匠和普通民宅木匠两大类。除了所盖的建筑大小不同外,他们采用的建造技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异,使用的工具也都差不多。如果非要列举出两类职业有什么不同的话,那或许就是心理层面的差别了。建造民宅的普通工匠,更多的关注项目的预算、成本和性价比,而宫殿木匠要建造的是供奉神像的伽蓝寺院,就不用过多地考虑资金成本问题,他们的关注点根本不是这些。
法隆寺木匠们代代相传一套口诀,第一条就是“没有对神佛的敬仰,就没有资格谈论社殿的伽蓝。”意思是说,作为宫殿木匠,你得知道你在建造的是什么,你建造它们有什么意义,只有理解这些,有了对佛的敬仰之心,才有资格当宫殿工匠。
宫殿木匠和民宅木匠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使用的木材有所不同。民宅是让人居住的,偏重实用性,使用的也是常见木材;而伽蓝是用来供人们礼佛参拜的,更宏伟壮丽,相应地使用的木材也更为粗大。比如说在日本,人们都是用活了几千年、有着巨大年轮的扁柏建造寺庙。扁柏是一种非常好的木料,耐湿、品相好、香气足,还容易加工。法隆寺就存着一根一千两百年前的扁柏木料,迄今完好无损,用刨子轻轻刨一下,还会散发出好闻的香味。要建造大型的佛堂寺庙,需要树龄在2000年以上的扁柏树,而日本已经没有这样的树材了,西冈常一曾找遍了全世界,最终发现只有台湾才有符合要求的扁柏树。一般民宅,是不可能用这么珍贵、这么巨大的木料的。
西冈常一干了这么多年的宫殿木匠,却没有盖过一间民宅,甚至他自己住的房子都没有亲自动手,也是请民宅工匠建的。这是因为西冈常一手艺不行吗?恰恰相反,宫殿木匠的技术水平要比普通木匠高得多,之所以自己不做,是因为盖民宅要涉及到一些很实际的问题,比如说要计算用多少钱、多长时间、匠人们自己能挣多少钱。西冈常一的祖父从小他就教育他:“人一旦钻进钱眼儿里去了,心也就被污染了,就没资格建造伽蓝了。”
但是,宫殿木匠的活儿一向不多,大型的解体维修工程两百年才有一次,平日里西冈只能靠维修寺庙各处的角角落落度日,日子过得很是清贫。这样一个全国赫赫有名的大工匠,还曾亲自为法隆寺的厨房做过锅盖呢。幸好西冈家祖祖辈辈都有自己的农田,当寺庙里没有工作的时候,西冈常一就在农田里忙活,好养活一家人。
即便有了大项目,宫殿木匠们也赚不到多少。1941年,西冈常一开始参与的解体维修工作,他每天领取的工钱是八块五,而那时候普通民宅木匠的工钱是六十多,是他的七八倍。等到1945年时,他的大儿子十岁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日本作为战败国物价飙升,一升米的价格涨到了二十五块,还得通过黑市买,靠每天八块五连半升米都买不起。即便这样,西冈常一还是坚守祖父的教导,“以作为法隆寺的工匠为尊”,还是不肯盖民房。
为了糊口,他不得已把家里的二十多亩地都卖光了,才勉强熬了过来。当时因为营养失调,他还患上了肺结核,随时都有可能死掉,老婆也得了重病,其中的艰难痛苦,外人真的是难以体会。西冈常一曾在给弟子小川三夫的信中调侃说:“自古名工多赤贫,从赤贫这点上看,我够得上是名工了。”因为有过这段经历,他一直觉得对不起老婆和孩子,但作为宫殿木匠,他对自己走过的路始终无怨无悔。
西冈常一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宫殿建筑的修复中,需要补充什么知识、技能就马上开始行动。在法隆寺解体大维修前,法隆寺的住持把西冈常一叫过去千叮万嘱:“这座寺庙是当年圣德太子为了弘扬佛法、治理国家而建造的寺院,汇聚了《法华经》的精髓。希望您不要把它只看成是一份工作,要尽力去理解圣德太子的苦心,因此有时间时就多读读《法华经》吧。”西冈常一赶紧找来一本《法华经》,又买了一本注解开始读,后来他又读了《华严经》、《插画全集》等,慢慢悟到了什么是佛教讲的无欲豁达,什么是无垢彻悟。
懂了佛法之后,他又开始研究不同佛教建筑的历史由来,了解当初的建造意义。之后再看那些佛教建筑,就跟一开始不一样了。比如说圣德太子修建法隆寺,是出于培养治国人才的目的,所以建得雄浑有力,用的木材就比较厚重。而药师寺虽然也是同一时代建设的,却是天武天皇为生病的皇后祈祷健康修建的,所以外观更为优雅,选的木材也就不一样。西冈常一领悟到,要想做好修复工作,就要尽力去理解当年修建者的情绪,不但要复原建筑的形体,也要复原建筑的灵魂。
最后,西冈常一还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用心体会当年匠人们的设计思路。比如说,日本五重塔的原型虽然来自于中国,但屋檐却要长得多,屋檐面积居然是整个建筑的四倍,这是为什么呢?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思考就清楚了。中国是大陆性气候,雨水少,而且很多建筑是石砖结构,不需要太大的房檐遮风避雨。而日本的气候特点是雨水多、潮湿,又多是木制建筑,必须要把屋檐加长来防雨。但是,屋檐越长屋顶就会越重,支撑屋顶的椽子也会越长,修建的难度也会越大。当年的工匠们面临着艰难选择,是要保守一点沿袭中国的做法,还是冒着风险创新,让这座建筑“活得”更长久?工匠们选择了后者,时至今日,这座宝塔仍气势威严地立在那里,展现着日本独特的建筑之美。
对西冈常一来说,能参与到这样伟大建筑的修建中,能有机会向这么优秀的匠人们学习,是人生大幸,与之相比,生活上的清贫又算得了什么呢?或许,这就是他能成为名工的原因,也是支撑着他无怨无悔走下去的缘由吧。
二、尊重树木的生命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尊重树木的生命。
宫殿工匠们口口相传下来很多口诀,其中三条与木材的选择和使用有关。第一条是:“营造伽蓝不是买木材,而是直接买山。”第二条是:“要按照树的生长方位使用。”第三条是“堂塔的木构不能按寸法构建,而是要按照树的癖性。”
从前的宫殿木匠在建造寺庙的时候,栋梁们都要亲自出马,到山里选材,因为不同方位的树性格不同,用法也不一样。长在山南面的树虽然细但是很坚硬,枝干很多,做成梁柱会留下更多的疤节。长在山北面的树虽然粗大但是较为软弱。而建塔的时候要按照树的生长方位使用,生长在山南侧的树,建塔时就放在南边;西侧的用在西边,东侧的用在东边。如果你有机会参观法隆寺,就能够看到,南边的柱子上有很多树节,而北侧几乎没有。除此之外,栋梁们会珍惜每一棵树,尽量把山上的每棵树都用到,用在最合适的地方。比如说向右拧着长的树必须要找一棵向左拧着的一起用,其效果反而比两棵直溜的树更结实牢靠。正是这样的智慧让古老的建筑维持了千年之久。
但到了工业化社会,一切都不一样了。选材的工作交由木材公司代为完成,只要告诉他们你想要的木料尺寸就行。木材的制造技术也进步了,即便是歪歪扭扭的树材也能被加工成很直很顺溜的木料。而且,为了让某一根木头的性格不要太突出,现在都直接加工成合成板材。就这样,树木原本的癖性和个性都被工业化抹杀掉了,这让木匠职业变得更容易上手,工作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
但是,树和人在某些方面很相似,越是有个性的,生命力越顽强;而没什么个性的温顺树木,生命力也会变弱,耐用年数也不会长久。现在的木材加工也有些急于求成,没等木料干透就在精密机器上进行削整,刚加工好时看上去笔直,但用到建筑上不久就会弯曲收缩。这样的建筑又能维持多少年呢?所以西冈常一在古建筑修复时更喜欢用自然生长、年龄较大的老树,并用古法晾干,就是希望修好的建筑能更持久一些,才不会辜负原先那些工匠们的苦心。
当然了,同是有年头的老树,由于生长的地域不同、所在森林不同,颜色、香气乃至手摸上去的感觉都会不同,需要宫殿木匠用心揣摩树的性格。有的树年龄虽大,但枝繁叶盛,说明营养大多被侧枝吸收了,主干的中间有可能是空洞的,这样的木材也是用不成的。真正的好树,叶子看上去有些发蔫发黄,这并不是因为它年老力衰,而是因为营养都集中供给了主干,是真正的强干弱枝。用这样的树干做材料,建出来的房子才更结实,更有能量,摸上去更让人安心。把这样一棵大树劈为四瓣,刚好就是大雄宝殿的四根柱子,这种感觉该有多棒。
在西冈常一看来,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在山林里的寿命,一次是被用于建筑上的耐用年数,而宫殿木匠们要尽可能延长树的第二次生命,这是对一棵古树应有的尊重。比如说法隆寺用的木料,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在集体大维修时,工匠们把压在塔顶的瓦掀开,扫去上面的土灰,露出里面的木料。他们用刨子轻轻地刨了一下,又嗅到了扁柏特有的香气,这说明这棵树竟然还活着,这真的是大自然的珍贵馈赠。他们有义务善待这份馈赠,让这棵树继续活下去。
真正的工匠精神,会对千百年来传下来的东西心存敬畏。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原材料,所有的工序都是有生命的,都值得倾尽心血去善待。其实在中国也有这样的工匠精神,比如百年老店同仁堂炮制的安宫牛黄丸,就体现了这一点。
安宫牛黄丸始于清乾隆年间的名医吴鞠通,由牛黄、犀角、麝香、黄连、黄芩、生栀子、朱砂、珍珠、冰片、明雄黄、郁金共十一味药组成,组方严谨,是治疗瘟疫、中风等症状的一剂良药。这个药方是通用的,但同仁堂卖得最好,占到了市场份额的70%,这要归功于同仁堂的“工匠精神”。
同仁堂的创始人叫乐显扬,出身医药世家,曾入职清宫太医院。他利用职务之便,阅读了大量医学典籍和珍贵的医案,并在康熙八年创立了同仁堂药室。等到康熙四十一年,乐显扬的儿子乐凤鸣继承父业,在商贾云集的北京前门大栅栏路南开设了同仁堂老药铺,售卖各种丸散膏丹。
乐显扬曾说过:“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味不正,故不能应症耳。”意思是说,古代的药方都是靠得住的,很多时候大夫开的药方也是对症的,之所以没有药到病除,是因为制药环节出了问题。因为药工们没有“工匠精神”,导致炮制工艺不过关,或是药品原料不合格,最终影响了药效。因此同仁堂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品质要求,用跟宫廷制药局一样的标准,给老百姓们提供有质量保障的药、良心药,其中就包括安宫牛黄丸。
同仁堂会安排专门的买手去药材集散地采购原材料,牛黄一定要用京牛黄,郁金采用广郁金,雄黄采用雄精,冰片采用梅片,犀角一定要用亚洲犀角,因为非洲犀角(广角)热性,不符合要求,黄芩则要使用承德产的条黄芩,黄连要用产于四川的鸡爪黄连,栀子一定要用成熟度最好的红栀子。药材采购过来后不能直接用,还要去掉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做到“净料投料”。就拿珍珠来说吧,必须要用豆腐进行蒸煮,以便利用蛋白质的化学反应对污垢进行清理。
之后才是药丸的制作,包含研配、合坨、打条、制丸、裹金衣、封蜡等工序。其中研磨和合坨阶段包含了很多的炮制诀窍,是同仁堂的商业机密。药工们需要考虑粉末该研制多细、如何逐步地混合,不同的季节要怎样微妙地调整,让蜜丸能入口即化,口不留渣。之后的打条和制丸环节则全靠药工们多年的直觉和手感,讲究搓好的药丸“圆光亮”,一料药480克,出160丸,正负只许差一丸,全凭药工的眼力劲儿和手上功夫。最后是裹金衣和封蜡环节。药丸外面裹上一层极薄的、吹弹可破的金箔,不是多年的老药工根本就无法把这层金箔拈起来,更别说裹到小药丸上面了,最后才能封上蜡,妥善保存。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故宫博物院派人检查存放的同仁堂老药,据说这些老药是道光同治年间的药工炮制的,至少得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工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打开蜡皮,发现里面的药丸竟然柔软如昔,药香扑鼻。可以说,正是药工们“汲汲济世、兢兢小心”,才让这些良药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生命。
三、让芽自己发出来
最后我们来看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让芽自己发出来。
西冈常一的父亲是西冈家的入赘女婿,二十三岁才开始接触木匠职业。24岁的时候,西冈常一出生了。西冈常一刚刚出生,祖父就决定亲自辅导,把他培养成法隆寺栋梁。这样算下来,西冈常一也是祖父的徒弟,和父亲算是同门师兄弟了。
西冈常一五、六岁的时候,祖父就带着他去法隆寺工地干活儿,祖父不会给他安排活儿,而是让他坐在那里看大家干活。那里不是大殿,而是小庙堂,很多同龄小孩子聚在一起打棒球,只有西冈常一惨兮兮地坐在那儿不能玩。这是栋梁教育的一个环节,祖父想让他耳濡目染,早点感受工地现场的氛围,看到栋梁是怎么把工匠们拢到一块的。
虽然还是个孩子,但西冈常一看着看着就开悟了。他发现自己能分辨出哪些人手艺好。手艺好的人往往有个特征,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好看,没有一个多余的步骤,而且每一个动作看起来都那么顺眼。像他的父亲,因为做木匠起步较晚,动作就没那么好看,手艺也不是那么完美。除了在工地上见习外,西冈常一还跟着那些刚入门的弟子们,一起扫除、做饭、整理工地,做一些杂活儿,体验学徒跟着师傅学习的过程。
等到小学毕业后,他的祖父没让他直接上工地,而是让他去上三年制的农校。西冈常一起初并不能理解,既然已经定下来以后当木匠,干嘛还要去农校呢?到了学校他也发现,学校教的都是怎么插秧、怎么育苗、怎么施肥这些东西,他根本就没兴趣。但祖父对他说:“你得好好地学习这些老百姓的学问。做不好老百姓就做不成好木匠,要学会关注土地的生命,努力学习。”直到自己做了宫殿木匠后,西冈常一才慢慢理解了祖父的良苦用心,原来种地和盖房子一样,都是一项修行。你知道怎么尊重土地的生命,以后也才会尊重树木的生命。而且,在农校里,他学会了辨认地质和土壤,还学了林业知识,这对他后来转山看树、买山买树也起了很大作用。他学了三年农校,又在自己家里种了两年地,这才正式进了工地,开始宫殿木匠的修行。
西冈常一一直在思考,宫殿木匠们带徒弟的过程,蕴藏着什么教育真谛。首先,好的师傅会和徒弟一起生活,一起吃一起住,然后给徒弟们做示范,但绝不会手把手地教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去感悟。比如,做木匠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学会磨工具。师傅会给徒弟看自己的刨子,给他示范怎么打磨刀刃,然后递给他一片刨花,告诉他“先学磨刨子吧,磨得能刨出这样的刨花再说。”这个时候徒弟们往往一片茫然,希望师傅告诉自己,用怎样的手劲,采用怎样的姿势,磨多久。但有经验的师傅不会讲这些,会让徒弟自己去琢磨、去实践,只有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才能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悟出的道理才是自己的,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育两个字拆开就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教”的比重大,因为那是一个更为纯粹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在手艺人的师徒传承中,“育”会更重要。师傅要引导徒弟们动手实践,然后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去苦苦思索,然后顿悟。在这样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中,人慢慢地开窍,然后理解,最后终于掌握。和直接教相比,这样的学习模式需要花的时间更长,但学到的本领更扎实,可以受益终身。
当被任命为负责一个大项目的“栋梁”时,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些心慌:“我真的能行吗?”如果是被师傅呵护着、手把手教出来的人,相对来说心里会更没底,因为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不知道遇到问题后自己该怎么解决,总不能一直问师傅吧。但如果是一点一滴磨炼出手艺的人,那自信心就会强得多。因为他知道,遇到问题后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去琢磨试探,自己有哪些解决办法。这个时候,靠时间和汗水磨炼出的功夫,就成了最大的底气。
对于现在的学校教育,西冈常一颇有微词。如果说工业化生产模式把那些长得有些个性的树硬给扳直了,那么现在的学校教育就像一个过滤网,让每个通过筛子的人都变成一个模样。这种教育方法最省事、最偷懒,但也是对人才资源的最大浪费,因为受教育对象的个性被无视,得不到伸展。真正的教育不是给学生灌什么进去,而是怎么引导让他们自己的芽萌发出来,找到最合适的发展之路。
所以传统的师徒制讲究同吃同住,在亲密接触中师傅也在观察徒弟,发掘并调动徒弟的个性。木匠口诀中说:要按照树的成长方位使用。教育也是这样,要善于发现芽苗,并助它成长。如果徒弟擅长刨木头,就让他把这项功夫磨炼得更好;如果他擅长锯木料,就进一步因势利导。这些不是硬教出来的,而是帮助徒弟找到他擅长的、喜欢的,让他在自然的练习中越来越熟练,水平越来越高。当然,对于徒弟不擅长的地方,师傅也要引导、鼓励,帮助徒弟有所改善。除此之外,师傅还承担着教徒弟做人的使命,要帮助徒弟去除内心的散漫和偏执,学会认真专注,学会和别人合作,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好木匠、好栋梁,这才是教育最本源的地方。他呼吁学校的教育机制也要进行改革,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芽,都能更好地成长。
结语
以上就是《树之生命木之心》(第一卷)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法隆寺最后一任宫殿木匠西冈常一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对日本“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参悟。要有对职业的敬仰和敬畏之心,而不能为了经济利益求快求省,要尊重每一项材料,尊重每个人的个性,把合适的人、合适的树放到合适的地方。
西门子总裁凯飒说:“我们承担着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创造一辈子都不会坏的产品的义务!”希望我们自己也能拉长时间的维度,用“一辈子都用不坏”的思维审视身边的产品,用“历经千年也不倒塌”的思维去审视身边的建筑,用“百年树人”的思维去审视孩子的教育,相信我们会看出很多问题,发现更多的反思改进空间。我们没办法改变别人,但至少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包括职业态度。希望每个人能多一点“工匠精神”,承担起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让树有生命,让木有心!
【编辑:北桔】
相关内容: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树之生命木之心》|所有经营管理者的必读之书。
【老农不闲扯】日本——能长羊毛的走狗是怎么炼成的?
《史记·李将军列传》下(加字萌版)
明朝那些事儿(七)|申时行与李成梁的内外合璧。
下次推送:
《曹寅与康熙》|一本书理解康熙和曹寅的共生关系。
【老农不乱扯】日本——无比鸡贼,还想左右逢源?
《史记·苏秦列传》上(加字萌版)|苏秦是如何游说投资人的?
明朝那些事儿(八)|东林党覆灭的来龙去脉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公众号内查找文章的方法
一、关注本公众号的朋友到您的微信好友列表中找到订阅号消息。
二、找到“”品卷一族“后点击头像进入公众号
三、找到公众号名称”品卷一族“右侧显示有一头像点击并进入
四、打到右上角的搜索标志。
五、输入想搜索的名词就可以得到相关结果
六、输入想搜索的文章类别“运营”也可以显示与“运营”相关的内容
五、输入想搜索的作者也可以得到结果
六、输入想搜索的人物”管仲“就可以得到内容中提到”管仲”的文章。
为进取者提升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