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读《中庸》学复盘】08知者过之,愚者不及

老农 品卷一族
2024-12-10

“德、至、久”是中庸宣扬的核心思想。今天,我们将从“知者过之,愚者不及”的角度解读复盘方法论。

核心书摘

《中庸》引用了孔子的观点,“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孔子认为,中庸的道理不能实行,是因为聪明的人做得过了头,而愚蠢的人又到不了它的要求。中庸的道理不能盛行,是因为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又达不到它的要求。就像人,没有不吃不喝的,但真正能够辨别出其中滋味的人却很少。

这和孔子此前所提出的“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问题相呼应,在这里,“德、至、久”是孔子的核心观点,在复盘方法论中,可以总结为“过犹不及,可持续”。

关于作者

子思,鲁国人,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历史上称之为“述圣”,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子思之儒”,与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其主要作品有《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

学什么

1、过犹不及

2、可持续

功名不求盈满,做人恰到好处。今天呢,我们要和大家继续来浅读《中庸》学复盘。首先我们还是恭恭敬敬地翻看经典当中的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这段话里啊,这里的道之不行也的道,当然指的是中庸之道中的“中不偏,庸不易”中正平和之道,那这里面的知者过之,这个知者呢?知是同义字同智慧的智就是智者,这是和愚者就是愚蠢的人相对的意思,指的是那些通过经验把智商变成智慧,最后做到智慧超群的人,称之为智者。知同智。整句话的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认为啊,中庸之道不能被失信,这事儿啊,我是知道的,有智慧的人会做的太过分,而愚昧的人呢,有不及就是达不到,中庸之道呢,中庸之道不能被发扬,你们不用告诉。我孔老夫子自己知晓。这段话有意思。这段话其实充分说明的是,理可顿悟,事须检修好。很多人读中庸里这段话,不理解为什么在孔老夫子眼中,中庸之道是不能够被实行的呢?

其实在我们共读《中庸》的前一章当中啊,有过这样一句话,叫“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我们反复拆读和讲解过时中二字时中当中的这个时啊,指的是可持续儒学集大成者,宋代理学家朱熹,也就是我们常说朱子啊。后来在批注《中庸》的时候呢,把时曾经作为时间状语来看待,但很显然,后世认为啊。朱熹的这种解释是错的,时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可持续的意思。所以,其实在古老错子眼中啊,中庸之道之所以很难被实行,难就难在可持续,也就是难在了时中之时。换句话就是说呀,难在能够持续的践行“中不偏,庸不易”“中正平和”之道。

我们以前在今今乐道读书会共读7000多本书的时候哈,反复说过一句话,叫做意志力是所有成功学的基础,其实不就是中庸里面讲时中之时这个道理,孔老夫子的原话其实叫做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你看这里面“德、至、久”这三个字啊,是整个《中庸》当中的书胆。《论语》这章呢,即使没有能不能的这个能。反而呢,更能看清楚这个“久”本身就是实意动词,作谓语就是和时中的时一样,也是要当可持续讲。孔子之所以点出德、至与久来界定中庸的内涵呢?我们读《中庸》,就得抓住这三个字儿,这才有机会把握住《中庸》的真实内涵。

如果说《中庸》本是至德。德至久吗?那什么又是至德呢?我们以前说这个人啊,有至诚心,可见“至”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是一个很伟大的词,古圣先贤解释啊,所谓的至德就是“大本达道”。我们听过很多名师讲《中庸》,其中对《中庸》最流行的解释,虽然离不开“过”、“不及”这两端,但是我个人认为啊,绝不能局限在道法术器,“术”和“器”这个层面上。你看很多人说《中庸》就是取中间儿嘛,在过和不及两端折中权衡出一个中间,这就是“中庸”,这其实是完全的误读。

咱们来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隋朝的时候呢,有一个大臣,叫牛弘,这个人的好学、博文,性情十分宽宏大量,所以呢,隋炀帝非常器重的,曾经允许他和皇后同席吃饭。那在古代的时候是非常了不起的礼遇啊,这个男尊女卑呀,而且君臣有别,夫妇有别。男女有别,那能赏你和皇后同行吃饭,这是极高的礼遇。但是牛弘呢?虽然得到皇家这样的极高的添加礼,可是人们非常谦虚,64卦每一卦都有吉有凶,只有谦卦,只有吉,没有凶。所以牛弘明白这个道理啊,64卦走谦卦,依然是车服卑俭,对人宽厚谦让。

牛弘不但官场上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而且在家里面,这个家庭共建工作做的也非常好,家庭十分和睦。据说啊,在牛弘的家里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可以说明他对知者过之,愚者不及的中庸之道有自己独到的诠释,也可以佐证牛弘这个人的为人。

牛弘家里有一个弟弟叫牛弼,这个弼就是《西游记》里讲弼马温的那个弼,这牛弼呢,年少轻狂,特别爱喝酒,一喝多了就闹事儿。有一次呢,这牛弼,又是酗酒闹事儿,喝多嘛,酒后呢,就将牛弘驾车的这个牛给射死了,弟弟喝多了,把他哥哥驾车的牛给射死。

这以前啊,这驾车的牛是有特殊寓意,所以牛弘从外面回到家,这妻子上来就不干了,说你看咱们家叔叔啊,喝醉了耍酒风儿,把咱家牛给射死了。牛弘听了,什么也没问,只是说,哈,射死了也挺好,就把这牛切成那个块,酱牛肉吧,或者做肉脯,大家还能吃一顿。他妻子听完了很诧异。丈夫这么说也没辙,那行吧,那就先做牛肉吧,好,等做完这牛肉之后,有一天妻子心里的这个窝囊委屈,又提起杀牛这事儿,牛弘听了又说说,嗨,上次做牛肉了,剩下的那些牛杂事儿做汤吧,好了,那这妻子就拿剩下的做汤。这做完汤之后呢,过一会儿又想起这事儿了,心里还是委屈,又唠唠叨叨说杀牛的事儿。这时候牛弘面色一沉,说,我已经知道了。虽然是面色一沉,可是这言语平和,一点儿都没有生气的样子,脸色呢,虽然沉静下来了,但是看起来仍然很温和,甚至呢,连头也没抬,继续看他的书。妻子见丈夫这样大度。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儿惭愧,从此以后也不再敢提这叔叔牛弼杀牛的事儿。那时候叫叔叔其实就是小叔子,因此牛家门内呀,把这事儿开始都明白牛弘的性格,这一切以和为贵,打那儿起呢,再也听不到任何闲言碎语。牛弘的弟弟牛弼呢,也因此收敛了不少

所以你看,讲这个故事,我想说什么呢?其实我们想说的就是,为什么孔老夫子眼中说中庸之道是不能或者很难被实行的原因,因为人呢,这一辈子啊,对人发怒的事情不计其数啊,倘若每件事情都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这人是很难成事儿。反之,只要胸怀大志,就会忍人所不能忍,对于许多事情呢。就不会太放在心上,而是坚定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所以我们说孔老夫子点出中庸内涵,德至久这三个字作为真实用意,用意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不仅懂中庸的道理,还要懂可持续的道理。

我们读《诗经》的时候,《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啊,兄弟关系融洽,合时又快乐?这样你才能家庭美满,妻儿幸福。我们当年读《千字文》小的时候读: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叔伯,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所以你看看孔子也之所以才赞叹说,只有做到这样,父母才能称心如意。后来朱熹做批注就说,初无难事,但世教衰,民不兴行,故鲜能之,今已久矣。

我们把这些话呀,都落在物理时间的延续上,来解读久字其实是偏颇,必须要进入到德行世界来解读这个久字,这样才能明白“久”是把中庸的中正平和之道,真正做到可持续。正如我们读很多经书典籍,这里边讲大不同于多,我们读大学,大人之学不是多学而识大学之道,不是学的越多越好。能一以贯之才能称其为大。读孟子的时候,孟子讲集大成者,哎,说明这大、大成就是持久的认知生为理念。所以今天回到中庸里讲久和大学里讲大,道理也是一样。

我们在2022年听习总书记新年致辞,提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这里面才有可能在久字当中体会出尽精微的这层意思。能时中之时才能懂得中庸之久,《系辞传》这里首章就有,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这在《系辞传》里是承接“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你看乾和坤是相对应的。那久和大也是相对应的。《系辞传》另一章当中还有“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见啊。我们读这个经书典籍,尤其是读《中庸》,这里面儿这个长久的久,可持续的久字,这个含义是非常深的。

我们再多说几句啊,把这事儿深化一下。比如说儒家讲仁者寿,仁者寿,这个寿字儿啊,落在心性上,相当于基督教所说的这个永生的道理,马太福音里边儿有一段话,说啊,你们看着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的,你说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注意,这马太福音里讲的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是什么意思?耶稣常用比喻讲道,增加寿数并不是延长这个躯体的寿命,而是有特殊的含义。正如耶稣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

还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啊,永远都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我们之所以用这种东西方文化交汇,跨时空对话的形式,就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是马太福音当中说的能使受禄多加一刻,还是如家里说的仁者寿,还是中庸当中说的久,以及《系辞传》当中承接“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用乾坤相对,久与它相对,都是为了表达哲学当中对可持续的在意。

其实人们所熟知的哲学一词啊,并非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而是来自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也是对智慧的探索。

我们跳出画面看,今天讲中庸,广义的说,中庸也好,大学也好,四书五经这些传统文化流派都是哲学。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一篇感悟性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称之为哲学,甚至物理学也是哲学。所以我们今今乐道读书会才讲广学博究,然后再一门深入。其实西方也经历过哲学概念的演化,比如牛顿的著作,也就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那个时候的西方是把物理学都当成自然哲学的。当然了,后来物理学单独成立了物理学,物理学不再称之为哲学。

所以从狭义上来讲,各个阐述的著作来看呢,我们现在从西方所学来的很多哲学概念,都是有着自己的起源、研究方向以及探索方法。从这点来讲,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就并不仅仅是哲学这个范畴,但是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问题呢?甚至专业学者都会讨论,到底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属性有多少呢?可以这样说啊,现在所有国人呢,所接受的教育体系都是来自于西方的,我们很多的知识体系、探讨方式以及整个背景框架,都是来自于标准的西方学术范畴。这似乎已经是一种绝对的标准。从这个视角,那么,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归属于某个西方学术流派,此时呢,也就只好将传统文化流派放在哲学派别之下。

但是,如果有人建立一套全新的中华学术体系呢?可能也就需要考虑如何将西方的哲学放到哪个,中华学术体系的流派之下。从目前我们的专业学术环境来看,我们之所以浅读中庸学复盘,是因为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放到了西方哲学范畴里,所以我们才希望能够把它提炼出来,变成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一个复盘依据。

从传统文化的诸多内容当中,我们抽取一些零星的碎片,然后呢,我们参考西方的哲学视角,从传统文化中整理出一些知识体系,这也算是一种我们对复盘的学术探索。当然,从整体上来看,我们此次浅读中庸学复盘,我认为这种复盘方面的学术探索并不能够完整的解释,传统文化了。所以我们才叫做浅读。

特别是读到中庸,读到大学,这些先秦的诸多传统文化流派,更不能放到现代哲学概念下来解读,但是可以跨时空对话,可以东西方交融,而到了汉朝之后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解读啊,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思想啦,可是先秦的世界与其他不太一样,完全是另外一种情景,今今乐道读书会,一直发愿啊,要读25史学佛盘,我们已经读了汉朝之前的很多儒墨道法,等到了汉朝之后的这些儒墨道法的解读,那你细读你会发现它和汉朝之前的和先秦的是完全割裂了。

而先秦之文化本质并不是一种现代人所理解的哲学。这次邀请大家一同浅读中庸学复盘,我个人的看法是,现代专家对各种传统文化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思想,也许他们的解读符合2000年来的学术环境,但我个人并不认为那些解读与先秦的各种传统文化流派有什么本质的关联,所以我们才从复盘的角度切入。从这一次浅读中庸学复盘的经历和体会来看,你会发现,从8000年前的文物直到秦汉,中国其实是有着另一套文化范畴的,但那是一个被遗忘的世界,所以我们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启发。

浅读《中庸》,复盘到生活的判断和选择,正所谓“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关阅读:

《改变》|对面问题,常规的解决思路失效时,该怎么办?

【特别推送】周光召:可以让美国佬再老实一点!

《逝去的武林》|一本书了解真正的武林和江湖。

《运营有道》|互联网运营的逻辑和方法论。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再荒诞的问题也能有一个科学的答案?

《社会性动物》|如何用简单直接的方法看透人性?

《开发你的内在领导力》|怎么修炼领导力?

上次推送内容:

【浅读《中庸》学复盘】07中庸其至,民鲜能久

【健康社交】有这几种特征的人,是职场的贵人

【健康书分享】《失传的营养学》38孩子的营养及一切问题都源于父母的无知

【炳泽诗话】3号午后兼致外孙女

本次推送:

【浅读《中庸》学复盘】08知者过之,愚者不及

【婚姻健康】婚姻中最危险的三个阶段

【健康书分享】《失传的营养学》39“长生不老”之术

【炳泽诗话】小寒

下次拟推送:

【诺奖文学】《母亲》(上)|一位去拿坎坷的中国母亲

【青少年心理健康】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家长必知。

如果不懂白酒,怎么才能选到有里有面的好白酒?

【健康书分享】《失传的营养学》40人体基础知识

【健康书分享】《失传的营养学》41后记

【炳泽诗话】囚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