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老王的一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烟语法明 Author 烟语法
早上五点多,天刚蒙蒙亮,枕头下震动模式的手机闹钟准时叫醒了老王。已过不惑之年的老王,蹑手蹑脚地从床上爬起来,到厨房给上中学的儿子准备早饭。之所以没有叫醒妻子和孩子,是为了让他们多睡一会儿。
老王是一名县级法院的员额法官,妻子在离县城六十多里的乡镇政府上班,每天步行、等公交加坐车的,需要奔波在路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单位。妻子曾多次跟老王唠叨,让他借办案的便利托人给她调到城里那个单位上班,起码可以不用老王天天早起。
也不是没有机会,老王此前审理过的一个房产纠纷案件,当事人正是本县一位县领导的亲戚。县领导多次通过中间人,想邀请老王聚聚谈谈。
老王知道,妻子的工作与案件的审理,不过是一场天知地知的暗箱交换而已。当时不是没有过动摇过,可想到那案件上百万元标的的利益影响,老王还是打消了交易的念头。
看着身边同事不时帮亲友办这事办那事俨然能人一般,老王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妻子。
半个小时后,饭做好了,妻子和儿子陆续起床梳洗。一家人吃过饭,老王开车送妻子到公交站点,送儿子上学。
多年养成的习惯,老王总是七点半准时到达办公室,享受一个人早早规划当天工作计划的宁静。司法改革,可能领导照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王成了院里为数不多、没有官职而进入员额的法官。
本来按照改革要求,审判团队的标配是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可人手不足,有限的法官助理当然优先的配给了领导,老王还是带着一个中专毕业的书记员,干着别人三个人完成的审判工作。
一年三百多件案件,没有了改革前的领导签字担待,考核责任担子都压在了老王身上。送达诉状、调查取证、安排开庭、调解判决,老王基本都亲力亲为。扣除节假日,每天结一个多案件,明眼人都明白,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考核通报不允许讲理由,审限临近系统就开始报警,尽管没有加班通知,老王的周末基本都在办公室度过的。
老王找出了当天上午要开庭的两个案件,梳理出庭审思路,标注出要重点调查的问题,又核对打印出昨天晚上在家写的判决书。八点二十,书记员小李走进办公室。老王让小李把判决书和另外一份裁定书,到办公室盖上了印章。
上午九点,根据传票安排,一起开发商逾期交房房主请求违约金的商品房买卖纠纷案件,准时开庭。双方都请了律师,这大大减轻了老王的负担。
近些年,律师队伍大力整顿,法官独立裁判显威,甚少有律师敢庭上逆触法官。原告还想多说几句,老王一个颜色,原告律师立马制止了滔滔不绝的原告。
开发商盖的烂尾楼,公司早就被银行查封了资产,原告要求给钱才能调解的愿望肯定不能实现。老王知道,又是一个判决书,而且是一个原告请求不会被支持的判决,因为超过了诉讼时效。正规法学毕业、通过司法考试的老王,写这样的判决自然驾轻就熟,不过还是尽量把判决说理写的透彻一些,法理明白一些,让当事人通过判决书就能服判息诉。
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组织调解,直到闭庭,正好是第二个庭预定的十点半。当事人入庭、书记员核对身份的空当,老王借上厕所出门透了口气,顺便抽了支烟清空了一下思路。
第二个案件是一起起诉农药伪劣导致苹果歉收的产品质量损害赔偿案件。这种案件,一是农药品质不好认定,二是损害数额不好认定,三是两者之间因果关系不好认定,可偏偏案件双方都找了关系。
院长开庭前的某天,食堂吃饭时还专门把老王叫过去,问起了这个案件。据说,原告的一个亲戚是县纪委监察委的副书记,而被告的一个亲戚则是中院的某个领导。老王也不知道院长是为那方过问,但内心里叮嘱自己,这个案件一定要认真审理。
作为一名当了十多年、审过上千起案件的老法官,让老王刻骨铭心的几个案件,都不是因为案情复杂法律疑难,而是案件背后的关系复杂。
刚当法官的最初几年,院里搞副庭长(副股级)竞争上岗,院领导私下里的态度看,一直是骨干力量,业务成绩突出的老王很是有戏。
当时,老王手里有一个交通事故的案件。原告被撞成了植物人,是某位市级领导的亲戚。院里很多领导前来关照,一是想按城镇居民标准赔偿,二是想把护理费按十年甚至更长的二十年计算。
市中院有审判指导,这种情况护理费一般为五年,因为通常情况下,植物人是活不过五年,真活过了,还可以按新的标准另行主张。
案件审完,老王给庭长交上的拟稿判决意见是,原告不符合城镇居民条件,根据病情建议护理期五年。庭长当即表示不同意,随即将案件提交到了审委会。老王在审委会上据理力争,可几乎没人赞成自己,最终,案件结果服从了审委会意见,老王的副庭长也没戏了。院里疯传,老王不成熟。
原被告都很重视这个案件,原告从农药说明到国家强制标准,从购买施药到果树损害表现,从往年收成到邻地收成,案件事实、证据整理,事无巨细,被告则是一概否认,一概异议。这种案件注定要走鉴定的程序,而且往往不至一个鉴定。等到证据质证完,已经是临近十二点了,一上午被90度审判椅隔得屁股疼、蜷的腰板疼的老王,宣布休庭。
急忙赶到食堂刚坐下,手机响了,一看号码,是儿子班主任的电话。全家最为金贵的儿子在人家手里,那里敢怠慢。却不是因为儿子在学校里的事,电话那头,老师直言,上午第一场开庭的原告是他弟弟,听说案件可能超了诉讼时效,不过律师说,超不超时效,就是法官一句话的事,还请高抬贵手。
电话的最后,老师还讲起了老王儿子的学习情况,并说根据最新的摸底考试,班里要调整座位了,他会照顾的。
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老王默默的等对方挂上了电话。
午饭后,没有结婚的小李回宿舍休息了,老王在办公室支起了行军床,拿起厚厚的《民法典释义》本想学习一番,可刚看了没几页,就打起了呼噜。
又是闹钟,一点四十五准时震动起来。老王叠起了被子,收起了行军床,洗了把脸,坐到办公桌前开始抄学习笔记,昨天内勤已经催告要上交检查了。不能掌管别人升迁的大权,又不能带人出外吃喝娱乐,自然也不好意意思让人替自己抄笔记,老王的学习笔记都是自己抄写的。
笔记没抄完,庭长推门而入,
一是询问上午第二个案件的开庭情况,告诉院长很重视这个案件,暗示原告多次给领导写信反映这个案件,所以将来判决之前,案件要经法官联席会议讨论,其中的含义,老王隐隐明白了几分;
二是询问老王承包的贫困户脱贫情况,再次强调市里的要求,年底之前所有贫困户要一律脱贫,否则要处理人的。
老王的帮扶对象老赵是县城郊区一五十多岁的光棍,要技术没技术,要动力没动力,典型的好吃懒做。年初,街道出钱给老赵买了两只羊,可没成想,他没过几天就把羊卖了,很是逍遥的吃喝了一阵。为了动员老赵参加工作自食其力,老王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掏钱给他买了部手机,还不时的买几套衣服给他联络感情。
前不久,老王不无违规的找到了此前自己办理完案件的一个企业,为老赵谋得了一个看大门的工作,每个月1500元,管吃管住。高兴没几天,企业就三天两头开始找老王,说老赵什么事都不管不问,别人意见很大,想辞退了他。
扶贫任务一票否决,老王不敢大意,庭长走后,老王急忙赶到企业,哀求人家,就当做好事,可不能开了老赵。
从企业再回办公室,办公室里小李告诉老王,已经有十几个电话找他了。插上电话线,老王不停的接了五六个电话,一看时间,马上到儿子放学的时间了。从厚厚的档案柜里抽出了几本已经开完庭的卷宗,老王开车赶往学校。
路上,儿子高兴的说,最近班主任不知为什么,格外关照他,老王心领神会。
晚上吃完饭,妻子带儿子去上补习班了。老王坐到台灯下,打开公文包,准备写判决。
门外有人敲门,进来的是自己本家的一个叔叔,还带来了一个陌生人,手里拎着两个黑色塑料袋。叔叔介绍,来人在老王手里有个案子,开庭已经有段时间了,某某律师代理的,希望能关照一下。
老王急忙回绝,连称这个案子他也说不算,需要集体研究,直到将对方连人带东西送走为止。
经此一折腾,老王也没了写判决的心境,脑子又想起了今天庭长跟自己说的那个农药商品质量的案子,还有儿子班主任的那个电话。
苹果长得不好,就是农药的原因吗?
农药厂的产品都是具有资质的,能说不合格就不合格的吗?
这些都是需要鉴定的,法官哪能轻易进行认定?
原告接收房屋已经六七年了,现在来主张逾期交房违约金,诉讼时效过期被告已经提出来了,判决书怎么就案依法自圆其说呢?
能让庭长前来通知的背后,肯定是院长的意思,虽然自己四十好几了不求提拔,跟自己一同到法院的那几位,再就是庭长、审委会专委了,可年底的法官绩效奖金、自己团队的书记员绩效奖金,还需要领导评定等级呀!
妻子天天需要来回奔波两个多小时上班下班,大不了坚持十几年就退休了,可孩子却在学校受班主任管理,现在初中考高中的成绩几乎决定了高考成绩,不知道律师跟当事人说了什么,如果不支持原告的话,班主任会不会对儿子采取什么手段?
谁不知道奉承迎合上级、按照亲疏远近办事,可以实现名利双收,可一名法官需要秉持的法律信仰、职业本分、社会正义何在?如果为了这些价值追求,需要深深的牺牲个人利益,是否值得?
烟抽了一根又一根,老王坐在沙发上,内心除了不安焦虑,丝毫提不起写判决的心境来,尽管他也知道再不写那几个判决,自己又要被系统黄灯警告、单位通报督导了。
十点,儿子和妻子回来了,各自洗漱上床睡下了。明天还要早起,不管那么多了,老王也躺在床上,可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又想起电话里班主任要调整座位的信息,这是威胁吗?
看来又是要失眠了。
老王翻开手机,打开微信,翻出自己订阅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媒体,看多很多专业法律人撰写的文章,感慨着法律信仰虽然不停的受到现实的考验,但是,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更多优秀的法律人在这个行业探索更美好的未来。
最近,老王常常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一天的庭审坚持下来,胸口会隐隐作痛,三四个小时的盯着电脑写判决后,走路脚下像踩在棉花糖上似的,他怀疑自己病了。
每天一睁开眼除了案子就是案子,每月完成了一批考核结案指标又是下一个考核周期,案件仿佛看不见尽头的海浪,无休无止,前赴后继,不知道那一拨海浪下隐藏的暗流,就可以把自己击倒击垮。
老王,有时真的想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可他每次看到妻子和儿子需要自己的眼神,他就打消了念头,告诉自己,我还能再坚持一下……
注:本文的灵感及内容借鉴了公众号“司马当2020”的《一个法官的24小时》一文,已经获得授权进行修改转发,可修改完发现,已经不能标注系转发可,在此特此感谢。最后,呼吁保护文中老王这样的好法官,他们是司法的希望所在。
来源:烟语法明 作者:烟语法
往期精彩:
记得给月半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