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信息化周报 | 9.18-9.24

因专注而专业的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1196

读完共需

5

分钟



作者 | 信息化编辑部李一
原创 | 教育信息化100人


01    
提高信息化设备使用效率!三部门组织开展2021—2025年“能力提升”项目规划编制工作
 

▲图/教育部官网发布相关内容

9月2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编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要稳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优先补齐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短板、切实扩大城镇学位供给、稳步提升育人保障能力。其中第三项提出,稳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支持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提高信息化设备使用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提出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平台,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相关设备购置,支持学校网络设施设备购置。教学资源平台的日常维护、学校行政管理平台及软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建设的信息化平台等不得纳入规划。
来源 | 教育部官网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02    
教育部:减负、提质两手抓 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


▲图/来源于澎湃新闻

9月23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建设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强调,落实中央“双减”决策部署,必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其中教育信息化相关:
 
强化工作部署推动。部署了“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着力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了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畅通了学校、家长“双减”问卷信息直报渠道。 加强学校作业调控。广泛推广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国家级教学成果,探索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有效作业等实施途径。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作用,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各年级、各学科全覆盖的优质课程资源。9月1日至22日,云平台浏览次数达到7.02亿,访问人次3.06亿。
来源 | 澎湃新闻


 
03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图/中国政府网发布相关内容

9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扩内需促转型增后劲。

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科学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骨干网和城域网协同扩容,开展千兆光网提速改造。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完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泛在协同的物联网。

 二要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融通创新。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建设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民生基础设施。 三要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深度融合。 四要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参与相关国际规则标准制定。 五要建立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来源 | 中国政府网



04
宁夏实现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全覆盖

▲图/教育部官网发布相关内容

9月18日,教育部官网发文《宁夏深化“三个课堂”普及应用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截至目前,宁夏实现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全覆盖,累计开课近40万节,惠及全区1/3学生。
 
宁夏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建立“三个课堂”课时认定标准,着力破解主讲端教师教学任务增加问题。 从自治区层面明确“三个课堂”课时认定标准,要求各地按照不低于1∶1.5的标准核算课时(即线上教学1课时相当于线下教学1.5课时),核算主讲端教师工作量,并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评定时予以倾斜,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三个课堂”建设成效。 建立学校参与激励机制,要求各级优质学校必须在宁夏教育云平台数字学校开通名校网络课堂、开放网络课程;对承担名校网络课堂的学校,将在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履职考评中予以倾斜,激发“三个课堂”应用活力。建立名师应用考核机制,将“三个课堂”开展情况纳入塞上名师、骨干教师考核办法,明确塞上名师、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市县级骨干教师等每学期通过“三个课堂”开展在线教学、教研的最低时长,确保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
来源 | 教育部官网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05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考核结果公布 宜昌连续两年获全省第一
 
宜昌市教育局消息,近日召开的湖北省行政管理者教育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会上公布,宜昌市连续两年(2019年、2020年)在湖北省市州教育信息化考核中,都名列全省第一。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宜昌教育信息化获得了长足发展:依托城市云构建教育服务平台。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宜昌教育云,2018年在省内率先接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体系联盟首批成员。研发“互联网+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平台,初步破解了“择校热、入学难”等教育痛点,促进教育均衡。率先在省内启动现代化学校创建,目前已有数字校园创建学校国家级1所、省级8所、市级109所。参加全国“一师一课”活动,教师晒课率100%,5年来累计获得部级“优课”达660多节,获奖“优课”数量居全省第二、优课数与教师总人数比例居全省第一。2020年伍家岗区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夷陵区入选中央电教馆在线教学创新项目区。2021年,宜昌市与对口援助的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开展“空中课堂”,基于5G技术进行“同上一堂课”,推动了教育援藏再上新台阶。
来源 | 三峡日报官方微博



06
京银“互联网+教育”双优云桥项目2021年续建启动
 

▲图/2021年续建启动仪式现场图

2021年9月17日,京银“互联网+教育”双优云桥项目2021年续建启动仪式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京银“互联网+教育”双优云桥项目启动于2020年1月,旨在加快推动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立足银川教育实际,引进首都及首都师范大学的优质资源,推动银川教育快递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项目实施为银川市带来了显著教学成果,2020年8月,银川市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2021年,京银“互联网+教育”双优云桥项目将通过实施“互联网+课堂推变”、“三个课堂”名校联盟、“互联网+阅读生态”、“互联网+创新素养”、“互联网+智慧教育研修应用”五大工程,进一步创建“首师大-银川”模式,逐步实现“首都带首府,首府带县乡”,构建银川“互联网+教育”新生态。
来源 | 首都师范大学官网


 
07
北京大学“全球课堂”项目启动 ClassIn为独家技术支持平台
 

▲图/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宣布项目启动
 
9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和全球合作伙伴康奈尔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共同启动北京大学“全球课堂”项目。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宣布“全球课堂”项目正式启动。面对疫情,北京大学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实现与全球共享北京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作为“线上北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课堂”项目将北京大学的优质课程分享给海外学生,使中外学生“云端”相聚,共同学习。

2021年秋季学期,“全球课堂”项目选取“中国经济”“国际发展政策”“中国商务”“中国与非洲:全球性的相遇”“全球卫生领导力”“专业汉语”等六门课程,面向北京大学五所孔子学院和海外友好合作院校的学生开放,并通过线上教育平台ClassIn同步直播给海外学生。
来源 | 北京大学新闻网  


【教育信息化100人】实践者亲述:一所学校里的教育信息化是如何推进的?


教育信息化周报 | 9.11-9.17


教育信息化周报 | 9.4-9.10


教育信息化周报 | 8.28-9.3


教育信息化月报 | 8月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