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构建筑师里伯斯金的拼贴画艺术

2017-01-07 有二 UniDesignLab

Daniel Libeskind波兰犹太裔美国建筑师、设计师,他设计过柏林犹太博物馆、帝国战争博物馆北馆、当代犹太博物馆和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等知名建筑。



他也是Collage-drawings 代表人物之一:


所谓 Collage-drawings,即利用线条、相片碎片、色块,并同时利用画布的负空间创作,范围涵盖了从Geometric Order 几何秩序,Minimalism 极简主义,Precisionism 精确主义到之前的 Superstudio,Archizoom 的Utopic/Dystopic 乌托邦/反乌托邦叙事,其表达的多为身体与空间、物体材质等的关系。Libeskind 的作品主要是关于 GeometricOrder几何序列的 Collage-drawings


那么何为 GeometricOrder 几何序列?其实不难理解,就是将几何作为 Collage 的操作方式,通过精准定位的方式,将最小的拼贴元素表达出深层次的空间及分层秩序。代表人物为上图的El Lissitzky*,用色块的简单拼贴表达出三维建筑空间的组成结构,环环相扣的几何形式表达出了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而 Libeskind 擅长的是同时采用建构和解构应用几何序列。

*在作者公众号推送过的#SolLewitt #Incomplete Open Cube篇文末提及的seminar作业将二维空间还原三维空间的操作就是以 Lissitzky 作品为例





他的建筑表达语言与他1960年代在 Cooper Union的学习经历密不可分。在当时的建筑系教授 John Hejduk,Ulrich Franzen 和 Robert Slutzky 指导下,学生们根据 “Cubism 立体主义*和 Neo-plasticism 新塑造主义**的视觉探索,以及勒柯布西耶和其他巴黎的早期大师们作品中用以塑造空间的语言,被要求设计一个基于 “Juan Gris 胡安·格里斯概念”(文图1) 的,展示一个 纯合成(拼贴)构成 的概念。

*一种前卫艺术流派,追求碎裂、解构、重组的形式表达作品

**荷兰风格派运动,起源于荷兰语De Stijl,主张缩减为几何的简单淳朴的艺术表达形式,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于是在 Cooper Union 的本科学习过程中,他先是研究了名为 Collage的项目,在其中将 Collage-drawings 发展成了一种 表达三维建筑空间形式的方法(发表在 Education of an Architect 一书中)。此后基于 Collage 的研究基础,他又创作了一组名为Collage Rebus 的系列,探索解构和重组建筑平面,并将其作为三维、轴测视角的空间形式的基础



图中的正交或是呈现 30° 的网格作为复杂的 几何形态生成的框架,而轴测法为正式的空间模糊性和空间关系提供了 翻译语言,因此并不是完全客观的由建筑平面还原而成的轴测图。他的Collage Rebus系列为诠释空间的提供了多种基于轴测法的生成形式,也就是说不同的读者在这样的作品当中,可以由于空间模糊性的表达产生多种不同空间感受的解读,但却又是基于一个相对客观的轴测操作手法完成的。




这在上图 Collage Rebus 3 中犹为明显,倾斜的线条片段和旋转的平面部分是高度还原的,动态的空间构成是根据不同片段的垂直位移构成的。



建筑师说:Libeskind 是一个很喜欢将绘画作为建筑语言的建筑师,早年为专业音乐家的经历影响了他对于建筑语言表达的方式。他认为绘画也是 Score* 的一种,绘画传达出的含义不仅仅是形态层面,而更应该包含了精神层面,通过亲手描绘,才能将手、思想、灵魂联系在一起,这与电脑绘图所传达的东西是绝对不同的。可以从他早期的学习到后期的方案呈现看出,几乎一直都有手绘的呈现。

*关于 Score 在我推送中的#LawrenceHalprin #Motation System 篇谈到很多



Axonometric Crystal NewYork, 1970

为什么要讲他的拼贴画呢?是因为我在看 No Stop City 时,发现 Libeskind 也是深受其影响的建筑师之一,但根据时间推算,这个时期的作品在1967-1970年完成,因此应该是更与其 Cooper Union 的学习经历相关,而接来下将要介绍的他的代表作 Micromegas更受到包括 No Stop City 在内的多理论及作品的影响



01 The Garden, Micromegas, 1979

Micromegas: The Architecture of End Space 是根据 1752 年 Voltaire 伏尔泰的同名科幻小说 Micromegas创作的,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居住在宇宙的 Sirius 星的名为 Micromegas 的人的宇宙旅行冒险故事,尤其是在最后一章他游历到地球,与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学者进行了对话。Voltaire 通过这一系列与学者的对话,表明了在历史环境下,既有知识和思维模式想要试图超越这个限定是很困难的



02 Time Sections, Micromegas, 1979

为什么要解释这个故事的含义呢?Hannah Pavlovich 在 Forms and Formalism 中认为 Libeskind 在提出 Micromegas作品后,环游世界并担任十多个大学的讲师,但这一系列作品却并未被他的同行们认可或是得到重视。哪怕是基于相似的环境或背景,但这是一系列违反原有认知规则的图纸表达,在专业领域遇到障碍大概就是因为如此。但无论如何,这也是文学作品作为建筑绘画来源 的一次实践及反思。



03Leakage, Micromegas, 1979

Micromegas阶段,Libeskind 的作品已经由前期的象征性的拼贴画转变为了更加抽象的表达。共有十张图纸组成,图纸的名称包括了部分科学和数学术语,诸如:法律、方程、微积分,名字分别为:No.1: The Garden;  No.2: Time Sections;  No.3: Leakage; No.4: Little Universe;  No.5: Arctic Flowers;  No.6: The BurrowLaws;  No.7: Dance Sounds;  No.8: Maldoror's Equation;  No.9:Vertical Horizon;  No.10: Dream Calculus。


04Little Universe, Micromegas, 1979


所有的图纸简单地由实线虚线结合,虚线比实线稍细一点,但还是一眼会被图纸的复杂度所震撼。乍看之下,每张图纸似乎呈现的是许多混乱或呈爆炸状的几何碎片,几乎没有独立的片段,所有的元素像被缠绕在一个迷宫当中,就连最基本的几何单位都很难被识别出来。线和平面之间的关系似乎是无法界定的,线和线、平面和平面、线和平面,都以一种很奇怪的方式相互连接着。


05 Arctic Flowers, Micromegas, 1979

虽然第一眼会觉得这些图是任意的、无秩序的,但事实上,这些图纸的生成过程都是通过系统或程序,是科学或数学方程的一部分,每张图纸都是实验的研究过程或结果。因此作为实验过程的呈现,这些图纸可以被视为是一个还未完成的作品,定格在了结束实验的那一个瞬间。如果实验继续,或许图画会继续改变,这些绘画是一个暂时的时刻,而不是完成的精致的作品。


06The Burrow Laws, Micromegas, 1979

采用这种严谨的生成方法,Libeskind 并不是试图代表一个清晰的建筑概念,而是尝试 探索空间的新维度。在他关于 Micromegas的论文中,他也表达了传统建筑图纸中预先假设建筑、空间的形态的质疑。他认为还原抽象 的方式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生产建筑的形式,揭示的东西远多于直接呈现一个新的建筑形态或是一个现实领域,而还原和抽象事实上也是一种 “现实的延伸”。


07 Dance Sounds, Micromegas, 1979

但具体这个 “现实” 所指为何?图纸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尽管没有人可以将这些图像变成真实的建筑,为什么建筑师还要绘制这样的图纸呢?

Libeskind 是这么解释的:绘画不是一种单纯的 “发明”,它的作用其实不是呈现自己无限的自由思想内涵,而更像是一种内在经验状态,通过激发和支持客观现实表达或是支持绘画者而得到揭示。这大概就是前文建筑师说种他所提及的手、脑、灵魂统一的概念吧。


08Maldoror's Equation, Micromegas, 1979

解构 或许是一个质疑建筑模型——一种普遍认知下的方式,不过 Libeskind 也并不是从它这些作品中寻找 Symbolism象征主义。你仍然可以在图中解读出建筑元素:门、框架、梁...统一由平行投影的单线生成,因此好像指责起来的话又缺少了点理由。PeterEisenman 在他的论文 Representations of the Limit: Writing a ‘Not-Architecture.’中也从未直接说明 Micromegas 所传达的真正含义,就像 Libeskind 所说,绘图是一种过程,你单独抽取出图片的某一部分来解读,是没有意义的;某个元素被删除也并不会影响作品的好坏判断。

09 Vertical Horizon, Micromegas, 1979

原谅我本来想说关于 No Stop City 和 Libeskind 的关联,却怎么也好像找不到之前那篇文章,只留下了这么一句:Daniel Libeskind, younger still, said that he picked up where No Stop City Left off. 我猜想,或许是因为 collage 操作手法,或是受 No Stop City 的提出背景感染,在当时建筑危机现状下,面对传统的建筑学科学习方式,他所传达的是一种积极的、进步的建筑发展意图


10Dream Calculus, Micromegas, 1979

除此之外,Colin RoweRobert Slutzky 1963年的文章 Transparency: Literal and Phenomenal 也对 Micromegas 有一定影响。文中他们认为 Literal transparency 处理的是深层空间中的半透明对象,而 Phenomenal transparency 呈现的是正面的,浅层的抽象空间中的对象。举了 Le Corbusier 的 Villa Stein in Garches 别墅的立面来解释透明性。




只能说在 Micromegas 中,你不必将这些作品理解成为三维空间元素的集合,而是一个平面化的二维空间,以满足透明性的要求。各个元素片段是相互融合的,因此这些作品被贴上 “拼贴” 的标签其实并不那么合适,更合适的说法是 利用了拼贴的概念。同期的作品Chamber Works(下图)是基于音乐和空间的关系的作品,虽然被认为是一个更优的生产空间的工具,却不及 Micromegas 的建筑空间表达形式:


关于 Libeskind 的文章内容告一段落,若想了解更多文章所提及的相关内容请关注我的公众号“语色”吧,谢谢!


关于作者:

有二,建筑系

热爱一切不正经的建筑艺术相关的设计湿一枚

梦想将最爱的电影和平面设计结合进建筑

感谢作者的投稿,喜欢这类文字的请关注作者的公众号。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启发了库哈斯、屈米、艾森曼的乌托邦创作,你看懂了吗?

扎哈才死了半年,接班人就在伦敦闹革命了

不想成为漫画家的园艺师,不是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

"道"的生成性——算法建筑小谈

建筑:对于暴晒我是拒绝的

Big建筑: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设计师不是愤青,而是迎合大众的段子手


UDL有偿征稿。请与公众号主页菜单中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