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舒伯特作品里的贝多芬式的激昂和宁静丨如何演奏《C小调第十九号钢琴奏鸣曲》D.958?
舒伯特《C小调第十九号钢琴奏鸣曲》D.958,作于1828年,身后作为遗作而出版。共4个乐章:
快板,C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与贝多芬《32首变奏曲》主题类似,在确保主题左手16分音符表现中,右手推移进行,第二主题为降E大调。发展部以发展第一主题为主,再现部第一主题以C大调再现。
慢板,降A大调,扩大的三段体。曲式结构为A-B-A'-B'-A'。B中有频频转调及三连音连续演奏。
小步舞曲,快板,降E大调。小步舞曲主部本身以三段体,中段节奏虽明快,但始终被宁静的氛围包围,第三段再现小步舞曲主部。
快板,C小调,巨大的回旋曲乐章,实际为大型的三段体。第一主题部(A)有回旋曲主题风格。第二主题部(B)以小调频频转调,结尾以降E大调稳定,以B大调进入第三主题部(C)。中间出现第一主题部修饰过的乐念,两个主题部以降B小调再现后,进入以第一主题构成的C小调尾奏,结构为A-B-C-A'-B'-A"。
浅谈舒伯特晚期奏鸣曲D.958的演奏技巧
人们谈起到舒伯特,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经典名曲,600多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是他一生创作的最大成就。但当人们醉心于他的艺术歌曲的同时,却没有给予他的器乐作品应有的重视,舒伯特的钢琴作品一直到逝世后才得到后人的认可和传颂。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82gjfjzw&width=500&height=375&auto=0杰罗姆·罗斯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音乐会(894/958/959/960)
在舒伯特生命中的最后三个月里,他创作了三首奏鸣曲,被人们视为达到了其音乐创作的一个成熟和巅峰期。人们在研究舒伯特奏鸣曲时,总免不了将他和贝多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认为舒伯特在一定程度上有模仿贝多芬的地方。对此,我却认为不尽然。他们虽身处同一个时代,贝多芬的知名度远远大于舒伯特,在这种情况下,舒伯特既视贝多芬为偶像,却又想摆脱贝多芬的影子。舒伯特的音乐是流线型的,抒情中略显悲伤,悲伤中不失忧郁,他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里,创作出了钢琴奏鸣曲的巅峰之作――D.958、D.959和D.960。这几部作品完整演绎了他内心的变化过程,是对他成就的最好褒奖。本文首先对舒伯特与其奏鸣曲进行简单分析,然后对D.958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创作特色以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1825-1828年,舒伯特步入其生命的最后旅程,D.958是此时期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这首奏鸣曲表达了他对贝多芬的崇高敬意,囊括了他太多的人生经历和对音乐独特的感悟。
在D.958第一乐章起始阶段,舒伯特运用了将近10小节的伴奏和弦进入主题,这一部分的演绎是澎湃昂扬的,所以演奏需要更有力度。但是下键又应该略慢一些,下键过快会造成和弦不够饱满,连接不够平和。演奏者在演奏时手指最好完全覆盖在琴键上,这样可以很轻松地把握按键的力量和速度,更好地演奏这首作品。另外,对演奏者来讲,肢体语言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肢体的摇摆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融进作品中,还可以使欣赏者更好地了解作品。演奏者要将身体的力量传递到手指上,注意手指的迅速用力,使得声音听起来更有力量更有底气。因此,手指在练习的时候,要能够灵活控制来自身体的力量,让作品在充满力量的同时又不显得僵硬。
作品的一开始是左手的大量切分式的和弦伴奏,因为这种伴奏形式常常让人觉得是充满力量的,表达的是一种华丽壮阔的场面,但实际并非如此,这一部分描写的是一种舞蹈形式的场景,和弦又位于左手上,所以这一部分是较难把控的。同时,这段中很多地方有连续的柱式和弦的变化,训练的时候手臂经常会僵硬。而这部分的音乐对演奏的速度又有一定的要求,要配合手臂的颤抖,并且右手所奏的单音旋律又极会被此处的和弦声音压过,所以要经过不断反复的正确慢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贝多芬的作品往往在节奏中给人下个章节情感方面的提示,在听众心中形成非常明朗的印象,而舒伯特的作品则相反,他的音乐往往极具变化性,你会觉得他很多作品能表现出自由的特性,极具浪漫性,他就像个幼童一般,在自己的世界里随意游走,但你却不忍离开他,想跟随他的脚步去追寻那曾经的美好。
D.958的演奏时间差不多长达28分钟,有人觉得太长,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投入到他的音乐中去。我认为他的每一个句子每一小节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理由,就像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你觉得舒伯特的作品只有温暖和婉转,那你还没有完全理解他的作品,仔细倾听,你会发现在他的曲子中还蕴藏着勇敢和力量,你会觉得他作品中的每个音符都有内容,如第一乐章处的旋律就为下面的整个旋律埋下了伏笔,贝多芬式的激昂和宁静在他的作品中都能体味得到。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发现,这首奏鸣曲中既能体味到古典主义的戏剧化,同时还能感受到浪漫主义所代表的歌唱性,并且节奏明显,舒缓和收紧并存。就像第一乐章第一页里的前几个小节,作品的旋律极为紧凑,但在紧接着的几个小节中作品又表达了一种温暖明媚的情感,同时三连音的结合使得作品非常的优美。再后面,舒伯特运用了三对二的演奏方式,这种结构对演奏者的要求更高,需要准确把握演奏节奏,同时又十分的放松。纵观这首奏鸣曲,其重点在于这首曲子可以很好地感染听众,使音乐作品得到整体的升华。以第一乐章为例,用一个和弦来让听众感受作品的进入,再在一个两拍的和弦后加入一个八分休止,引领听众进入了一种神秘的境界,接着通过两拍的单音和十六分音符,将这种神秘感推向高潮,然后通过六个小节的和弦,使听众完全处于情绪激昂状态。除此之外,为了营造这种抑扬顿挫的氛围,舒伯特还在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空拍,让听众完全陷入这种高亢的氛围之中。
舒伯特作品的特点就是能够将歌曲所具有的旋律和奏鸣曲中的变化性的紧张感放在一起,因此他经常在作品中使用一些长句子,而这些句子会把作品的旋律变得更加的细腻婉转。通过作品D.958本身而出现的创新,是舒伯特多年积累经验的迸发,他经常对作品的调性布局和原有的结构进行令人意想不到的更改,而这种更改突出了他自己本质的“歌唱性”风格,他在奏鸣曲式的创新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巨大的。
本文作者程丹阳,原载《戏剧之家》,2015年第十九期;往期舒伯特:1、如何理解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爱得要命丨却从不关心歌词内容丨如何把握声乐中的乐与诗的关系丨二者可以完美结合吗丨舒伯特《纺车旁的格丽卿》;2、傅聪谈音乐丨“舒伯特好像是外星球的一个流浪者来到我们这个世界”!3、“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丨你们觉得舒伯特最痛苦的是什么地方?4、终结与滥觞丨舒伯特的晚期风格与死亡意象;5、舒伯特的晚期风格与死亡意象丨一旦失去了天启宗教的安慰,死亡与毁灭便成为一种无法逃避而令人窒息的魔咒;6、1828年对于舒伯特来说,既是结束,也是开始丨这一年的作品,宣告了浪漫主义音乐时代的真正到来!7、“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飘去”丨从《小夜曲》看舒伯特创作风格;7、舒伯特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向一切欢乐和希望告别!8、舒伯特的音乐源自其切身的痛苦,这痛苦的结果至少能给世界带来些欢乐!9、舒伯特《冬之旅》的钢琴伴奏何以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