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他如何将俄国的《四季》变化写入音乐!

2017-04-16 李璇、周晓梅 西方音乐评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47iqzbps&width=500&height=375&auto=0李赫特演奏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与其钢琴组曲《四季》

1、巴洛克音乐的特征与新意丨维瓦尔第《四季》;2、纪念维瓦尔第丨他的创作如何与一所孤儿院密切相关丨他的《四季》如何代表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所有特征和新意,并为后来音乐发展奠定基础的?


柴可夫斯基被称为是一位创作旋律的大师,他创作出的旋律优美,既通俗易懂又不乏旋法中的深刻性。柴可夫斯基创作出的钢琴组曲《四季》中的每一首曲调线条均展现出委婉悠长、清新悦耳的气质。渐次,在音乐发展过程中,音流起伏跌宕婉转,表现出深刻的真实社会。透过他创作的这部钢琴组曲《四季》,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708n7fll&width=500&height=375&auto=0柴可夫斯基《四季》,Lisitsa演奏



若要提及俄罗斯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格林卡、里姆斯基、莫索尔斯基等等不计其数,但是若要谈及将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融汇的集大成者,那么首屈一指的便是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首先是建立在欧洲古典音乐基础上的,其次融合大量的俄罗斯民歌与民间舞蹈元素。正因如此,他的创作才是清晰可辨,并且渗透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同时,俄罗斯生活中的点滴气息与民间特色都能够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一览无遗。柴可夫斯基从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出发,借鉴大量的创作技法和演奏手法,创作出这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钢琴套曲――《四季》。这部作品的副标题实际为“性格描绘十二幅”,是以春夏秋冬为背景,以大自然为描述对象,表达作曲家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类和平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19世纪下半叶沙皇专制时代的俄国境况。 


1876年,圣彼得堡的音乐杂志《小说家》找到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邀请其创作一套作品,以刊登在每月出版的杂志上。收到委托后,柴可夫斯基随即展开创作,他以舒曼的作品《森林情景》为原型,在1876年1月至12月为各月号的杂志标题上创作一首合适的钢琴独奏曲。柴可夫斯基细致观察后决定将俄国四季的变化写入音乐之中,因而他将这四季变化赋予想象的艺术空间,揉合其特有的忧郁气质,将季节音响化、印象化。这12首钢琴作品于1885年才总结题为《四季》进行出版。在创作过程中,柴可夫斯基叮嘱仆人,在每月的特定日子提醒自己必须创作出一首钢琴曲。这12首作品的演奏技巧都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却在这简洁之中流露出柴可夫斯基对于俄罗斯大地的深厚感情。这整套作品描绘出了俄罗斯大地的独特美景,深刻地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同时,这部作品也反映出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源泉便是祖国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这12首作品从标题到内容都映射出柴可夫斯基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下面将12首作品的标题与寓意进行简要论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50cxwdyi&width=500&height=375&auto=0Lev Oborin演奏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月秋之歌》


  1. 一月――《壁炉旁》:这首作品是一首具有典型俄罗斯民谣风格的钢琴曲,表现出在寒冷的夜晚室内取暖的一片温暖的情景。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是由普希金题诗。

  2. 二月――《狂欢节》:这首作品是作曲家运用钢琴音色在模仿俄罗斯最富特点的民族乐器手风琴的音色,在音乐展开过程中柴可夫斯基强调俄罗斯音乐中的舞曲的节奏,非常生动的描绘出跳舞欢度狂欢节的俄罗斯民众的热烈欢庆场面。同时,意欲着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中期待春天的到来。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是苗塞姆斯基题诗。

  3. 三月――《云雀之歌》:这首作品是在描述冬天即将要过去,春天即将展开,丛林中的云雀已经跃跃欲试期盼春天到来的场景。钢琴曲中的装饰音是在非常形象的描绘草原上的云雀叫声。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是麦可夫题诗。

  4. 四月――《松雪草》:这首作品与门德尔松的《无词歌》非常相似,旋律悠远绵长,宛如歌唱般向世人传播大地回春的讯息,连松雪草也向大家宣告春天到来的喜讯。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是麦可夫题诗。

  5. 五月――《白夜》:这首作品描绘的是在夏至时节,俄罗斯北部会出现极昼现象,这极昼正是预示着夏天的到来。作品在陈述过程中插入舒曼风格的旋律,描绘出白光洋溢的初夏情景。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费特题诗。

  6. 六月――《船歌》:这首作品描绘的是曼妙清凉的俄罗斯仲夏,在某个清凉的别墅区的湖边,游船的人儿在湖光涟漪的映衬之间聆听着美妙的乐曲,音乐与时空交错,展现出一幅夏日情怀。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普雷西杰耶夫题诗。

  7. 七月――《割草人之歌》:这首作品描绘的是夏季一眼望去广袤的田园景致,在一片俊美的清凉花香中,割草人伴着歌声劳作。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柯里杰夫题诗。

  8. 八月――《收获》:这首作品描绘的是到了收获的季节,田地里的农民们展现出的一派劳作场面,忙着收割庄稼的朴实人个个都洋溢出收获的喜悦。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柯里杰夫题诗。

  9. 九月――《狩猎之歌》:这首作品描绘的是人们在广袤的原野上奔跑狩猎,劳动人民打猎时英姿飒爽的容貌、动物们四散逃窜的情景尽收眼底。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普希金题诗。

  10. 十月――《秋之歌》:充满魅力的秋天即将离去,树叶逐渐凋落,行走在路上的人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寒冷的空气袭来。在这样的季节,柴可夫斯基再一次以其特有的感伤笔触勾勒出渐行渐远的秋天。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托尔斯泰题诗。

  11. 十一月――《在马车上》:由三头牲口拖拉的雪橇,在俄罗斯广大的雪原奔驰。俄罗斯民谣化身的自然音阶旋律,以丰富的感情歌咏出乐曲的主题。本曲不但是本曲集中最著名者,也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中被誉为最高杰作之一的作品。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内克拉索夫题诗。

  12. 十二月――《圣诞节》:这首作品是柴可夫斯基整部《四季》的收官之作,作曲家运用一首优雅生动的圆舞曲收尾。整曲在一片华丽活跃的节奏旋律烘托下将音乐推向高潮,使音乐画面越来越浓烈。这首作品发表于音乐杂志《小说家》时,朱可夫斯基题诗。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虽是一部小型的钢琴组曲,但是却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热烈掌声。这是由于这部作品不仅带给每一个听者画面般的生动感受,更是让聆听音乐之人得到美的享受。这部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性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 第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光。在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四季》中,作曲家用多变的音高旋律、丰富的节奏组合、多彩的织体形式表现出俄罗斯春的生机、夏的浓郁、秋的柔和、冬的瑰丽。这种描绘是建立在对俄罗斯大地的热爱、对俄罗斯自然的熟悉、对祖国的忠诚上的。同时,柴可夫斯基也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抒情表达了人们的希望和欢娱、激奋与豪迈、忧伤与憧憬、焦虑以及对幸福的渴求之情。 

  • 第二,俄罗斯人民能歌善舞的豪爽性格。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四季》中的一首首钢琴小品,不论是在音高上、亦或是节奏上均展现出了俄罗斯人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及豪爽性格。如:二月――《狂欢节》、十一月――《在马车上》、十二月――《圣诞节》,柴可夫斯基采用具有民歌性的音乐语汇进行创作,旋律质朴热闹,表现出了俄罗斯人民欢庆佳节的热闹场面。七月――《割草人之歌》、八月――《收获》、九月――《狩猎之歌》,柴可夫斯基采用具有民谣风格的舞蹈性节奏,表现出了俄罗斯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豪爽、乐观的精神。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四季》的创作就是客观地再现了19世纪下半叶沙皇专制时代俄国人民的生活。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力求用最直接的抒发个人感情的方式,来表达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他以大家都能理解的音乐语言组织出生活中的诗意和人类感情中风流迷人的成份,将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的巧妙结合,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本文作者李璇、周晓梅,原载《音乐时空》, 2016年第一期;往期老柴主题:1、从交响标题音乐看柴可夫斯基的情感世界丨他曾说:“能像全身心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巨大的幸福,我的头脑里永远忙于种种音乐想象”;2、老柴论音乐丨“天堂没有音乐,我们生活在地上好了!” 3、“强力集团”和柴科夫斯基钢琴艺术的异同丨他们“对民族化音乐创作道路都是坚定不移的。” 4、聆听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与激情”丨斯特拉文斯基说:“他是我们所有人中最彻底的俄罗斯人”;5、柴科夫斯基音乐的民族情结丨他从不标榜自己是位民族主义者,但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祖国的命运和生活的意义;6、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丨郑石生讲解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