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凌逾:槟城跨界
槟城跨界
凌逾
槟城,又名槟州,一听到这名字就让人想到槟榔满地、瓜果飘香、热带雨林、岛屿活力等辞藻,其实是因地形像槟榔而得名。从飞机上下来,一踏上这岛城,却没有扑鼻而来的鱼腥味、海鲜味,而是空气清新,海风徐来,给人清爽舒适的感觉,让人先从嗅觉、触觉上喜爱这“印度洋绿宝石”。
会议主办方热情地前来接机,我们一行驱车前往目的地even green,路旁不时闪过粗壮的参天大树,两人都难以合围,树龄似乎少说也有百多年了,在向人骄傲地诉说宝地的少灾少难、安逸祥和、优良的环保生态。后来我们更见识了摄人心魄的海上朝霞和晚霞、凉爽宜人的高原,未被破坏的大自然赐予人的宜居之感,人类是在失去后才会深有感悟的。
第一次来马来西亚是十三年前到吉隆坡,欣赏楼高车快的国际化大都市范。第二次来直飞槟城,参加“世界华文作家与学者 · 槟城文学采风"活动,体会慢生活的闲适范。华人大会堂作为槟城华人的最高机构,在槟城成为世遗城市10周年之际,承办马来西亚第35届全国华人文化节,邀请世界华文作家与学者31人来槟采风,组织者为华堂主席许廷炎拿督、文学组主任朵拉作家画家、副主任拿督斯里李尧庆博士、郑碧莲女士,秘书菲尔律师作家博士、魏金顺、林岳桦、罗香婷、陈瑞清等,合力办成高水准的国际会议,高效高质高能,让人叹服。
举办“世界华人作家看槟城”活动,意在让槟城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槟城。带写作任务而来,我想看的是,槟城有哪些创意文化,特色何在。
槟城富含多元文化渗透的多彩跨界,中西文化合璧,多元文化共存。作为国际化移民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马来人占42%、华人占40%、印度裔占9.9%。街上白种人、棕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等随处可见,这可忙坏了中国来的摄影师,扛着相机抓拍不停。华人又分移民与土生两类,峇峇和娘惹是华人同当地人通婚的男女后代,摄影师所拍身着娘惹盛装的女子总是美艳不可方物。槟城人种多元,跨界气质与旧金山、洛杉矶等有得一拼,“硅谷创意”也许指日可待。
槟城人善于多语跨界。开朗乐观的菲尔、滔滔不绝的谢导便是实例,不仅普通话、广府话、闽南话随口顺溜,而且马来话、英文也都很流利,不时还来句韩国话和日本话打趣一下,各种语言信手拈来,潇洒切换,让人生羡。槟城人似乎个个都自带多声道切换器,仿佛多语水龙头随便拧开就可以汨汨而出。
文化多元鲜活,民族风情随处可见。槟城街头林立多国文字招牌广告,五彩斑斓,店店不同,拐角处随时可见惊喜,热带雨林的热烈气息扑面而来。街区行走一个小时就能遇见多个宗教场所,如清真寺、印度庙、天主教堂、土地庙、观音庙等,各类庙宇和信仰和谐共处,教堂寺庙一体,东方西方同存,可谓奇迹。
槟城建筑特色不是剑指南天、咄咄逼人的高楼,而是和蔼可亲、风情万种的传统平房建筑,中西跨界。不仅有欧美式的别墅建筑,以浅黄白色为主调,温暖清新,前园后院,翠意盎然,鸟语花香,印刻着殖民印记——1786年槟城被英国政府开发为远东最早的商业中心。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骑楼老街,一楼连廊是商铺,二楼以上住人。据说骑楼最初是为逃避英国人的重税,其实关键是适合槟城多雨酷热的气候,为人遮阳挡雨。岭南古迹有不少马来西亚式的骑楼,此番见到真身,作为生在梅州、长在广州的自己油然回想起熟悉的老街记忆,倍觉亲切。
中外合璧符号随处可见。就饮食而言,手抓的印度餐与刀叉的西洋餐任选,芭蕉饭与椰汁饭随意,娘惹菜、叻沙独霸一方,海鲜与山珍齐飞,美食之城名不虚传。就音乐而言,顶尖男校钟灵中学有中西合璧的乐队表演,二胡、箫笛鼓与大小提琴合奏,国乐与洋乐共鸣,乐队成员随时能胜任中式或西式的乐队表演。拿督斯里李尧庆一句话被反复引用:“槟城够大,包罗万象,槟城够小,鸡犬相闻”。“马来西亚的中外混搭符号可谓是:冚唪唥,乜都有,真系得人惊。
槟城是有故事的历史名城。中外名人只要造访,就过而不忘。毛姆来过,留下一句名言:“如果你没来过槟城,就是没有来过这个世界。”孙中山在此扭转革命事业,九次革命,五到槟城,槟城是他的福地。来自客家的南洋华人人首富张弼士有故居于此,辜鸿铭、伍连德的故乡在此。外交官郭嵩焘、黄遵宪等都来过,并留下了诗篇。郁达夫游历三日,写散文《槟城三宿》。李尧庆博士和陈淑珠中英双语新著《环壁生辉:敦陈修信祖居文物巡览》在前两书基础上再出发,详析陈氏祖居的壁饰、书法、绘画、灯笼、刺绣、木雕、牌匾、锦旗、神主牌、族谱、几代盛世家族照片等各式中外文物,儒道释合一的信念。敦陈修信是马来西亚的建国功臣、任期最久的财政部长(1959–1974)、创立了马来西亚华人公会。该书史料扎实,图文并呈,声情并茂,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优质精神传向世界。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名人佳话不胜枚举。
海外槟城却能保存原汁原味的中华传统文化,跨地域跨文化融合首屈一指。几天来,主办方带领我们拜访中国驻槟领事馆,参观五福书院、世德堂谢公司、南海会馆、潮商公会、顶尖学校钟灵中学、华侨抗战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世界最老中文报刊《光华日报》报社、阅书报社和孙中山纪念馆等。这些古早会馆、书院、中学动辄都有两百多年历史,历经沧海桑田的巨变而巍然屹立,几十年的馆所都不好意思亮出来秀。槟城华人不忘本、不忘祖,中国失传的祭祖之法在这里原封不动地执行,很多馆所都供奉着神龛,先祖神主牌,小盒内藏着姓氏祖宗个人简史的布条,以备后人纪念。中国也有很多千年古迹,但是很多遗迹都是重建,有些原汁原味的又遭破坏性重修,如大佛被涂抹艳俗颜色,如汕头骑楼遇尴尬保护。重建导致原来负载的文化礼仪符号也随之丧失,少了历史的厚重沧桑感,味道大不一样。
槟城华人的家族精神让人感动。他们完好传承温良恭俭让的文化,平和风趣,给人真诚的靠谱感。他们自然生殖繁衍,没有计划生育,家族和睦、邻里相帮还是重要的生活理念。朵拉一家子都身兼数职,三头六臂,齐齐上阵参与举办此次会议:其丈夫为获遍马来西亚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小黑校长,亲临接待;其妹妹林岳桦为企业管理硕士、金融学士、槟城留台同学会会长,助阵帮忙;其女儿菲尔既是文学博士也是律师,更是独当一面,操办会议已很有领袖范,大有父母风。朵拉夫妇教女有方。庄耿康拿督以一己之力建造阅书报社和孙中山纪念馆,虽年已八十,仍然带领家族老小合力艰难维持经营,并如数家珍、声如洪钟地为我们讲解史实,一站几个小时,全家合唱战时歌曲、朗诵诗歌,激情澎湃,真心真诚,让人肃然起敬。
槟城华人依然葆有乡绅、乡贤文化。马来西亚对有成就有贡献者授勋,分为拿督、拿督斯里、丹斯里、敦等几级称号,“敦”封号存于皇室,丹斯里封号次之。槟城华人有不少获封勋爵者。几百年来,华人领袖们很像乡绅,有威望,能凝聚民心,合力办成一桩桩为民造福的大事,如抗战期间派机工修建缅滇公路,构筑救灾物资海内外运输前线。只要国家有难、社会有灾,就发动赈灾济贫、慷慨解囊,团结互助,抱团取暖,精神可嘉。陈忠实《白鹿原》哀叹乡绅文化在中原大地丧失殆尽,而乡贤文化精神如今仍在东南亚等地生根发芽,着实令人感慨。
槟城有慢生活的闲适范。我们坐着三轮车,慢慢欣赏乔治市世遗区和壁画。老者车手几十年如一日在街头招揽各国游客,成为文化的活化石。三轮车、自行车、共享单车,不仅见于街头,而且频频见于壁画题材,成为慢生活的具象符码。巨幅壁画如姐弟同骑,引多少人竞相同影。铁线雕标示出鲜明大世界遗址区特质,很能吸引游客眼球,第一次见,大叹独特,尤其是爱情巷Love Lane的漫画与英文字结合介绍街名由来,风趣幽默而又有悲凉袭来。
在高原种菜为生,享受慢生活,仅受过小学教育的邓长权出了两本儿童诗集和一些散文集如《水葫芦》,自然朴实地实录菜农的喜怒哀乐:九重葛与四季豆,让农人气恼的地毯草,葡萄花开的灿烂和害虫的猖狂,旱季中的一场雨,菜籽播在草芭田,果树种得少,收获反而好,静候万物生长,种菜金马伦,悠然见茶山。在全球均以楼高车快为时尚的时代,陶渊明式的农人也许只能见于槟城了?
槟城是休闲的慢城市,适合精细思考。成功的华人华侨社区在异国开出璀璨的传统文化之花,值得国人前来取经学习。而报业纸质传媒如何在电子媒体时代适者求存,转型发展,槟城《光华日报》团队也希望到国内来取经。海内外作家、媒体人、专家学者互相激发,跨界创意彼此支招,在逆境中求存。中华传统文化、前沿网络科技如何在海内外真正联动,都是值得深入拓展的课题。
“世界华人作家看槟城”凝聚人才力量。主办方个个都有个人魅力。许拿督有拳拳赤子心,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几十年如一日,作为会议的首席推手,很有感召力。朵拉老师已出版小说、散文集、画册50多本,书画一体,跨界高手,人脉深广。菲尔多才多艺,跨界从职,所写《古楼河上的星光——拿督许廷炎回忆录》很受大家热捧。她们办会用心用力,不辞辛劳,会前办签证、审批事务繁多,有时周末临急打电话,都即时反馈,事无巨细,考虑周到,让人钦佩。
采风会议跨界团,元素碰撞成佳作。团员既有槟城的朵拉、小黑、菲尔,也有德国的杨悦、澳洲的倪立秋、毛里求斯的林海岩和邓国岳、韩国的徐榛、泰国的温晓云、印尼的孙国静、香港的陶然、台湾的林黛嫚,以及大陆的袁勇麟、刘川鄂、卢文兴、蒋继鑫、孟建煌、林滨、黄劲、张卫东、詹朝霞、年月、刘国强、简清枝、陈致烽、蒲鑫源、吴海燕、叶性炜、徐崇德、张晓晖、章为民、凌逾等。团员们来自全世界各地,跨越几大洲。与会者人才济济,有作家学者、摄影师、建筑师、院长、报刊网站主编、新媒体从业者,跨学科,跨行业,高朋满座。
作家、摄影家、画家的眼睛碰撞,各自发现不一般的角度。章为民在槟城街头速写,用文字和线条记录雪泥鸿爪,早早成就了《时间显彰剂》,真是出乎意料。拿着摄像机、画笔四处搜索的人,早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幅好的摄影,要么能尽可能和谐地呈现各种元素,就像刘国强拍的高原、朝霞、白色都铎建筑、蕉林、茶山,一幅图说尽一切。要么有故事有情节有戏剧感,有话要说却欲言又止,就像张晓辉拍的忘我摄影二人转、美女与野兽等许多照片让人难忘。出有《奥运青岛》《石阶路上的青岛》《国际视角看青岛》《四季松岭》等摄影集的徐崇德说:“摄影师是一群喜欢用照片说故事的人。他们的照片总是在说些什么,他们希望照片能引起观者的共鸣。一位优秀的摄影师应该能和事实对话,触动观众的内心,让他们看完照片后完全变了一个人。用一句话说,要让人印象深刻。”还有人霸气地说:“什么是美,我说了算。“真想借借摄影师等慧眼,作家和摄影家互借眼睛不知是怎样的体验?
中国驻槟城总领馆总领事鲁世巍阁下高度重视此次盛会,在会前特意带领团队前来视察,详细询问此会举办情况,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笔者有幸在中国驻槟领事馆作代表发言,拙见认为,槟城文化特色在于多元跨界,槟城华人坚守传统文化,业绩斐然,给海外华人提供了示范作用,“文学采风”将槟城推向世界,有国际视野,若再继续坚持不懈地十年、几十年地办下去,可发展成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前段时间,笔者参加广东茂名“十大城市文化名片”评选,各主办方使出浑身解数,以歌舞、诵读、戏剧等跨界方式推介特色项目,如冼夫人、茂石化、好心湖、年例、荔枝文化等,让人迅速了解城市的文化实力、家珍宝典,最近茂名还邀请舒婷等一批诗人前往,写诗传茂名之名。“世界华人作家看槟城”俨然已是槟城的城市文化名片,华人大会堂已成功举办三届,百多位当代文人来过,写过,出版过采风集《印象槟城》一二册,此次将出版第三册。总领事鲁世巍先生热情地说,以后如果继续办此活动,将每年都邀请与会者前来领事馆参观调研。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各地各出奇招。槟城的文化名片便是跨界采风。
高手云集的槟城文学采风会让我想起了白舒荣、施雨和老木等老师主办的2016年“世界华文中东欧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文心(布拉格)笔会”,四十多位世界华人作家和学者前往捷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采风,首创巴士论坛,讨论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含英咀华。两次会议与新朋老友一路欢谈,听取了很多精彩的传奇、奇特的故事,有启迪的高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长了见识,开了眼界,精神食粮收获了满满几箩筐,余音绕梁。
槟榔其形,多元其神,华夏其心,吾侨之光,文学采风,文化传世,以文学为桥梁,以情感为纽带,“世界华人作家看槟城”聚集全世界各地华人文艺家和学者,以文会友,传播槟城魅力、华人实力,扩大槟城文化影响力,扩大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影响力,构筑中国和马来西亚华人的联系内核,构建中国与马来西亚社会的良性互动,功德无量。
2018/8/23写成于花城
2018/9/21修改
图片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丁一、夏婉琦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