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学术 | 凌逾:无问西东——读《西西研究资料》

凌逾 跨界经纬 2021-12-03


无问西东——读《西西研究资料》


凌逾:《无问西东——读〈西西研究资料〉》,《明报》副刊世纪栏目,2018年10月15日,D4版。


2018年10月8日,西西荣获第六届纽曼华语文学奖(诗歌奖),此消息一公布,网上即时有报道《80岁的她,依然天真轻盈》。她是纽曼奖等第三位女性获奖者,前两位是王安忆和朱天文,也是第一位来自香港的获奖者,2009年首位纽曼奖获得者是莫言,然后是韩少功、杨牧。2009年10月,第一部研究西西的博士论文《跨媒介叙事——论西西小说新生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凌逾。2018年7月,四卷本《西西研究资料》厚重地问世。

当不快乐的时候,就想想西西。因为她就是这样,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当不知道方向的时候,就想想西西。因为她一辈子只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计东西。立德立行,无问西东,随心而动,她默默地做到了。

 

有时,忙得迷失了自己,会忘了想西西。直到2018年新版《西西研究资料》寄到我的案头,那么厚重雅致,那么尽善尽美,这下我觉得应该再为西西写点什么,这距离2012年受邀参加东莞莞城图书馆举办的西西布偶展,并为此写下演讲词《为什么要读西西》,已经过去六年了。拙文若干有幸忝列《西西研究资料》,编者寄来厚厚的丛书作为稿费,重然诺,感激。读《西西研究资料》让人获益良多,归纳以来,最起码有四方面特色。

 

用文字发明了另一个地球

 

一是内容周全齐备,能让读者全面了解西西励志的文学人生。

 

四卷本编辑团队阵容大:王家琪、甘玉贞、何福仁、陈燕遐、赵晓彤、樊善标等专家敬业,历经多年收集整理编纂,完成高难度的史料整理工作,并附载资料索引,是迄今为止同类书中最详细完备的。全书包括综论专论短评、述介访谈报道、博硕论文提要等,既有感性的随笔,也有理性的分析,从多个侧面展现西西的创作成就。西西自己的作品文集,如果将已出版的单行本和未成书的专栏文字等全都收集起来,应该不下50部,从年少一直写至今日的八十岁,足足六十多年,仍然笔耕不辍,毅力惊人。

 

西西浮城说梦,对香港爱之弥深,恨之弥切,视之弥乐,早期长篇小说《我城》几近成为香港文学代言作品、地标文学。她写电梯体、电影体、手卷体小说。她写《答问》,全是无关又相关的禅意。中年退休,当全职作家,却又不幸得癌,于是写《哀悼乳房》,不仅心理疗伤,而且造福病者。晚年,她罹患多种疾病,但是她豁达地说:“我们活到某个时候,就会失去这个失去那个,不必介怀,也介怀不来”。她为训练因病患后遗症而日渐失灵的右手,搭建微型屋,进而作长篇小说《我的乔治亚》,探究香港与英国几百年的历史恩怨,渗透出对社会政治文化历史的个人洞见。

 

她缝制布偶,写就《缝熊志》,探讨中西服饰的文化交流。熊艺家做每只熊都藏着作者的“指纹”,独一无二。她买了欧洲熊艺家的两只熊,耗去两本书的版税钱,可谓一书换一熊。她末世缝猴,写就《猿猴志》,因为感悟到人类危机,进而探讨保护物种多样性、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关注人类命运大格局。


 

二是穿透作家精神,展现西西风趣豁达、低调执着的为人品性。

 

西西热爱阳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各门艺术。她有趣,口头禅是“至紧要好玩”,像童言无忌的游戏者。从入道伊始就读古今中外最好的书。年轻时剪辑实验小电影《银河系》,研究电影绘画,与友人们周游世界,并创办《素叶文学》杂志,高质高标,从不降低精雅文学的标准。

 

她为人低调,甚少亮相,甚少接受访谈。获奖无数,但是各类大大小小的颁奖礼几乎不参加,偶尔会预录颁奖词,戏称“不想颁奖礼,血压就不会急升”。她时常自我调侃,让人莞尔。但是,这套丛书罕有地亮出了大量西西照片,甚至有与家族亲戚、同道名家的合照,还有西西手稿、绘画、缝制的熊和猿猴等,实属珍贵。


 

西西一本一本地写小说诗歌散文,每年总有丰硕收成。她不问收获,不问排行榜,一任贫寒,甘苦自知。文随意转,见物成性,绝不重样,文风从早期的沉郁顿挫转入欢快明朗,又到沉静沉思型,像百变天使。永远在原创,永远在超越自身,好像一个造物者,用文字发明了另一个地球。八十高龄的西西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日渐趋近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可敬可佩。西西笔下总字数应该远胜于鲁迅了,思想的锋芒也不亚于鲁迅,只是一个文风像匕首像投枪,一个文风像春风像细雨,绵里藏骨,含蓄如深。

 

千人千面看西西

 

三是各家各派专家齐集,多元阐释西西作品。

 

研究西西的专著增至6本,硕士论文24篇,凌逾和谢晓虹的博士论文两部。凌逾探究西西作为跨媒介叙事创造者的特色,考察其如何在文学与电影、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间找到水乳交融之道。谢晓虹阐释西西作为城市作家的特性,选取的关键词是自由、通道、流动、消失、沟通、转化等。各家论者从时空、身份、身体、疾病、性别、对话、叙事、文体、边缘童话等各种角度切近西西作品,各自看到西西的一些侧面,千人千面,各执一端,集成了万花筒,结成了无限膨胀的网。由此可以了解到西西周边的人事如何互相激发、共生成长:西西作品外译专书增至8本,外文评述日丰,西西的续作、仿作日益增加,如《i-城志》跨界集体创作、《和西西玩游戏》、“像我/你这样一个作者/读者/女子/男子……”系列作品,成为一棵再生树。西西慧眼识英才,早在1987、1988年就向台湾读者推介内地新时期作家,如莫言、韩少功、王安忆、贾平凹、余华、史铁生、李锐、陈村等,主编了4本小说选。


 

四是西西作品仍陆续有来,研究成果也不断壮大,超越于同时期作家。

 

虽说西西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关注的却是前沿话题,最近访谈探讨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她2018年又有新作问世,如长篇大著《织巢》,是《候鸟》的姐妹篇,论者云:“性情真挚可感,动人处有来自文字之外者”。新书《试写室》是1970年的专栏旧稿成书,好像“现在的我遇上以前的我”。能量高的人能赐给人强大的力量,此套丛书会赐予你灵感的启迪、想象的翅膀,会使更多人忘不了西西。

 

西西的文学意义超越香港

 

看着《西西研究资料》皇皇巨著,想起了15年前起写博士论文研究西西的艰辛。首先是资料极其难寻,因为时间久远且空间距离遥远,那时怎会有如此周全的研究资料汇编,全靠自己去香港、北京、广州等各大高校的图书馆逐一检索、搜寻,而且是一张张地自己复印,一站就是一天,日复一日。其次是港台版书籍价格高昂,在当时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再次是西西著作海量,一部长篇通读再读反复读就已很耗时费力,何况几十部。然后是追随西西几十年的海量阅读而阅读,在几年之内读遍她几十年所写、所读的书,练就了一点速读的本领。最后,还要从中挖掘自己的见解观点,寄望形成一些个人的思想体系。为写博士论文,租屋蜗居,年复一年。这样漫长的修炼像一场炼狱,最终成文成书《跨媒介叙事——论西西小说新生态》。如今回望,实是受益终身,沉浸磨练终得学问之道、为学之道。20多年的学术道路,因有西西,而更有了一份坚定。


 


近年,香港文坛不断推出刘以鬯、侣伦、舒巷城等作家的研究资料集,多为单本,陶然研究资料已陆续推出了三本,而《西西研究资料》一次性推出四卷本,则不多见。对西西研究者而言,此四卷书实在是福音,省却了多少爬梳资料的艰辛。丛书编纂详尽,在西西研究中有里程碑的意义。四卷本的出版对后来研究者多有鞭策之意,期望更多西西研究佳作能填充四卷本,获更多读者赏识。

 

作品比作家重要。人比时代重要。西西是一个香港作家,她让文学成为香港的骄傲,她的名声也早就远扬台湾,但是,令人痛惜的是,大陆读者为什么还没有“看”到西西呢?西西为什么没有在大陆“热”起来呢?快餐文化经济,看不到西西。名利遮眼,看不到西西。其实,西西的文学意义早已超越于香港,她是华文界的重量级作家。

 

此外,奇怪的是,西西作品为何很少拍成影视?除了《哀悼乳房》改编为《天生一对》,有一些电视专栏介绍过西西作品,如《开卷八分钟》《一千零一夜》《我们总是读西西》,陈果拍摄过西西的纪录片《我城》。其实,她塑造过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这跟拍过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导演许鞍华应非常合拍,不知她们什么时候联手合作改编拍摄。她的小说故事性强、思想性强,对白幽默,应该会有不少受众吧?或者是她的小说实验性很强,会让一些导演望而却步,而这恰恰是能指引华语电影向深度转型的重要契机。期待慧眼导演的改编。期待西西的知音队伍越来越广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何春桃


往期精彩:

跨界太极学术 | 孙郁:莫言:与鲁迅相逢的歌者

跨界太极学术 | 谭桂林:五四文学革命中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之博弈

跨界太极学术 | 谢有顺:当文学与疾病相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