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学术 | 何春桃:跨界行走 身心之旅——评曾晓文《属树叶的女子》

何春桃 跨界经纬 2021-12-04


跨界行走 身心之旅

——评曾晓文《属树叶的女子》


此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月23日,第7版


       加拿大华文女作家曾晓文的散文注重记录自我的生活、游历,抒发心灵的感悟。《属树叶的女子》是她出版的第三部散文集,阅读这部散文集,读者能感受到她对文学与艺术的追求、对人性与情感的关怀。


  散文集以《属树叶的女子》为名,作者以树叶这一名词作为自身的一种属性,充满创意。树叶附于枝头,一切尚有庇佑;树叶告别枝头,“漂泊”成了作者的宿命,但这里的“漂泊”不是被动的流浪,而是主动的追寻。作者不安于做一粒被呵护的种子,而愿意当一片飘零的树叶,告别安稳的环境,寻找向往的未知。这片树叶之身跨越大洲大洋的距离,在不同的地理空间栖息,“把心中的期待舞得淋漓”;而树叶之心始终满怀充沛的情感,以友情、亲情、爱情为依托,在思索中“栖息不安分的灵魂”。


曾晓文《属树叶的女子》,蒋述卓主编,花城出版社,2017年


  作者行走于各地,身体在路上,心灵也在路上。这位“属树叶的女子”在多年的经历与追寻中品尝了人生百味,实现了文学与地理、电影的跨界共融,展现出人性关怀。


  从欧洲、北美到亚洲,曾晓文都能在所到之处把当地景观和文学艺术联系起来,在篇章中实现地理与文艺的跨界交流。在巴黎拉丁区,她畅游于作家与作品笔下的浪漫巴黎,《流动的盛宴》的艾美特咖啡馆、乔伊斯的公寓、魏尔伦的阁楼、聚集知识分子的花神咖啡馆……作者身处现代,而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作品实现灵魂相通。她把都市空间作为考察对象,漫游城市,寻找乐趣,发掘今人与古人的连接点。曾晓文的游记并不是导游式的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到某地,进行文化与历史的考察,化简单的行走为切实的探索。


  作者抓住了每一个城市的特点,例如浪漫的布拉诺、神秘的拉玛奈、令人惊喜的法国乡间……作为编剧的曾晓文还实现了文学与电影技巧的跨界,在移步换景的笔法中加入了蒙太奇手法,实现了画面的变化与时空的跳跃。在卡夫卡故居里,她把卡夫卡的童年、爱情、职业与死亡的四幅画面拼接起来,实现了文学笔法与电影手法的互联,展现出她对在文学中不断挣扎的卡夫卡的同情。



  曾晓文把此时的游赏与彼时的回忆串联起来,展现出艺术的多种可能性。《蓝色忧郁》作者以一条“蓝色”的线索贯穿全文,从绘画艺术出发,涉及心理学的知识,最后落足于文学上,实现了跨学科的交流。侃侃而谈,随意挥洒,人性关怀跃然纸上。


  这部散文集还收录了作者大量的情思随笔,女性自身的细腻敏感让她能从日常生活中感悟到各类情感触动,发出了灵魂深处的歌与哭。


  友情会带来温暖,也会让人痛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友谊与现实交织成两张不同的网。《别离在即》写于作者离职之时,她在往昔回忆的照耀下谈友情的珍贵,于别离之际感受到曾经忽视的温暖,这份细腻的感触让人动容。



  太平洋隔断了联系,却隔不断亲情。当作者的姥姥与父亲走到人生最后的阶段时,她都因身在海外而无法陪伴他们走完最后一程,作者的伤痛无奈都化作“心中的悲歌”。她在姥姥的葬礼后书写回忆,回顾童年时期与姥姥生活的点滴,这些或愉快或伤痛的记忆成就了今天坚毅果敢、细腻敏锐的曾晓文。《背灵魂回家》一文记录了作者在父亲离世后,把父亲留下的书籍远渡重洋带回加拿大,在翻阅书页的过程中与父亲展开灵魂对话。作者以写作的方式,传递着父亲对文学的热爱,把父亲有限的生命化作无限的文学语言。纵然已在国外生活多年,作者心中一直有一根弦与祖国相连,亲情就是这根触动作者心灵的弦。


  北美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前沿阵地,其华文小说已得到较多人的关注,但散文领域的跨界创意、情感交融、身份特征等特点还有待研究。收录进曾晓文这部散文集的作品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笔者相信《属树叶的女子》作为海外华文散文丛书之一,会使北美散文在中国传播得更广,也会成为北美散文研究的重要文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肖小娟



【往期精彩】

跨界太极学术 | 赵稀方:从《香港文学》看香港文学(一)

跨界太极学术 | 王彬彬:文学艺术中的进化观念与创新识意——大地与天空的对话

跨界太极学术 | 张先飞:现代中国被忽视的小说“正统”

跨界太极学术 | 凌逾、刘玲、刘倍辰:2017年香港文学年鉴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