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学术 | 赵宏宇、陈俊莉:发挥广州文化枢纽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

赵宏宇、陈俊莉 跨界经纬 2021-12-03


赵宏宇、陈俊莉

发挥广州文化枢纽作用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


发表于《探求》,2018年03期

[摘要] 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良好机制,要做好好主体参与多元化、文化资源有效调配、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三方面的理论准备。当前,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的主要机制是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主要由广东省政府牵头,广州的参与度还不深。为破解粤港澳文化共享机制存在的区域本位主义、同质竞争和体制障碍等问题,建议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艺术、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共享机制,以更好发挥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的文化引领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的互信、互联、互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744(2018)03—0029—05

【作者简介】

赵宏宇,男,哲学博士,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理论;

陈俊莉,女,硕士,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


一、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的理论阐释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构建正向、健康、积极的文化交流机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联动,形成合力,通过搭建平台、项目合作、人才流动等方式,形成良性的文化生态,最终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文化的自生长机制。概括起来,要实现文化交流合作的良好机制,从理论上分析,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一)主体参与多元化机制


       当今社会,跨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参诸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既有政府主导、民间跟进的模式,也有民间力量先进,政府积极引导的模式。传统上文化交流一元主体的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探索湾区内文化交流合作的有效机制,比较恰当的做法是政府规划、企业参与、学界互动、民间协同、形成多元化的交流机制。这样做,既调动了社会的积极性,也有效释放了政府的负担,是一举多得的良策。建立多元主体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要求政府摈弃大包大揽的惯性思维,也要求企业积极主动作为,将国家战略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结合起来,更要求学界开动脑筋,出谋划策,多出思想,多出理论,最后,民间社会也要积极行动,有所贡献。因为文化说到底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价值观的塑造和更新的。只有搭建多元主体的文化交流格局,文化发展才能如源头活水不断展现出生机和活力。



(二)文化资源有效调配机制


       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一样,用不好会退化, 甚至有可能会枯竭。因此,要实现文化的繁荣兴盛,必须像保护生态资源那样珍惜文化资源。广州作为一个拥有 2200 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近代以来,广州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又以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精神成为集中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文化同根,血脉同源,这是构建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重要的精神基础, 但在“一国两制”的条件下,限于意识形态及行政分割的体制区隔,要破除文化交流的障碍,必须建立有效的文化资源调配机制。这就要求在国家现有制度的框架下,激发文化交流的动力与潜力,真正让文化“生出来,长起来,活下去”。


(三)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当今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国家战略,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幅度提升。我国也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 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 30785 亿元,同比增加 13.0%,占 GDP4.1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文化方面,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进入井喷期。据统计,2016 年广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991 元, 占城市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13.1%,位列全国第一。这就需要广州文化创意的发展能提供更加高层次、高品质的文化产品。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各城市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尚未形成错位布局、联动发力的机制,就广州而言,需要发挥文化枢纽的作用,文化企业要善于引领潮流,用于创新,运用“文化+科技+互联网” 的手段,实现内容更新,带动湾区各城市间形成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

 



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

资源共享机制的现实意义及困境


        2018 年3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促进 城市间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和作 用,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共享、协同的发 展环境,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对世界著名的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文化多元,社会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还有海洋文化,有明清时期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在中外交流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港澳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更有新旧移民构成的文化多元的城市社会和风土味浓郁的乡村社会。异彩纷呈的文化和新旧移民的社会, 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资源优势,也是大湾区内互联互通、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只有文化思想上的认同,才能真正实现大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大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与大湾区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相比,文化地位还有待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文化品牌活动、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提质增量。目前,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是三地文化合作的主要机制。该合作会议是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自2002 年起建立的合作机制, 并由三方来轮流承办。粤港澳文化合作机制建立15 年来,在演艺节目和人才、文化资讯、文物博物、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方面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在《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2014—2018》框架下,自十五次会议以来,广东对港澳双向交流共937 批17168 人次,三地达成了合作项目近170 个,打造了“粤港澳粤剧群星荟”“粤港澳青少年粤剧艺术交流夏令营”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品牌;“粤港澳现代舞联盟”、粤港澳青年戏剧交流计划等项目稳步推进;“粤港澳文化资讯网”不断完善,“粤港澳文化生活电子地图”APP 方便民众共享文化信息和文化资源;


       《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巡展等活动有声有色,各领域人才交流密切。目前三地文化交流合作主要在省级政府牵头的层面上,广州的参与度还不深。广州应当进一步确认自身发展定位,把优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抓手,以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为引领,发挥自身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综合性枢纽作用。同时借助文化资源和平台,在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当前,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地区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各不相同,对其文化发展有着极不相同的渗透和影响, 使粤、港、澳三地在文化形态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而建立三地的文化资源共享机制,使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有可能互相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就成为非常必要的选择。


       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来看, 主要面临的困难和阻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区域本位主义。所谓区域本位主义,指湾区内个城市间局限于本地的短期利益,不能提升政治站位以突破本地狭隘视野的局限。比如在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方面,出于区域利益的考量,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上还有一定壁垒。二是同质竞争。所谓同质竞争,指湾区内各城市间没有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比如在创意文化产业园的布局、规划等方面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三是体制障碍。所谓体制障碍,主要指粤港澳三地由于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在文化资源的互联、互通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这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行政体制分隔方面的问题。

 


三、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

 

       要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享机制中地域分隔、运行机制、文化环境等问题,需要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主要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建立三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机制;二是融合湾区各城市间的共同的需求,从优势互补转向优势整合、从各展所长到协同共进、从各有精彩到繁荣共造;三是做到产学研企的全面合作,逐步培育湾区文化创的新型人才。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享机制的过程中,广州要先行一步,发挥湾区的文化枢纽功能,以促进大湾区城市间的文化认同、产业协作和社会融合。

(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享机制


       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享平台,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建设、运行、管理的新办法、新机制,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共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辐射毗邻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粤港澳三地公共文化设施水平。搭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在香港公共图书馆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互相授权链接两地古籍或地方文献数字资源、以方便两地读者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广州图书馆在许可范围内可申请链接进共享系统, 同时建议以广州图书馆为建设平台,粤、港、澳三地在长远发展方面进行磋商,探讨共同建立一个“粤港澳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并进一步拓宽共享资源的范围,将各地适合的历史文献资料链接或上载到平台上,令三地读者可以透过一个共享平台,共享不同地区的地方文献资料。广州应积极参加并承办粤港澳三地图书馆、博物馆的交流、互访与合作活动,建立粤港澳三地公共图书馆馆员、博物馆馆员业务范畴的互访与交流机制,举办采编技术、特藏文献修复与保护、读者服务、阅读推广、数字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业务交流座谈会,藉此分享工作经验及技术的交流。



(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艺术合作共享机制


       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合作共享机制,打造大湾区文化品牌。广州可倡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联盟”,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艺术展演、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等方面深入合作,既形成了大湾区内部的良性互动及资源整合,又以大湾区为核心 对外辐射,对增强湾区内各文化体间身份认同、文化自信及国际文化影响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倡导设立大湾区文化发展基金,共同打造大湾 区艺术节、电影节、动漫节、音乐节、联合书展等 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广州有 市属7 家国有文艺院团,可以参与和推动三地艺术院团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舞台艺术精 品,整合艺术创作力量,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 源,加强艺术创作交流与合作。广州可借助每年的广州艺术节为平台,加强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邀请港澳地区优秀文艺团队来穗演出。广州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可支持本地院团在大湾区交流演出,以市场机制推进剧院院线建设,三地演艺业联动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探索建立互通互联的演艺信息共享平台,统一发布粤港澳地区的演艺信息。广州有电影消费的巨大市场,要加强大湾区三地的影视合作机制,推动建立“粤港澳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资料库”。透过粤港澳三方共同举办“创投会”为三地中小型影视作品的投资方及制作方提供一个优质、便捷的交流合作平台,藉此加强粤港澳三方影视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三地影视人才,以及开拓三地影视市场发展。


(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产业资源协同发展共享机制


       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协作发展共享机制,对接产业规划,明确各自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及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协同研究文化企业在政策指导、市场要素、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重点加强动漫游戏、艺术品产业、广告会展等领域的深度对接和项目合作。依托各自文化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文化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广州可牵头建立三地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机制,形成定期互访制度,就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管理经验等方面开展交流,共同探索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跨境合作;鼓励、支持大湾区三地文化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文化产业信息服务、行业研究、人才培训、会员互访、行业自律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推进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企业的互相考察和深度交流合作,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集聚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促进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互利共赢、协调发展。协助完善民营文化企业专业服务平台,拓宽民营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优秀民营文化企业赴香港上市融资。广州要充分利用“广州文交会”“广州国际动漫节”“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广州国际演交会”等文化产业展会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市 场拓展等方面搭建平台。



(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共享机制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粤港澳三地政府旅游部门和旅游业界的共同愿望,旅游合作是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点内容。在此背景下,大交通、大金融及产业结构的一系列重新构建,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新的发展使命和机遇,三地急需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界合作协议已于2017 年12 月21 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签订,粤港澳三地贯彻已久的“一程多站”旅游政策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入落实,而随着广深港高铁开通及港珠澳大桥的落成完工,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广州要积极推动大湾区内旅游资源开发, 实现优势互补;利用“一程多站”旅游概念,联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并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工作; 牵头建立定期沟通渠道及日常联络机制,商讨合作计划和交流项目;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会晤及交流互访,加强信息互通。广州可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优势功能和地位,创新旅游产品,在传统的商务会展旅游、主题公园等领域形成新的优势产品。此外,广州还可以进一步发掘医疗资源优势,发展医疗旅游、养生养老旅游,打造医疗旅游目的地。


(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优秀岭南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共享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从纵向的历史轴来看,这一湾区有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从横向的地缘来看,该湾区拥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内容包括有文化习俗、民间艺术、文脉哲理。具体而言,文化空间资源包括有岭南祠堂、庙宇、厅堂、楼宇等;文化名人资源包括有康有为、梁启超、李小龙、叶问、黄飞鸿等;文化艺术资源包括有岭南画派、粤绣、粤菜、粤典、粤艺等。此外,文化节庆资源亦有岭南花卉、行通济、观音开库、妈祖、灯会等。广州拥有丰厚的岭南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有骨雕、木雕、玉雕、广彩、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市可通过参加并承办非遗日、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等活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粤剧作为粤港澳三方共同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三地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也是大湾区非遗合作中的重点议题。广州市有粤剧团,有在三地都熟知的粤剧名家, 也有众多的粤剧私伙局,广州要用开放的思维, 积极与三地联合打造粤剧精品剧目,并在各地开展联合巡演。可积极申办粤港澳三地在非遗文化交流展、粤港澳三地书画艺术展、工艺美术展等方面的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

[2] 徐俊忠,陆志强,顾涧清.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3] 林先扬.粤港澳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

[4] 周华.粤港澳合作与广东新一轮发展[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 丁未,李凤亮.粤港澳台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 王珺,袁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图片源于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肖小娟

推荐人:肖小娟


    跨界太极学术 | 凌逾:花城如何绽放于粤港澳大湾区?

    学术 | 蒋述卓,郑焕钊:新岭南文化与广东文化产业的内涵建设

精    跨界太极学术 | 殷乐:媒介融合环境下欧美受众研究的范式转换

彩    跨界太极学术 | 赵稀方:从《香港文学》看香港文学(四)


【跨界太极】  1052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