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专辑 | 厚天:三月连夜雨,文墨长挂月——忆陶然先生二三事

厚天 跨界经纬 2021-12-03



厚天

三月连夜雨,文墨长挂月

——忆陶然先生二三事

《城市文艺》,2019年第2期

谷雨



       三月春天阴雨绵绵,潮沥沥的水珠已经洒湿了整整一礼拜的时光。9号傍晚,突然传来消息,陶然先生撒手人寰,夜间一场流感,中午魂归故土,雪崩突然而至,消息瞬间把人砸懵……带着研究生们与陶然老师的多次访谈仿佛还在昨天,然而如今斯人已逝,恨,长恨哪,陶然老师还有话要说,他没有说完啊……


       思绪万千,那些逝去的岁月点滴不由地浮现在脑海……


       第一次遇见陶老师,是在2007年4月底在河南焦作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会议上。因为1月投稿给《香港文学》杂志,素昧平生的陶老师立即回复同意刊发,很让我感动,随后不久即有缘面见陶老师,实在让人欣喜。陶老师平易近人,让人一见如故。承蒙陶老师关照,在会议上有幸认识了学界的一些大腕才俊,见识了优秀学者幽默风趣、口吐珠玑的风采。会后,社科院李娜作为焦作人、东道主,特意邀请我们去她家小坐,大家戏称到名人现居探访,她将是次相聚故事写成散文《就让我回到故乡》刊发于《香港文学》8月号,细述回到家乡参加学术会议,记起家乡人事,如当年受语文老师赏识等,语言有劲道,如曲节棍短峭有力,鲜活通俗而又有新意,有内蕴而不张扬。因亲历其中,读来特别亲切,幸有此文,留下了难忘的温馨回忆。


       焦作会后不久,我就收到了陶老师寄送的不少大作,于是开始分析陶然作品的多城叙事特色。2007年6月中旬去复旦大学开会,在会议间隙跑到复旦图书馆去修改此文,改成后去信向陶老师汇报:“当我沉浸于邯郸路的落日余晖中,梳爬文字,想到快要完成一个心愿,我感到了一种幸福感。当我独自夜行在上海南京路的外滩上,想起香港的维多利亚海湾和新加坡的海湾同样璀璨的夜色,突然更深切地体会到时空切换、拼贴给人的奇妙感受。这样的时刻在您的人生经历中有无数次,那是一个怎样的宝藏。然而,对我自己,没有生花的妙笔,将我的内心感受写下来,这真是遗憾。”过往的时光原来是会留下深刻印迹的。


      2007年底,“曾敏之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召开,会后,与会者参加集体活动外出,而陶老师大病初愈,不便远足,奉命陪同他到市里走走。早上八点四十五分,徒步出发,抵达专家楼时已是九点二十分。得浮生一日闲,漫游羊城。有朋自远方来该如何安排接待,心里并没有划好底稿,只求随意二字。第一站前往二沙岛的美术馆,欣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州、上海、东京的现代美术展——“浮游的前卫”,翻看因电影《色·戒》而浮出历史水面的《良友》杂志,还有澳大利亚托雷斯海峡土著文化巡回展,来不及观赏,留下了悬念。晌午,漫步到二沙岛西餐厅,咖啡飘香,话语汨汨流过,不计时日。当倦意随习惯午睡症漫漫袭来时,下一站定在陈家祠。陶老师病后精神状态恢复得不错,只是偶尔露出倦容。搀扶上下楼梯,骨瘦。于是,不跑远路,不多走路,走走停停,随意赏景。景,成为聊天的点缀。就是在这样轻松写意的问答聊天中,获益多多。从陈家祠的一进坐到二进,再到后花园闲坐,静观鲁迅笔下人物的雕塑群,偶尔抬头望天,方才感受到陈家祠屋檐彩雕的精致、灰瓦灰墙的宁静祥和与魅力。原来以前来,不过是囫囵吞枣,未曾体会到陈家祠作为书院的肃穆庄重与随缘恬淡。下午,冥思苦想该继续前往何处,突然灵感闪现,想到了天河。于是在下班如潮的人流车流中选坐地铁,从陈家祠到天娱广场半个小时抵达,就着滚烫沸腾的台湾涮涮锅,品味盛装缓步到来的圣诞气息……



      异地异乡,异人异事,会议漫游,最容易触动人的心弦。后来,陶老师就此次羊城盛会写文,随笔记下两件事,一是黄昏留影和卡拉ok,组接两晚事情;一是天河火锅电影,文末云“我们就在天河度过”。从神情中读出,电影是陶老师的药。从文字里悟出,夜是陶老师的灵感之泉。夜如海,如镜,语言方能如酒。写人,轻描几句,便形神毕肖。写景,淡淡几笔,便是一种人生的沧桑况味。这种功夫要修炼多少时日才能成精。陶老师几十年文学生涯,出书40余部,著作等身。其既创作又主编,既又任会长又参会,三头六臂处理各种事务,忙碌异常。而写作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有次在高原开会间隙,众人都在看茶山、品茗、拍照,周围一片喧哗,而陶老师却静静地坐着,拿着手机,记录随感,沉浸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这让人想到陶然老师在访谈时说,蔡其矫先生有几十本“语言仓库”,陶老师显然深得恩师的风范。


     此后遇到陶老师几乎都在世界华文文学会议上,他是华文文学界的资深前辈,德高望重。只要陶老师所在之处,几乎都是高朋满座,也因此有幸认识了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内地等作家、编辑、学者,多得前辈厚谊,照顾有加,感激。陶老师为人谦和,待人真诚,古道热肠,帮人能尽力一定尽力。有时对香港研究心灰意冷,他总是鼓励我;“你对香港文学研究用心,有见解,继续做下去,会有成就的。”作为晚生,对前辈感恩在心,希望能尽些绵薄之力:如陶老师编《香港散文选》,来信要我推荐一些文章待选,当然乐意效劳;陶老师要编微型小说自选集,我帮着选文章、分好辑,起好栏目小标题,后来结集为《密碼168》,由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在整理资料中,我也写成了论文《小里乾坤——陶然微型小说论》。我将所有写陶老师的评论和访谈都放在了“跨界太极”微信公众号里,并同步推送到“华人头条”APP,冀望能将陶然文学作品传播得更加久远。



      2016年,应陶主编邀请,写过享年105岁的杨绛先生的悼念文章《松下茅亭五月凉  汀沙云树晚苍苍——永在的杨绛》。2018年,应林主编邀请,写过享年98岁的黄庆云先生的悼念文章《筑梦心田——少儿文学名家黄庆云的超越力与影响力》。如今,2019年,应梅主编邀请,第三次写悼念文章,竟是为陶然先生,可是,可是,陶然先生才76岁,没有想到,那么早,那么突然,正当可以产出更多炉火纯青文字的时候……


       陶然先生新近有文《往事如烟如雾如梦》,标题恰似惠州西湖苏东坡纪念馆里朝云墓头刻写的字,上联为“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下联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六如亭柱亦有对联:上联为“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下联为“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朝云懂苏东坡,一辈子不合时宜。但是谁能料到,《往事如烟如雾如梦》会是告别文,文末有两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童心俨然,而又苦涩苍凉……


      写下“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的洛夫先生远走了,写下“往事如烟如雾如梦”的陶然先生也远走了,谁能读懂这无声的告别呢?只有在陶然先生留下的40余部作品中,去感悟他的为人处事、生存智慧、思想光芒……




图片源于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肖小娟


【往期精彩】

跨界太极专辑 | 凌逾:风尘同行太平洋,岁月如歌昨日纪——悼念陶然先生

跨界太极专辑 | 徐诗颖:陶然老师,您一路走好!

跨界太极专辑 | 赵稀方:陶然的告别

跨界太极专辑 | 刘俊:安静的陶然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太极】  1229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