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学术丨古远清:别开生面的香港文学研究——读《跨媒介香港》

古远清 跨界经纬 2021-12-03

别开生面的香港文学研究

——读《跨媒介香港》


古远清:《别开生面的香港文学研究》,《北京晨报》,2016年3月20日,第A15版:慢阅读,http://www.morningpost.com.cn 


凌逾近年来以凌厉的姿态活跃在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她对香港文学的专注,对香港文学创作新态势的捕捉和把握,她的产量之多和论著的扎实,都让人刮目相看。她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跨媒介香港》,便是她最新学术成果的展示。


在香港文学研究中,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鲜有人对跨媒介叙事作如此系统深刻的研究。所谓跨媒介的“跨”,是指打破边界、交叉互联、合作融会、扩容转向,兼容并包。对香港文艺创作来说,按照凌逾的解释,特指各媒介相互吸取创意思维。对文学叙事来讲,主要是吸取图像、声音、影视、舞蹈、音乐叙事的灵感,创造出新的内容和形式;或是艺术品从这一媒介变身到另一媒介,实现不同媒介载体的转化,或是集听、说、读、写、音、像、文字于一身,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整合多种媒介手段,完成事件叙述,让新和旧、同质和异质媒介跨过自身的楚河汉界,经横向、纵向或斜向整合,实现渗透融会,成为综合媒介。在凌逾看来,经典叙事学应从文本外部转入内部,聚焦于故事叙述,研究作品的构成成分及结构关系和运行规律,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建构起叙事语法诗学,使其具有科学性的同时带有系统性。而跨媒介叙事不完全相同,它的研究属于后经典叙事学:既剖析文本内容,研究新媒介技术怎样催生出新的技术内容和形式以及技巧结构,另分析文本外部,作家如何受图像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或整合多媒介创造新叙事,或探讨各艺术符号并置时,如何碰撞出那些化学反应。总之,新媒介催生出新艺术,产生出跨媒介创意,这挑战了传统写法,其中涵盖着文艺、传播和文化理论,的确很值得总结和探究。



跨媒介叙事是新时代文化快速发展的综合反映。在香港,有众多作家参与跨媒介创作,老一辈如从集邮中出现的对倒现象吸取灵感写成《对倒》小说的刘以鬯,再从刘氏小说中得到启发的著名导演王家卫,他导演的11部电影,在主题风格上均与“对倒术”有关。《秦俑》的作者李碧华,穿越于小说、戏曲、电影与舞剧之间,给跨媒介叙事带来轮回转世与中西时空符号结合的艺术经验,并启发了后来的穿越小说。面对这种形形色色的创作现场,凌逾的批评活力被激发,从而给她的研究带来了当下性与即时性的特征。



如今的香港文学研究,有属文学史范畴的,更多的是当下文学批评。凌逾的研究属于后一种。她研究香港跨媒介叙事,在梳理史料方面,脉络分明,并做到点面结合,尽可能不遗漏。重点突出,也是该书一大特色。这重点便是文学与电影的关系,作者从中归纳出对倒叙事与性别结构的关系,这包括小说与电影女性主义的叙事声音,另有对香港文学与影视王国的互动关系的阐述。在凌逾那里,西西、董启章的作品无不分析得头头是道,许多地方阐释从实,不发空论。对“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生态下的香港文艺创意”则控制篇幅,尽可能做到缩龙成寸。总之,严谨认真的学风,使得该书成了近年来研究香港文学艺术的精品,不仅使读者受益,也使我这位所谓资深研究香港文学的学者得到许多新的知识和启迪。


董启章


《跨媒介香港》不是文学史,但如果按时间顺序排列,也可以成为香港跨媒介叙事文学史。正因为不是文学史,作者才没有采用全面开花的写法,而是把着墨点放在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上。如第三章《赛博E时代的新符号叙事》,对董启章《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开创了哪些新形式,如何形成多重叙事者与多重受述者的互动交流,尤其是书中出现的斜体字如何别出心裁地创建出后现代的文体风格,并呈现出疑惑和不稳定、不可预知、不可逆转的多重世界。斜体字为什么是全书的珠串,叙事如何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作者也作出有理有据的阐释。此外,接龙互动的网路小说如何文体杂呈,语言风格多变,为什么是有趣的互动小说实验,书中也有独到的见解。在其他篇章中,凌逾所探究的也是香港跨媒介叙事的形态特色、方法策略、成因语境、风格意义。她的研究方法不定于一尊而注重多元化,用归纳法梳理香港跨媒介叙事特色,采用比较方法研究香港跨媒介与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的相反相成,还运用符号学和视觉媒介文化理论,研究文学与艺术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关系。至于女性主义叙事学和文体学方法,则用来研究性别视野下的创作策略。总之,凌逾探究的毕竟是跨媒介的化学反应,而不仅仅是物理式的连锁反应。



面对香港新文化的迅猛发展,面对读者对新文化发展核心在哪里的疑问,《跨媒介香港》的问世,正可以帮助读者解惑释疑,可以澄清对跨媒介会不会造成一些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怪胎”的误解。正如作者所说,跨媒介的发展主要靠新创意混合旧观念,以及跳脱单一惯性,发挥本色当行的联想力。跨媒介叙事创造者如何进入跨学科、跨艺术、跨媒介视野,实验媒介、艺术与文类的混合,仍然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讨的话题。



跨媒介叙事学是从已知的创作成就中,求未知即未来的发展方向,再从未知审视已走过的旅程。凌逾的《跨媒介香港》的论述,就这样致力于真实地再现西西这类作家所创作的“电梯影像体”、“比兴影像体”、“蝉联编织体”和21世纪的“建筑体、缝制体”,以及这些文体如何具有范式意义,说明这些新创造为什么是作家的追求同时也是读者渴望的终极目标。该书虽然未能做到图文并茂,但其中所引述作品中的生动故事,使其成为别具一格、趣味盎然的好书,特向读者推荐。


   凌逾书籍《跨媒介香港》的社会评价

古远清:《别开生面的香港文学研究》,《北京晨报》,2016年3月20日,第A15版:慢阅读,http://www.morningpost.com.cn

古远清:《别开生面的香港跨界文化研究——读凌逾新著〈跨媒介香港〉》,《梅州日报》,2016-05-27,http://mzrb.meizhou.cn/html/2016-05/27/content_107804.htm

古远清文,霍艳摘:《跨媒介香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中国文学年鉴2016》,2017年出版。

王瑛:《跨媒介叙事的风姿》,《文艺报》2016年8月5日,第3版。

王瑛:《练文以析其辞,观象意练其理:评凌逾的《跨媒介香港》,《华文文学》2017年第4期。

彭瑞瑶:《究跨越之风,辟逾常之路》,《文学报》,2016年7月21日;《语言文化研究》2016年第6辑。

徐诗颖:《跨媒介叙事研究的新突破——评凌逾新著〈跨媒介香港〉》,《香港文学》,2016年11月号,第91-94页。

廖靖弘:《聚焦港派叙事创意,引领文学跨界新路——评凌逾论著<跨媒介香港>》,《华文文学评论(第四辑)》,2016年11月;《香港作家》2016年第6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李芷宜


往期精彩:

跨界太极访谈 | 聆听陶然的声音——对话陶然:文学创作与香港文化漫谈

跨界太极学术 | 凌逾:从香港走向世界——2014年《香港文学》的跨域与跨界特色

学术 | 凌逾:现当代香港文学创意与媒介生态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太极】  1308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