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三线城市的发展经验借鉴(上)

2017-07-14 王继春 TOP办公研究院


在美国工作了几年,我对美国的三线城市非常感兴趣,有人问我:美国的三线城市为什么值得研究?

 

中国城镇化至今,无论是产业界还是地产界对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发展前景一致性地看好,毕竟,2012年以后,中国由城镇化向都市化演变,越是大都市越是有吸引力,人口选择性地流向一、二线大城市,而许多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增长乏力,甚至面临着外流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三线城市拿什么来聚集产业要素提升经济?


(英国卫报今年初公布的中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列表)

 

大家或多或少都是有疑虑的,因为确实三线城市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不多(一线城市周边卫星城不算)。所以,今年我的美国之行特意选择了俄勒冈的波特兰市和犹他州的盐湖城,这两个都市圈人口规模都在100万出头——这跟我国三线城市的规模相当。


那我们首先来看看俄勒冈的波特兰 (Portland OR)。



出于好奇,我到波特兰先了解了一下当地的房价,波特兰的城市能级类似于中国的烟台,但zillow显示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房价比一线城市洛杉矶低不了多少(大概只低20%左右,见下图),可以想象苏州的房价只比上海少20%么?

波特兰的确是发展得不错!

其实波特兰也并非生来如此,城里老工业的建筑依然不少,这些建筑是个老工业产业发展的凝固。下面这张照片让人很让人联想起承德市的水岸两侧 ⬇️



长久以来,波特兰的经济严重依赖出口的制造业(其中40%为英特尔生产的芯片)。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订单锐减,波特兰的经济一落千丈,失业率激增至11.3%。怎么办?


很多经济体的繁荣都是靠核心优质大学带动,像硅谷有伯克利,西雅图有华盛顿大学等一流科研机构,而波特兰?没有。哦,波特兰州立大学的城市规划系在北美有突出影响,不过这东西带动不了经济发展。

 

最终,是人才改变了这个城市,让这个城市实现产业升级,顺利转型。波特兰是怎么做到的呢?现在分析起来,原因有三个:

 


01

明确重点产业集群

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拓展朝阳产业


波特兰确立了四大产业集群,包括成熟的体育运动用品产业与高端制造产业,也包含培育中的环保产业与软件产业。


有了重点的产业集群,那么集群的优势就可以得以充分发挥,如资源、技术、资金的集中与高效配置。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体育运动用品产业与环保产业。一个是传统的优势产业,另一个是新拓展的朝阳产业。

 

 

1)体育用品产业

 

当年,西部淘金者沿着“俄勒冈小径”来到波特兰,并定居于此,这里背靠落基山脉,MT. HOOD是著名的高山,城市中又有大河通过,西边不远处就是海岸,还有沙漠地形,丰富的的自然景观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热爱探险、热爱自然,同时丰富的地貌非常适合用来测试户外和运动装备,慢慢地发展出了强大的“户外”产业。


(MT. HOOD⬆️)


比如耐克、哥伦比亚就诞生在波特兰,这些先行公司具有强大的磁石效应,吸引其他行业从业者集聚而来:阿迪达斯将其北美总部迁往波特兰,中国的李宁也在此设立了分部,在美国迅速崛起的安德玛也建立了波特兰设计中心。


(阿迪北美总部⬆️)

(比苹果还大的耐克总部⬆️)


波特兰的运动和户外装备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主要从事产品的研发、设计、营销和管理,产品的制造,所以人才是第一位的!


政府专门成立了波特兰发展委员会(PDC,现在更名为Prosper Portland),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为户外体育产业招商引资、培养人才、增进行业内良性互动。比如在金融危机后,PDC通过推动产业开发、建立合作关系,培养户外行业的高新职位来帮助企业们平稳度过金融危机,而现在,PDC通过教育培训、导师制和交流来提升人才的数量与质量。


 

2)环保产业

 

早在90年代,波特兰就在全美第一个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明确把绿色建筑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引导,进行直接财政支持和财政鼓励政策。


有了这个大基调,就有了适合绿色建筑生长的产业基础,之后,几家全国知名的绿色建筑咨询公司落户波特兰,并且发展起了全球领先的环境咨询中心,大量的设计师、环境科学家和绿色建筑自由职业者也纷至沓来;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大学与研究中心,俄勒冈大学排名第一的是环境设计专业、波特兰州立大学也有全国闻名的交通研究中心和自行车及行人创新研究所,俄勒冈州议会还资助的建筑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中心(BEST)等等,这些都推动了绿色知识和技术创新交流,建立企业与学校研究室之间的联系。



所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它成为了全球著名的绿色建筑产业集群,聚集了美国绿色建筑产业界领先的开发商、建筑公司、建筑设计师、工程师和制造商,他们的建筑、设计和开发业务的数量与质量都是全美乃至全球的领导力量,服务于区域及国际市场。


(现代高层与绿植完美结合⬆️)


有数据显示,波特兰累计吸引了4500多个绿色建筑产业链上的企业和机构在本地落户,创造了46000个“绿领”工作机会,即那些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直接贡献的高薪工作。

 

现在,波特兰被誉为美国最“绿”的城市。

 

(波特兰州立大学鸟瞰⬆️)

 

02

独特的城市气质

 

 

去过波特兰的人都说,这座城市是有Kinfolk气质的。


Kinfolk是南美的一句古語,意思是家人,Kinfolk的生活方式提倡简单纯净的慢生活。放在波特兰的语境下就是:复古风、嬉皮士,音乐人,艺术家,山川河流,独立书店,手工皮具,咖啡,甜甜圈,调酒……


2014年7月,纽约传奇鸡尾酒酒吧PDT的,被誉为美国第一调酒师的吉姆·米汗(Jim Meehan,见下)宣布离开纽约,举家迁居至波特兰,在流行文化领域掀起巨大波澜。很难想象,波特兰竟能从纽约这座“国际时尚之都”身上分一杯羹,可见波特兰本身的魅力。



这里随处可见独立书店,而最出名的算是全美最大书局Powell's City of Book,这里卖的大多是二手书,但是却每天挤满了人,甚至成了游客必到的景点;我在想,承德要有那么大的书店能经营得下去吗?


还有各种网红咖啡店、冰激凌店等等,城市的气质通过这些“独立”的Kinfolk气质的生态展现无遗。

 


一座城市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在现在的城市竞争中,生活方式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为什么?


这里不得不说到一个概念,创新阶层(Creative Class)。

创新阶层分为3类:核心创新者(Creative Core,创新引领者,如乔布斯);专业创新者(Creative Professionals,如律师建筑师);游侠式创新者(Bohemians,非专业出身,但却有独到视角与见解)



概念的提出者—多伦多大学的Richard Florida教授发现:后工业化时代,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并非基于具体的创新产业(如IT产业),而是根植于创新阶层。而高人口密度的城市更适合创新阶层,不是因为有所谓的税收优惠,而是因为其文化丰富,高密度城市带来多元化,多元化的环境更能包容不同想法、不同人之间的社交更充分,起到1+1>2的效果,诞生出更多“街头文化”。


而创新阶层,最容易被“街头文化”这样的生活方式(包含现磨咖啡、街头艺人、时尚画廊、独立餐厅等多样元素)所吸引,从而聚集。





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有调性,这种独特的城市调性将吉姆·米汗吸引了过来,将互联网创业者吸引了过来,将各类年轻人才吸引了过来。

 


03

良好的城市规划

打造“完整社区”

 

上面说到,波特兰州立大学的城市规划系不错,的确是,波特兰的城市规划非常出色,其成熟的区域规划、社区参与、绿色空间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创造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灵感。



政府做了很多城市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完整社区”的概念:在于步行或骑行不超过20分钟的范围内,有能满足各个年龄阶层需求的公共设施。


社区的规划与建设从教育、技能培育、食物、住宅、交通、自然环境、公共空间、艺术、文化创新、生活质量、平等、公民民主参与等等方面进行。

 

公共交通网覆盖了波特兰市区和城郊的大部分区域,并从凌晨运营至午夜。几年前,波特兰市政府更是为Streetcar升级,将原来的4英里轨道扩充至17英里,建成两条环线及一条南北线,穿梭于市区的主要街区和地标之间,且与MAX和巴士线路互相连接,使波特兰成为全美拥有最强大交通枢纽的城市之一,也进一步促进了市区房产和商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内城的建筑密度(尤其是CBD)波特兰的城市中心的街区很小,60米一个BLOCK,非常适宜步行,也非常适宜户外交流。要知道连纽约都达到了120米,中国大多数城市失败的超大街区就不用在此点名说了。



还有它的混合土地利用策略。下面这个波特兰国际机场PDX,看得出是个机场吗?是不是更像商场?对,这就是基于运营的设计产生价值,多年被评为全美最佳机场。休斯顿等机场也是如此,充分利用人流,想想我们的机场、高铁站的设计是不是抓住人流带来的商流了?



而反观国内,就算是一线城市在定位及规划和建筑设计阶段,都没有考虑人流的使用,从而白白地让上几十亿的价值流失。看看北京四惠汽车枢纽站(并且直通地铁)吧:


明明是一个紧邻CBD寸土村金的地方,做了一个功能单一的长途汽车站,每天人流几万人,没有任何的停留。假设能在汽车站上面做办公、商业,把汽车站融入到综合体里面去,不但在上面办公的人群出行极其方便,减少了进入北京CBD的交通,而且因为一路之隔的写字楼租金都到了11RMB/天/平米,商业价值也非常高,还不算这些人流能够转化成的商业消费。光地价的损失就是几十个亿,就是因为定位和设计没有产生应有的价值。


总结起来:


城市吸引产业的最好的名片,波特兰不仅打好了传统“产业集群”的这张牌,也成功成功对接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打出了独特的城市品牌,吸引到了大量对“生活方式”有追求的人群,这些在未来是城市可持续竞争的主力人才。


我相信,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一定会崛起一部分以“生活方式”为标签的创意中小城市,他们或许能成为中国经济整体转型的推动力。

 

参考资料: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84320

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为实拍。



关于城市,也许你会喜欢


马化腾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周其仁说营造湾区的关键两点!

美国最大的科研园区 - 北卡三角研究园

企业选址的7条军规,以苹果研发中心落户苏州为例

你必须看看特斯拉的工厂,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今后将如何工作!

如何吸引人才与产业?产业社区的磁极营造法则

打造都市经济圈的铁三角

引入了Google这样的龙头企业,为啥这座城市还是没有活力?

成就尔湾的7大要素

最大的城市总部群 - 亚马逊西雅图

最智慧的1平方公里 - 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

全球最绿色的办公大楼 

这个产业社区凭什么有欧洲最大的创业生态?!

全英国最棒的产业社区!

办公空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想要更多案例,赶紧关注我们,点击案例合集。

想跟我们合作,请直接后台留言!我们的兰院长期待与您交流:13482764916

让我们一起,点燃工作热情!



TOP办公研究院是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它是The Office Project (办公计划)的缩写,我们致力于整合全球资源,研究与工作空间相关的一切,覆盖城市、建筑、室内三大维度,助力设计打造出更健康、绿色、高效、创新的工作环境。

TOP的发起方是FTA,FTA自2002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用技术与艺术设计激励人心的产业社区,截止2016年,FTA完成逾1690万平方米的建筑设计,是国内公认的产业社区一体化设计专家。


在为更多人打造健康的、能激励人心的办公空间同时,我们也重新调整了FTA的总部办公室,更符合,希望邀请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以“游牧”或“定居”的方式使用这个空间。更多信息,请联系我们:134827649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