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黄芪应用六法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现有社区医疗门诊项目
寻找合作伙伴
请联系:18016247306
电话微信微信同号
I导读:邓老文中开篇即言,此文是学习王清任用黄芪的经验,并结合自己临床案例而作的归纳总结。读此文,可谓黄芪的用法,一览无余也。(编辑/居业)
黄芪之妙用
作者/邓铁涛
清代王清任善用黄芪,我师其法,用之得当,确有奇效,试作归纳,介绍如下。
1.陷者举之
重用黄芪以升陷,其适应证为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肾下垂等)、重症肌无力、肌肉痿软、呼吸困难、眩晕等属气虚下陷者。以上诸症皆因气虚下陷,升举无力,致使脏器提升不起而下垂;或清阳不升,诸阳不能汇于巅顶而眩晕;或宗气不充而难司呼吸出现呼吸困难;或肺气难支,吐故纳新受阻,朝百脉之职难司,四末失养而肌肉痿软无力。
胃黏膜下垂者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30克,再配枳壳3克以反佐,一升一降,升多降少。所以要用枳壳反佐,因胃属腑主受纳,胃气以降为顺,虽然黏膜下垂需升,但胃气需降,故重用黄芪补气升提以治黏膜下垂,而反佐枳壳以顺应胃气以下降,以促进胃黏膜之复原。
治脱肛。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载方用黄芪120g,防风9克。此方实出王清任治脱肛之黄芪防风汤。王氏方:黄芪四两,防风一钱。李东垣认为: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王清任之黄芪防风汤实源出于东垣,防风之分量不宜多用。此法治脱肛的确有效。
子宫脱垂,治以补中益气汤加首乌。加首乌之意,一者在于引经,二者因胞宫冲任所系,全赖阴血所养,气得血养,血得气行,气血充和,冲任得调,所系之胞宫则能复其原位。若能配合针灸,加强冲任之调理,则取效更捷。
重症肌无力,治以强肌健力饮,此方为自拟经验方,亦重用黄芪为主药。重症肌无力证候较复杂,除眼睑下垂外,可有复视,吞咽困难,语音不清,四肢无力,重者呼吸困难,大气下陷,危及生命。我认为该病的最大特点是肌肉无力,因脾主肌肉,故此是脾胃气虚之证,并由虚至损,且与五脏相关。治疗上紧抓脾胃虚损这一病理中心环节,重用黄芪以补气升陷,同时针对兼夹之证调理五脏,重补脾胃、以运四旁,促病痊愈。
2.“升”者平之
此处言“升”,血压升高也。高血压一病,肝阳上亢者为多,临床上多使用平肝潜阳、降逆熄风之品,但亦有不效者。我治疗气虚痰浊型之高血压者,则重用黄芪合温胆汤以治之。
据《中药研究文献摘要》所载日本寺田文次郎等报告:“与其他六种可以注射的降血压制剂比较,证明黄芪的作用强大。虽然有的药剂可使血压有持续性下降的作用,但此种药剂大量使用后,可使动物衰弱。”这一结论,从药理研究角度支持了重用黄芪可以降压。此外,我赞同以下的论点:血压之所以升高,是身体自我调节的一个信息,是内脏阴阳失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当然,高血压经久不愈,进一步可引起心脑肾之病变,西医正因为注意高血压对心脑肾病变的影响,故以动脉血压指标作为辨病诊断的根据,作为治疗的对象,而千方百计地寻找降低血压之药品。
近年有些学者,从辨证论治的角度,重新评价这个观点,认为血压升高的原始动因是血流供求的不平衡,其中尤以心脑肾为重要。这三个器官血流需求量很大,当心脑肾血流供求不平衡,发生血压升高,升高血压对维持上述器官的血液供求量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血压长期升高的严重后果,也主要表现在这三个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
既然血压升高的深一层本质是血流供求的不平衡,而血压升高本身,又是体内为着克服此种不平衡的代偿反应,而所作的努力还不尽善和不成功,于是才有导致血压升高的血管反应持续存在。血压升高并不纯粹是消极的病因病理破坏,不应当是治疗压制的对象,它被看成是治疗的服务对象和依靠对象,治疗若从帮助改善血流供求关系,帮助血压升高所要去实现的调节反应,因势利导,促其成功,则不需要再有高血压反应的持续激起。
这一论点正道出了治气虚型高血压重用黄芪,就在于调节脏腑阴阳之平衡,改变“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的局面,促使“血压升高的血管反应”缓解而达到降压之效果。这就是重用黄芪以降压之机理所在。
对于高血压危象,我常用针刺太冲穴(双),重用泻法,留针三四十分钟,根据情况一天1-3次治疗,并加服中药,多数取得较满意之疗效。中医治疗中风之针刺疗法,往往就因能疏通经脉,平调气血阴阳而调整血压,收到迅速治疗的效果。这亦是上述机理的有力佐证。
怎样解释黄芪降压与升陷之理?有人会想到中药往往有“双向作用”,故黄芪又能升提又能降压。如何掌握升降之机?我的体会是:黄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为什么药理研究只得一个降压的结果?因为动物实验都是大剂量用药进行研究的,所以得出降压的结果。
我治疗低血压证,喜用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的分量不过15克。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我喜用黄芪合温胆汤,黄芪分量必用30克以上。诚然,论方剂补中益气汤除了黄芪之外还有柴胡、升麻,可使升提之力倍增。在重用黄芪降血压时亦可加潜阳镇坠之品,效果当然更好,但不加镇坠药亦有降压作用,这是可以肯定的。
曾会诊一中风患者,偏瘫失语而血压偏高,辨证为气虚血瘀之证,处方以补阳还五汤,黄芪照方用四两,该院西医生对黄芪四两有顾虑,拟加西药降压,晓之以理,照方服药后血压不升反降,乃信服。
虽说黄芪重用可以降压,有证有据,但黄芪仍然是益气升阳之药,这一点不可不加以注意。如果辨证为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之高血压亦想用几两黄芪以降压,则犯“实实之戒”了!慎之,慎之。由此可见,药理学之研究目前尚未能为我们解答全部之问题,仍须辨证论治。
3.攻可补之
张锡纯认为,黄芪之升补,尤善治流产崩带。但重用黄芪可下死胎,这是我的经验。死胎之于母体,已转变为致病之物——“邪”,病属实证。自宋代以来,妇科方书,下死胎习用平胃散加朴硝。平胃散是健运胃肠湿滞的主方,苍术猛悍为健运主药,厚朴陈皮加强行气燥湿之力,加朴硝以润下。前人认为,“胃气行则死胎自行,更投朴硝则无不下矣”。明代以后,《景岳全书》提昌用脱花煎催生与下死胎,此方以行血为主,兼用车前、牛膝以利下。平胃散着眼于气滞,脱花煎着眼于血瘀。
我曾治一气阴两虚之胎死腹中之患者,初用平胃散加芒硝,并配合针灸,后用脱花煎,皆因药证不符而未效,再经仔细辨证,借用王清任治产难之加味开骨散,重用黄芪120克,外加针灸,1剂而死胎产下。开骨散是以宋代龟甲汤加川芎而成,明代又名加味芎归汤,此方重用当归、川芎以行血,龟板潜降,血余炭引经而止血,本方不用攻下药和破血药,故明代以后多用以治难产。清代王清任认为,本方治产难有效有不效,缘于只着重于养血活血忽视补气行气,故主张在开骨散的基础上,重用黄芪以补气行气,使本方更臻完善。
此例何以用加味开骨散取效?缘患者妊娠八月,胎动消失七天,诊其舌淡嫩,剥苔,脉大而数,重按无力,更兼问诊知其妊娠反应较甚,呕吐剧烈,食纳艰难,致使伤津耗气,病虽实而母体虚,本不任攻下,故用平胃散加味和脱花煎无效。
傅青主指出:“既知儿死腹中,不能用药以降之,危道也;若用霸道以泻之,亦危道也。盖生产至六七日,其母之气必甚困乏,乌能胜霸道之治,如用霸道以强逐其死子,恐死子下而母亦立亡矣。必须仍补其母,使母之气血旺,而死子自下也”。实践证明,傅氏这一论点是正确的,为下死胎另辟路径。傅氏主张用疗儿散治之,我用加味开骨散取效,可算异曲同工。当时龟板缺货未用。此例说明重用黄芪可下死胎。这是寓攻于补之法也
4.瘫者行之
对于偏瘫、截瘫等属于气虚有痹者,补阳还五汤是一张特别著名的效方。它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张锡纯虽然批评了王氏对于治疗半身不遂过于强调阳气不足之说,认为实证有虚也有实。补阳还五汤用之要得当。但张氏不能不说:“补阳还五汤其汤甚妥善也。”我曾用此方治疗各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属气虚血瘀之偏瘫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有恢复五成的,也有恢复八九成的。
曾治一例严重截瘫的女性青年,就诊时已卧床数月,两腿消瘦,自膝下皮包骨头,需人搀扶起坐,坐亦不能持久。我乃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之,黄芪初用120克,最大量时用至200克,服药八个多月,并经艰苦锻炼,已能杖一拐杖缓慢行进,一年后参加工作,两年后能去掉手杖跛行,后结婚生一子。
我体会使用补阳还五汤需要注意两点:一者辨证须是气虚血瘀之证;二者黄芪必需重用至120克,不宜少于60克方效,其他药味也可略为增加,但决不能轻重倒置。
5.表虚固之
李东垣认为,黄芪能补三焦又能实卫气。卫气者,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者也。“实卫”就是“固表”。自汗一证,玉屏风散为疗效确切的名方。
我体会此方不但治自汗,一些盗汗属气虚者亦适用。为了方便,常用汤剂,其分量为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5克。防风用量少于黄芪,白术的量是黄芪与防风的量之和(其理见“玉屏风散”)。
治自汗盗汗兼阴虚者,我喜用玉屏风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若汗出特多者加麻黄根10克。
治疮疡烂肉,黄芪也是一味重要药物,曾会诊一患者,腋下肿瘤摘除之后,伤口久不愈合,不断渗液,一天要换多次纱布。用补益气血之剂重用黄芪30克后渗液减少,不到半月而伤口愈合,此黄芪内托之功也。
小儿疮疖,逢夏则发,此伏彼起。实不少见,亦甚棘手。一军医小孩,自两岁开始,夏季疖疮发作,用抗生素稍好。稍好又发,反反复复,此伏彼起,至交秋乃愈。如是者三年,乃求助于余,时正六月,小孩满头疖疮,人虽不瘦而面黄唇淡,舌胖嫩,苔白,脉细,此正气虚不能抗御病邪所致,拟扶正祛邪,标本同治。处方:
黄芪、皂角刺、青天葵、野菊花、浙贝母、银花、蒲公英各9克,陈皮、白术、甘草各6克,茯苓、绿豆、炙甘草各12克。
服四剂,疖疮乃不再起。其父翌年一月求治断根,为处预防方:黄芪9克,防风、甘草、浙贝母各6克,陈皮、白术、蒲公英各12克,嘱其于四月开始,每周两剂。此后疮未再发。
6.证须审之
我虽喜用黄芪,但黄芪到底是药,不是粮,用之对证则效,用之不当则害人。余曾治一肺结核病人,于养阴除痰药中加入黄芪9克,一剂额部发热,两剂全面发热,三剂颈面均热,撤去黄芪热自消失。
又治一中风患者,药后头皮发痒,体温增高,误以为外感,改用辛凉解表之剂,一剂退热,再用黄芪90克,又再发热,右上肢活动反而退步,乃知辨证不当。细想患者脉虽虚大,但舌苔厚腻而舌质不胖亦无齿印,此证痰瘀比较,痰湿重于血瘀,改用祛痰为主,稍加祛瘀之药,以五爪龙代黄芪,证遂好转。
对于使用黄芪的指征,我认为舌见淡胖有齿印,脉虚大或寸部弱,再参察有否其他气虚之证候,便可考虑使用。至于用量之多寡,则要时时留意证侯之变化,切戒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I本文选自《国医大师邓铁涛》,邓铁涛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居业。校对/勤莉、孙红梅。 |
I导读:黄芪为补药之长,而其功效又因各种不同的配伍情况而有不同的发挥。本文作者根据数十年来学习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临床,将运用黄芪之心得,归纳为十配,希望临床医生治疗疑难杂症中,有所裨益。(编辑/徐艺萌)
黄芪十配
作者/承忠委、马继松、彭绍荣
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戴糁,被列为上品,谓其:“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癩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后世通过临证,发觉其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药性温和,可主治各科虚劳之疾,为补药之长,故改名之。
王好古《汤液本草》言:“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咯血,柔脾胃,是谓中州药也。……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
然这些不同功效的发挥,取决于不同的配伍所致。笔者根据数十年来学习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临床,现将运用黄芪之心得,归纳为十配,供同道参酌,希冀能对急性病、疑难证的治疗,有所裨益。
一、配龟板升提益阴固崩漏
朱丹溪言龟板:“补阴、主阴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而前贤最善用龟板者,莫出于叶桂、吴瑭二氏。
叶氏治妇科病重视奇经理论,对久病缠绵,营血虚亏或漏下不止之患女,认为“精血皆有情,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强调当投血肉有情之品,取其汁滋味厚,性沉力峻,直达下焦、填补奇经,每用龟板、阿胶、鳖甲胶以获显效。
吴瑭则更在《温病条辨》中宗“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之论,创十数首含龟板之名方,广泛用治肝肾、任脉亏损之内、妇、儿科疾病,其中有与滋阴药相合的三甲复脉汤,亦有与峻补元气之人参相合的复享丹、专翕大生膏、通补奇经丸方天根月窟膏方等,然竟无一首与黄芪相合。
笔者通过临证,并根据王清任用“古开骨散(当归ー两、龟板八钱、川芎五钱、血余炭一团)治难产,重加生黄芪四两,不过一时胎即下”,故在人参价昂之今日,吴瑭所创人参与龟板相合之方,大都可易以黄芪。
遂常将两药配伍,治妇科气虚肾亏之崩漏、带下、难产、小儿五迟五软及内伤杂证中的脱肛,足跟痛,腰酸膝软难以久立等病。
但因龟板过于滋腻,且味咸腥臭;黄芪甘满壅中,土虚纳呆或须久服者,常掺入一些芳化流动之品。
【例】
范某,女,30岁。1963年2月17日初诊。因患肺结核而素弱,月汛一直超前量多,半月前因赴酒宴,遂经来如崩,服凉血止血中药,转成淋漓漏下。
邀余诊时,面苍白,耳鸣眩晕,心烦气短,形瘦神疲,潮热盗汗,口干便燥,寐难梦多,足膝疼热。
所下经血色紫挟小块,小腹如阵痛即涌出颇多。舌色淡红、边略有瘀点、苔少,脉细数。此乃阴血骤脱于先,气亦难摄于后。且兼挟瘀滞,施治不易,当遵朱南山,急用龟板补任脉之血,合黄芪以率血行,血若归经,其漏自止。
药用:生黄芪、制龟板各30克,生地、白芍各20克,麦冬、地榆各15克,当归、血余炭、炒知柏各10克。3剂,漏渐止,但胃纳减。
去麦冬、减知柏为7克加香附10克,绿梅花7克,焦楂10克,又3剂,漏停它证亦减。
虑其失血过多,予人参养荣汤去川芎、肉桂,加龟板、香附、地榆各10克,续服7剂而愈。
二、配山药益气滋阴消血糖
名家施今墨认为黄芪甘温,入手足太阴气分,补气止消渴;山药甘平,最补肺脾肾之阴津。一阳一阴,可降低血糖减少尿糖。
日本也曾以防己黄芪汤治愈老妪尿频尿多之证。均取黄芪“止渴……益气,利阴气”之功(《别录》),施老门人祝谌予,更在二药相合基础上,配入它药,创制了治各型消渴病的有效成方。
现代药理证实二药合用,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对疾病抵抗力。故不仅能降血糖、消尿糖,还可用黄芪复方(生黄芪、山药、白术、陈皮、生地、茯苓)预防感冒(《古今药方纵横》283页),对其它病出现气阴双虚症状时,亦可合用之。
对脾阴虚证,二药重用共投,仿慎柔养真汤(由四君子汤加黄芪、山药、白芍、莲子、麦冬、五味子)用药极妙。
【例】
洪某,女,45岁。1977年10月初诊。患消渴证已3年余,曾服优降糖等少效,近尤剧,形体随尿量日增而消瘦亦显,遂转予诊。察其面㿠少荣,神萎眩晕,心悸短气,消谷善饥,渴饮溲多,舌淡红少苔,脉细数。
尿糖(+++),血糖340mg/dl,显系阴虚阳亢,气弱肾亏。
药用:黄芪、山药各30克,生地、麦冬各20克,花粉、知母、葛根、枸杞、女贞子各15克,五味子、山萸肉各7克。5剂见轻,“三多”减半,坚持服药48剂,诸症尽失,宛如常人。
检査:尿糖、血糖均转阴性。
三、配防风扶正解表止自汗
防风为祛风胜湿,疏表发汗之要药,东垣赞其为:“风药中润剂。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得行。”并强调:“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丹溪受东垣之启迪,将黄芪三倍于防风、白术,组成玉屏风散,使补中有疏,散中寓补,相恶相成,用治气虚肌表不固之自汗。
《唐书》载许胤宗治柳太后病风,以黄芪、防风共煮数十斛,于床下蒸之,使药力由腠理透入,一周而瘥(见《本草思辨录》),此亦可看作玉屏风散之变法。
王清任取四两生黄芪、一钱防风,组成黄芪防风汤,认为“治脱肛,不论十年八年,皆有奇效。”
笔者临证中还发现,以一两生黄芪配三钱防风组成药对,掺入活血化湿药,治风湿乘卫阳之虚,客于肌腠关节导致风湿性关节炎、或风湿性皮肌炎取效较佳。
若仿王清任黄芪赤风汤(生黄芪二两、赤芍、防风各一钱)加味,并冲送精制马钱子粉治外伤或湿热挟痰阻络的痿蹩,亦有一定疗效。
【例】
方某,男,63岁。1953年3月初诊;年过花甲后,渐觉畏寒神疲,常易感冒。近因天气乍暖还寒,又为外邪所触。恶风发热(T38.6C),汗出淋漓,5日未解。伴见面色萎黄,形弱气短,咳嗽痰多,骨节酸楚,纳呆头痛,二便欠涩,舌淡苔白,脉浮虚滑。
此卫阳失固表之职,汗液因气虚而外泄也。
药用:生黄芪15克,茯苓、杏仁、白术、白芍各9克,防风、白芷、陈皮、姜夏、桂枝、炒枯芩、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葱白3根。药仅2剂,热退汗止。原方服入3帖,诸证皆平。
四、配防己除湿退肿疗风水
黄芪可强心利尿,防己直泄小便,张仲景将二药相伍,创防己黄芪汤,为治风水要方,重在祛头面四肢水肿,开二药同用之先河。
周岩评黄芪曰:“内经以三焦为水道,膀胱为水府,黄芪从下焦直升至肺,鼓其阳气,疏其壅滞,肺得以通调水道,阴气大利(意指小便畅行),此实黄芪之长技”。
笔者受其启迪,并结合黄芪可消尿蛋白之新论,不仅对因触外邪由头面始肿的阳水将二药配用,即因内伤而腰以下先肿之阴水,亦将二药合投。在临证中还观察到,如略参入理气药,诸如腹皮、槟榔等,使气行则湿行,效尤佳。
对气虚湿盛所致下肢痿痹亦可将二药合活血祛湿,通络定痛之品共用。它如心脏性水肿,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者,重用二药,同时参入活血利湿药物,如地龙、葶苈子、泽兰等,效果尚称满意。
【例】
苏某,男,17岁。1962年4月初诊。近半月来四肢、头面尽浮,按之没指,下肢尤甚,面色㿠白,心悸短气,汗出恶风,身重腰痛,小溲不利,腹满便干,舌淡胖苔白腻,脉沉。
尿检:蛋白(+++),白血球(++),红血球(+),透明管型(+),颗粒管型(++)。西医确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此因外触之风邪与内里之湿滞,乘脾虚气弱搏击于肌表,成风水重证。
急予薏苡仁米30克,生黄芪、茯苓皮各18克,防己、白术、泽泻、大腹皮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生姜3片。5剂肿消过半,续服10剂,肿尽退。方略损益,连服月余,诸证皆平,体力亦复。
尿检:蛋白(+),白血球(0~2),红血球(0~1),管型消失。
五、配赭石燮理气机、降血压
黄芪为升阳之要药,赭石乃降逆之神剂。有学者报道,轻用黄芪10~15克,再配其它补气药,有明显升压作用;若黄芪重用一两以上,并配代赭石,或生石膏,则降压极速(药理实验证明,黄芪静注能降压,并同时使外周血力相应下降)。
在这里黄芪表现了极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近贤张锡纯即将大剂黄芪合山萸肉、桔梗,升提元气之下陷;又复将黄芪合赭石、䗪虫,组成起痿汤等,治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后遗证。
笔者对黄芪、赭石相合,升清降浊,爕理气机之功有所心得,临证不仅同用以降压,治眩晕,还引伸治脾虚清气难升,浊阴反上僭欲作呕恶之证,甚至用此法配合西药抢救一例尿中毒致呕恶不纳的垂危患者。
【例】
胡某,男,61岁。1964年8月初诊。喜爱杯中之物,致高血压近10载,虽经中西医叠治,症情仍时有起伏,近因醉酒兼郁怒而加剧。
诊见面色如醉,耳鸣如潮,头晕目眩,欲仆难支,胸满胁痛,咽燥口干,呕恶汗多,气短心悸,舌黯红,苔黄白相兼,脉弦。血压29.3/16.0kPa(220/120mg)。
此阴亏气弱于下,肝阳夹痰浊逆攻于上,将有肝风内动之危。
药用:生赭石30克,生黄芪、生地黄、生白芍、生牡蛎各20克,川牛膝、明天麻、钩藤、枳椇子各15克,胆南星、广郁金、川楝子各10克。
连服18剂,血压降至18.7/12.0kPa(140/90mmHg)(时血压在21.3/12.0kPa,160/90 mmHg上下波动),它症亦稳定。
后以7剂量为丸,连服一月,并力劝戒酒。追访5年,未见大发,1970年因食道癌去世。
六、配枳壳升提固脱治狐疝
黄芪为补气升提首选之品,枳壳为下气降逆重要之味。因其功效及作用于人体之部位大相径庭,故前贤除张璐取枳壳、防风各一两,黄芪二两,共末制成三奇散,宗“逆流挽舟法”用治气痢下重外,将二药相合的名方不多。
然现代药理研究枳壳有强心利尿、升压、增强平滑肌兴奋性,使胃肠蠕动规律化等作用,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现代实用中药》)。
故笔者遂将黄芪与枳壳相合,治多种因气陷导致的脏器脱垂。体会到黄芪用量五倍于枳壳时,效最佳,不仅较单用黄芪升提之力大,且无过升耗阴之弊。
【例】
陈某,男,35岁。1967年9月初诊。患右侧狐疝10余年,出没不定,劳冷易发。近因劳累,饮冷太过又大发。刻诊:少腹坠痛,牵引右侧睾丸,致曲腰按腹,行动维艰。伴见头汗如淋,面㿠懒言,舌淡苔白厚,脉沉弦。
平卧较久,疝气始能入腹。证系气虚之体,复为寒侵,致厥阴肝脉失疏,不通则成疝坠而痛。治当亟投疏肝散寒、行滞升提之品。
药用:炙黄芪30克,枳壳、乌药、青皮、小茴、橘核、川楝子各9克,木香、柴胡、吴茱萸各6克。水煎3剂,药后痛止,继服7帖而愈。随访多年,未见大发。
七、配当归补气生血,退虚热
黄芪如五倍量于当归,二药遂组成李杲的当归补血汤,可补气生血,治大脱血后或内伤劳倦太过,致阴血亏而阳气亦欲散亡之证。
此时常现肌肤燥热,面红目赤,烦渴欲饮等症状,与阳明经气分壮热的白虎汤证颇相类,但脉虽大却按之无力。若误投白虎必死,故重用黄芪峻补脾肺之气,使“变化而赤”,资生血之源;配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并引气药直入血脉,促阳生阴长。
即吴鹤皋所谓:“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数倍而补血者,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
另两药亦常可配入一般的补益剂中,收气血互生,益元活化之妙,作为治再障、或气虚导致全血下降的基础方,可明显缓解症状。气虚月经过多或崩漏,可用归身或炒当归合黄芪取效,骨伤科病二药亦常合用。
张某,女,38岁。1958年5月20日初诊。经期因负重致崩不止已两旬余,西医用止血针、片剂未效。
诊见:形瘦面红,肌肤炕热,烦渴欲饮,寐难便秘,小腹隐痛,血色紫黯夹小块,舌红苔少,脉洪大,似同白虎汤之阳明气分证,然前医用清热凉血,证反加剧,再重按其脉,状类游丝,详询还有气短心悸,耳鸣眩晕等症,审谛覃思,此乃血虚阳浮之假象,不可作实证治,只宜急补元气,以摄亡散之阴血。
药用:黄芪30克,党参、白术、桂枝、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怀牛膝各9克,艾叶6克。3剂漏止,10剂痊瘥。
八、配白芷托毒排脓散疮疡
唐《日华子本草》早即指出白芷可治:“乳痛、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癬、止痛生肌,”而《药性》又盛赞“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芪,”故两药相合,对气虚血弱之人患疮疡,脓如稀水,久不收口者,可扶正托邪,,排脓生肌。
如《证治准绳・幼科》“治痘疮里虚,托里十补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浸脑疽,气血两虚,将溃之时,紫陷无脓,根脚散大者,托里透脓汤”。
现代研究,黄芪可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血管,改善血循,使久坏之肌细胞恢复活力。故笔者不仅将二药合五味消毒饮等治急性疮疡;还将其合养血排脓之当归、芍药、炮甲、天丁等治疗慢性溃疡痈疽。
【例】
奚某,男,15岁。1986年6月初诊。每至夏季头身即发疖疮肿毒已三载,今年因天热而复发加剧,每发则注射青霉素,由于逐渐产生耐药性而失效。
刻诊:头面上肢胸腹遍发疖肿,红肿焮痛,此起彼伏,肿溃参差,伴见汗出恶风,气短神萎,面㿠无华,舌红苔薄微黄,脉细数。
证系热毒乘气虚侵袭皮毛而发病。
药用:生黄芪20克,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土茯苓、败酱草各15克,白芷、赤芍、贝母、甘草各10克。
3剂疖肿消其大半,焮痛亦轻,已溃者脓排较畅,并渐收口,续服10剂而愈。
九、配桃红益气活血起偏瘫
《丹溪心法》日:“气血冲和,则百病不生,一有怫郁,则诸病生焉。”故王清任极喜将走而不守,峻补元气的黄芪与活血化瘀药桃仁、细花相配,以治气虚瘀阻导致的半身不遂和瘫痿。
他强调“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这种补气活血,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之治法予后世极大启迪。笔者不仅遵其旨,将三药合用起偏瘫,治痿痹,且引伸治气虚血瘀引起多种心血管疾患,妇产科的月经过多、崩漏、闭经、或不可避免之流产及各种良、恶性肿瘤之明显气虚患者。
周某,男,59岁。1976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血压素高,1个月前因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西医诊为脑血栓。但叠治效不显,故尔求治于余。
诊见面色萎黄,气短神恍,舌謇难言,口角流涎,右侧肢体不用,舌黯边多瘀点,苔厚,脉弦细。证系气虚血滞,瘀阻脉络所致之偏瘫。
药用:生黄芪50克,桃仁、丹参、川牛膝各15克,红花、地龙、当归尾、赤白芍、路路通、刺蒺藜、土鳖虫各10克,川蜈蚣三条(研吞)。
药服7剂,神志略清,舌謇、口角流涎好转,右下肢稍有知觉。续服7剂,下肢已能活动,但不可随意自主。原方损益,又连服半月,已能扶杖跛行。
以十剂药量成蜜丸,服后腿行颇稳,上肢亦可随意运动。又服一剂,渐趋正常。
十、配桂枝、芍药,养血补肝调营卫
桂枝辛温色赤,轻扬达表,为气中血药;芍药微寒酸涩,柔肝益脾,为血中气药。二药相合,为调营卫、和阴阳之圣品。若与黄芪配用,则可养血补肝调营卫,实即黄芪建中之法也。
此法临证极有实用价值,辨证扩充可治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病证。笔者在治疗慢性胃、肝、胆囊等炎症、消化道溃疡、神经官能症、子官功能性出血、更年期综合征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虚体反复感冒等疾患的病程中,只要一旦出现肝气虚弱不能条达或营卫不和之病机,均将三药共投以治,均获较好疗效。
【例】
黄某,女,50岁。1985年3月8日初诊。不明原因之腹痛已数载,经常突然发作,并随情绪好坏而减增。近操劳太过,疼又加剧,曾用西药效果欠佳,遂邀余诊治。
诊见腹中胀痛,右胁、脐周亦有拘紧牵拉感,烦闷急躁,自汗肢凉,心悸气短,纳差便溏,舌淡黯苔白,脉弦。此系木强侮土,使脾胃之虚气散逆,为胀为痛也。
治拟柔肝疏木,补益中土。
药用:炙黄芪、炒白芍各15克,桂枝、白术、延胡索、炒川楝各10克,青陈皮、柴胡、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3枚。
3剂痛减,7剂痊愈。后以5剂量为散,每用15克布包煎,日服3次。随访3年内未见反复。
本文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第10期,作者/承忠委、马继松、彭绍荣,编辑/徐艺萌,校对/谭泉永、晓燕。
I导读:黄芪有补气、止汗、生肌、利尿等功效,适用于气虚衰弱、行路气急、精神萎靡、四肢无力、消化力弱、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及子宫脱垂等症;又可应用于水肿及慢性疮疡久未收口等疾患。(编辑/千诚)
一味黄芪救母
作者/王里
神话里有二郎神杨戬劈山救母的故事,今天咱来讲一个现实版的一味黄芪救母。
就在几天前,广州的一位老朋友来电,专门讲到了她亲历亲为的一个病案,很特别。现转录如下。
我对你说个事儿吧。这个案例可能以后也对你会非常有用。我妈现在90多岁了,26年前,也就是1993年,我妈乳腺癌做了手术,拆线后,伤口开裂,怎么都闭不上,拖了一个多月,我实在没办法,自己在家里给她查医书,用黄芪炖一种身上有斑纹的鱼,我们广州人叫生鱼,医生说癌症病人不能吃这种鱼肉,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反正最起码让伤口闭了再说,哎,连续三天吃了三次,一天比一天好,那个伤口从此就好了。那是我第一次尝试到黄芪的神奇。
后来,我的姑姑也得了乳腺癌,也是做了手术拆线后开裂,也是等了好久不愈合,我也是把这个办法告诉她了。我姑姑在山西,她那边没有这种生鱼,就用普通的鱼,也是吃了几次,从此那个伤口就闭上了。真的是很神奇。
那本医书实际上是我们家里留下来的一本小册子,文革时候印的,很薄,厚度不到一公分,特别小的版面,没有作者名,可能是当时那些老专家编的。回头我给你找找。
因为我妈妈免疫力不好,有类风湿,子宫下垂非常厉害,妇科用那种雌激素啊,药膏啊,怎么都不行,后来我又按书上所说给她试着用黄芪。服后有改善,但是改善并不多,人还是比较弱。那个时候家里有保姆,药就由保姆在附近的药店买。这样过了好几年。后来我妈年纪大了,也请不到合适的保姆,我就把她送到我家附近的一个很高端的护老中心,但是我妈妈拒绝吃黄芪以外的药,因为没有保姆帮我买药,我就在我家附近一家熟识大药厂里头去买黄芪,每天煎了给我妈送去。
量还是原来那个量,就每天一杯。结果喝不到半个月,我妈子宫就不出来了。这个药厂是很著名的大药厂,广州很多三甲医院都用它的药。我这才发现,好药与一般药店的药确实不一样,相差这么远,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一点。这样一直坚持了差不多三年。我几乎都忘了这个事情了。后来可能因为我妈年纪大了,子宫又开始出来了。很痛苦,很心疼。于是我试着改用野生黄芪。哎,结果第二天就见效了。由于用了野生黄芪,子宫下垂慢慢又好了。
用了野生黄芪以后,我发现她开始有些便秘。我想野生黄芪是不是太猛了,人受不了。又回头用了普通栽种的,还行哦,又持续了几年。结果时间一长,我又大意了,她的心衰症状开始出现了,结果就整到这一次。
我妈有很严重的胆结石,曾并发过两次胰腺炎,都熬过来了。12年前的2007年,又发现她的肾功能已经不大好了,也可能这些年一直都在用黄芪吧,也没有透析,也没有吃其他的药,我妈拒绝吃一切其他的药,除了黄芪水,其他都不喝,加点红枣都不行。我想,我妈受的苦也不少,老人家怎么舒服怎么弄吧,我也不想让她太痛苦。
前不久,我妈因感冒发烧肺炎并发心衰住进了心脏重症监护室CCU,病情特别严重,里面的人喂她什么都不吃,黄芪水也不喝,结果子宫又脱得很厉害,尿少,并发肾衰竭达到了酸中毒神智不清的程度,连我都不认识了,情况一度十分凶险,我昨天实在觉得不行了,于是我签字放弃所有药物治疗和抢救措施,只保留氧气,全然交托全然信任,我就用野生黄芪,熬浓浓的汁,然后把它搅拌在鸡蛋糊里头喂下去,哎,结果今天就醒了,很生猛的,还说那护士姑娘给她打针打得很疼,要投诉人家,还要投诉到护士长那里去,今天看见她,我还挺很开心的,但是她的肌酐从250升到410。
一周后,朋友来电说:“感恩啊,我的90后妈妈终于出院了。这几天认真仔细亲自给妈妈配餐喂食,每天仅靠两顿黄芪水拌婴儿米糊外加一杯酸奶一个番茄,妈妈竟然一天天好起来直到所有生命指征全部正常出院,所有参与治疗和护理的医务人员无不啧啧称奇。”
又过了几天,朋友真的将那本旧医书找了出来,发照片给我。哇,怎么这样熟悉?应该说我也有一本。翻箱倒柜找了出来,一模一样——《常用中药知识》,上海科技社1958年出版,1965年重版,重版时把作者名字都去掉了。其中黄芪条下曰:“黄芪有补气、止汗、生肌、利尿等功效,适用于气虚衰弱、行路气急、精神萎靡、四肢无力、消化力弱、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及子宫脱垂等症;又可应用于水肿及慢性疮疡久未收口等疾患。现代医学病名中的慢性肾炎、糖尿病、慢性肺结核……”呵呵,这位朋友真行,全给用上了。
咦,书上没有说“生鱼”的事啊。再次致电朋友,答曰:“生鱼一说是广州人习俗。此鱼是一种无鳞的、身上有斑纹、吃肉的鱼。据说手术拆线后炖(其实是隔水蒸)生鱼可以让伤口恢复的更好(太早吃,比如刚手术完还没拆线吃会令伤口过分生长产生肉芽,太难看)。”
生鱼还配了一幅照片,嗨,我当是什么神奇的鱼,原来就是财鱼嘛,又叫黑鱼、乌鱼,《神农本草经》中称为鳢鱼并列为上品。后世许多中药书中不列此药,惟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的《中药大辞典》中鳢鱼条下是这样写的:“明显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p3865)。看看,所有的关系都对上茬了,还会创造性配伍。可知民间并不一定处处有高手,但生存智慧确是处处会有的。
相关阅读: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分享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随缘随心
如果觉得好看
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