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城往事

尹十九 青苗法鸣 2020-10-01
十九

山城往事


编者按:从1997年6月18日到2017年6月18日,直辖后的重庆已经整整走过了20个年头。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物美风淳的城市,一个让人流连忘返、迅速融入的城市。我们中的有些人,本就是山城的土著,习惯了这里的一切,还有些人,是新重庆人,他们不远千里,或来求学或来工作亦或为爱安家。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无论在重庆的时光是一天、一年、十年还是一辈子,这座“群山逶迤、两江回环”之城都留下了我们最美好的回忆。“青苗法鸣”公众号自6月18日起,将推出“说出我与重庆的故事”系列文章,谨以这些文章怀念逝去的韶光,并向重庆直辖20周年献礼!各位读者,尽请期待!


编者按




二零一二年的夏天,窗外是刚退烧的天色,晚霞淡红,尚留些意犹未尽的余韵。我转过头,将目光自电脑的屏幕前移开——它的荧光虽弱,却一样灼烧我。一整个下午,我不得不用一种郑重其事、甚至于谦恭的态度去面对它,面对荧光背后那些数据、信息。填高考志愿这天,无数学校和专业如瀚海飞沙,从我眼前倏然过去了。只有天空自白而蓝,又转向淡红,预示着悠然而宁静的夏夜。终于,在夜幕四合之前,我敲下那几个大字——西南政法大学,心情略似古时阁中待字的少女,谦卑、困惑、期待,有种交付一生的热烈悸动和隐约欢喜。

这就是我和重庆这座城市的缘起,是蝴蝶最初的振翅。坐上动车的一瞬间,我体验了史铁生在《务虚笔记》里所说的“命定之路”,铁轨就是我的命定之路,舷窗两侧的景物飞快倒退,我朝着未来狂奔。




外乡人只称赞重庆的山、重庆的水,为重庆那些诡谲的建筑击节赞叹。然而,一个真正的重庆人,他的骨子里有什么?一个喝着嘉陵江水、吃着长江鱼长大的重庆人,一个操着重庆言子的重庆人,他的秉性里又藏着什么?

自踏上来渝动车四年之后,我终于窥得一点究竟。

   重庆人为重庆打上标签:闯码头、下江滩、喝啤酒、吃火锅,这里因为聚集了永远热情的人而永远热火朝天。夏天,尤其是夏天——光着膀子坐在街边的小竹椅上,眼前是一锅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的老火锅,身旁是吆喝着“乱皮才”的重庆崽儿,举起装满国宾的大酒杯,“干咯!”耿直,不做作。每个人脸上都是汗涔涔的,咧着嘴笑,夹起一片毛肚,在火红滚烫的锅里涮一涮,捞起来在油碟里面裹一裹,然后伴着香油、葱花、香菜一起塞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咀嚼起来,动作粗犷、豪气。重庆人似乎是永远不会忧郁的族群,永远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洒脱,不计较得失。

人们经常拿我的家乡成都与重庆作比较,成都人温润、细腻,说一口软和的西南官话,悠闲,喜欢泡在茶馆里,一杯清茶度一日,是地地道道、养尊处优的城市人。而重庆呢?古来山林烟瘴之地,因水运贸易开埠之后,人多而地狭,江水湍急,自然条件恶劣,稍不注意即有性命之虞。这里的人们,多是商旅、纤夫、船夫、棒棒儿,来往码头都是讨生活,行色匆匆,根本无暇享受悠闲。出门在外,道路艰险,不依靠同为行旅的人的帮衬是绝不行的,所以码头人都有一副热心肠。重庆人继承了这样的基因,热且直、实在、快意,喜欢吃火锅,不喜欢泡茶馆。

当然,成都亦有她的好。一直觉得,成都是活在春天的城市,而重庆则活在夏天。成都的春风春雨芙蓉花,留下了几多瑰丽奇绝的诗句,其中杜工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句最恰如其分:花色深重,锦城逍遥,一窗昏晓送流年。成都的暖风可以治愈所有人的失眠,引人入春眠的梦境,细数梦里落得几瓣芙蓉花。

重庆则乐于将自己放在炎炎夏日下面炙烤。在重庆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重庆的春天出奇的短,前后不足一个月,重庆就迫不及待地飙升气温,火速入夏了。真应了一句韶华易逝。不过重庆人并不为此惋惜,因为对他们来说,春天实在是太绵软了。他们喜欢夏天,喜欢夏天街边的烧烤、火锅、啤酒、麻辣烫,喜欢光着膀子划拳的畅快,喜欢酒半酣时涨红的脸,喜欢朋友间的玩笑话。在成都安然入睡的时分,重庆长留聒噪而无止境的夏夜,红红火火,生生不息。


时光飞逝,我整个大学时光始终在成渝之间穿梭往来,断断续续,在去年夏天也到了尽头。离开重庆的前夜,照例又是一顿火锅,隔天从酒醉里醒过来,一个人拖着行李,黯黯离开学校。头顶仍旧是重庆夏日火辣辣的太阳,心里却第一次产生了惆怅。曾以为,重庆可以洗却任何人的忧郁,自然也包括我。但后来知道我错了,离别的忧郁不因明晃晃的太阳而消失,它始终潜藏在某处。告别一些人,告别一座城,这些人、这座城亦告别了你。虽然知道下次再见时,重庆也会如往常一样在喧嚣里等我,但我已经不会再是二十二岁了。离别之所以让人伤感,是因为重庆和我,我们都会改变。

在回来的动车上,这样想着,竟然愈发悲伤起来,拿起笔,写了一首《寄渝州》,算我对重庆的赠别:

  

寄渝州

嘉陵雾锁舟上客,满目江河俱泥沙。

银蛇西来入蜀地,铁鸟东去落夕霞。

我有轻薄五陵郎,昨日豪情酒中花。

主人颟顸客尽觞,醉别巴渝各还家。

毕竟宿醉多添病,莫忘举火试秋茶。



 我命定之路的这一程结束了,山城的声色渐渐成为回忆。我又回想起有次在南山一棵树看过的夜景:清丽的霓虹、诡谲的立交,以及近乎于赤黑色的江水,云垂海立,难辨东西。在重庆最著名的这片观景台上,不由地,我想起龚自珍的诗句:“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我也似乎悟到了什么:一梦三四年,重庆是我的禅机、狂想、悲喜,重庆的气质,亦渐渐渗透进了我的身体里。这是山城对我这个外乡人的馈赠。因为她宽和、包容,永远热情,每个到这里来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我喜欢她世俗的烟火,喜欢她生活里的千万种姿色。现在我在这里,在城市里的山山水水间,与她告别,向她致意,亦许下重逢的日期。




作者简介

尹十九,前西政土著,现非知名校友,爱好文学,最喜坦荡荡君子,希望以文会友。


     搞了一个公众号 ,名曰尹十九的愚人码头,南来北往江湖客,各自揣着故事。 喝酒,赏江上明月,一曲终了,靠泊码头。 这里是真正的江湖,鱼龙混杂,三教九流。 在这里,聪慧不如顽愚,精明不如笨拙。 双手合十,万元归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系列其他文章:纪念那些年,留在山城的青春


本文责编:徐梦堃

本期编辑:吴沁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