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毕业季的我们:当不可避免地陷入油腻和圆滑时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0-10-01


作者简介:流苏,几百万2018届毕业生中的一员。



云淡风轻又一年,六月,是离别,是总结,是再启程!

 

不论你穿上的是黑色学士服,蓝色硕士服还是红色博士服,不管你是继续深造,还是选择职场,不管你所学什么门类,不管你学得如何。这一天的来临,就意味着你的成长与成熟。


“怀念教室里或认真思索或神游九霄的日子,还有再一次尝遍食堂和校外各类小吃街的冲动,无数次漫步林间小道,湖畔楼间,除了回忆匆匆而逝的校园时光,和想见的人见上一面,将快要来不及说出口的心里话大声说出来,或把欢喜和羞涩一并埋在心里,任其静悄悄地婉转流露。”




毕业季的忧伤除了不舍离别之外,更多的是对未来未知的迷茫,对环境急剧改变而尚未准备充分的内心抵触,对告别纯真自我的一丝默哀和祭奠。

 

无数人强调,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但始终离不开这样一个“小”字作为定语。主体类型单一,交往内容简单,利益交织简化,群体特征高度集中统一等因素使得这个“小社会”与外面的大社会保持着天然的分界线。因为包容,我们所以天真,因为宽松,我们所以安逸,因为关爱,我们所以温暖。

 

当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喜悦与不满时,当我们与很多人的关系不能友好相处又不能划清界限时,当我们微笑到腮肌抽搐而内心懊恼时,当我们不再能通宵娱乐到天明时。

 

一切的一切,便是生活的代价与成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朋友圈里的光怪陆离与十分美好,离现实生活中的孤单、寂寥和焦虑似乎那么近,又那么远。


剧照 |《燕尾蝶》


当眼神代替语言表达,当思绪替代行为出发,当物质利益成为驱动奋斗的主要动力时,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油腻和圆滑。

 

除了身形的走样,头发的稀少,面庞的油垢,唇角的烟渍,浓茶染黄的牙齿,茶余饭后的黄色笑话,使我们看上去油腻和圆滑之外。

 

违心的奉承,不公正的评价,带有利益眼光的结交,佩戴有色眼镜的分配。我们不再坚持“只向真理低头”,我们认为“这只是对以往幼稚观点的矫正”,“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这是能力和现实无法支撑象牙塔中宏大理想而砰然倒塌的回声”,“这是此一时彼一时,心境不同的自然发展”。所有的所有,都代表着我们从心理上变得油腻和圆滑。


八面玲珑般地活着,指点一片江山地奋斗着,我们可能符合教科书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定义。


但是我们害怕失去,害怕分享,害怕推荐,害怕担责,我们害怕一不小心失去奋斗来的一切。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深知,自己的一切来之不易。



剧照 |《燕尾蝶》


利益捆绑着每一个俗世的人,从子宫到坟墓,从男人到女人,从一个阶层到另一个阶层。当我们穿上皮鞋,面对聚光灯时会对过去“身无分文”的青少年时代产生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怀念那种感觉,另一方面嘲笑自己当初的行为逻辑,甚至会思索着无数种更好的方案来解决当年的问题。

 

嘲笑另一个时空环境下的自己,“如果换成现在,我将......”这样的句式不断重复,本身就说明了我们在用自己现实的窘迫选择来强奸单纯时的随性和自由,我们自以为少年时代的我们一定渴求当下的生活,殊不知这只是进入这种生活之后的自我麻痹,或者说“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的自私在于强加一切物质、行为和价值观念于他人,但是一个人在对他人自私之前,绝对已将自己完全改造,改造自己当下意识中的过去和未来,为过去而后悔或可笑,为将来井井有条的规划而沾沾自喜。

 

当自私弥漫在周围和对外传播时,就足够确信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油腻和圆滑之中。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澡泽,风景的一致让我们误以为这就是世界,偶尔脑海中闪过的想法迫使我们冲出澡泽时,我们发现每一次的用力,只要不彻底就会陷得更深,因为我们需要因为“冲动的错误”不断向身边的环境致以歉意,唯有妥协方可保存自己现实的安稳。

 

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人出走半生,归来时仍是少年。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不敢调查,也不敢揣测,更不敢妄断。

 

根据罗卡定律


凡两个物体接触,必会产生转移现象。


工作、家庭生活、社会关系的交织与往复,与我们一个个血肉之躯就像刀和磨石一样,我们会被变得更加锋利,更能灵敏地解决问题,但是磨石上似乎没有留下金属的器屑。



所以说,所谓出淤泥而不染的,只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进入其中。

 

有人说,被染的只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无法选择,从而逆来顺受的群体。也许这句话有些道理,但可能只是区分油腻和圆滑程度的一个方面而已。洁碧无暇似乎不可能实现。

 

正像多数人不知道罗卡定律一样,我们也不知自己正在不可避免地油腻和圆滑。我们像看待皮肤皱纹,视力下降,声音苍老一样,将种种不合理的变化冠以生理规律而企图正名。

 

我们以习惯为由纵容自己很多不合常情的变化,熄灭内心改变自己,坚守初心的勇气。我们能够忍受温水煮青蛙的岁月折磨,恍惚间深刻而不得知,但是我们很难立马行动,将回归本真的“改革大旗”迅速树立起来!

 

尽管我们可以放弃自己,任意油腻起来。但是当我们影响他人选择,处分别人利益之时,这种油腻和圆滑是不是会让无辜者受屈,让施害者被纵容,规则易轨,伦理无存?

 

说到这儿,好像一切都陷入了死结之中,我们既然不可避免,又很难逾越,那我们在清醒时该如何应对?

 


答案是:没有答案。固然对生活保持敬畏是缓解狂妄、自私和焦虑的良药;重走来时路,重吃当年饭,借此回溯青春时光的记忆疗法,也能够使我们重新拾起一些赤子之心,但这些都只是一时的插曲,短暂平复心情后,又将面临新的怀疑,又会是长途跋涉。

 

无论如何,愿每一位即将离开校园的年轻学子,不论之前是春风得意,抑或怅然若失,不论今后是踏上异乡的征程,抑或奔回故乡的怀抱,都能将此刻心中的迷惘、苦痛、甜蜜、憧憬——这些看似冲突而确实并存的情绪,一并记在心中,然后,大胆地去追赶生活这班地铁,去开启属于自己的航程。





剧照 |《燕尾蝶》


或许,理想主义真正的模样

不是日漫主角式的热血

不是堂吉诃德般的无畏

而是在明知现实艰难时

一面迷惘,一面前行

在岁月的打磨下

化作一杆温柔的枪


致毕业季的我们: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2018年就业蓝皮书: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4317元

毕业了,不分手?

青春序言:写给90后的我们

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请不要离开北京?

“她”和重庆有个约定: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本文责编:蒋浩天

本期编辑: 田  英

~点一下文末广告,给小编加个鸡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