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迎新系列(九):法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口才?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0-10-01

编者按

从2018年6月的高考开始,青苗就做好为2018级萌新们服务的准备。从高考祝愿到志愿填报,再到近期的迎新系列,我们无时无刻不践行着“一切为了青年学人”的宗旨。为了更好地帮助2018级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探索专业学习,我们特地建立了迎新群,欢迎各位新同学加入(加群方式,添加青苗法鸣公共微信:qmfmflzx,让小编拉你进群)。青苗迎新群与各院系官方学生会和年级迎新群具有不重叠但功能互补的作用,能够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与全国各地各高校的同学取得联系交流,共同进步!也欢迎各位老朋友向身边的学弟学妹们推荐!

前言

谈起法律人,很多人会想起香港律政剧里戴着白色假发、对着庭上侃侃而谈、和对手唇枪舌剑的律界精英。尽管由于审判模式的差异,这样的情形几乎不会在内地的法庭上出现,但是对于法学生来说,怎样提高自己的表达技能对于职业生涯仍然十分重要。接下来我们看看两位师姐的心路历程,从两个角度学习怎样提高自己的“话术”。

(图片来自于网络)

辩论篇


作者简介

金舟,西南政法大学刑法专业2018级研究生。混迹杭城三年的辩论dog。体重49kg,身高168cm,家财万贯,缺个男票,上门就好。

1


如果给我的大学四年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排个名,那么该是司考、考研与辩论。除去了集中备考的那段日子,辩论几乎贯穿了我整个大学生活,赛前准备的紧张度和司考前夕的紧迫感相当,因此,在具体介绍之前有一句话要提前说,希望广大新生像谨慎报考法学专业一样谨慎对待社团活动,早睡早起,加强锻炼,不然可能诸位的毕业总结都会拥有同一个标题:“少年维特之——年轻人的脱发烦恼”。


笔者从大一加入院辩论队和校辩论队,期间任法学院辩论队队长一年,参与教练事宜一年,因此,对于辩论的临场经验,队伍管理以及训练事项都有比较多的感受。但由于如今高校辩论风气不如往日,自身也很少接触传统辩论强校与顶尖赛事,所见所说都有很大局限性,本文旨在对辩论的基本概况与参与辩论的个人收获做一叙述,仅供各位参考。


一、辩论是什么


(一)赛事介绍


1、“国辩”与“省赛”、“校赛”。不同比赛所跨地域范围不同,全国类比赛最知名莫过于当年为了推广普通话国家支持举办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后名“群英辩论会”),简称“国辩”,但如今辩论作为一项国家赛事的必要性大不如前,该赛于2013年永久停办。如今的国内比赛或是出于政府宣传目的而举办,如“禁毒赛”,或是具有一些民间或企业赞助性质,影响力较大的有“新国辩”、“世锦赛”、“老友赛”等,其余比赛的规范程度、影响范围、奖金水平层次不齐,但基本还可以算是全国类比赛。


对于普通高校的低年级辩手而言接触最多的还是省内比赛,即便是全国性比赛也逃不开省内竞技,一般各省都会举办省级辩论比赛,据我了解,浙江省与安徽省在法科类学科竞赛中都包括了辩论赛这一内容,主要辩题偏向于政策类法律类辩题,如“死刑废除”、“信访制度”等等,对于当今现实而又贫穷的大学生而言,这不失为一个拿奖学金加分的好项目。此外,各地均有“某某杯”的高校间比赛。


校赛不多言,毕竟各校基本都有“新生杯”,是大家升华友谊小船的好机会。


2、“律师赛”与“控辩赛”。不知这一简称是否确切,但我所指向这一类是特指偏向于法律相关的赛事,除上述法律学科竞赛,各地法制办或是某些司考机构赞助的各种法律类辩题比赛,如“代孕”、“安乐死”相关辩题,多为正常赛制安排。更为特别的是“控辩赛”,此类比赛辩题多为刑法学案例,围绕“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等问题控辩双方做一辩论,偶尔也涉及民法类或其他法律类辩题,对于法学素养的要求较高,并多有机会接触到实务律师组成的辩论队伍,对提升法律修养有很大帮助。


3、“网辩”。本分类完全基于个人喜好,因个人认为网上辩论是一个特别“魔幻”的辩论形式,故而单独拎出来讲(吐)述(槽)。知名赛事是全国性的“CDA网络辩论赛”,通过网络通信可以跨越地域限制与各地高校队伍交流,可以自行报名,对于辩论机会较少的队伍是一根救命稻草,有一些比赛的初赛也是通过网辩,但这一形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断地“卡机”、“掉线”、“断网”、“喂喂喂?”……十分影响辩论节奏。


(二)辩位与环节介绍


辩论多为四人或三人组成的队伍。


“一辩”功能在于“立论陈词”,也就是讲清楚本方观点,此外还可能接受对方辩友的“质询”,也就是被对方提问,面对对方的攻击做好防守。一般来讲,一辩手需要具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以及对本方立论较好的语言表述能力,语速不可过急,有自身的表达气场,正规的辩论队伍都会让队员从一辩做起,对于后续发展十分具有必要性,但本文作者由于文字功底太糟糕,讲写好的东西还不如临场发挥来的好,被限制当一辩了。


“二辩”或是“三辩”俗称“攻辩手”、“攻击手”,顾名思义,其职能在于主动出击,对于口齿表达和临场反应有较高要求,场上环节多为“质询”,形式有“对辩”、“一挑三”等等,总体跑不开提问和被问,对于初阶辩手,攻辩手的环节是感官上比较精彩的环节。


“四辩”(三人为“三辩”)之职能在于梳理总结,一般而言拥有全场最独立的发言时间,全场的逻辑脉络和交锋过程都需要在最终环节进行梳理,更重要的是正常辩论赛的“价值”(道德或是哲理上的思考)一般而言会在四辩环节得到最高的体现,好的四辩拥有良好的概括能力和渲染能力,随着辩论层次的提升,四辩的重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三)我最想说的私货


在我看来,辩论大体上具有三个关键词:“逻辑”、“表达”与“攻防”。


首先在于“逻辑”。无论是何形式,无论是何辩位,立论、质询与总结的内容均是出于同一套逻辑体系,一个良好的逻辑框架是本方辩论的基本前提。在场前,该框架本身没有自相矛盾之处,枝干明晰、细节清楚;在场上,队友间的框架建构必须一致,所说之言必须处于该框架的某一具体步骤,对逻辑建构有所助益,在场后,须知本次比赛对于该框架整体建构与阐述的程度如何,是否清楚,推进到何种程度。


其次在于“表达”。辩论不同于学术研究,其时间有限且不一定存在唯一正确答案,优秀的表达是展现逻辑的最有利工具。虽各辩位的风格各有不同,一辩更在于平和说理,攻辩更在于短快直接,四辩侧重于梳理渲染,但每个人都必须明白在不同的时间要求里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才是最直接、最充分合理的。


最后在于“攻防”。辩论是竞技,交锋之中各方均有自己的“战场”。场前准备中,最重要的在于知道自身的“底线”,也就是知道自身逻辑框架的基石,所谓“何地不可失”,其次需要知道自身优势以及对方的薄弱之处,用立论、质询、总结等环节设计配合与提问,准备好自己的“长枪短炮”。带着干粮和武器上场之后,一定要知道自己位于自己领土版图的何处,发动进攻和防守需要有侧重性,不然只会经常性上演一方跑偏,或者双方自己老巢都不要了一起跑偏的情况。


最后,辩论的对手不是对方辩友,他们是帮助你表演和完成自身论证的朋友,你要克服的只是自身以及场下观众们具有偏向性的初始价值观而已。


二、辩论能带给你什么


写这一部分感觉就像是在进行老套的招新活动似的,为了显得不老套,我用上述三个关键词加以阐述,也不会骗你们加入辩论队很美好。


1、“逻辑”


如果你是法科生,毋庸置疑“逻辑”很重要;如果你不是,我觉得被评价没有逻辑也不是特别好。打辩论超过一年以上的辩手,多少都会有一些逻辑强迫症,因为在完善自身论证的过程中会不断打磨自己的逻辑框架,充实、梳理后又简化。而辩论本身的逻辑严密性和法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性是极为适配的。就我的自身经验,通过观察辩手场上的逻辑性大概可以估摸出他的司考成绩。


2、“表达”


辩论会给你无数个丢脸的机会,也给你无数个展示自己的可能。关键场合头脑清晰口齿清楚的能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辩论至少会让你在关键场合比别人的头脑清楚一些。就自身而言,这种能力是可以在关键时候捞我一把的;招新宣讲、论文答辩以及考研复试都多亏了它的帮忙。如果你想从论文答辩的死亡之组拿到答辩满分全身而退,如果你想考研复试不出幺蛾子,可以考虑加入辩论队锻炼一下。甚至我的队友还告诉我,打辩论大幅度增加了他考托福时口语没话找话的能力。(本段很像广告词。)


3、“攻防”,但是生活没有“攻防”。


以上两点,其实我不写出来大家也都知道,但其实最想说的一点是:你进入辩论和走出辩论时,它给你带来的不同感悟。想要加入以及能够留在辩论队的人,无论生活中性格软硬,但都是极具原则性和思想独立性的,在辩论队中的训练和比赛,也会加重自身的这一特点。或许在之后的人生旅途中,明确自己的“战场”,知道自身的底线,在人生规划和商讨交往中都会独具优势,但同时也会让初入赛场的你变得在生活中更具有攻击性。


说实话,辩论队算是最不具备官僚风气的组织,也是队内关系最为亲密的组织之一,毕竟准备一场比赛少不了精神交流,也更容易有战友情怀,但辩论队的一旦引发矛盾争吵,实在是比法条记不住还让人绝望头疼。


刚入辩论的我们,会把逻辑用于生活说理,把表达用于情感攻击,并坚守己方战场不做任何退让,这是辩论选手撕逼的独有气质。如果恰好还是法学生,发个牢骚都能给你写出一二三四来,并且很容易抓住对方漏洞不依不饶。当队长的一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纵使作为资深攻辩手,也毫无还手之力。我厌恶这样的经历,却也感恩这样的过程。因为有那么一天,你会“走出辩论”,你会明白辩论重要的可能不在于“破解”,而在于“理解”,不理解队友的观点,不理解对方的立场,只会让双方的阐述变成盲目的针对和争吵,看似精彩绝伦,实际毫无意义;你会明白辩论所达到的结果可能会是“输赢”,但绝对不会有“正确”,辩题的正反两面均有其合理,均有其取舍。


生活亦是如此,不求破解,但求理解,或有一时输赢,但无绝对正确。


在你进入辩论队时,无数的学长学姐会告诉你,“不要把辩论带进生活里。”,但是我希望即将进入辩论的你,或是即将走出辩论的我,都能更加走进生活,并带上辩论给你的礼物。


模拟

法庭篇

作者简介

王佳琦,安徽大学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

2


一、模拟法庭概览

模拟法庭是目前各高校法学院培养法科生理论联系实践一种教学方法。如果萌新们大一入校加入了自己学校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协会(各高校在名称上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职能都是相近的),最先接触到的可能会是走进社区开展模拟法庭表演,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模拟正式开庭,从而达到普法宣传的效果。相较于可以彩排的模拟法庭表演,模拟法庭比赛更具有对抗性和实操性,通常是模拟原被告方代理律师出庭参与诉讼。近年来全国掀起举办模拟法庭比赛的热潮:各高校法学院自己主办的大大小小的选拔赛;以省为单位的诸如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安徽省模拟法庭大赛等;以地区为单位的东北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华东高校模拟法庭比赛;全国范围的有“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大赛、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等。还有四大英文模拟法庭比赛:Vis Moot(国内选拔赛即“贸仲杯”)、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国际刑事法院英文模拟法庭比赛和WTO国际模拟法庭比赛。尽早了解本校是否有参赛机会的同时,可以着手为感兴趣的比赛做准备。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英语一直都是弱项(在此忍不住提醒萌新们大学千万不要荒废英语,法律英语也要尽早有意识利用网络资源自学),只有幸参加过去年的“理律杯”第十五届全国模拟法庭大赛。理律杯是由清华大学承办、台湾理律法律事务所协办的大陆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从2003年首次举办至今,理律杯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从大一第一学期与理律杯的不期而遇,到大二开始跟着参赛的学长学姐身后学习,羡慕地看着他们进入八强,再到大三自己参赛,理律杯对于我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因此每当回想起备赛过程和比赛结果留下的遗憾,内心五味杂陈。



二、备赛过程

去年理律杯的正式比赛时间是2017年12月2日开始,9月20日公布赛题。我们院经过选拔,最终于10月21日确定了七人组成的参赛队伍。2017年的赛题是根据真实案例“京基与康达尔股东权益纠纷案”改编的有关公司收购与证券监管的案件(感兴趣的萌新们可以去查一查,比“宝万之争”更令人深思)。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商事案件,逐渐逼近的比赛时间,七只小矮人的备赛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1.梳理案件事实,提取法律关系


通过研读赛题,我们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对案件事实进行了梳理,并将其中的法律关系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点击查看大图)



2.撰写原被告书状,表明观点立场


“难以合并的两项诉讼、任性的董事会决议、无理的损害赔偿、无尽的法律漏洞、观点不一的学术论文……”撰写书状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而也正是此过程的分工不科学注定了比赛失利,泪洒帝都的遗憾。我将在后面详细解释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之,赶在11月12日提交书状的截止时间将书状发到组委会指定邮箱,将纸质版邮寄至北京。怀着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情等待收取小组赛内其他三所高校的书状。

(赶在截止时间前打印书状)


3.研读对手书状,开展模拟辩论


理律杯在言词辩论过程中主要有原被告陈述,原告方提问被告方答辩、被告方提问原告答辩,原被告总结陈述三大环节。合议庭分别由来自高校和实务部门的三位老师组成,担任本场比赛的评委。合议庭可以在比赛过程中随时打断并就事实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向原被告双方发问,极为考验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我们在收到另外三所高校的书状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模辩,直到12月1日,结束备赛,准备第二天启程前往北京。



三、收获与反思

(一)收获


1.认识差距,明确责任


理律杯之行注定收获满满。12月2日-3日是小组赛,每支赛队需要小组赛需要准备四场比赛:两场作为原告方,两场作为被告方,每场由两名队长上场。虽然遗憾比赛结果不尽如意,但我还是要给我们的队长打call!连打三场,在原被告自由切换,其中一场的总结陈述堪称完美!4日和5日我们去观摩了半决赛和总决赛:被我们忽视的观点、表达流畅、逻辑严谨、法律思维的诠释……感受到差距的同时也不禁在想,自己明年能不能成长到足够帮助学弟学妹再战理律杯?现在的我再次扪心自问,答案仍然是那么的不确定,但唯一不变的是想要帮助下一届尽可能少走弯路的心。


 

2.广读书籍,拾得兴趣

   


在此之前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方向。法学本科阶段会开设很多课程,萌新们如果能较早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无论对于今后继续深造还是职业规划都会有很大帮助。没经历理律杯之前,《公司法》、《证券法》对我来说与其他部门法一样,并无特别意义。我也从未去看过《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规范性文件。我也未曾发现王军老师《中国公司法》中的问题锦囊,朱锦清老师《证券法》、《公司法学》的别样教科书。同时也更加意识到,想要学好商法,民法基本功是多么的重要!


3.志同道合,收获友谊


理律杯除了能让你跳出舒适圈,感受到差距,更大的魅力还在于会让你收获珍贵的革命友谊。有这样一群人和你整整两个月,除了上课外都呆在一起,你们会侃大山,也会因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会一起每天晚上被院办保安大叔催着回宿舍,一路上互相倾诉内心焦虑的同时也会不时的开心傻笑。印象中的学霸高冷女神胡老师原来是个萌妹子;看似漫不经心的梅老板认真起来我自愧不如;还有我们的外援王律师,是去年参加理律杯的学长,周末抽空还回学校给我们做指导……感谢理律路上遇到这样一群可爱的人。


(二)反思


在北京的最后一晚,我们围坐在一起反思了这次比赛失利的原因。首先,思维方式上,我们从没站在理律杯命题的宏观角度去分析赛题。说没有站在宏观角度思考问题并不完全准确,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无路可走时,每个赛队几乎都从立法原意出发。但不是每个队伍都有勇气去挑战证监会近20多年的执法经验,也不是每个队伍都能想到在现行法律规定空白下,运用案例综述的方法,用现在最热门的词儿来说即“法律大数据”,通过对大量案例的检索分析,用所得到的数据论证己方观点。其次,我们没有做到人尽其才。备赛过程中,撰写书状占据了大量时间,直接导致模辩时间严重缩减。本来准备口头辩论的同学应该不断练习,并培养与搭档的默契程度,而不是所有人力都扑在查资料写书状。


理律杯一直是我心中无法言说的心结。虽时时挂念,但又不敢轻易提起。真的是应了老舍先生说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也许就是参加理律杯的乐趣吧。希望今年能以更好的自己与你再见!


推荐阅读

迎新系列(一):大学快乐

迎新系列(二):年青人不要把长本事的精力用在走捷径上

迎新系列(三):你的规划,越早越好

迎新系列(四):度过一年大学生活的人想对萌新们说

迎新系列(五):悄悄告诉你,大一应该做什么

迎新系列(六):想要再学一个专业怎么办?

迎新系列(七):内行人与你谈第二外语

迎新系列(八):大学生买手机、笔记本的主流趋势与合适选择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钱玥

本期编辑 ✎ Ben

点一下文末广告,给小编加个鸡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