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南问学录:本科生如何走进学术之门?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0-10-01

编者按:在青苗的读者群体里,一定不乏喜爱阅读,将来打算以学术为业的同学。作为热爱学术的本科生,应该如何读书,如何规划自己将来的学术生涯呢?让我们来听听前辈怎么说。本文内容源自西政王恒老师与学生在课后展开的交流,虽然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将来希望从事法哲学研究的学子,但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仍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西南问学录:本科生如何走进学术之门?

作者简介

王恒,1978年生,法学博士,现为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希腊和近代政治法律思想的研究。本文源自西南政法大学2016级学生石博、2017级学生林嘉铭与王恒老师课后交流内容所整理的笔记,经王恒老师授权发布。标题系小编添加。


如果对思想史比较感兴趣,可以围绕着某个主题或人物看下去,但一定不要读那些粗制滥造的文献。如果你们想考法理,甚至在西政再读三年也是可以的,西政的西方法理学和思想史是比较强的,但西政的图书资源较差,如果想以后出国读博,申请学校没有北京上海的985学校便利。此外,你们在北京上海还可以认识其他文史哲方面的同学和朋友,有利于扩展你们的视野。


当然,要想考外面的学校,外语就必须非常好才行。不仅对于考研,实际上,要想从事学术研究的话,外语都特别重要。先把英语搞定,你们这一代人,要是外语不过关,很早的时候就可以给你们的学术生命作出判决了。具体而言,你们本科毕业的时候,要能够达到外语过关的程度,听说读写均备,能够较顺畅地阅读专业的英文文献,甚至具有一定的翻译专业文献的能力。专业知识方面,达到读书基本入门的水平,即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和技巧,知道怎么搜集文献 ,知道哪些问题重要,哪些学者重要。对你关注的那些问题,知道该怎么去看书,对你特别感兴趣的某个领域,已经看过基本的一手文献和重要的二手研究文献,而且尽量达到大致看懂,有一定心得的程度。



能做到上面这两点的话,我觉得在本科阶段的训练就基本上还算不错,至少没有比好学校的好学生拉开多大的差距。更好的情况或更高的标准是,你在本科就学了一门二外,不管是古典语言还是一门现代语言,能够初步入门,学到初级或中级的程度,能做到这样当然是更好的,但至少是达到刚才我说的水平,先把英语过关。专门方面可以先看一些好的通史,对整体的历史和思想史有个基本印象,找到一个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时段或作家,进行更深入的阅读。比如说你对文艺复兴感兴趣,对马基雅维利感兴趣,那么,你需要去读马基雅维利的所有著作,可以先看中译本,也可以对照着英译本看,此外,还要看那些一流的研究马基雅维利的二手文献,比如说看剑桥学派的斯金纳和波考克如何解读马基雅维利,看施派如何解读马基雅维利,看伯林的解读,还要读左派的阿尔都塞等等,然后,你还需要了解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时代,了解与马基雅维利有联系的其他作家,以及研究这些作家的一流的二手文献。假如你感兴趣的是17世纪的英国,或者18世纪的孟德斯鸠或卢梭,也要用类似的方法去深入地展开阅读。一定要有一次深入阅读的体验,不要挖了很多口井,每口井都只挖了三十公分,没有出水,有过一次深挖井的经验你就知道如何挖井了,当你对新的领域和问题产生兴趣时,你就知道该如何收集文献和展开阅读了,到这个时候,可以说读书就大致入门了。




本科能够达到这种水平后,就是争取顺利地考上研究生,这样学习才能延续。考上研究生之后,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可以全力学一门二外。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在上研究生的时候就有很好的基础了。此外,最后一个学期可以大量泛读一些东西,通过泛读来了解你研究生阶段想搞什么问题,一边泛读,一边把主要精力用来学二外,基本上三月份出成绩,四月份面试完,确定录取到九月入学,还有半年左右时间,暑假不要觉得考上研究生就解放了。这半年利用好,可以给研究生阶段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在大四复习考研时,一定要争取把英语的考试能力问题解决。



到上面这个程度,我觉得你本科的学术训练就算不错了,以后你靠这个基础混口饭吃我觉得问题不大,至于你在学术上能取得多大的成就,还需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看天赋和机遇。如果本科就能达到这种水准,如果家里情况不是太糟糕,或者是运气好一点,申请到奖学金,以你这种能力,我觉得以后出国读博的概率就比较大了。但有些学生,在研究生阶段都读书没有入门,这种情况就比较麻烦。光外语好也是不行的,一定要提升专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在本科阶段,不管你喜欢的是什么专业,刑法还是民法,或者理论法学,一定要有在某个领域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体验。一个便捷的方法就是多和学校里你感兴趣的这个领域的最好的老师多交流,最快了解这个领域的研究状况,了解这个领域最一流的学者关注什么问题,如何展开问题。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专业都深入学习,要有选择和侧重,要发展自己的专长,有专长的同学在研究生阶段会更有优势。




就思想史而言,当然不同的学派你可以都了解一下。总的说来,像施特劳斯学派,他比较特殊,所以我不是很鼓励你们一开始从施派入手,剑桥学派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所以虽然你最终可能会觉得他的一些东西的穿透力不如施派,但我觉得史学至少路子走的是比较正的。过了一定阶段你可以把这个楼梯换掉,但我觉得你至少在学走路的时候,从史学开始不容易走歪。施派这种,天分不够的话,很容易走歪掉。天分够的话,这里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如果你给自己的定的目标比较低,就是在高校里有个教职,有个稳定的工作,那当然还是有很多种选择的,但是你如果想要弄一点名堂出来,压力就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对自己的要求,你自己要阅读的书,就不是那么一点,有时候就需要几何级数的增长,尤其是你想研究基础理论的话。为什么基础理论做出来之后,它产生的影响能够时间比较久,是因为它做出成就相对比较难,需要的积累更深,不像部门法,有的只需要相对少的信息你就可以做出突破了。基础打得不好,到三十五岁,四十岁时,很多人都不再继续做了。对很多人而言,博士毕业之后五年就是一个分水岭,如果基础没打好,很多人差不多就能够看到自己的最高极限了,加上生存压力,他也就没什么兴趣了。相反,那些在三十五岁后还能有大的突破的,基本上都是基础打的比较好的,至少是在大学就养成了良好的素养,如果中学就能够打下一些基础,那就更不一样,学术像体育和艺术一样,也是童子功最好,像施米特他们那一拨人,中学阶段至少古典语言的基础就打好了,学古典语言的同时古典文献也熟悉了,后来他们只需要稍微受一点学术化的训练,二三十岁他就能写出很牛的东西。像我们二三十岁才来学一门语言,这些文献你都没看过,当然成才的周期就推迟很多,对于很多人,等不到他成才就自暴自弃了,所以你如果本科阶段都还不能养成好的习惯,达不到我说我的这个水准,那基本上就可以看到你博士毕业后的图景了,除非是那种天分比较好的,到后期又产生出热情来的,但这种总的来说还是少见。




读书的时候,要学会跟着问题走,读完一本书,就该知道下一本应该读什么书,每本书都会给你很多提示,要学会找出这些提示和线索。就像卡夫卡一样,你可以一段一段地修建长城,但最终要把他们连接起来。或者说像沙滩上捡贝壳,你要找到一个绳子把他们串起来成为项链,你读的书虽然庞杂,但却形散而神不散,这样,当你最终能够找到那些隐秘的线索把这些阅读都串联起来的时候,就差不多了。


图片via网络


推荐阅读

我推荐的100本书

君子善假于器——让你的学习生活更高效的15款应用

西政那些年,我遇见过的授业恩师

法律人的生活方式:阅读、实践、思考、写作 ——读《经验与心得——法学论文指导与写作》有感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蒋浩天

本期编辑 ✎ Ben

点一下文末广告,给小编加个鸡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