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申请英美港?Pick一下台湾法学院吧!
【编者按】
对于大陆法科生而言,台湾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一方面,我们对王泽鉴、苏永钦等台湾法学家及其学说耳熟能详,另一方面,除报名交流项目外,我们很少有亲身体验台湾法学的途径。实际上,前往台湾法学院读研,是完全可能的。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一篇台湾政治大学申请经验贴,期待通过本文,能够让更多有志于留学的朋友了解台湾法学院申请的一般流程,进而拓宽自身的升学选择。
【作者简介】
王雪纯,安徽桐城人,1997年生,暨南大学法学院2014级本科生,台湾政治大学法律学系108级准研究生,暂定研究方向为财经法学。
在点进这篇文章之前,准备域外深造的你是不是忙于思考自己是申请英美、德日法学院,还是直接申请香港法学院?其实,台湾法学院也可以成为我们的选择。
台湾公立大学研究所的申请自2014年正式起对大陆学生开放,时间不算久,本科学校+户籍的双重限制更筛掉了一大批的申请人,即便如此,陆生申请人数也正在逐年攀增,这片学术能力强,却很少被人们关注的读书圣地正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本经验贴将从我的个人情况出发,介绍台湾各法学院的基本情况和申请流程,分享材料准备经验。
感谢申请过程中吴从周老师、方斯远老师、许景翔同学的支持,感谢任帅学长、博妍、Bessie与我一起不断完善材料,最终达成目标。
在开始正文前,我想先和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经历,我大一就读于暨南大学历史系,大二转入暨南大学法学院,2017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曾任iCourt法秀执行主编,2018年毕业后进入国内某律师事务所工作,担任律师助理,现被政大录取,暂定组别为财经法学组,并获得政大新生入学奖学金。
政大录取通知及奖学金邮件
一、为什么是台湾
台湾与大陆同属大陆法系,法学理论积累深厚,教授多拥有留美、德、日背景,师资力量强,教学更为精致,研究所阶段课程多为某专题研讨,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
台湾法学院研究所一般要读2-3年,分组别研究,研一下确定导师,以修读课程+论文为毕业审核标准,学费+住宿费约为1万人民币/学期,在台期间不可以打工,大多数学校都有奖学金可以申请(台大没有)。
从我自身来说,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后,毕业时也已感受到理论知识的不足,接触实践后感触更深,台湾法学院又极其重视理论知识的打造;偏学术的研究环境与我继续深造的人生规划不谋而合;语言方面,虽为繁体但基本无障碍,更可以原汁原味地学习到知识精髓;学制方面,2-3年的学制刚好可以潜心学习。
台湾的大学综合排名top5为台大、清华、交大、成大、政大。就法学而言,据在台就读的学长学姐介绍,当前传统法学院仍以台大为首,其后就是政大、东吴、台北大以及成大。
台大法学院综合实力最强,大家熟知的王泽鉴、王文宇、曾宛如老师都在这里任教。虽然台大法学院招生人数绝对值大(近两年都为6人)但据不完全统计,所录学生本科大多为大陆顶尖法学院校,如人大、复旦、中国政法、中南财经政法等等。
政大法学院也是台湾顶尖法学院之一,名师众多,在研究所阶段,分设组别进行研究学习。近年来,招生人数波动上升(2016年、2017年均为3人,2018年为9人,2019年为7人)这里也是不少申请者的第一志愿。
政大法学官网
而东吴为知名私立大学,台北大虽在大陆不算出名,但其前身为中兴法商学院,法学实力也非常强。
除了传统法学院外,台湾地区还有科技法学的研究生项目,清华、交大等院校都有设立,强调前瞻科技领域和法律整合的学习。以清华为例,其课程分为五大领域:生医科技法、环境能源法、资讯通讯法、知识产权法和比较国际法,清华科法所人数不多(每年在台招生25人,2019年在陆招生3人)但能达到QS全球法学院150-200名,实力不容小觑。
二、申请程序,比你想的要简单
(一)申请资格:双限制+财力证明
台湾各大学的硕士招生现在主要有两方面的限制,一为本科学校二为户籍。
本科学校方面,在陆联会网站上有155所台湾认可的大陆本科学校(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只有毕业于这些院校才有资格申请。简单来说,基本就是国内的985和211院校。以我所在的广东地区为例,只有中大、暨大、华工、华师、广美在名单内。
户籍方面,要求申请人的户籍在特定的八个省市,即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福建、辽宁。若是应届毕业生,户籍需看高考生源地(学校集体户不算),若非应届生,工作落户的集体户可算。
简单来说,若你是原户籍不在八省市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当年是无法申请的,要么在申请前通过家属关系迁户口,要么毕业后工作落户,第二年再申请。我则选择了第二种做法。
因为陆生不可以在台湾打工,属于完全脱产状态,所以必须保证家里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你去读书。财力证明形式比较随意(存款证明、存折等),数额为10万,自己、父母及近亲属开具的都可以,具体要求可以看相关文件。
(二)那些你想知道的申请信息
1.申请时间
台湾研究所申请的时间比较友好,为2-4月,5月中下旬放榜,9月开学,贯穿大多应届毕业生的大四下半年。在5月放榜后,即使结果不理想也不影响准备当年的考研或申请其他学校。
以2019年为例,2月21日开启报名,4月10日截止网络报名,4月17日截止收材料,5月22日出预录取结果,5月27日出正式录取结果。
2.申请模式
网报+线下寄送材料,在陆联会网站报名,选择志愿,在截止日期前寄送材料至陆联会。
3.志愿选择
每人可填报五个志愿,审核材料时,志愿顺序对各校保密,不影响该校对你的印象。录取按志愿填报顺序来,若前序志愿被录取后序志愿自动变为无效。
4.信息查询渠道
可进入陆联会网站中“招生学校招生资料查询系统”查询,以政大为例,所需材料如下图所示。申请者只需按要求准备材料,装订,寄送至陆联会即可。
政治大学法律系申请材料清单
(三)最全资料聚集地——陆生联招会网站
台湾的申请比较有特色,融合了英美国家的申请制和大陆的统一招生制,有一机构——陆生联招会负责收集展示各校资料、申请全程、以往Q&A整理。
这里的资料最为全面详细,看过陆联会的资料后,你会发现,你的所有疑问都已有前人提出过且已被解答。顺着网站上已经整理好的流程走,申请上是不存在什么困惑的,要做的就是准备好各个学校所需的材料啦~
所以,要好好利用陆联会网站哦~
网址:
https://rusen.stust.edu.tw/spf/index.html,
或百度:陆生联招会。
陆联会网站首页
所有资料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哟
PS:网站上还可找到该年申请的qq和微信群,负责申请问题解答的小米老师也在群里,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问~要注意是否是上班时间哦!不要打扰到小米老师的休息。
在微信群里也可以认识一起申请的同学,我在申请期间认识了来自苏州大学的无跳跳同学,一直互相鼓励^ ^,成为了好朋友。最后她被清华科法所录取,我在政大,都是自己满意的结果,非常开心。
三、怎么准备材料,让老师第一眼就pick你?
这部分以政大所要求的材料为基础,和大家分享如何写申请材料以及侧重点。
政大的材料比较简单^ ^,其他学校或许还要求推荐信、读书计划等等。
政大所要求的材料分为必缴材料和选缴材料,
必缴材料有:
自传(1500字以内)
研究计划(3000字以内)
大学历年成绩单
毕业证书
选缴材料有:
语言能力证明和其他专业成果或证照。
这里的选缴材料仅为举例而非全部,我个人觉得申请者可以添加或能证明专业能力,或能展示综合素质的材料。
成绩单和毕业证书自不必说,接下来主要分享自传、研究计划及选缴材料的准备。
(一)自传
自传主要是向评审委员会的老师展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从家庭背景、求学经历、校园活动、工作经历几个方面来写。
求学经历中,我主要描写自己转专业进入法学院后如何用两年半时间修读完四年课程,外语如何学习,如何在学好英语后开启了二外德语的学习并达到了A2水平,以及通过司法考试、毕业绩点等与学习相关的经历。
校园活动着墨不多,主要展示的是自己曾担任历史系班长,带领班级参加比赛、日常在杂志写作专栏的爱好以及所获奖学金的情况,主要展示的是自身的综合素质,但在1500字的限制下不宜写得过多。
工作经历(应届毕业生或可写作实习经历)描述的是我曾担任iCourt法秀执行主编,在这样一家顶尖的法律科技公司工作,接触相关法律自媒体的工作、毕业后在律所的工作经历以及这两份工作带给我的思考。
最后总结上述经历,沉淀后发现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引出申请动机。
(二)研究计划
如果自传展示的是你的个人情况,那研究计划展示的就是你的学术能力。自传或可润色修改美化,但研究计划却扎扎实实地展现出你的学术研究能力,也是申请材料的重中之重。
我的研究计划写了近两个月,改了4-5稿,从1万5千字精简到3000-5000字,再根据各个学校的要求做最后的修改。
研究计划书第三稿
如何向老师展示你的研究能力呢?选定一个题目,从问题出发,带着问题意识去探讨这个题目目前研究到哪一步,国内国外不同的学者有哪些观点,你在研究所阶段将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如何研究这个题目,做出怎样的成果,以及你在研究这个题目时参考了哪些文献。
所以,研究计划书的基本格式为:研究题目-背景分析-文献综述-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与贡献-参考文献。
而在研究计划中,最重要的就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能力亦值得在本科阶段好好练习。对于法科生如何做文献综述,暨南大学方斯远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在此推荐大家阅读。《如何训练法学生的文献综述能力》
(三)其他选缴材料
我交的选缴材料有:
英语六级(597分)(大学没考雅思托福的我捂脸逃走……)
德语A2 证明
法律职业资格证
一等奖学金证书
读书计划
在选择选缴材料时,我的原则是,基础证明材料要有,如英语、法考、奖学金,辅以较新颖的材料,如德语证明以及读书计划(阐述研究生期间自己安排如何修读课程,每学期的计划是什么),这样能让审查老师觉得眼前一亮。
(四)一些小建议
除此之外,我还有几点小建议:
1.申请材料中每一份材料最好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你的能力,如要展示你的活动能力,那交一份最有分量的即可,无需重复过多。
2.在写每一份申请材料前,建议去找该校的学长学姐或去该校网站了解信息,如课程设置、毕业核查标准以及国际交流信息,一方面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另一方面可以在写作材料时有的放矢。
3.最后装订时用夹子夹好即可,无需用胶装,一份材料在评审委员会老师间需要互相传阅,胶装后老师还要拆开,增加麻烦。
4.很多学校都有入学奖学金可以申请^ ^,政大是需要同申请材料一起交过去,有新生奖学金和潘思源奖学金,每种都是全校硕博新生共10名,会在预分发结果第二天以邮件通知个人,可以试一试。
四、结语
在收到offer之后,受青苗法鸣编辑蒋师兄的邀请撰写此文,我立马应允。因为自己申请时,并无太多前人的经验可供参考,每篇文件都是和朋友、和有经验的学长一点点磨出来的,将我所有的经验分享,既是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学弟学妹有更为广阔的选择也希望以己之力减少你们将经历的困惑。
一下午的写作,梳理申请时的心绪,再看申请时的文件的一稿、二稿、终稿,发现其实心境已有不同。整理过去,积蓄力量,重新上路^ ^如果这篇文章对于现在迷茫的你,有小小助益,那我就很开心啦!
若还有需要讨论交流的,欢迎通过青苗法鸣咨询平台《你的问题,都可以在这获得解答》联系我~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蒋浩天
本期编辑 ✎ 李 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