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在下一届双一流评选之前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0-12-09


作者简介:

西政行政法学院的贺向理。


文章提纲

前言与备注说明

双一流的国家定位

双一流的直接利好

从首期结果倒推评选标准

第二轮热门选手和下车危险位


前言

2017年,双一流第一期结果出来后,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多数人将其看作为985、211工程的扩充版,为了照顾高校利益,信誓旦旦认为双一流只会有上车,不会有下车。


本人之前也的确是这样的看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整理,逐渐改变了这样的观点,我现在坚信双一流工程一定会有下车的高校。


原因如下:1.有上有下,本来就是教育部的政策传统,本人实名反对“永久车票论”,君不见西南政法、湘潭大学、西北建筑等曾经辉煌的88所重点大学,在扩张至112个名额的211工程中却遗憾没能占得一席之地,在21世纪前20年走了一段很是艰辛的路。2.双一流工程本身文件也明确表示为动态参评,那么第一轮让既得利益者上车,随后再各看表现进行升降,这在逻辑上十分合理。3.中国除了国防科大,没有一所学校是完全不可替代的,如果给了某校资源,做出的成果还不如另一所未受偏爱扶持的学校,国家为什么不让能者上任?三所降级的985高校,正是一种适当兼顾了既得利益者的面子又对于其他所有高校警示的措施。


这篇文章,旨在汇总统计第一期结果后各校的发展情况。对下一届情况的预测部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任何平台无关。


本文的信息与数据:主要取自于教育部及各校官网文件、阳光高考网、网大论坛、985吧以及双一流吧。


本文的整理分析,不包括:艺术类、体育类、军事类、中医药类高校。


双一流工程的国家定位

教育部于2019年11月28日在官网正式答复: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这一答复明确了其国家定位,与之前搞过一段时间后就无人问津的2011工程不同,双一流工程将取代原有的985和211,尽管在民间这一变化也许会需要很长时间,就像92工程取代曾经的重点大学一样。


别了,985!别了,211!


进入双一流的直接好处

1.学生就业机会更好。不少体制内和大型民企的招聘要求中已经频现双一流字样了。对于上车双一流的高校的同学们而言,恭喜你们获得一张新的入场券。


2.资源的倾斜。经过粗略计算,教育部高校年度经费预算中,至少90%双一流的高校年度经费得到了增长,且相当大一部分增长率超过10%。另一方面则是保研率的提高,双一流高校的保研总数普遍获得小幅度增长,以及部分高校对学科保研名额进行了调整,以中山大学为例,学科评估为A+的专业,保研率增加10%,A的专业增加5%,B+专业减少5%,B专业减少10%,B-专业减少12%。受害者就出现了,中山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科学,口腔医学,电子科技,信息工程等高手云集的热门专业全是B+及以下,众多在保研边缘上的优秀学子硬生生被砍了保研名额。


3.学校生源质量的提升。这一点有待商榷,一是生源随学校地位的变化而变化是具有滞后性的,当年的重点大学到后来的985、211,花了至少十年才将某些被评上的高校生源质量提上来,然而双一流工程是动态调整的,实力不足以维持名气的话,下一轮就下去了,还拿什么吸引优质生源呢?事实上,在双一流首期工程颁布后的两年内,降级的湖南大学的全国录取平均分仍然和往年持平,并未有明显下降。而升级为B类高校的云南大学,自己都在官网承认了今年部分的省份的录取位次有所下降。这也是我没想通的一个地方,也许最好的解释是双一流还需时间的检验吧。


首期双一流评选结果

1.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原985工程全部上车,其中三所985下降入B档,分别是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三所211高校上升为42范围中,只不过也是B档,分别是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和郑州大学。


2.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仅有自定学科的高校共有39所,分别为:海南大学(作物学)安徽大学(材料)石河子大学(化学)广西大学(土木)暨南大学(药学)内蒙古大学(生物)河北工业(电气)天津医科(临床)东北农业(畜牧)陕西师范(中语文学)苏州大学(材料)湖南师范(外语文学)上海大学(机械)延边大学(外语文学)太原理工(化学)辽宁大学(应用经济)第四军医(临床)四川农业(作物学)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中南财经(法学)西南财经(应用经济)福州大学(化学)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大连海事(交通运输)北京工业(土木)北京化工(化学)合肥工业(管理)对外经贸(应用经济)中国音乐(音乐舞蹈)华北电力(电气)外交学院(政治)西藏大学(生态)青海大学(生态)宁夏大学(化学)中国公大(公安)重庆大学(机械、土木、电气)郑州大学(材料、化学、临床)新疆大学(化学、计算机、马克思)


3. 原双非院校中,新上车的有25所,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协和医学院、首都师范、外交学院、中国公大、中国音乐、中央美术、中央戏剧、上海海洋、上海中医、上海体育、上海音乐、天津工业、天津中医、南京邮电、南京林业、南京信息、南京中医、中国美术、宁波大学、河南大学、广州中医、西南石油、成都理工、成都中医。


4. 可以看出有政策延续性的考虑,对于不满足一流学科建设要求的高校专业,211高校有一个学科的自定权,985高校有三个学科的自定权(说白了就是实力不够,政策来凑)。


5. 从第一期的名单中可以看出,财经类院校开始遭遇不利安排,政法类院校always在各种安排中遭遇不利。


6. 上车的根本标准是学科实力,反推出的具体标准大致如下:

①ESI排名前千分之一;

②QS排名前五十;

③学科评估A以上;

④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⑤政策支持(最暧昧的因素);

能上车的几乎都是满足以上条件之一,但也存在满足了条件却没能上车的高校,只能归咎于国家统筹政策安排了,双一流仍然是一个行政主导的工程。


当我们讨论学科实力时,

我们在讨论什么?

能表现某所学校某专业的实力,往往有以下几个参考指标:


1.教育部学科评估:第一次学科评估是清华大学组织的,之后由教育部接手并且成为了最具权威的参考标准。


个人认为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学科评估(赋分值)是最佳的参考标准,第四次的学科评估结果推迟几个月公布,临时改为评级制(也就是大家熟悉的ABC三个大档九个小档)显然是受到了多方势力的影响。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高校在学科评估中的小动作,主要指打包参评,即将几个相近专业的科研成果合并到一个专业参评,将注定评不到A的专业打包一起,助力某个专业冲击A+(高校界的RNG四保一战术),而A+与下面其他档次存在着质变的差距。典型例子:数学专业的A+有北大,复旦和山大,而没有南开,这可是现代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的毕业院校,一看南开的学科评估,五个A,九个A-已经相当强悍了,唯一诟病之处就是没有A+,南开的学科建设有高原而缺高峰,而它的强势学科中理论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应用经济学天然具有亲近关系,如果放弃参评其中某二,集全力打造某一专业,南开又怎么可能成为39所985中仅有的7所没有A+学科的985之一呢?


尽管存在如上问题,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仍然是目前最为客观最为合理的参考体系。


2.国内民间榜单:例如武书连,校友会,软科等排行榜。这类榜单的特点是社会影响力大,考生家长们报考志愿时网上一搜,往往出来的就是这些榜单。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此类榜单客观性严重不足,受制作人个人观念以及与高校的利益关系影响较大,比如某些体量大的高校,缺乏突出的科研成果,把总量当成质量,在榜单上的表现相当突出。第二个问题是某些榜单的产生就是带着特定任务的,比如上交的软科排行榜中,复旦的很多数据排到了全国前5开外,懂的都懂。


3.国际榜单:全球公认的大学排名四大名单,分别为USNEWS、QS、THE和ARWU。优点是官方认可度高。缺点是过于看重学科精度,吉大川大等大体量高校吃亏;过于看重高校国际化程度,绝大部分内陆高校吃亏;过于忽视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人文社科,人大厦大等文科强校吃亏。




具体分析:第二轮热门选手

和下车危险位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科表现突出,电子科技A+,信息A,计算机A-。三个均是参评单位众多,竞争激烈的专业,相对看好升B。同时也是对陕西高校的补偿(西农降B)。


2.南京医科大学:最稳的上车高校之一,预防医学A+,获自二奖,满足esi要求。满足其一则上车,南京医科同时满足三项,我已经找不到南京医科不上车的理由了。


3.北京科技大学:学科表现突出,两A+,一A,六B+ ,最值得揣摩的地方在于,今年9月份教育部专家组在北科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会议中,明确表述了“建议国家和北京市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给予更大支持,支持学校争取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这是专家组在其他高校考察中未有过的表述,是否有一丝钦点的意味呢?


4.湘潭大学:马克思挺稳的,懂的都懂。


5.湖南大学:降B后知耻而后勇,化学专业国际表现比较突出,国内其他奖项也有所进步,校长曾表示九成把握重回A类高校,我也不知道是吹牛还是真有把握。


6.东北大学:有所进步,同湖大,但进步和决心似乎不如湖大,能否回A有待观察。


7.东北师范大学:学科表现突出,六个一流学科,分别为材料、化学、马克思、世界史、数学、统计学,与南开相比,还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



8.中央民族大学:同样很难合理评价的大学。只看实力的话,妥妥的B类高校甚至可以只留个一流学科,再扶持一下中南民族、西南民族、西北民族的一流学科,形成全国民族团结好形势,嗯,属实有格局。但如果国家不这么想,觉得民族团结大于天,就该有一所顶配民族高校的话,那么清北有多稳,央民就有多稳。


9.南方科技大学:实力强劲,最年轻的中国高校之一,和深大享受同等的优势,问题在于太过年轻,科研成果暂时还难以体现其实力,国家定位尚不明朗,但本人认为南科大即使第二轮上不了车,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其名气和实力均能得到承认,终有上车之日。                                                           


10.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高教的牌面,直辖市唯一的A级学科,虽然同级的清华和武大却上了,但是教育部对政法类院校似乎不太重视,以及西政的实力也确实没有达到南京医科那种无瑕疵领先的地步,未来尚不明朗。


11.华东政法大学:同西政,但西政属于有可能上,华政属于不太可能上。原因仅仅在于,重庆需要一个强势的一流学科,而上海早已不缺甚至有多的了。在一轮名单公布时,华政第一回合就被上海市政府放弃转而选择上海海洋、上海音乐和上海体育,而西政是在最后一回合遴选被毙掉的。


12.东北财经大学:和西政非常相似的遭遇。铁子,东财人告诉你一句话,辉煌一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此处土味BGM)。21世纪初能干翻央财和上财的存在,什么东北大学、大连理工之类的985都往后稍稍,遗憾错过了211工程,对上车的执念异常之强,直到教育部05年发文明确表示211工程不会再扩张后,东财才撤销了学校的申报211工程工作组。尽管如此,东财人还是有着自己的骄傲,戴着十几年双非的帽子却仍是不甘示弱,在顶级生源和资金都不足的情况下,就业市场桎梏于东北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表现却是优于西南财大和中南财大,紧逼对外经贸和上海财大。


13.深圳大学:这是一所很难合理评价的学校。一方面,凭借在深圳的地头蛇身份,就业质量与建设资金相当夸张,如今录取线已直逼985,几大榜单上的国际排名也已不弱于兰大,东北大等老牌985了,而且在深圳建设社会主义示范区的大背景下,高教领域的一点政策照顾显得如此理所当然。另一方面,深大终究只是双非,前些年还在大量二本招生,学科评估一个B+,五个B也显得过于单薄,天时地利皆齐备,奈何自身实力反倒成为了制约因素。深大是否上车,尚不明朗。



14.中国海洋大学:第一次洗牌没掉出来我是没想到的,综合实力羸弱,学科单一,非常适合建设一流学科高校,海洋科学的强校远不止海大,同时也不是山东省的独苗,这次没什么事的话......。


15.西北工业大学:A+的航空却错失一流学科,其余专业都有些许力不从心,陕西省的负担太沉重,共有三所985,四所211,以及西安建筑、西北政法等行业双非强校。


16.长安大学:最好专业仅B+,非需要特殊照顾的专业,非需要特殊照顾的地区。


17.安徽大学:最好专业仅B,非需要特殊照顾的专业,非需要特殊照顾的地区。


18.宁波大学:实力羸弱,自定的力学仅有C,在建设中期评估中,结果为专家组围绕建设问题,进行了指导。(其他高校的评估结果均为“充分肯定”、“效果显著”“一致通过”之类的措辞),这波问题很大。



19.燕山大学:双非中学科表现优异,地区需要适当照顾。


20.中国科学院大学: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的高校,校方将自己定位为清北级,对外宣传100%保研率(实际只有20%多)。号称18个A+仅次于清北,实际含金量远低于其他高校的A+。在教育部学科评估官网中,国科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校,而是被划为科研机构的。以化学专业为例,共有150所高校参评,清北和中科大在其中取得前三,被评为A+。科研机构则仅有两所参评,国科大干掉了唯一的对手获得了A+,而诸如数学、地理、天文、力学、统计等等专业更是只有它一家参评,不管结果好坏都是A+,这样的含金量显然不能和高校间动辄上百所竞争出的第一二名相提并论。国科大的部分校友认为教育部不给一流学校,只给两个一流学科是在恶心人,可他们自己忘了即使给的两个一流学科,也带上了自定的标签,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实力其实已经如此了。因此,尽管有很多人将国科大视为下一轮热门一流高校,我丝毫不看好,原因:中国的顶尖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21.重庆大学:问题很大,唯一没有一流学科的一流大学(三个全自定),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倒数前四要求限期整改,学科评估中曾经引以为傲的土木、建筑、矿业、城规、园林几乎全线崩盘。说个实话,降B的湖南大学和东北大学,表现都比重大好,不知道直辖市的牌面能否支撑重大挺过第二轮。不落于人尚须莫向外求,期待重大能痛定思痛,以此为契机重回川渝双子星之一的地位。


其他满足了上车条件的高校:


1.学科评估A以上:沈阳医科、西安美院、华东政法、西南政法、广东外贸、南京工业、黑龙江大学、南京艺术、东北财经、黑龙江中医、南京医科、解放军信息工程。


2.获得自二奖:扬州大学、石家庄铁道、南京医科、华南农业、山东师范、重庆师范、湘潭大学、南方医科。


3.esi排名满足要求:首都医科、沈阳药科、南京医科。


4.QS排名满足要求:华南农业、中央美院。


5.国家政策支持:Z14联盟中尚未上车的山西大学和河北大学,这两所必定共进退。


总结:我的二期预测

1.较高概率:湖南大学(升A)北京科技(升B)西安电子(升B)东北师范(升B)

            南京医科(上车)南方科技(上车)深圳大学(上车)山西大学(上车)

            湘潭大学(上车)华南农业(上车)燕山大学(上车)河北大学(上车)


2.较低概率:东北大学(升A)西南政法(上车)沈阳医科(上车)广东外贸(上车)

            南京工业(上车)东北财经(上车)黑龙江大(上车)扬州大学(上车)

            首都医科(上车)山东师范(上车)重庆师范(上车)南方医科(上车)


可能要下车的高校,可以从前文的具体分析中体悟蛛丝马迹,赤裸裸的结论就不在这写了。欢迎读者补充,表达自我观点,但拒绝抬杠!



推荐阅读

法学排名榜单这么多,该怎么看世界大学及法学学科双榜排名

2019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在关注哪些问题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流苏

本期编辑 ✎ B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