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人上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作者简介:王思凡,四川省委党校学生,17K小说网签约写手,热衷学习宪法与行政法。
前言
列宁在看完高尔基的小说——《母亲》之后,真诚地说:“这是一本及时的书”。的确,但凡好的书籍,总是及时的、有益于世道人心的。18世纪,让-雅克·卢梭所撰写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也正是这样的著作。对于这本书而言,只要人类尚未根除不平等,那么在很多时候,它都称得上是“及时的书”。
书籍封面
一、事例·仍旧广泛存在的
不平等现象
每位法律人在学习刑法、民法等法律课程时,老师总会先放上一些饶有趣味的案例。深受此种传统影响的笔者,在阅读一些经典著作时,也总是倾向于将其与现实相对照。因此,在介绍卢梭的这本著作之前,笔者要先讲一讲近期发生的一件民事纠纷,来作为理解平等与不平等的引子:
前段时间,冯女士在杭州的一家高档餐厅用餐。她点了份鱼翅以后,又加了一碗米饭。这种行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很正常,但餐厅的服务员认为这样吃鱼翅显得太低端、太土气,于是嘲讽冯女士的行为是一种“农民行为”。冯女士自然是气不过,于是将这件事通报给了新闻媒体。
腾讯网新闻截图
遗憾的是,尽管服务员确实有错——甚至有错在先,但历来善于选边站队的吃瓜群众,这次并没有一股脑地站在冯女士的这边。因为网友们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件事中,最委屈的,似乎不是冯女士,更不是服务员,而是作为形容词出现的农民:
服务员用“农民”来嘲讽冯女士;
而冯女士也确实认为“农民”二字对自己构成了侮辱。
事后,尽管餐厅道了歉,服务员也表示了悔改,这场纠纷看似圆满解决,但其实始终存在一个沉默的、且唯一的输家。
那就是从未出场的农民。
显然,如今的我们早已潜移默化地达成共识,“农民”这一最为古老的职业,在很大范围内是一种贬义称呼。但问题是,农民是什么时候变成了一种贬损性称呼?以及,其他职业和身份,也会被贬损性地称呼吗?
商人(或者说资本家,人民富豪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一种贬损性称呼。中国古代自不必说,他们属于“士农工商”排位当中的四民之末;而就连诞生了无数资本家的法国,商人们在很长时间内的地位也是相当低的。比如巴尔扎克的写实小说《人间喜剧》里,国王大发慈悲地接见了依靠囤积小麦起家的资本家的两个女儿,贵族们直接嘲笑道,“她们肯定会高兴地在面粉里打滚儿”。
除了农民和商人,知识分子也难逃被不平等对待的命运。元代的读书人郑恩肖,就在《心史》里记录了那个时期,社会所公认的职业排位: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儒者,读书人也。
由此可见,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许多职业与身份,都曾有过被歧视、被不平等对待的历史,只不过或长或短罢了。
那么,在人类社会不断进化、趋近文明的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不平等?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能够、并且愿意在这种不平等的环境中,安稳地生存下去?
两百多年前的卢梭,在创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时,对此给出了解释。
二、原著·《论人类不平等的
起源与基础》的主要内涵
这本著作源自第戎学院的一次征文。当时,征文的题目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 人类的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
在卢梭看来,人类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平等,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但总的来说,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上的不平等,如某些人身体更健康、头脑更智慧、心灵更坚韧,这是由于生理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又称自然的不平等。另一种是精神上的不平等,如某些人生活更富有、地位更尊崇、权势更巨大,还可以指挥和役使别人,这是由于社会地位(或者说社会分工)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又称政治上的不平等。
两者都是不平等,但影响更为深刻并且如今仍在强烈影响我们的,主要是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
(一)自然状态下,几乎不存在不平等
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有时译为野蛮人),其行为只是受到自然的催赶以及他的本能支配,他的所作所为来源于他的生理需要,也就是寻找食物、寻找异性以及获得休息。在日复一日的自然状态生活中,原始人的进化是缓慢的,很久以后才进化出指代具体事物的语言,更久之后,才会进化出抽象的语言。卢梭认为,由于原始人只有本能的欲望而无虚荣与尊敬、荣誉与轻蔑等后天欲望,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同情心,故而纷争与斗争较少。
动画片·疯狂原始人
他认为,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不存在不平等(这也符合马哲的一般理论),即便各人身体素质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的后果,无非就是所猎取的食物的多寡而已,故而原始人感受不到不平等。或者说,只能感受到极为轻微的不平等。
(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1.人类不平等起源的起源——共同生活。原始人在遇到病痛需要救助,遇到野兽需要狩猎时,将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集体行动的好处。于是原始人开始共同生活,并且也粗浅地知道了何为义务,以及履行义务带来的好处。比如,跟随同伴狩猎,那么自己也会分到食物。
2.偏爱。共同生活的原始人之间相互接触,会产生细腻的情感以及与他们居住地相契合的风俗习惯。这些精力旺盛的原始人们聚居在一起,发生临时关系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久而久之,不同的发生关系的对象会产生比较。于是,关于男人的才能,关于女人的美丽的观念诞生了。在才能或者外貌等方面优秀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情感倾注,也即偏爱。
3.虚荣。得到较多情感倾注的人,为众人所偏爱,于是产生了虚荣以及对他人的蔑视。而不如他的人,则生出了惭愧与羡慕之心。卢梭指出,当人们在这些情感和观念中纠缠时,最初的不平等便悄然孕育了。
4.私有财产。随着原始人的进化,农业技术越发提高,因此,出现了土地怎样划分,收成怎样分配等新问题。从某人竖起第一道篱笆开始,人们便不能再在别人的土地上耕种、收获粮食了。自此,贫富差距诞生并且将会延续到如今以及更久远的未来,而蒙昧,无聊但是温情脉脉的原始社会终于摇摇欲坠地结束了。
5.国家、社会、法律的诞生——维护不平等。有了私有财产以后,理所当然地会想到如何保护的问题。总的来说,那时候拥有更多私有财产的人,就是在自然状态下更优秀的人,他们更愿意采取措施来保护私有财产。因此,他们说服实力不如他们的人,创建了一套人人都应遵守的规则,也就是法律,来保护每个人的私有财产。法律诞生以后,私有财产变得合法,因而富人穷人的等级也就合法化了,人类社会中的“不平等”就这么堂而皇之地产生了,人人都在这套制度——或者说桎梏之下受到约束、得到保护。对此,卢梭总结道:“社会和法律就是这样诞生的,它们给弱者以新的桎梏,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它们永远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使自由再也不能恢复。”
三、启示·平等是永恒的价值导向
(一)平等是自古以来的追求
《老子》有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确,人类社会中的许多现象都遵循着这一古老的规律。
自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产生以来,作为它的反面——关于平等的探寻与追求也就诞生了,并且从未停止。《诗经》中,有“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的叹问;宋儒张载也提出了“民胞物与”平等思想;宗教里更是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的箴言并在《独立宣言》中被庄重地引用……
尽管,《诗经》与《圣经》有着千差万别,卢梭与张载也显然不可能有什么共同语言,但是其背后对于“平等”的追求则是一致的。这种质朴情感与炙热理想值得每一位后之来者的赞叹。
按照卢梭的观点,原始社会结束以后就是漫长的不平等社会了;那么,为什么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虽然生长于不平等的社会,但总是孜孜不倦前赴后继充满热情地追求平等呢?
对此,卢梭没有展开哲学或者法学的长篇大论,而是以出色的文笔、简洁地、动情地写到:“自然既然给予人类眼泪,那就表示,它曾给予人类一颗最仁慈的心。”
的确如此,性善性恶、唯物唯心、利己利他的概念已经争论上千年并且至今纠缠不清,所以只有“眼泪与仁慈”这样的话语,才能作为“人为什么追求平等?”的简明答案。
(二)平等是文明国家的基础
金钱、荣誉、权势与地位,共同缔结出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简单但是有力地把人类社会划分成了两种人:人,以及人上人。
在本文开头的案例中,服务员之所以嘲笑冯女士是农民,是因为一套关于用餐的、秩序分明的等级制度已经在他的观念中形成了。冯女士用餐有悖于他观念中的“优雅体面”,于是就不属于人上人的行列,于是就被他所鄙夷,于是就被他嘲笑为农民了。
鄙夷用餐不够“优雅体面”,是源于服务员长期察言观色后的职业倾向;
那么将鄙夷的对象嘲讽为农民,则是源于社会上的、系统性的、标签化的歧视了,即便这个服务员很可能从未到过田间地头、从未接触过农民,但他在社会信息的浸淫中被灌输了这一概念:农民是土气且地位低的。
服务员嘲讽来用餐的冯女士,与老贵族们嘲讽那两位进宫觐见的大面粉商之女,本质上有什么两样呢?只不过一个发生在杭州高档餐厅,另一个在巴黎凡尔赛宫罢了。
但显而易见的区别是,如今的社会舆论,几乎都认为不应当将农民作为贬损性称呼,而巴黎当时的社会舆论,却对那两位面粉女郎进行了不遗余力、乐此不疲的嘲讽。
原因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社会,生活在一个文明国家,而非巴尔扎克笔下的封建世界。如今,平等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与自由、正义等成为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基本权利。
1789年,法国人在《人权宣言》的第一条就写道:“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显然是受到了卢梭平等思想的助益。
放眼世界,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在宪法这部根本大法中,以文本形式,将平等置于崇高的地位;并在社会治理体系以及教育体系中,将平等作为永恒的价值导向,促进应然平等与实然平等的良性互动,减小因权势、财富、名望等产生的社会地位上的差距。
时至今日,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卢梭的理论与观念,也被证明存在着一些臆断,具有相当程度的历史局限性。但无论如何都应承认,平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导向,而卢梭在本书中所提倡的平等与文明进化之间的关系,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美、法等西方各国的立宪活动,与七年之后的《社会契约论》一同成为宪法的基础性理论,加速了现代文明的进程。
作为一部历史中的著作,让历史中的人物来予以评价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故而,以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吧: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18世纪辩证法思想的杰作。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参考文献:
[1]阎吉达.《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简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6):50-55.
[2]熊道宏.堕落社会的自然救赎之路——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释义[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62-69.
[3]吕宏山.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起源理论研究述评——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民族研究,2020(1):118-135.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Zorro
本期编辑 ✎ Ben